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位于殷墟以北15公里),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战国中期孟子与梁惠王谈论行政之道时,讲:“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 )
A.儒家民本重民思想已经出现 B.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理念遗存
C.国家治理的理性化价值取向 D.官僚政治与民间传统的碰撞
2.下图为东汉中后期的坞壁式庄园建筑。图示建筑多以坚实、高大、封闭、高防御性为主,周边筑有高墙,四隅均建有角楼,大部分庭院内还建有了望楼,以供登高望远、预警等之用。据此推知,这种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
安平逢家庄壁画墓中的庭院图
A.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 B.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C.军阀割据造成的危害 D.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3.有学者结合考古成果和史料分析,指出商朝充满暴虐,姬旦不惜修改历史、曲解《易经》以图消除这段历史记忆,并重建新的文明取而代之。直到近代,李鸿章提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姬旦创设的文明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周礼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礼法并施
4.《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引用了《淮南子》的话:“圣人不耻身之贱也,愧道之不行也;不忧命之长短,而忧百姓之穷”“田者不强,困仓不盈;将相不强,功烈不成”。这表明《齐民要术》( )
A.代表了古代农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B.恪守求真务实编写精神
C.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结合的特点 D.渗透着浓厚的民本思想
5.东晋法显65岁天竺取经,求佛教戒律以图规范中国僧侣,78岁高龄时搭乘印度商船回国,圆寂前翻译63卷经典传世。唐代玄奘27岁天竺取经,归国得到唐太宗迎接,译经千余卷,积极弘扬佛法,弟子数千。后世的玄奘比法显名声更显,很可能是因为( )
A.玄奘开创了西游取经之路 B.唐代弘扬佛法的社会影响广
C.东晋处于对峙分裂的时代 D.皇帝的态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6.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多次决口,江水涌入洞庭,而湖北云梦泽急剧萎缩。长沙也修筑了大量陂塘,今日长沙的地名东塘、左家塘、侯家塘等即源于此。这( )
A.吸引流民开发今湘北地区 B.造成长沙郡水患严重危害经济
C.有利于门阀士族控制地方 D.推动张仲景为流民著《伤寒论》
7.如图漫画反映出宋朝( )
A.实行崇武抑文政策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8.金朝建立后,参考汉文与契丹文创造女真文。金世宗时,设立译经所,翻译汉文经史为女真文,金世宗说:“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后来,汉语通用,女真贵族多已识读汉字,汉字书籍在女真族中广泛流行。这表明( )
A.南宋通过文化征服金朝 B.金朝因俗而治一国两制
C.女真因学用汉法而强大 D.民族交融促进社会教化
9.南宋文人赵伯驹所作的《江山秋色图》,画中所绘为北方山水。画面布局严谨、勾勒精细,色调明快和谐。画中崇山峻岭错落连绵如龙脉,三三两两的步行者流连于山野之间。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此画作( )
A.反映了士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体现出南北文化间的交融
C.奠定了中国画的主流创作方向 D.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留恋
10.清朝嘉庆皇帝曾下《罪己诏》,其中指出:“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在这里,嘉庆皇帝( )
A.深刻剖析满清统治的核心问题 B.为皇宫遭天理教攻打推脱责任
C.对自身治国理政能力勇于反思 D.强调了晚清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11.康雍乾时期,清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奠定了中国的辽阔疆域,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世界大国格局最终确立。以下史实能够支撑这一结论的有( )
①统一台湾设府管辖 ②给西夏“岁赐” ③平定准部回部叛乱 ④派遣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有学者在研究晚明至清中叶的江南经济时提出,商业的繁荣不仅没有逐步瓦解传统的家族和宗族组织,相反,区域范围内的大市场是以血缘为核心,以地缘为辐射,通过其构筑的商业网络将分散的区域市场沟通起来而形成的。能够为该结论提供佐证的是,当时江南( )
A.农业趋于商品化 B.乡约的普遍推行
C.区域性商帮崛起 D.新生产关系浮现
13.《潘秀才日记》是近年香港公开的档案资料,以下是潘秀才于1845—1858年间在两广总督衙署任文书时的见闻节选。据此可知,这些言辞( )
“今日徐总督在虎门江面的英舰上与夷人会谈。夷人又提入城一事,实乃可恶!广州城乃吾民居住之地,怎可让外夷居住。况夷人面目怪异,实乃妖类。”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十七日 “自徐总督从虎门回来之后,便多有奏折发往北京,想来应是夷人蛮横无理硬要入城。但我城中士绅商贾通力合作,抵制夷人入城,必能浇灭夷人气焰。”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十日
A.体现了清廷主权意识的觉醒 B.带有华夷之辨的心理
C.反映出英国企图占领广州城 D.体现乡绅团体的良知
14.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调任陕甘总督。其间,他就当地清军训练情况上奏朝廷称:“呼名应点,合队列阵,弓箭,藤牌,鸟枪,抬枪次第行走,既毕,散归不复相识。”左宗棠此言意在( )
A.抨击八旗子弟奢靡腐化 B.建议调整地方征兵制度
C.强调洋务强军的重要性 D.提醒中央关注边疆危机
15.在《青年杂志》第一卷中,陈独秀首先提出“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这一项大原则。他指出:“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据此可知,陈独秀( )
A.表达了对集体主义的反对 B.宣告了与儒学思想决裂
C.主张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D.倡导个人主义以求解放
16.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这种习性乃是由家族权威而非神权专制所支持……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意在( )
A.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制的目标 B.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
