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开封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开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摇身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代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 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 D.国家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2、下表所示是公元282年部分地区的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和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
省区 河南 陕西 广西 河北 云南 福建 山东 广东 湖北 湖南 贵州
密度(人) 18.57 7.98 1.19 11.67 1.63 0.79 11.2 1.28 7.56 4.65 0.57
占比(%) 14.65 5.93 1.29 12.13 3.00 0.16 8.15 1.34 6.70 4.62 0.47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B.人口迁徙现象比较频繁
C.北方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北方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3、顾炎武在书信中指出:“窃叹夫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其言论( )
A.抨击了士人空谈义理的学风
B.渗透了儒家民本主义的理念
C.意在赓续孔子儒学主流思想
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特别是同周边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日益深厚,中国周边经济体对中国依赖度加深,域外大国(主要是美国)对该地区的操纵程度逐步削弱。据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A.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B.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
C.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D.在地缘战略中的主动性增强
5、罗马共和国文化象征的西塞罗,曾经去斯多葛学派开创者芝诺的学校(雅典)学习;斯多葛哲学家塞涅卡,也曾做过罗马皇帝尼禄的老师和高参;罗马著名的皇帝哈德良和马克奥勒留,都一度在斯多葛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创办的学校学习。这表明古罗马文化( )
A.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B.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
C.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 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6、在中世纪,一个勃艮第的农奴若想获得自由,必须向当地的修道院院长缴纳1磅胡椒;在15世纪的英国,一磅胡椒的价值与一头猪相等;在一些表现中世纪商业的文艺作品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天平上胡椒的另一边是金子。l6世纪以来、胡椒逐渐成为欧洲寻常人家的调料。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百姓生活状况有极大改善 B.欧洲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东西方商品贸易快速发展 D.胡椒充当了等价物的角色
7、成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江浙地区,苏州的洞庭帮商人“群趋沪江”,成为买办商人。他们开设的商号,从沿海到内地,遍及通都大邑到穷乡销壤,由此可知( )
A.经济转型助推商帮创新经营方式 B.太平天国政权鼓励商业发展
C.苏州成为江南地区对外贸易中心 D.政局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格局
8、16-17世纪,西班牙统治噩西哥时,规定西班牙人、梅斯蒂索人(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不能居住在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区,并限制印第安人出现在城市,上述规定( )
A.意欲维护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 B.旨在扩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C.使墨西哥城市呈现殖民化特征 D.淡化了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
9、1787年,美国制完会议的代表麦速进指出:斯巴达、罗马、询太基的元老院(参议院的样板)都“具备一定质量,使它成为中流延柱,能镇住民众的人心浮动”,美国设置参议院也是为了防止议会“为突发面强烈的激情所左右”。麦迪逊认为,参议院的设置有助于( )
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防止独裁专制的出现
C.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 D.推动政治的理性运行
10、1951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调整了对西非殖民地的政策:“第一,我们要帮助西非各殖民地在英联邦的范围内获得自治;第二,我们要鼓励西非雅民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定新的《殖民地发展和福利法案》,”上述政策调整( )
A.表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B.振杀了西非民族意识
C.反映出战后殖民主义的隐蔽 D.防止了英帝国的解体
11、1999年,欧盟首脑会议就“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达成了《2000年议程》改革方案。方案中给子符合要求的年轻农民一次性2.5万欧元的资助;对提前退休的农民给予总额为1.5-3.5万欧元不等的资助。该方案表明,欧盟( )
A.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B.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C.日益完善福利政策 D.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
12、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美国参议员格拉斯却认为公约的价值“不大于一张邮票”,国务卿凯洛格私下也认为,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这表明《非战公约》( )
A.为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
B.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
