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000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该遗址
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
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 )
A.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B.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C.“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D.王位世袭制受到严重挑战
2.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产量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经济也有明显的发展。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破坏 B.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买卖的加剧 D.变法运动的开展
3.《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
严故重社稷……”。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王位世袭制
4.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这里的“社会
转型”是指( )
A.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 由割据分裂走向国家统一
C. 由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 D. 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5. 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
应正确的是( )
①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礼制、自强的价值观念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无为、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社会,留下了尚贤、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A.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B.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6. 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
主要的特征是( )
A. 严格的等级制度
B. 权力的高度集中
C. 注重血缘纽带
D. “尚武”精神浓厚
7. 知识结构图可帮助我们理清历史知识间的联系。
右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汉高祖 D. 宋太祖
8.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无积聚而多贫。”到了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已经“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出现这一变化的
原因包括( )
①人口的大量南迁 ②优越的自然条件 ③南北统一的实现 ④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 )
第六章 汉末事迹 第一节 元帝宽驰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三节 衰帝纵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四节 新莽事四夷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十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四节 东诸侯相攻
①朋党之争与外戚干政 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 ④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0.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则出现了“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一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由分裂走向统一 B.政权频繁更迭 C.诸侯割据复现 D.门阀政治衰落
11.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地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 )
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 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 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1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
A.以农为本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工商皆本
13. 选官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下列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选择标准搭配正确的是( )
A. 世卿世禄制——血缘 B. 察举制——门第出身
C. 九品中正制——德才 D. 科举制——军功
14. 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集权加强 B. 主流思想变化 C.经济重心转移 D. 人口数量增长
15. 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 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 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 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16. 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有如下描述, 对应正确的是( )
先秦时期 ① ② ③ ④ 明清时期
公元前221年 220年 581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
A.①——中华文明的起源 B.②——大一统国家巩固与发展
C.③——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D.④——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17.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微子受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礼乐制度”、“司南”
② 政事堂、越窑、夜市、诗歌
③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宣慰司
④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18. 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 )
A. 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 B. 传统科技中具备近代科技成分
C. 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 D. 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
19.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生产技术进步 B. 艺术种类众多 C. 佛教广泛传播 D. 社会持续动荡
20. 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例如对内蒙实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
A.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 进一步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C. 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 D. 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21.唐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碱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780 年,政府开始推行两税法。该税制的推行( )
A.消除了贫富差距 B.强化了人身控制
C.加速了白银流通 D.改变了征税标准
22.《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据此判断郑和下西洋初衷是( )
A.了解海外形势 B.开拓贸易市场 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
23.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 B. 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 建立军事基地,侵略亚洲他国 D. 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24.“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的理由”是( )
A. 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 清政府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英国的坚船利炮,实力强大 D.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25.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
A.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B.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 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域,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这也是事实。在这几个世纪中,除了出现许多学者撰写的无所不包的各朝历史外,还出现了佛经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农业上,生产技术的提升、税制徭役上“一条鞭法“的改革,促进了生产规模扩大,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在手工业方面,原本的男耕女织模式转变为手工作坊的形式。在商业上,主要表现为商品经济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大,区域性商人形成群体,地区间商品交流越来越密切,银票、白银的广泛使用可以成为很好的例证。在城市的建设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以商业为中心的布局,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也展现着商品经济在这阶段已经开始与世界互动连接。
——摘编自钟煅峰《浅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明中后期,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凡此,导致明代失去“社会变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创新及技术革新重要基地。
——摘编自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7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代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原因。(6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二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至清,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加强君主权力方面分别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8分)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如何理解汉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学者在发展儒学方面提出哪些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建构成新儒学体系是什么?指出其在传统儒学基础上有哪些创新之处?(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中国进步思想家产生了哪些新的思想?(6分)(历史答案版)
选择题
A 2、B 3、B 4、D 5、B 6、B 7、A 8、B 9、D 10、D 11、C 12 、B 13A 14C 15A 16D 17B 18A 19C 20A
21D 22C 23A 24D 25C
26题
【答案】【小题1】对外贸易量增加(对外贸易发达);形成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交子;商业环境宽松;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打破),服务性娱乐场所出现。(每点2分,答四点7分)
【答案】【小题2】表现: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大;商帮出现;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白银货币化;商业中心出现,市镇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每点2分,答四点7分)
【答案】【小题3】原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实施海禁政策;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答三点得6分)
27题
【答案】【小题1】(1)纲纪其内: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内阁制、设置奏折制度、军机处等;(每点2分,答四点7分)
【答案】【小题2】学生只要答出措施即可,不评价的总分不超过5分
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但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事权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的局面。(2分)
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分)
趋势: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
28题
【答案】【小题1】(2)胜利: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正统思想主流思想)(2分)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答任意2点得2分)
【答案】【小题2】理学或程朱理学或宋明理学(2分)
(2)创新之处:融合吸收佛道思想;注重抽象思维,将儒学上升到思辨化、哲学化的高度。(答佛道思想得2分,其他1分共3分)
【答案】【小题3】新思想:提倡个性自由,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任意3点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宁夏银川市部分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