C.强调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 D.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并六国不久,丞相王绾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在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九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战国初齐相,其曾孙取代齐王)、六卿(包括赵、魏、韩在内的晋国六大家族)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不过秦始皇还是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推行郡县制,并对是古非今的学者进行严厉打击。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这一做法造成诸侯(王)国独立于中央,“三代诸侯,各自纪年……至汉依然”。汉初的诸侯(王)国还拥有地方的人事任免权,中央派遣的地方官员常被诸侯(王)国弃之不用,甚至被驱逐,有时还出现诛杀、陷害之事。一度还出现“吴王封赐倍汉之常法,梁王府库金钱巨万,宝器多于京师”的现象。
——摘编自袁波、胡建阳《罗马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丞相、博士主张推行分封制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惩亡秦孤立之败”的具体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舂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私学的兴起以及文化典籍流落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
材料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城,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其中“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任务来学习盛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
——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19.(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粉生产小史近代,旧式磨坊广泛存在,且经久不衰。中国北方每个村几乎都有自己专门用于磨面的石磨。南方虽没北方多,但也有一定数量。
1863年,英商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得利火轮磨坊,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磨坊。1878年,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批准,由曾任天津海关道和天津招商局总办的朱其昂在天津创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97年的一份资料显示其每年可获利六七千两。
1898年安徽寿州人孙多森兄弟成立上海阜丰机器面粉厂,1902年由怡和买办祝大椿创办上海华兴面粉厂,两者都是直接购买外国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而创建的。
截至19世纪末,我国民族资本机器磨坊共12家,分布于天津、上海、芜湖、北京、广州等地。1914-1921年,全国新设民办面粉厂100家。
1922-1931年面粉厂发展停滞,无新设备增加。1931-1937年福新各厂历经危局,发展几乎停滞。1848年福新系统各厂的开工率平均只有全年生产能力的37%~47%,1949年1-5月开工率平均不超10%左右,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摘编自张豪、武文斌《中国近代面粉厂的发展历史》等
以“面粉生产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据材料“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和《孟子》里面的记载也反对人祭行为,体现了春秋人祭回潮并未成为主流,社会治理的世俗理性倾向,C项正确;材料中孟子论道反映了儒家民本思想,材料无法解释西门豹的做法,A项只是解释了部分材料,排除A项;材料与神权和王权无关,排除B项;官僚政治与孟子与梁惠王的论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坞壁式庄园建筑主要基于防御目的,在其布局上大量设置的高大角楼、了望楼、高墙等建筑布局,基于唯物史观文化是对政治的反映,东汉中后期之所以出现以防御目的为主的坞壁式庄园建筑,说明当时社会局势动荡不安,D项正确;东汉庄园虽然也体现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但材料中并未呈现,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强调邬堡的建筑,排除B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此题采用2023年影响甚大的《翦商》思想主题,彰显中华文明的构建与世界领先,周公旦,即姬旦,删除并掩盖人牲盛行的历史,确立周礼,后来儒家倡导克己复礼,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影响中国三千年,A项正确;商朝建立内外服制度,周代时弃而不用,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排除C项;礼法并施为战国的荀子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中认为统治者应该懂得农业、为民兴利、重农爱农,这一思想渗透出传统儒家民本思想,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夸大,排除A项;B项材料未反映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其创新性,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唐代统一,盛世繁荣,更有利于各种思想传播,玄奘注重宣传,开宗立派,对民众传播佛法,比聚焦于佛教内部戒律的法显,社会影响更大,B项正确;法显早于玄奘,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人物同样众多,所以东晋处于分裂对峙的时代不构成扬名天下的主要差异,排除C项;皇帝的支持有影响,但不具有决定性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江水涌入洞庭”、“修筑了大量陂塘”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涌入洞庭湖,丰富了该地区的水资源,长沙修筑了陂塘,方便了农田灌溉,这都为水稻种植创造了良好条件,而长沙和洞庭湖属于湘北地区,结合当时的北民南迁,可见这有利于吸引流民开发湘北地区,A项正确;修筑陂塘明显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而非水患,排除B项;材料无门阀士族信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而非政治,无法得出相应结论,排除C项;长沙太守张仲景是东汉时期人,东汉长沙也有严重的流民问题和疾病,但与此题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宋朝实行的是崇文抑武的政策,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中国)。