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练习
一、单选题
1.刊刻于1807年至1829年的《高厚蒙求》保存了大量的西学知识,它是徐继畲撰写《瀛环志略》初稿的主要参考书之一、但1848年正式刊刻时,《高厚蒙求》却从其参考书中消失。材料说明( )
A.传统理念束缚作用减弱 B.晚清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西学东渐促进思想更新 D.新旧思想矛盾冲突较为尖锐
2.广府童谣是流传于广府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它以说为主,浅显生动、贴近生活。近代早期有首童谣唱道:“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这首童谣说明( )
A.流行于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 D.社会性质的变化
3.《中国历史·元明清卷》记载“(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迁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4.《淞南梦影录》记载开埠后的上海,“其中著名者,津馆则以庆兴为最,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兼南北,烹饪绝精”;另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奉天地区的人们“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
A.民众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B.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5.鸦片战争后,时人议论山东小清河河口羊角镇的贸易盛况:海船转运之杂货、木料等物咸集于此,道旁堆积如山,河下船只停泊者约三里,各地商人五方杂处,获利动以数万计。上述材料可说明( )
A.自然经济解体初显 B.列强入侵程度加深
C.区域人口迁移加速 D.封建制度濒临崩溃
6.1847年12月,香港《中国邮报》社论指出:“为了要给外国制造品找到主顾,那就必须用低廉的售价去克服中国人喜爱土制品的偏好,并且五口通商方法直至现今为止,还是依靠少数经纪人为外国人沟通消费者,或与本地制造家相竞争的唯一中介人。”该社论反映了当时( )
A.五口通商改变中国外贸布局 B.英国谋求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C.英国对华贸易仍居入超地位 D.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依然牢固
7.魏源将中英战争比于传统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事,自信除“乐”之外,中国一切皆胜“英夷”,只需学好兵工便仍能扬武功于海国,因此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体现了当时( )
A.统治阶层中主战派占主导 B.士人强烈的世界意识
C.有识之士新旧观念的并存 D.中英近代化差距较小
8.晚清徐继畲认识到欧洲的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原来隔离状态,这是一个人们无法控制的必然趋势。他用“天地之气”的生息演化解释道:“天地之气,忽而旁推交通,混为一体,倘亦运会使然耶?然天下从此多事矣”,这表明他( )
A.尚未脱离传统观念的影响 B.赞同西方流行的“进化论”
C.主张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 D.倡导效仿西方的制度变革
9.鸦片战争后,一位担任福建布政史的官员曾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为此,这位官员在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的同时,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写了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著作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康輶纪行》 D.《瀛寰志略》
10.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则重点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国情。这表明当时先进国人( )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有分歧 B.尝试以全新视野审视时局
C.就是否学习西方问题达成共识 D.意识到宗藩体制难以维系
11.19世纪中叶,在上海为美商服务的买办吴健彰出资捐得候补道,后因协助上级镇压民众的抗英斗争,逐步升职为署理上海道(官名);广州同孚洋行出身的买办潘仕成,也以八万两白银捐得候补道,后被两广总督委以重任——处理“夷务”。这表明晚清( )
A.政治权力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新兴社会力量引领政治改革 D.买办人士情势凸显统治危机
12.“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的理由”是( )
A.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清政府军事技术的落后
C.英国的坚船利炮,实力强大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13.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 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建立军事基地,侵略亚洲他国 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14.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1845年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其他农副产品也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这反映出( )
A.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 B.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了摧毁
C.清政府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 D.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15.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这反映出当时( )
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
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16.19世纪中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量天尺(测远近)、海图、察天筒、风铳、千里镜、显微镜、自来火等作了描述,称这些为“西洋奇器”。最后五卷辑录了有关地球天文等科技知识的内容,而且还提供了很多图解和示例让中国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魏源的做法( )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B.旨在反思中国落后的科技体制
C.丰富了洋务运动“自强”的内涵 D.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评析。
18.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一直 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 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 年)
材料二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
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
材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
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
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 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
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 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 周年反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 实质。举例说明“清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内部改变”的实践。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源《海国图志》
1842年,《海国图志》初刊50卷本,有地图23幅,保留了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原文,侧重于对海国夷情的一般介绍。
1847年,扩充为60卷本,“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
