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题: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江苏地区适用)含解析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为了( )
A.国共合作与北伐 B.国共停战与抗日
C.讨论和平建国 D.共同反帝与独立
2.蒋介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意图是( )
A.商讨抗战合作策略 B.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C.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D.争取实现和平民主
3.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的成果是( )
①抗日战争胜利 ②签署“双十协定” ③举行重庆谈判 ④召开政协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有关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 )
A.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B.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国共两党北平和谈
5.“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与此诗句有关的战役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6.下面是一部电视剧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 )
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了!”
A.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标志着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开始
7.如图所示进军路线图描述的是(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最大影响是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9.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为此,中国共产党( )
A.打土豪分田地 B.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发起三大战役 D.建立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10.《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结果 D.性质
11.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后,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以极大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全国解放区在三大战役期间农民支援战争的担架达11700付、小车430990辆、牲畜1000多万头。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A.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技术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调动了农民抗日积极性 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12.“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13.《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4.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毛主席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诗中“过大江”所指事件的影响是( )
A.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B.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国民党大陆统治结束
16.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A.孟良崮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7.“口号、标语、诗词”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18.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沈阳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解放上海
19.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1948年,原来设想的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陈毅)、邓政委(邓小平)统一指挥”。毛泽东次日回电:“这个战役受陈邓指挥”。这个“战役”指(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以下为1949年1月16日解放军前线司令员发送的公函,其接受对象最可能是( )
一、自动放下式器,……我军则保证其生命财产之安全。二、如不愿自动放下武器,则离开北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A.吴佩孚 B.何应钦 C.傅作义 D.蒋介石
二、综合题
22.中国近代史在枪炮声中拉开帷幕,战火延绵百年,最终也在枪炮声中落下帷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
材料二 (农民)“前方打仗,后方分田”……有些地区被敌人占领后,敌人就帮助地主夺回土地……军事上的胜利后,农民又重新收回土地……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保住胜利的果实,才能彻底翻身。
——《华中解放区人民政权考察》
材料三 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呢 给他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
——1947年7月21-23日小河会议毛泽东的发言
材料四 20世纪40年代,纪实漫画《小克日记》在《南京晚报》连载。“小克”虽是虚构人物,但代表的是各种身份的真实人物。如图是《小克日记》的最后一幅。

(1)依据材料一,指出“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是哪一事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前方打仗,后方分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后方分田”对“前方打仗”有何重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指的是哪一个行动 并指出该行动的战略意义。
(4)材料四中“《小克日记》的最后一幅”是由哪场战役带来的影响
23.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由于全党动手,各地组织了大批土改工作队下乡,放手发动农民,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农民群众兴高采烈。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特别高涨。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力量得以迅速壮大,主要来源是土地改革后踊跃参军的翻身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华北人民甚至喊出了“解放军打到了哪里,我们就支援哪里!”的口号。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
——摘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及瓦解敌军等项原则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
(3)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认为人民解放战争终将取胜的主要因素。
24.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
材料一 【南湖船上启新程】
材料二 【重重困境探新路】
材料三 【漫漫征途开新局】