金朝统治中原地区,女真与汉族民族交融,积极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影响日益扩大,推动金朝的社会教化,D项正确;女真学习汉传统文化,同时也保留自己民族特色,“征服”二字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因俗而治、一国两制是辽,辽分设南面官和北面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字文化的交流学习,未提及学习后效果,无法反映女真因学用汉法而强大,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画中所绘为北方山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文人的绘画作品中描绘了北方山水,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留恋,D项正确;山水画与田园生活无关,排除A项;仅凭这幅画作无法得出南北文化间交融的历史结论,排除B项;这幅画并未奠定中国画的主流创作方向,C项夸大了该画作的历史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嘉庆时期(中国)。嘉庆皇帝下《罪己诏》的背景是天理教攻打皇宫,根据诏书内容“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可知嘉庆皇帝将具有专制权力的自己责任撇干净,认为是诸臣玩忽职守造成的恶劣后果,为皇宫遭天理教攻打推脱责任,B项正确;罪己诏内容既不深刻,也没有谈到核心问题,排除A项;根据诏书内容可知,皇帝将责任归于大臣,不是反思,排除C项;嘉庆是清中期皇帝,道光帝以后才进入晚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康雍乾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康雍乾时期设立台湾府管辖台湾地区,平定了准部回部叛乱,派遣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西夏是与两宋对峙的民族政权,清朝时期已经不复存在,清朝是大一统的王朝,和给西夏“岁赐”没有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至清中叶(中国)。根据材料“区域范围内的大市场是以血缘为核心,以地缘为辐射,通过其构筑的商业网络将分散的区域市场沟通起来而形成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自明朝后期起,随着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商业资本的集聚,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促进了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江南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农业趋于商品化是指更多的农产品面向市场,排除A项;乡约是明清时期加强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新生产关系是指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工场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劳动的情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怎可让外夷居住”“夷人”“面目怪异”“妖类”等词汇,暗示当时的中国人带有贵华夏、轻夷狄的观念意识,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主权意识才逐渐觉醒,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英国入城一事,没提到占领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占领广州,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乡绅团体的良知,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既毕,散归不复相识”可知,左宗棠强调当地清军传统训练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强调通过洋务来强化军队建设,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陕甘地区的军队训练,并非八旗子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军队训练的问题,并非军队来源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边疆地区的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反对个人成为他人的附属品,反对传统的忠、孝、节等封建伦理道德,倡导个人主义以求解放,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反对集体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陈独秀与儒家思想的决裂,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而不是推己及人儒家的忠恕之道,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反对传统思想对人性的束缚,要把人们从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A项正确;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只是方式,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救亡图存与尊孔复古,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7.(1)理由:王绾:边远地区需要通过分封来管理。博士:防止权臣专权,危及统治。
因素: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助于中央集权;商鞅变法的影响。
(2)做法:郡县制与分封制并立。
评价:有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地方稳定;诸侯国势力渐强,危及中央集权。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第一小问理由:王绾:根据材料“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可知,边远地区需要通过分封来管理。博士:根据材料“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战国初齐相,其曾孙取代齐王)、六卿(包括赵、魏、韩在内的晋国六大家族)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可知,防止权臣专权,危及统治。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助于中央集权;商鞅变法的影响。
(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第一小问做法:根据材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可知,西汉初年郡县制与分封制并立。第二小问评价:从进步性看,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地方稳定;根据材料“汉初的诸侯(王)国还拥有地方的人事任免权,中央派遣的地方官员常被诸侯(王)国弃之不用,甚至被驱逐,有时还出现诛杀、陷害之事”可知,诸侯国势力渐强,危及中央集权。
