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题: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江苏地区适用)含解析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他一生孤傲,最大的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梦”是( )
A.维新变法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清末民初,江苏南通人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批近代企业,成为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下列企业,属于张謇创办的是( )
A.大生纱厂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湖北织布局
3.观察下面“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曲线图”,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晚清政府大力扶持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临时政府政策鼓励 D.国民革命推动发展
4.从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纺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B.南京政府采取措施推动这一发展
C.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
D.该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体系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暂行则例》等法令,解除开办厂矿注册的若干限制,申明工商企业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向中央平政院陈述或向都督府控告,一经调查确实,“立予尽法惩治”。据此可知,民国政府( )
A.制约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提高了政府治理国家的威望
C.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厂 D.成功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6.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7.如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国货”“中国出口”“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舶来货”汪洋大海上前行。该漫画反映的是

漫画《中国最近之悲观》,1910年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罪恶行径
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8.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9.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属于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废除科举 B.剪辫易服 C.投资办 D.创办报刊
10.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 ②使用洗衣机 ③照相、看电影 ④男子剪辫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由此可见( )
A.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普遍 B.西洋风尚在全国流行开来
C.集体婚礼在近代风行一时 D.社会生活变化的新旧并呈
12.下图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平等观念逐渐形成 B.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C.封建帝制已被推翻 D.民主共和制度已建立
13.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新闻报》 C.《民报》 D.《时务报》
1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创办商务印书馆②废除科举制③创立《申报》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15.科举制被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5年有新学堂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学习西方文化农、工、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专科学生总数19.8%。这反映出( )
A.旧式学堂已经完全废除 B.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6.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创办南洋公学 B.废除八股取士 C.停止科举考试 D.统一全国学制
17.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民族工业的起步
C.近代教育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8.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歌女红牡丹》 B.《渔光曲》
C.《黄河大合唱》 D.《义勇军进行曲》
19.下图是1940年左右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局部)。画家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意在表达( )
A.当时国人的愚昧和无知 B.土地改革的艰辛和热情
C.绘画艺术的写实和意境 D.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
二、综合题
20.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招商局初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得不随之削减。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予招商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一一《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材料三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份分布比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表。
材料四 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原因。请列举与招商局性质相同的企业一例。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指什么?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么?
(3)观察材料三表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4)据材料四指出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此状况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A、B、C、D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及其特点。结合所学回答,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外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什么新风尚?列举能代表清末民初教育或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史实一例。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发生了巨大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2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教育、新闻出版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 【分类作品——归纳文艺成就】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只写序号即可)
①《暴风骤雨》 ②《狂人日记》 ③《义勇军进行曲》
反映新文化运动时期题材的是: 。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是: 。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题材的是: 。
任务二 【论从史出——评述历史材料】
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三: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2)从材料一中可看出《申报》登载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3)材料二中社会习俗的变迁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简述材料二中“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带来的影响。
(4)据材料三,说说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3.竹枝词,以吟咏风俗民情为其主要特色,自上海开埠后,文人写下了大量的竹枝词,是一宗不容忽视的有关上海的历史资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喜;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工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髦时样,短蝶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趣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ABCD)
(1)据材料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好像)之树然(样子),教育犹(如)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发展,但大战结束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摘编自张謇《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二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认为的救国之根本,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生纱厂创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一战期间得到发展的外部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对于振兴民族经济的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材料二 1919年全国工厂注册情况(单位:家;来源于《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江苏(含上海)155 浙江42 广东33 山西3 山东31 福建3
直隶(含京津)455 广西1 奉天19 湖北19 甘肃1 其他省3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闲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力……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的创办者及初期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因素。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张骞是清末状元,他主张实业救国,被称为状元实业家,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科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A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都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符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因此1914-1921年民族资本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经济侵略,B项正确;晚清政府在1912年推翻了,排除A项;临时政府政策鼓励,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是指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图表反映了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中纱锭数量和织布机数量都呈大幅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表反映了民国初年纺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A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解除开办厂矿注册的若干限制”“企业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向中央平政院陈述或向都督府控告”等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厂,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关于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与政府治理国家的威望关联不大,排除B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依然难以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均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的经济侵略,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创办于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2年12月19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增强了国产面粉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对中国面粉行业的垄断,即三个企业的共同点是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B项正确;上海福新面粉公司不是洋务派官员创办,排除A项;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属于重工业,面粉公司属于轻工业,排除C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的,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兴办的,上海福新面粉公司不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从题干的“中国货”“中国出口”“中国自造土产”“舶来货”可以看出与经济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武装侵华的罪恶行径属于军事方面,与漫画信息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实业救国”思潮产生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漫画信息“1910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漫画信息“1910年”不符。故D 不符合题意;漫画中的“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国货’‘中国出口’‘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舶来货’汪洋大海上前行。”阻力重重,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阻碍。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第一步是通过题干的“中国货”“中国出口”“中国自造土产”“舶来货”认识题干材料与经济有关;第二步是通过观察漫画,看出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国货”“中国出口”“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舶来货”汪洋大海上前行阻力很大,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存在巨大阻碍的结论。
8.A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提出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可以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但是传统交通工具占比更大,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自由平等是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交通工具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北平交通工具数量,D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9.B