C.顺应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诉求
D.未体现维护和平的内容
13、11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低品级的教士在神圣性上也高于皇帝,宣称教皇权威在一切事务上享有最高仲裁权和司法权。12世纪中期,教皇与王国等政权间形成法典化的新型封建关系,出现独特的教皇封君制。这表明( )
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教权主导欧洲社会
C.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D.国玉丧失世俗权力
14、17-18世纪,北美的抹香鲸油为欧美城市的灯塔、路灯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逐渐成为优质工业润滑油。19世纪末期,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据此推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需求 B.社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C.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D.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15、下表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
年份 条约 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
1858年 中英《天津条约》 英文
1858年 中法《天津条约》 法文
1861年 中德《通商条约》 德文、法文
1863年 中荷《天津条约》 荷兰文
1866年 中意《通商条约》 中文、意大利文
据此可推知( )
A.《万国公法》在士人中风行 B.同文馆的建立应实务所需
C.中体西用的局限得以突破 D.瓜分危机刺激了民族觉醒
16、在中世纪城市存在的五六个世纪中,无论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都没有公开张扬要建立等级制度,在法理上规定社会等级。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理论上,人人都可通过发家致富而进入城市上层。这一现象( )
A.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 B.体现了社会契约理念的普及
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改变 D.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17、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私人藏书数千卷的情况较为普遍,少数藏书家收藏的书籍甚至超过万卷,其中最重要的两家是宁波的丰家和上海的郁家,丰家的藏书后被宁波范家购得并成为范家天一阁藏书的主要部分。这表明当时( )
A.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 B.出版自由助推典籍积累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D.教育发展扩大识字群体
18、中央苏区小学教育发展十分迅速,1933年底,粤赣闽三省设有列宁小学3052所,学生八万多人,“试任叩(询问)一儿童以……‘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等之意义,彼必能不假思索,对答如流”。这表明,当时的苏区教育( )
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 B.力图重构完整教育体系
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 D.利于提升群众革命认知
19、亨利三世上台(1227年)后,为在政治动荡之中稳固王权,数度确认《大宪章》。但他实际上独断专横,重用外国宠臣,排斥贵族参政,甚至不顾荒年要求贵族缴纳其三分之一的收入以充军费。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尚未确立王在法下原则 B.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
C.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王权未能受到有效限制
20、古代发生疫病时,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要求地方官吏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有详细的规定。1911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与古代相比,清末防疫的不同在于( )
A.救灾措施有效 B.政府高度重视 C.吸收国际经验 D.制度保障抗疫
21、隋书法家智永从“二王”来,平正和美,唐虞世南承之;今河北正定龙兴寺的隋碑正书《龙藏寺碑》走秀朗劲挺一路,下启褚遂良等人;山东东阿县陈思王(曹植)墓旁的《曹子建庙碑》刻于593年,浑厚圆韧,开颜真卿一派先河。这表明隋代书法( )
A.偏离规矩严整的传统 B.巧力兼至且富于变化
C.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D.开创了新的载体类别
22、清朝中央政府允许民间建祠祭祖,保护宗族公共财产,还拨付银两修建牌坊,褒扬累世同居共爨(共伙、共生活)的家族。而宗族在祠堂活动中通常把忠君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并积极配合朝廷交纳赋税。这些措施旨在( )
A.利用血缘关系区别门第 B.借助尊祖敬宗和睦家庭关系
C.加强族权与皇权的配合 D.通过控制族众稳定基层社会
23、1894年,清政府签订名为保护、实为迫害华工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1904年,条约期满时,国内外报纸刊载要求废约的言论,认为如续约,“辱国病商,损我甚巨”,檀香山《新中国报》也提出抵制美货的倡议。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众对西方的认识更加深入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民族意识不断崛起 D.存在盲目排外情况
24、1910年第二次国会请愿中,立宪派在各省征集近30万人的签名,组织10个请愿代表团赴京请求召开国会。被拒后,又再次请愿,仅奉天就有20多个城市举行集会,签名者达30余万。部分地方督抚看到后也联衔入奏,要求速开国会并成立责任内阁。这反映出请愿运动( )
A.动摇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基础 B.坚定了立宪派转向革命的信念
C.一定范围内宣传了宪政思想 D.利于巩固清末制度变革的成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皇带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属福建)进肯的建茶赏骗给皇亲赏族,近亚与功区。这一时期,比试等品高低的斗等风气盘行,经过丁谓、暴展等士大夫的倡导,进期伟椿到上层社会,最终或为一种清新放致的茶道艺术,当时以福建建州为中心烧制出的各种瓷器称“建盖”,宋初,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盖中有意加点白物烧适而成的“热将照”,是当时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点试茎家珍之”,北外还有兔毫盖,油消盖等种类,仅宋代建阳水吉一影就有龙富90条,其窑护的长度魁别几十来,长剧百余术,一富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