18.(1)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士阶层的崛起;社会动荡创造了文化发展的空间;新旧贵族矛盾不断深化的刺激;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求;民族交融促使文化的多样性。(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汉唐时期是开放时代,为一些国家培养了许多方面的人才,推动这些国家的进步;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农耕文化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汉唐时期的书法、诗歌、制度等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所学可知,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士阶层的崛起;根据材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和所学可知,社会动荡创造了文化发展的空间;根据材料“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可知,新旧贵族矛盾不断深化的刺激;根据材料“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可知,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求;根据材料“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可知,民族交融促使文化的多样性。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可知,开放性;根据材料“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可知,包容性;根据材料“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可知,创新性。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关于对世界的影响可从培养人才、推动国家进步、助推农业发展及对世界产生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19.(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同时也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原因:清政府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鸦片战争最重要的深远影响就是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转变必然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第一问文件: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尤其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这种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关于“平均主义”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内容出自太平天国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问评价:可结合所学知识对《天朝田亩制度》进行一分为二地辩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斗争产物,但由于强调平均分配土地,这也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本题第一问原因: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依据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可得出“清政府腐败严重”;依据材料三“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可得出“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依据材料三“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此时已被日本赶超”可得出,“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
第二问影响:简要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0.面粉生产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
中国机器面粉厂并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刺激下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民族资本面粉厂较外资面粉厂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国家受战争影响面粉出口大幅度下降,而且还需要进口中国面粉作为战争补给。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国人看到面粉生产行业有利可图,便纷纷投资建厂,由此我国机器面粉厂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洋面粉的输入对我国面粉市场又一次造成冲击,此后加上内战及抗日战争的影响,从1922 年到建国我国机器面粉产业进入了曲折发展时期。
总之,面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曲折缓慢。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中国近代史。可知论题为“面粉生产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论述:根据材料“1863年,英商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得利火轮磨坊,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磨坊。”、“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批准”、“两者都是直接购买外国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而创建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机器面粉厂并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刺激下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民族资本面粉厂较外资面粉厂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根据材料“1914-1921年,全国新设民办面粉厂100家。”并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国家受战争影响面粉出口大幅度下降,而且还需要进口中国面粉作为战争补给。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国人看到面粉生产行业有利可图,便纷纷投资建厂,由此我国机器面粉厂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根据材料“1922-1931年面粉厂发展停滞,无新设备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洋面粉的输入对我国面粉市场又一次造成冲击,此后加上内战及抗日战争的影响,从1922 年到建国我国机器面粉产业进入了曲折发展时期。最后总结:总之,面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曲折缓慢。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