【详解】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剪辫易服属于社会习俗的变化,B项正确;科举制是政治制度,投资办厂是兴办实业,创办报刊属于文学创作,都不属于社会习俗变化,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所以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④男子剪辫子在20世纪初的中国能办到。伴随着西式生活方式的传入,③照相、看电影等活动在20世纪初的中国能办到,而洗衣机在20世纪初的中国尚未出现,综上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③④,D项正确;洗衣机在20世纪初的中国尚未出现,所以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不能办到,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这属于近代的西式婚礼,“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这属于中式传统婚礼,表明社会生活变化的新旧并呈,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男性的信息,排除A项;在农村还是中式传统风尚,没有在全国流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集体婚礼,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跪拜礼到握手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尊卑关系的消除,平等观念逐渐形成,A项正确;“彻底废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漫画内容并不能表明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和民主共和制度建立,排除C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4月,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A项正确;《新闻报》与“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不符,排除B项;《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1872年创立《申报》,1897年创办商务印书馆,1905年废除项科举制。先后顺序应该是③①②,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正确排列顺序,排除。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5年有新学堂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学习西方文化农、工、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专科学生总数19.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被废除后,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C项正确;旧式学堂已经完全废除的叙述中“完全废除”过于绝对,排除A项;中国教育近代化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起步,题目涉及时间点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指的是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标志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结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分水岭”,C项正确;创办南洋公学时间是1896年,排除A项;八股取士属于科举制度,是科举的一个变相模式,排除B项;统一全国学制是在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的诏书”,这体现了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体现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步发展起来,C项正确;只有“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其它两幅图都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A项;题干图片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起步、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信息,排除B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抗日救亡歌曲,D项正确;《歌女红牡丹》和《渔光曲》是电影,排除AB项;《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代表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1940年左右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以古代的寓言人物故事作为题材,表现出的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激励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D项正确;当时国人的愚昧和无知,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艰辛和热情,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绘画艺术的写实和意境,与图片的内涵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0.(1)对手:洋商。原因: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企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道路:实业救国。名称:大生纱厂。
(3)区域分布的特点: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通商口岸。特点:轻重工业比例失衡,轻工业得到发展,重工业涉及较少。
(4)发展状况: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发展快,利润较高。根本原因: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详解】(1)竞争对手:根据材料一“招商局初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得不随之削减”,可知招商局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洋商。
原因:根据材料一“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予招商局”,可知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原因是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洋商周旋。
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招商局性质是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因此与招商局性质相同的企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道路: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可知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指实业救国。
实业名称: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可知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大生纱厂。
(3)根据材料三“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份分布比例”,可知图示民族工业分布地区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开放口岸,集中在轻工业方面。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的特点: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通商口岸,受外商刺激,接受西方文化较多,而内地民族工业相对较少。
特点:根据表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表”,可知产业结构上的分布特点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衡,轻工业得到发展,重工业涉及较少。
(4)发展状况:根据材料四“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发展状况,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发展状况,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是因为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发展快,利润较高。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21.(1)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辛亥革命。
(2)总趋势:上升趋势;特点:发展不平衡(或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等);主要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新风尚:自由平等。史实:创办《申报》(或商务印书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4)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带来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或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答对一点即可,不必拘泥与文字表达,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故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1894年的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结束,故B.洋务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战争结束,故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故D.辛亥革命。
(2)总趋势及其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故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趋势;特点是发展不平衡。主要外因:依据所学可知,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外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新风尚: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史实: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原因:综合以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我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发生了巨大变迁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入侵带来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或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答对一点即可,不必拘泥与文字表达,意思相近即可)。
22.(1) ②; ③; ①。
(2)政治、风俗、中外交涉、商贾贸易等。(写出两方面即可)
(3)辛亥革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写出一点即可)
【详解】(1)归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暴风骤雨》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属于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题材,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新文学,提倡用白话文,《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因此《狂人日记》是反映新文化运动时期题材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属于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题材。
(2)方面:依据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分析可知,《申报》登载范围包括政治、风俗、中外交涉、商贾贸易等方面。
(3)历史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社会习俗的变迁与辛亥革命相关,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除旧俗、兴新风,包括剪发辫、改称呼、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等;影响: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特点:根据材料三“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分析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3.(1)表现:新式交通工具出现;人们服饰变化;休闲娱乐方式变化;崇拜西方生活方式;近代报馆(传媒)出现。(任答3点)
(2)原因:上海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化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众传媒事业发展。(任答3点)
【详解】(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满眼汽车与电车”说明上海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和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衣裳时式髦时样,短蝶笼纱窄袖装”说明上海居民的服饰有了变化,出现了穿西服的少年,也出现了窄袖装;“满街游戏任驰驱”“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说明上海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发生变化,开始崇拜西方生活方式;“近来各处报馆开”说明上海出现了近代报馆。
(2)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的《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五口通商,上海便是其中之一,作为第一批开放的口岸,上海较早受西方文化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较快,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快于其他地方,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众传媒事业发展无不影响着上海的变化,更何况还有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推动。
24.(1)根本:创办实业;
历史背景:甲午战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实业救国”热潮的掀起;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特点:轻重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依赖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3)启示: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减少垄断经营(任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小题1】根据“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知张謇认为救国根本是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小题2】根据“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可知轻重工业发展失衡,根据“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可知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根据“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可知民族工业依赖帝国主义。
【小题3】民族工业发展受挫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制本主义的打击,而这三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毒瘤,故要想发展民族工业,就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就必须反对封建统治,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另外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其缺陷,故未来发展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减少垄断经营等。
25.(1)张謇; 资金和原料问题.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列强卷土重来。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张謇; 根据“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可知大生纱厂初期面临的困难是资金和原料问题。
(2)根据图示材料二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造成材料三中这种现象的外部原因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列强卷土重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题: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江苏地区适用)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