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本试卷端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8—18课、选择性必修2第1—2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中国原始农业示意图,这表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 )
A. 游牧区与农耕区基本重合 B. 已成为世界主要作物的起源地
C. 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D. 食物生产呈现地域性与融合性
2.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铸造和发行了“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两种特殊的货币,并提高了这两种货币与铜币的兑换比率。还规定:宗室王侯朝觐皇帝时,必须向皇帝的禁苑购买白鹿皮制作的“皮币”。这一币制改革意在( )
A. 增强中央财力 B. 完善货币体系
C 强化君主权威 D. 繁荣社会经济
3. 两税法以资产和田亩来征收户税和地税。地税以田亩多寡为依据,田产多者多征税,田产少者少纳税;户税依据资产来征税,不过资产与土地联系紧密,“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革”。这说明两税法( )
A. 使中央直接控制了土地 B. 征收标准以“丁身本”
C. 适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 简化了赋税征收的名目
4. 按照宋朝律法,复仇之人应该是“谋故斗杀”,但父母之仇是不能化解的,为父母复仇是尽孝道的一种行为。根据《宋刑统》的规定,若有为父母复仇之事,则由地方法院来决定,对于为父母复仇的人,可以从轻发落。由此可见,宋代刑律( )
A. 遵循重罪轻罚原则 B. 深受儒家伦理影响
C.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D. 开启礼法结合先例
5. 1278年,元政府下令“夷广州城”。时人陈大震载:“兵革之间,(广州百姓)或罹锋镝,或被驱掠,或死于寇盗,或转徙于他所,不可胜计。”这种情况( )
A. 成为陆上丝绸之路重新兴盛的条件 B. 导致通往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阻塞
C. 极大地阻碍了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D. 是泉州成为世界性港口的客观因素
6. 1484年,明朝户部决定调“淮安、瓜洲(江苏)兑运粮十万石,南京常平、乌龙潭等仓粮十万石,运至沔池县(陕西)。令河南、山西、陕西三司委官转运……以备赈济”。由此可知,当时( )
A. 常平仓在各地广泛设立 B. 全国商贸网络体系形成
C. 政府掌握大量救济资源 D. 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强
7. 晚清时期,西班牙、英国等国制造的银圆大量流入中国,其因制作精美、标准稳定而受到市场欢迎,甚至清政府对外偿付贷款赔款时也大量使用这类银圆。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B. 废两改元推动货币变革
C. 白银内流局面再度出现 D. 传统货币制度亟待转型
8. 1921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这反映了( )
A 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 B. 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走向近代化
C. 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难 D. 一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
9. 我国自1950年着手草拟刑法典,但直到1979年7月,才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成文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于次日颁布。这些法律的颁布( )
A.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有利于维护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秩序
C. 说明我国放弃了“以德治国”的方针 D. 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10. 下表所示为1978—1991年中国民族政策高频主题词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主题词 频数 主题词 频数 主题词 频数
民族教育 14 人才培养 7 医学教育 4
民族用品供应 10 扶贫 6 民族团结 5
优惠政策 8 科技 6 民族身份 4
经济发展 8 卫生事业 6 民族成分 4
民族地区 8 民族贸易 6 清真食品 4
尊重风俗习惯 7 补助 5 对口支援 4
A. 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贯彻
C.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距 D. 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11. 中世纪早期,日耳曼各王国对部落时代的习惯法进行了编订,形成了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并行使用。日耳曼法保留了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规定的契约种类较少,债权与债务关系较为简陋。这些规定( )
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折射了当时的经济水平 D. 受到传统罗马法的影响
12. 在中世纪,拉丁语被视为“普世语言”,享有信仰、政治和文教上的特权。15—17世纪,拉丁语地位衰落,英格兰、西班牙纷纷出现了以宫廷语言和文人语言为标准的“君主语言”,这种语言逐渐成为官方语言。这说明,当时西欧( )
A. 天主教会势力分裂 B. 古罗马文化开始复兴
C. 分裂割据局面加深 D. 世俗政权日益崛起
13. 1542年,德意志的一些出版物中已有对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记载。可是,直到1744年普鲁士大饥荒,马铃薯这种后来的欧洲大主粮,才走出西班牙,来到德意志。这说明( )
A. 新物种被接纳需要一定契机 B. 美洲物种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 德意志的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D. 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种传播
14. 1834年的《济贫法》、1847年的《乡镇改革法》、1848年和1875年的卫生改革法案、1870年的《公共教育法》等相继出台,确立起英国地方政府新的管理体制。上述每一个立法都规定建立一个互相分开并均由地方选举产生的地方行政机构。这反映了英国( )
A. 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B. 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C. 福利国家的雏形初现 D. 社会治理向民主化转型
15.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贝弗里奇报告》,其中提出: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社会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而不是为某一社会群体而独有;社会保障只能确保每个公民基本的社会生活需要,否则就会滋生懒惰风气。由此可知,该报告的实施( )
A.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公平 B. 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 解决了工人的贫困化问题 D. 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6. 1945—1971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必须承诺将它们的汇率钉住美元不变,美国则将美元按固定比率与黄金挂钩;成员国只有在纠正国际收支的“基本失衡”并争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时,才可对钉住汇率进行调整。这些举措旨在( )