——模编自杨静《宋代建茶的起与茶文化兴盛关系探论》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福建建盏制造业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宋代建盏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支持下,河北省一些民俗体育得到挖掘继承,其中井陉拉花1957年进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一些艺人将空竹搬上舞台,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杂技表演项目。受政治环境影响,“文革”期间河北民间民俗体育受到严重打击。如在邯郸市流传了600多年的民间活动“彩布拧台”因“破四旧”被迫中断,与民间信仰、庙会相关的民俗活动,诸如高跷、狮舞、龙灯、武术、寸跷、旱船,更深遭破坏。改革开放后,河北省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充分展示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秋千、射弩、陀螺、武术、民族式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有些民俗体育活动,如跳绳、打沙包、竹竿舞、象棋围棋甚至走进了学校课堂。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代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着传承人减少、参加者兴趣减弱、资金缺乏等问题。
——摘编自李静体、武建征《近代以来河北民俗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
材料二 将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才能更加适应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鲜明个性的转换,一是“实用主义”的现代转换;二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现代化转换。创编当代文艺作品,以当代人物形象演绎传统文化精神或以古代人物形象演绎当代人文精神。如电影《英雄时代》、电视连续剧《大境门》等,通过现代化传媒让承载传统文化走入现代人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符合河北自“胡服骑射”所创立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变革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精神,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精神,树立河北人民自由与平等的意识,强调大局意识和共享意识,继续秉承宽厚坦诚的朴实民风、“燕山月下多狼烟”的为国赴难的自觉传统以及“舍生取义”的燕赵气节。
——摘编自李智深等《浅议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河北民俗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换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回望武汉疫情防控的决战时刻,……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学着前辈的样子,无畏、细致,保持镇定与专业;穿上防护服,成为患者最信赖的人,很多人在火线递交了入党志愿书。……正如钟南山说的:“在这次新冠肺炎防疫的过程中,无论在医疗还是科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和医护人员占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不论是在疫情早期社区层面的群防群控、建立方舱医院,及时将患者和健康人分开、救助重症病人,还是早期快速诊断、预测病情、救治手段、疫苗研发等方面,他们都是主力军。”
——《战“疫”青年,在“暴风眼”、逆风成长》(《中国青年报》2021、7、1T08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青年的责任”拟定一个观点,并选用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以来我国粮食亩产量相对指数变化表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清
全国粮食亩产变化指数 +22.2 -2.3 -0.4 +29.9 -7.5 +9.4 +16.0
北方麦作亩产变化指数 +9.7 -1.5 -13.3 +10.3 -8.3 +38.9 +35.1
注:“+”“-”为后一朝代比前一朝代增减情况。
材料二 两宋时期,南方粮食产量提高,允许一部分从事粮食种植的劳动力和较为劣质的土地退出粮食种植,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促进了南方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工商业的繁荣,交通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了宋代最多的城镇。
——摘编自张雨潇等《气候变迁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中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围绕“气候变迁与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理论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新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汉代情生将原先只适用于贵政的礼仪秩序覆蓝至整个社会成员,这造应了汉代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也反映国家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故选D项;礼乐制度已经不再是专属于贵战阶层的,这说明其并未得到重违,故排除A项:礼仪制度覆盖社会各阶层并不等于偶家思想走向世俗化,故排除B项:材料中强词了纲常伦理体系的覆盖面扩大,而非体系的完善化,故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人口分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表可知,当时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北方地区,这说明当时北方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故排除A项;材料现象有利于人口迁徙,但看不出人口迁徙频繁,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可以反映出当时北方人口密度高于南方,但不能说当时人地矛盾异常尖锐,故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题干所示为顾炎武的相关言论,他反对当时空谈义理的学风,认为“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学风中存在务虚的弊端,故选项A正确。题干没有反映民本主义的理念,排除B项;顾炎武所言意在揭露和抨击士人空淡义理的行为,并非