材料四 【团结御侮明方向】
材料五 【领导人民获新生】

(1)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崭新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漫漫征途”是哪一军事行动?此次“征途”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四中“……”指代的内容。据材料四指出,此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五的军事行动有何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25.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难忘国耻】
材料一
(1)图一条约是哪一国家强迫中国签订的?图二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图三所示,在南京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
【积极探索】
材料二 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浴血奋战】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揭开全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有关的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铮铮誓言】
(5)为了祖国的明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想发下怎样的誓言?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可知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并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C项正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进行北伐,排除A项;重庆谈判前,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B项;重庆谈判前,反帝任务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日本投降,由于国民党的军队正在前线作战,各种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蒋介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国民党军队的调动和发动内战争取时间,C项正确;重新谈判时日本已经投降,不用商讨抗战合作策略,排除A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真正意图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不是共同接受日本投降,排除B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表面意图争取实现和平民主,真正意图是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②③正确,B项正确;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与前往重庆无关,①错误,排除A项;1946年1月10日召开政协会议,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4.A
【详解】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A符合题意;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是1947年,排除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召开,排除C;国共两党北平和谈是1949年,排除D。故选A。
5.D
【详解】根据材料“孟良崮”、“七十四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 师这一"王牌"军被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使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局的基础。孟良崮战役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进攻主力的范例。故选项D符合题意;中原突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三大战役中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A项指遵义会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而不是抗战,排除B项;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片辨识可知,其中的关键词有“大别山”等,结合所学知识,该进军路线图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1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即是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重要战役,排除A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符合题意;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影响,即可解答此题。
9.B
【详解】根据题干“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B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抗日战争胜利建立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依据“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可知反映了土地改革的结果,即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翻身获得解放,也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背景或目的,排除AB项;土地改革具有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性质,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全国解放区在三大战役期间农民支援战争的担架达11700付、小车430990辆、牲畜1000多万头。”,可见,农民大力支持三大战役,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展现的是解放战争的事情,而非抗日战争的事情,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C
【详解】材料中“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由此可知材料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C。
13.A
【详解】根据材料“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可知该战役为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是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作战行动,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A选项符合题意;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是淮海战役,B选项排除;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选项排除;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选项排除。
14.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围攻锦州,10月,解放军攻克锦州,封闭了国民党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了“攻占锦州,关门打狗”的居面,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是解题的关键,1948年10月,解放军攻克锦州,封闭了国民党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了“攻占锦州,关门打狗”的居面。
15.D
【详解】根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是毛泽东在渡江战役后写的,描写和赞颂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史实。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正确;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是在材料反映的渡江战役发生之前,排除A项;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淮海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根据题意,D项正确;孟良崮发生在1947年,排除A项;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夏天,排除B项;三大战役发生在1948 年9月至1949年1月,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①“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发生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时期的口号,③“百万雄师过大江” 发生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时期,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综上所述排序正确④①②③,C项正确;ABD排序不正确,排除。故选C项。
18.B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1949年、占领了总统府、4月22日”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9.B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人民解放战争”“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歼敌55万余人”及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辽沈战争发生在1948年9—11月,排除A项;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8年,爆发淮海战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有效配合,最终取得胜利,B项正确;辽沈战役是东北野战军独立作战,平津战役是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联合作战,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49年1月”、“离开北平”可知,其接收对象最可能是傅作义。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难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鉴”。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因此1949年1月16日解放军前线司令员发送的公函,其接收对象最可能是傅作义,C项正确;吴佩孚是北洋军阀,1939年离世,排除A项;何应钦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但与“离开北平”无关,排除B项;平津战役时,蒋介石没有在北平,排除D项。故选C项。
22.(1)事件:重庆谈判。
(2)“前方打仗”:解放战争;“后方分田”:解放区土地改革。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行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战役:渡江战役。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陪都”指当时的重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先后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前方打仗”:根据材料“《华中解放区人民政权考察》”得出解放战争;“后方分田”:根据材料“有些地区被敌人占领后,敌人就帮助地主夺回土地”得出解放区土地改革。作用:根据材料“农民又重新收回土地”得出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根据材料“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保住胜利的果实,才能彻底翻身。”可知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行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解放军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战役: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这是在渡江战役期间。
23.(1)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1946年;因素: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的革命性质;全国人民的拥护;人民解放军队的英勇作战和革命意志;土地改革的进行。
【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由于全党动手,各地组织了大批土改工作队下乡,放手发动农民,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农民群众兴高采烈。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特别高涨。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力量得以迅速壮大,主要来源是土地改革后踊跃参军的翻身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的意义是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说明:根据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数据可知,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年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是在1946年。
因素:根据材料“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可得出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的革命性质;根据材料“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可得出全国人民的拥护;根据材料“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可得出人民解放军队的英勇作战和革命意志;根据材料“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可得出土地改革的进行。
24.(1)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起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征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影响: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毛泽东思想;作用: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意义: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意义: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详解】(1)道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革命新道路”可知,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
起点: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序幕。
(2)征途: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可知,这说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长征,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党的七大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可知,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七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4)意义:根据所学和材料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知,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5.(1)图一:英国。图二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三:日本。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4)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5)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个人的力量,或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而不懈奋斗等。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1体现的是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图二是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三是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制造的惨案。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维新新政——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可知,揭开全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七七事变。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这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它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5)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个人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题: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江苏地区适用)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