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2023年秋季八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面与虎门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黄爵滋 B.林则徐 C.郑成功 D.乾隆帝
2.“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3.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1861年11月25日,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致巴特力尔上尉》中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这“两个强盗”的罪行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南京大屠杀
5.“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军事危机、政治危机、信仰危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6.《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7.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8.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甲午风云》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9.《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法国: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11.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
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12.下表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 )
阶级 派别 宣传思想 实践活动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 百日维新
革命派 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 辛亥革命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C.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步伐
13.“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15.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6.1894年,某人加入一革命组织,盟誓誓词为“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此组织是指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7.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18.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19.“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0.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
A.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B.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C.实现社会民主平等 D.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21.《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22.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A.
B.
C.
D.
2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25.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6.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⑤
2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28.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A.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B.成为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C.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D.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党组织
29.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A.北京、江西南昌 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C.广州、江西井冈山 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
3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于这句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⑤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二、材料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他们以为由一个封建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封建主义的束缚就会解脱,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三 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
(2)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封建皇帝”是谁?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三,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1901年以后,孙中山等人是如何为挽救民族危机积聚力量的?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近代化历程?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材料一的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这场爱国运动,该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2)结合所学,材料二表明五四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取得哪些成果?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的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试卷第6页,共8页
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禁烟斗争第一人”、“全球禁毒第一人”。因而“国际禁毒日”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林则徐,B项正确;黄爵滋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是禁烟名臣,参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排除A项;郑成功是民族英雄,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排除C项;乾隆是清朝的皇帝,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被迫开放的,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排除A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也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我国领导最多的国家,C项正确;英国割占了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小于俄国侵占的领土,排除A项;法国、美国未侵占我国领土,排除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项正确;1894——1896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农民运动,排除C项;1937年日军侵华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排除;B项是在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时期之前,排除;D项是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排除。故选C。
6.A
【详解】从材料中可看出《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实质是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故选A。
7.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以恭亲王奕 、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题干空白方框处应填洋务运动。B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项不合题意;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C项不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来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8.D
【详解】①项《鸦片战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是1840年;②项《末代皇帝》反映孙中山的主要事迹应该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主;③项《甲午风云》反映的是甲午战争,时间是1894年。④项《火烧圆明园》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时间是1860年;因此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D。
9.D
【详解】《马关条约》日本割走了宝岛台湾,允许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可知①③入选,②④要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后才可以,排除ABC三项。所以答案选D。
10.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自强求富梦”指的是洋务运动,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A项不符合题意;B项“变法强国梦”指的是戊戌变法,它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不符合题意;C项“民主共和梦”指的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符合题意; D.项民主科学梦”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1.B
【详解】根据材料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再结合这一时期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群情激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的宣传正好激发了民主救亡图存的意识,B项正确;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排除A项;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C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传统思想不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都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进行了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B正确;资产阶级政治活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其产生的原因,排除A;题干信息只体现了政治活动,没有体现文化活动,排除C;该表格没有反映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转变,排除D。故选B。
13.D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没有进入北京。②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砍下洋人头”“能把洋人赶”“天下洋人杀尽了”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把矛头指向了洋人,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义和团以农民为运动主力,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义和团赶洋人、杀洋人,并未体现对其他外国事物的态度,因此无法体现盲目排外,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依据题干的时间是1902年,依据题干“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符合题意;AB项不能体现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的内容,排除;C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16.A
【详解】依据题干的“1894年”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17.A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也是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民族主义。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民国十四年,C项正确;民国十二年计算错误,排除A项;民国十三年计算错误,排除B项;民国十五年计算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正确;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AC排除;辛亥革命果实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排除。故选B。
20.B
【详解】材料反映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平等原则,可见政治影响社会生活,故B符合题意;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中华民国不可能人人享有充分自由,也实现不了社会真正民主平等,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国初期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排除D。故选B。
2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排除;B项发生在宋教仁遇刺后,排除,北伐战争发生在袁世凯去世后,D排除。故选择C。
22.B
【详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题文胡适的诗就反映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一内容,故选B。
23.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该首选查阅的刊物是《新青年》,D项符合题意;AC项与戊戌变法有关,B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4.C
【详解】“师夷长技以自强”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君主立宪”与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与辛亥革命有关,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故题干信息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故C符合题意;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排除ABD。故选C。
2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ACD的口号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不具有反封建性,故ACD不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不符合题意;B项的“外争国权”指的是拒绝在巴黎和会签字,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惩国贼”指的是惩处三个卖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因此,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故B符合题意,故选B。
26.D
【详解】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存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①排除;戊戌变法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反封建的一面,但不具备反帝的性质,②排除;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同时也具备反帝性质,③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也不具备反帝性质,④排除;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⑤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27.C
【详解】材料“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新的革命斗争”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故排除A,C符合题意;人民解放战争从1946年到1949年,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排除BD。故选C。
28.A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藏一开始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展自己,是人民的政党,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
29.B
【详解】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参加者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3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①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所以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②③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④⑤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③④⑤都是对历史信息的正确解读,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1.(1)条约:《南京条约》。含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史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感想和看法: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落后;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
【详解】(1)条约:根据材料“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清朝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含义: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史事:根据材料“清末”“去年今日割台湾”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割让。所以“往事”指的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事件:根据材料“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等疯狂镇压的暴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感想和看法:此题相对开放,符合题意即可,中国近代史屡次遭受外国侵略,而腐败的清政府懦弱无能,中国屡次失败,所以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落后。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以史为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
32.(1)特点: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2)历史事件:维新变法运动。皇帝:光绪帝。
(3)开始事件:鸦片战争。谷底事件:《辛丑条约》的签订。积聚力量: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
(4)历程:由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详解】(1)特点:据材料“……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2)历史事件:据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的历史事件是维新变法运动(或答百日维新),中国的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封建皇帝: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皇帝是“光绪帝”。
(3)开始事件: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谷底的事件:据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聚力量: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4)历程:据材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等人挽救民族危机的做法”可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由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3.(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变化: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会议:中共一大。意义:中国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详解】(1)导火索:材料一的图示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所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变化:根据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工界罢工不及五日”,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成果:根据材料中“……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而曹、章、陆去”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成果有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会议:根据材料三“诞生共党庆工农”可知“画舫”因为召开了中共一大而闻名天下。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的会议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1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宣汉县双河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