赓续孔子懦学主流思想,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顾炎武属于地主阶级思想家,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题干所示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不断扩大,特别是和周边经济体经贸联系日益深厚,周边经济体对中国依赖度加深,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操纵程度,加强了中国在地缘战略中的主动性,故选项D正确。A、C两项说法尽管符合史实,但和题干材料主旨不一致,排除;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项。
5、答案:C
解析:题干所示为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多次到希腊学习,接受希腊先进文明的熏陶,因此希精文明对罗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项C正确。罗马积极主动向希腊学习,不能说明其具有功利色彩,A项说法欠妥,排除;题干表达的是罗马积极接受希腊先进的文化,并没有多元一体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罗马积极学习希腊文明,对罗马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但“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题干所示为中世纪和16世纪以来,胡椒在英国价值的变化,胡根从中世纪等同于黄金,到新航路开辟后,进入寻常百姓家,得益于东西方商贸的快速发展,故选项C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当时百姓生活状况极大改善,A项说法欠妥,排除;胡根进入寻常百姓家,还不能说明欧测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胡椒在中世纪价比黄金,也不能说明其充当了等价物的角色,16世纪以来,胡椒进人寻常百姓家,更不能说明其具有了等价物的功能,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使苏州等地商人到上海避难,并以上海为中心发展他们的商业网络,这助推上海成为中国近代的商业中心,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格局。由此可见,政局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格局,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商帮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而非经营方式的创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太平天国政权鼓励商业,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苏州商人向上海的转移,无法得出苏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的结论,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16-17世纪来到美洲的西班牙人,还比较少,人口处于绝对劣势,故上述限制措施,实质上是凸显欧洲血统的高贵,进而防止欧洲人被同化,意图维护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墨西哥城市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殖民化特征,排除C项。西班牙这一政策会强化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参议院的设置可以提高决策稳定性,预防民众和派系的冲动导致的决策失误,由此可见,麦迪逊认为参议院有利于推动政治的理性运行,故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联邦政府权威确立和扩大民主范围,排除AC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防止独裁专制的出现,排除B项
10、答案:C
解析:1951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英国政府被迫调整了西非殖民政策,给予西非更大的自治,鼓励西非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缓和西非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反映了这一时期殖民主义侵略的隐蔽性。但其目的仍然是希望维持英国在西非的影响力,故C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A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使西方殖民者被迫调整殖民政策,故“扼杀”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欧盟达成了《2000年议程》改革方案,通过对农民进行资助,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方案表明欧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业,未提及食品安全和福利制度的完善,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该方案没有涉及农产品价格的信息,无法得出欧盟制定方案是为了维护农产品的价格稳定,故D项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公约的价值不大于一张邮票”、“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等信息可以看出《非战公约》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实际意义不大,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非战公约》的局限性,并不能为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中《非战公约》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建议和方法,实际意义不大,并不能顺应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诉求,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可以看出《非战公约》体现了维护和平的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低品级的教士在神圣性上也高于皇帝,宣称教皇权威在一切事务上享有最高仲裁权和司法权。12世纪中期,教皇与王国等政权间形成法典化的新型封建关系,出现独特的教皇封君制。”可知,11世纪——12世纪的欧洲,教皇的权威远高于皇帝,说明在此时教权主导着欧洲社会,B项正确;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是在19世纪——20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王权与教权并立,没有体现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国王丧失世俗权力,“丧失”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7-18世纪,北美的抹香鲸油为欧美城市的灯塔、路灯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逐渐成为优质工业润滑油。