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秋七上历史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1(统编全国卷 第1-15课)(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全国通用)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上第1-15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要想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学者推断 C.历史记载 D.考古发掘
2.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山岳巍巍,河海荡荡,缅怀祖德,永失弗忘!海外华人长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他们都是黄皮肤
B.是从中国大陆移民的人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全部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5.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反映出( )
A.夏朝最早建立起分封制度 B.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
C.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6.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B.加剧了国家分裂
C.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D.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和融合
8.商鞅变法期间,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平)民,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数量庞大且独立的自耕农。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9.“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奉法者强则过恒强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0.各国诸侯没有以行政命令形式推行某种思想,压制不同的学说。思想与权力的分离造就了思想者,他们可以独立地思考深入的问题,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与这段描述直接相关的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 D.八股取士
11.电视剧《狂飙》中的主角高启强凭借《孙子兵法》叱咤京海市,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是( )
①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②君主专制集权形成 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C.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
D.刘邦的军队将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项羽败刘邦胜
13.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在秦代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设置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4.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是( )
A.大学士、郡守 B.丞相、郡守 C.丞相、大学士 D.丞相、州长
15.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是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的争夺战的一个历史典故。这场战争( )
A.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C.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D.项羽“破釜沉舟”大败刘邦
16.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17.西汉某一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这一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楚汉之争
18.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该图可以用来研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
A.背景 B.措施 C.结果 D.影响
19.小明在学习某次历史事件时,从网络资料上找出了其显著特征(见下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事件为( )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 (2)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商鞅变法 D.桂陵之战
20.“东汉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主要体现了( )
A.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被黄巾起义推翻 D.东汉中后期皇帝无能
21.2018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3周年。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
22.如图作品( )
A.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是研究张骞通西域的一手史料 D.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频繁交流
23.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它的经典是《古兰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创始人是如来佛祖
24.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的是 ( )
①创制被称为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的“麻沸散”
② 著有《伤寒杂病论》
③创建“四诊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
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追溯到( )
A.商 B.西汉 C.东汉 D.北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6.(13分)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公革新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分封制的作用。(6分)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2)结合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列举两例)(2分)
材料三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3)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4)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统治者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27.(15分)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以“两汉:大一统王朝”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缔造鼎盛王朝】
材料一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对外交往频繁】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科技文化繁荣】
材料三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了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
——摘编自刘燕华主编《生存与科技》

张仲景像及其所著《伤寒杂病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和汉武帝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王朝利用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所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外交往方面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张仲景在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两汉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8.(12分)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如表所示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墨家 ①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③ 核心思想是“ ② ”
道家 ④ 道家学派创始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强调以 ⑤ 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文字 它的出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的内容。(5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说出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历史称为什么 这种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青少年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全国通用)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上第1-15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要想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学者推断 C.历史记载 D.考古发掘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是事件(或活动)的当时记录,是事件的实际目击者或参与者所亲身经历的。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是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由于原始人类距今的年代过于久远,并没有留下可靠的文献资料,因此最可靠的是实物史料如化石、遗址、遗迹等,而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发现,D项正确;神话传说带有迷信色彩或夸张成分,并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A项;学者推断只能对考古发掘的情况提供旁证,属于第二手材料,并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B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原始社会时期并没有留下可靠的文字记载或记录,因此历史记载也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包括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①②③④ 符合题意,B项正确;城市的出现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山岳巍巍,河海荡荡,缅怀祖德,永失弗忘!海外华人长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他们都是黄皮肤
B.是从中国大陆移民的人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全部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缅怀祖德,永失弗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C项正确;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与肤色没有关系,排除A项;海外华人是从中国大陆移民的人,但是这不能作为他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排除B项;海外华人不仅仅因为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就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排除D项。故选C项。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中的“以藩屏周”可知,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使诸侯成为周王朝的屏障,巩固周王统治,C项正确;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王统治不是分割诸侯的兵力,排除A项;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王统治不是保证国家的兵源,排除B项;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统治不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C项。
5.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反映出( )
A.夏朝最早建立起分封制度 B.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
C.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夏朝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和结合所学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夏朝的建立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排除A项;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秦统一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6.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商朝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①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等,不是用于战争, ②说法错误,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不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③说法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7.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B.加剧了国家分裂
C.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D.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和融合
【答案】B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故‘加剧了国家分裂’不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说法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和融合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说法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商鞅变法期间,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平)民,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数量庞大且独立的自耕农。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平)民”可知是关于土地方面的措施,和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是政治上的措施,排除B项;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军事上的措施,排除C项;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是政治上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9.“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奉法者强则过恒强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可知,题干内容体现了人民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仁政”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应关注民生、爱护百姓,这与题干理念相近,C项正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主张学习要及时复习,排除A项;“奉法者强则过恒强”反映的是法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映的是道家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各国诸侯没有以行政命令形式推行某种思想,压制不同的学说。思想与权力的分离造就了思想者,他们可以独立地思考深入的问题,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与这段描述直接相关的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 D.八股取士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A项正确;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电视剧《狂飙》中的主角高启强凭借《孙子兵法》叱咤京海市,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是( )
①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②君主专制集权形成 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孙子兵法》是春秋时的孙武所著,其产生背景有经济上铁犁牛耕开始出现、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政治上诸侯争霸战争频繁,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君主专制集权形成是在秦朝,《孙子兵法》产生的时间是春秋时期,②错误,排除含②的ACD项。故选B项。
12.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C.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