A. 防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 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威
C. 维护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 D. 有步骤地恢复国际金本位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前期的户籍侧重于对“人”的控制,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课役情况,还记载了按均田制可占有的土地数及实际占有数。唐前期,政府不断检括户口,大量依附于贵族的农民被编入户籍,国家掌握的户口数不断增多,到了唐玄宗时期,已有八百九十多万户。在此基础上,唐政府对乡村进行整合,实行邻保制度,以负责基础的警政治安并协助司法。
材料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既有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民众的流动倾向越来越强。然而,唐代户籍对人的控制十分严格,人们的迁徙受到严格限制。“丁中为本”的统计下,“有幼未成丁而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再加上赋役负担不断加重,致使农民大量脱籍逃亡。据估计,在唐玄宗年间,政府户籍之外的逃户高达四五百万,占实际户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卢宏勋《唐代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户籍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前期户籍制度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措施。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这个制度终结了各国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各国币值仅取决于其含金量,因而十分稳定。而国际汇率的波动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国际贸易额增加了三倍。其中,90%的国际贸易以英镑结算,各国80%以上的外汇储备是英镑。
材料二 受制于自然条件,黄金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币值的长期稳定,实际上等同于物价的下降。一旦一国黄金大量外流,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加剧生产过剩。而各国政府在货币政策受限的情况下,只能靠提高关税或殖民扩张来缓解压力。在一战和大萧条的冲突下,金本位制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日渐削弱的英国也无力维系英镑的国际地位。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完全瓦解。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际金本位制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物物种总会借助偶然事件或是有利的环境条件到处游走。而哥伦布大交换就像一张 生物互联网,将自然界的每个部分联系起来,并以惊人的速度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年:发现哥伦布新世界》
根据材料,围绕“哥伦布大交换”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对时代主题的认知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不是战争引发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有可能的。
对国家身份的定位 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
对大国外交的定位 以关苏为重点,先后经历联苏反美、反苏反美、联美反苏三个阶段。 在继续发展与美国关系同时,推进中苏关系正常化,同时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定位 支持第三世界的反殖斗争、独立斗争和反霸斗争。 与第三世界开展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谈判。
对多边外交的定位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加入联合国的一些国际政治、文化组织。 广泛参与各类国际组织,除联合国之外,还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开展与东盟的合作,加强与世界银行的联系。
对国家利益的定位 重点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突出国家安全。 突出发展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姚瑶《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进——基于政府工作报告与党代会报告的文本分析》
(1)根据材料,指出与20世纪50—70年代相比,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外交定位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变化的积极影响。
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主要特征:侧重于对“人”的控制。
积极作用:为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了士族贵族;有利于基层治理。(答出两点即可)
(2)弊端:限制人口迁徙,违背人口流动倾向;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分摊不均,加重贫苦农民的负担。(答出两点即可)
解决措施:配合土地制度,进行赋税制度改革,将统计重点由人转向土地和财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题答案】
【答案】(1)影响:有利于币值的稳定;有利于国际汇率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确立了英国金融霸权的地位;限制了货币供应,无法适应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容易加剧经济危机;限制了各国的货币政策,助长了关税保护与殖民扩张。(答出两点即可)
(2)因素:经济的发展;战争与经济危机;大国力量的消长;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答出三点即可)
【19题答案】
【答案】示例
观点:“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阐述: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从此开始了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联系,随之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播。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提高了抗饥荒能力,促进了人口增长。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如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食物物种的跨洲交流,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交融也日益加深,人类社会由孤立逐渐走向整体。与此同时,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在美洲大量繁殖,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伴随物种交流,新的病菌也被带到美洲,这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深重灾难。
总之,“哥伦布大交换”是世界历史发展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应该对其进行辩证的评价。
【20题答案】
【答案】20. 新特点:注重缓和与合作;注重大国关系的平衡;外交领域更广;突出对外经济合作;广泛参与国际组织;全方位发展多边外交。(答出三点即可)
21. 积极影响:为改革开放和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