19世纪末期,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可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石油逐渐取代抹香鲸油成为照明和润滑油,导致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说明技术革新改变市场需求,A项正确;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与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民众生态保护意识增加,对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有一定的作用,而非“意识淡薄”,排除C项;城市化进程,与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条约所用法定文字基本为外文,而同文馆是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此可知,同文馆的建立适应了当时实际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外签订条约所用的法定文字,与《万国公法》无关,排除A项;中体西用的局限是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性得以突破,排除C项;瓜分狂潮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中世纪后期,城市出现以财富为基础的等级分层现象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根据材料“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理论上,人人都可通过发家致富而进入城市上层”可知,社会成员实际是不平等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世纪后期城市出现以财富为基础的等级分层现象与社会契约理念的普及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
17、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繁荣,富有之家藏书千卷甚至万卷表明他们相当重视文化传承,故A项正确;古代君主专制统治下,出版受到各种限制,没有实现自由,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江南私人藏书的情况,“提升文人素养”证据不充分,排除C项;私人藏书与一般教育不同,其只是部分富有之家的行为,仅由材料不能得出教育发展扩大识字群体这一结论,排除D项。
18、答案:D
解析:“试任叩一儿童以……‘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等之意义,彼必能不假思索,对答如流”体现了苏区教育对群众“革命认知”的强化,D项正确。“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无法从材料得知,A项错误;中央苏区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旨在降低文盲率,并服务于苏区宣传工作和政权建设,“重构完整教育体系”不是中央苏区的工作重点,B项排除;“扭转了”说法过于夸大,C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大宪章》彰显了“王在法下”的精神,要求国王循守法律,并对以往约定俗成的封建习惯作了明确而具体的条款化规定。但是从材料中“独断专横”“不顾荒年”等可以看出,君主制下国王并没有完全信守《大宪章》的文本契约。由此可见,王权并没有受到有效限制,故选D项,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B项;亨利三世当政时英国并未成为近代民族国家,排除C项。
20、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可判断这一时期清政府重视国际合作防治疫情,因此选择C;A、B、D是中国古今抗疫的相同点,因此不正确。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书法艺术。材料“智永从‘二王’来……唐虞世南承之”“隋碑正书《龙藏寺碑》……下启遂良等人”“《曹子建庙碑》……开颜真卿一派先河”反映出隋代书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隋代书法的特点,且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这一时期书法富于变化,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新的载体类别,碑刻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故排除D项。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基层治理。根据材料“政府允许民间建祠祭祖,保护宗族公共财产……褒扬累世同居共爨……忠君教育……积极配合朝廷交纳赋税”可知,清朝中央政府意在通过控制族众稳定基层社会,故D项正确;材料中措施的目的并非区别门第及维护和睦家庭关系,故排除A,B两项;加强族权与皇权的配合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故排除C项。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要求废约斗争。根据材料“条约期满时,国内外报纸刊载要求废约的言论,认为如续约,‘辱国病商,损我甚巨’,檀香山《新中国报》也提出抵制美货的倡议”可知,这一时期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对西方的认识深入,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资产阶级力量强弱,故排除B项;材料国内外要求废约的舆论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正当利益的行为,并非盲目排外,故排除D项。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会请愿运动。根据材料“立宪派在各省征集近30万人的签名,组织10个请愿代表团赴京请求召开国会”“仅奉天就有20多个城市举行集会,签名者达30余万。部分地方督抚看到后也联衔入奏,要求速开国会并成立责任内阁”可知,请愿运动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宣传了宪政思想,故C项正确;请愿运动没有动摇中央政府的统治基础,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立宪派转向革命的信念,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请愿运动对清末制度变革的影响,故排除D项。
25、答案:答案:(1)表现:种类多;品质佳;生产规模大。原因:斗茶活动的开展(茶道艺术的发展);社会上层的喜爱;饮茶风气的盛行:制瓷业工艺的创新,(2)示例1:因素:海外贸易的发展。理由:宋代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宗出口的商品;福建有泉州等对外贸易港口,便利建盏对外输出。示例2:因素:经济重心的南移,理由:经济重心南移,推动福建的开发;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面为建盏制造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间中已制出悠鸠盖;此外还有兔毫盖、油滴益等种类”可得出,种类多;根据材料“点试茶家珍之”可得出,品质佳;根据材料“其窑炉的长度短则几十来,长则百余米,一窑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可得出,生产规模大。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比试茶品高低的斗茶风气盛行;最终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可得出,年茶活动的开展(茶道艺术的发展);根据材料“宋代皇带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进贡的建茶赏玛给皇亲责族、近臣与功臣……逐渐传播到社会上层”可得出,社会上层的喜爱,饮茶风气的盛行;根据材料“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益中有意加点白釉烧造而成的”