D.刘邦的军队将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项羽败刘邦胜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是对秦统一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A项正确;BCD项均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没有体现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在秦代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设置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故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C项正确;丞相掌管行政,排除A项;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项;郡守是地方长官,排除D项。故选C项。
14.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是( )
A.大学士、郡守 B.丞相、郡守 C.丞相、大学士 D.丞相、州长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所以,①为丞相,②为郡守,B项正确;大学士是唐朝开始的官名,排除AC项;州长不属于秦朝行政设置,排除D项。故选B项。
15.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是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的争夺战的一个历史典故。这场战争( )
A.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C.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D.项羽“破釜沉舟”大败刘邦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C项正确;“楚汉之争”的性质是争夺封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排除A项;楚汉之争出现在秦朝灭亡后,排除B项;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6.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连年战争,西汉初年,经济衰落,人民流离失所,为此统治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发展生产,C项正确;项羽的残余势力不足以威胁到西汉的统治,不是面临的首要问题,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目的,排除B项;解除朝中大将兵权是宋太祖的举措,排除D项。故选C项。
17.西汉某一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这一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楚汉之争
【答案】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在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C项正确;“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出现在光武刘秀时期,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8.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该图可以用来研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
A.背景 B.措施 C.结果 D.影响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可知,封国在人口规模以及所辖郡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中央,对中央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正是推恩令实施的背景,A项正确;“推恩令”的措施是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排除B项;实施“推恩令”后,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排除C项;实施“推恩令”,较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9.小明在学习某次历史事件时,从网络资料上找出了其显著特征(见下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事件为( )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 (2)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商鞅变法 D.桂陵之战
【答案】B
【分析】根据材料“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主要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这一宗教,发动了黄巾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B项正确;大泽乡起义、项羽起义和刘邦起义均不是利用宗教发动的起义,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东汉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主要体现了( )
A.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被黄巾起义推翻 D.东汉中后期皇帝无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此后,东汉政权就在外戚与宦官的争夺打斗中交替,皇帝完全成了傀儡,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排除A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皇帝无能”,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18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3周年。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结合所学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全面开通都促进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并未表述西域归属中央管辖,排除AC项;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与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2.如图作品( )
A.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是研究张骞通西域的一手史料 D.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频繁交流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敦煌壁画一方面可以反映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同时也是艺术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体现了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A项正确;壁画是创作作品,并不能完整还原历史,排除B项;壁画是创作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C项;“频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3.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它的经典是《古兰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创始人是如来佛祖
【答案】A
【详解】据题干“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A项正确;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其经典是《古兰经》,排除B项;佛教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排除C项;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排除D项。故选A项。
24.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的是 ( )
①创制被称为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的“麻沸散”
② 著有《伤寒杂病论》
③创建“四诊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
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详解】华佗是汉代名医,他擅长外科手术,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他还根据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体操“五禽戏”。故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②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四诊法,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追溯到( )
A.商 B.西汉 C.东汉 D.北宋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了纸的成本,易于纸的推广,C项正确;商朝时期纸张还未出现,排除A项;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方法,但未改进,排除B项;东汉改进造纸术,人们已经能够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张了,并非到北宋,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6.(13分)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公革新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分封制的作用。(6分)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2)结合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列举两例)(2分)
材料三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3)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4)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统治者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血缘亲疏关系(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作用:促进了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答出一点即可)(6分)
(2)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答出两例即可)(2分)
(3)权力被削弱;推行推恩令。(3分)
(4)巩固了统治(或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答出一点即可)(2分)
【详解】(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灭商后,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主要依据血缘亲疏关系(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问题三:根据材料一信息“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可知,分封制有促进了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可知,诸侯王的权力被削弱。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为解决诸侯王问题,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4)依据上述材料可知,西周实施分封制、秦始皇建立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这些共同的作用就是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27.(15分)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以“两汉:大一统王朝”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缔造鼎盛王朝】
材料一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对外交往频繁】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科技文化繁荣】
材料三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了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
——摘编自刘燕华主编《生存与科技》

张仲景像及其所著《伤寒杂病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和汉武帝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王朝利用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所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外交往方面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张仲景在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两汉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答案】(1)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中央集权面临威胁。方法:“推恩令” 积极作用: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分)
(2)条件:西汉国力强大;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发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政府的政策等。特征:以友好往来为主;到达的国家多;到达的地方远;以陆路为主。(6分)
(3)地位:被称为“医圣” 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3分)
(4)启示:政治稳定是国家强大的前提;要加强对外交流才能不断发展;重视科技的力量等。(2分)
【详解】(1)问题:根据图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知,封国辖郡的个数个人口都比中央多,诸侯国势力强大,中央集权面临威胁。方法:根据所学知识,为解决诸侯国力量过于强大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实力,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条件: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国力强大,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政治基础;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达为丝绸之路提供了运输的物品;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政府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政策支持,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特点:根据图示可知,汉朝丝绸之路以陆路为主,到达的国家很多,到达的地方很远,最远到达了古罗马;当时丝绸之路以商贸为主,以友好往来的方式为主。
(3)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誉为“医圣”。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蔡伦改进造纸术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一推恩令的实施可知,政治稳定是国家强大的前提;从材料二的丝绸之路可知,要加强对外交流才能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三张仲景对医术的发展和造纸术的改进可知,要重视科技的力量。
28.(12分)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如表所示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墨家 ①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③ 核心思想是“ ② ”
道家 ④ 道家学派创始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强调以 ⑤ 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文字 它的出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的内容。(5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说出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历史称为什么 这种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青少年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2分)
【答案】(1)甲骨文;商朝。(2分)
(2)①墨子;②仁;③孟子;④老子;⑤法。(5分)
(3)局面:百家争鸣;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
(4)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详解】(1)文字、朝代: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文字是甲骨文,它的出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内容: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 ②仁”;③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④老子是 道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以④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3)局面:根据材料三“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历史称为百家争鸣。
影响: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如何继承: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青少年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秋七上历史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1(统编全国卷 第1-15课)(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