26、答案:(1)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民俗体育得到挖掘继承;“文革”时期反传统达到了极致,民俗体育活动陷入停顿;改革开放后,民俗体育项目得到整理,传统文化得以复活,重放异彩;受社会环境变化影响,一些民俗体育项目失去生存土壤,濒于灭亡。
(2)方式:对传统文化的鲜明特性进行当代文化意涵的转换;利用文艺创作的时代性特征和现代传媒优势赋予传统文化新义;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
(3)需要政策的正确指引;需要积极扶植民间力量;要对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增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河北民俗体育运动、优秀传统文化。(1)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支持下,河北省一些民俗体育得到挖掘继承,其中井陉拉花1957年进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得出新中国成立后,民俗体育得到挖掘继承;根据材料“受政治环境影响,‘文革’期间河北民间民俗体育受到严重打击……旱船,更深遭破坏”得出“文革”时期反传统达到了极致,民俗体育活动陷入停顿;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河北省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充分展示……传统体育项目……有些民俗体育活动……甚至走进了学校课堂”得出改革开放后,民俗体育项目得到整理,传统文化得以复活,重放异彩;根据材料“当代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着传承人减少、参加者兴趣减弱、资金缺乏等问题”得出受社会环境变化影响,一些民俗体育项目失去生存土壤,濒于灭亡。(2)根据材料“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鲜明个性的转换”得出对传统文化的鲜明特性进行当代文化意涵的转换;根据材料“创编当代文艺作品,以当代人物形象演绎传统文化精神或以古代人物形象演绎当代人文精神”“通过现代化传媒让承载传统文化走入现代人心中”得出利用文艺创作的时代性特征和现代传媒优势赋予传统文化新义;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符合河北……文化包容精神”“需要结合时代精神,树立河北人民……大局意识和共享意识,继续秉承……燕赵气节”得出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的正确指引、扶植民间力量、对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增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等角度进行剖析。
27、答案:【示例】观点:青年以追求卓越为己任助推国家进步。论证:近代青年努力学习先进技术以报国。晚清时期,面对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入侵,落后的中国无力招架,逐步沦为列强经济的附庸。詹天佑在青少年时期赴美学习先进铁路建设技术。学成归国后,带领中国人自主修建了京张铁路,独创了人字形铁路设计,推动了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争取自主的铁路利权。侯德榜在青少年时期赴美学习化学。回国后加入永利制碱公司并探索发明出侯氏制碱法,将我国制碱行业带向世界领先水平。近代青年努力探索先进道路以救国。清朝末年,清末新政无力挽救内忧外患,青年邹容高举革命大旗,号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民主共和与民族独立,促进了革命思想的宣传,并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形式上实现了民主共和,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仍未能使中国实现民主与独立。毛泽东等青年,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建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革命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并获得最终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自由的夙愿。结论:青年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代青年应不断学习先进知识、追求卓越品质以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取得成功。
28、答案:示例 论题:气候变冷影响了宋代南北方经济发展格局。阐释:唐宋之际,中国气候从暖期过渡到冷期。气候变冷导致北方的农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环境承载量和人口容纳量随之降低;气候变冷引发北方牧场退化和游牧民族侵扰中原,民族战争不断,北方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受气候变冷的影响,小麦适应的生长环境进一步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加上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农业耕作技术得到极大改进,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南方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逐渐确立。总之,宋代气候变冷影响了南北方经济的发展格局,但环境的变化不是导致经济格局变化的唯一因素,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多重因素。
解析:
第一步:分析设问,定论题。 围绕题目设定的主题拟定论题。本题提供的史料多与宋朝有关,因而可以把论题拟定为:气候变冷影响了宋代南北方经济发展格局。
第二步:结合材料和所学,展开阐述 图中宋代基本上处于寒冷期;表中两宋时期全国粮食亩产变化指数和北方麦作亩产变化指数都出现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北方农业经济出现衰退。北宋灭亡后,北民南迁,进一步奠定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等。“南方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促进了南方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工商业的繁荣,交通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气候变冷推动南方农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等。
第三步:总结收尾,升华思想 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人类、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开封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