1852年,增加到100卷本,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筹海篇》2卷 是全书的总纲。从“议守”“议战”“议款”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敌策略。
第二部分《图集》2卷 《海国沿革图》《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75幅,是当时中国最为科学的地图。
第三部分《地志》66卷 介绍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活动、经济贸易、物产矿藏、宗教信仰、民俗风化等情况。《国地总论》3卷介绍全球地理。附有《西洋南洋各国教门表》《中西历法异同表》《中西纪年通表》等3表。
第四部分《筹海总论》4卷 辑录关于沿海情形、筹海方法和论说。《夷情备采》3卷,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澳门月报》《华夷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
第五部分《西洋技艺》12卷 介绍西洋火轮船、火炮、水雷、炮台、望远镜的制作和用法,附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
第六部分《地球天文合论》5卷 介绍地球的运动、经纬度、时区的划分、四季寒暑的成因、日心说、各种天文现象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据夏冰《〈海国图志〉的三个版本考论》(1)《海国图志》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魏源被冠以“近代‘开眼看世界’最早的人”“经世致用的实践家”“近代启蒙思想家”等诸多殊荣。选择或自定义两项殊荣作出说明。
20.[探究]
史料一 “《海国图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地理书,魏源根本没有走出天下观念的限制,只是把四夷的范围推向极致而已。‘海国’二字其实就是新形势下的四夷,以中国为天下的概念没有根本的变化。《瀛寰志略》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地理图志,徐继畬客观地将中国降为万国之一,走出‘天下’的阴影,进入世界新境,瀛寰就是世界的意思。”
——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畬诞辰二百周年》
史料二 然而,“天朝上国”的惰性太强大了,失败很快成为过去,刚刚醒来的雄狮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中国辜负了林则徐、魏源的一片苦心。左宗棠在《海国图志·序》中感叹:“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
——马勇《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
(1)依据史料一,概括说明徐继畬是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主要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的局限。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徐继畬在编撰《瀛环志略》的时候主要参考了刊刻于1807年至1829年的《高厚蒙求》,但等到1848年《瀛环志略》正式刊印的时候却几乎没有参考该书,这说明到1848年,由于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日益发展,国人在介绍西方的时候能利用更多更新的知识,因此以前介绍西学知识的书籍逐渐不被重视,C项正确;对西方的介绍在当时并没有真正减弱传统理念的束缚作用,排除A项;晚清社会性质根本变化是因为鸦片战争,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新思想的传播,没有体现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可知这属于民歌《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内容,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三元里抗英斗争相关内容,说明民族矛盾的激化,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间为19世纪60-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性质变化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可知,清朝前期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A项正确;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闭关锁国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科举考试只是导致人才选拔,不是落后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南北,烹饪绝”表明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材料“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体现了人们服饰的变化,说明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C项正确;“民众饥问题得以解决”表述过于夸大,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近代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该说法从材料中无从得出,排除B项;农产品去市场交易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看不出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近代随着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纺、织分离,织、耕分离,农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材料中羊角镇贸易兴盛,自然经济初步解体,A项正确;列强入侵程度加深没有体现,排除B项;区域人口迁移没有涉及,排除C项;“封建制度濒临崩溃”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7年12月(中国)。根据材料“用低廉的售价去克服中国人喜爱土制品的偏好”“依靠少数经纪人作为外国人沟通消费者,或与本地制造家相竞争的唯一中介人”可知,洋货进入中国市场后存在的困境是克服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较为牢固,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依然牢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贸布局的对比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洋货进入中国市场存在的困境,且这是《中国邮报》对当时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无法体现“英国谋求扩大在华侵略权益”,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依然牢固,未涉及中英贸易发展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考查开眼看世界。一方面,魏源将中英之间的战争比作传统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事,称英国人为“英夷”,体现了传统天朝上国对于“夷”的虚骄心态;另一方面,魏源还是承认“夷”在兵工方面比华夏优越,体现出传统华夷观念出现更新这体现了这一时期有识之土新旧观念的并存,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统治阶层中主战派占主导,排除A项;“士人强烈的世界意识”看不出,材料主要在说魏源在军事上要学习西方,同时怀有浓厚华夷秩序观,排除B项;当时英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中英近代化水平差距较大,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鸦片战争后,已认识到世界大势变化的徐继畲,依然在用传统的天人感应理论解释世界形势变化,表明他虽已“开眼看世界”,却未完全脱离传统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进化论”思想,并且当时“进化论”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排除B项;据所学,当时包括徐继畲在内的开明士大夫并未摒弃“华夷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效仿西方的制度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徐继畲曾担任福建布政使,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D项正确;《四洲志》是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搜集编写,排除A项;《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排除B项;《康輶纪行》是姚莹的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受鸦片战争冲击,魏源、徐继畬等人著书立说,介绍世界地理和欧美各国国情等,表明当时先进国人在尝试以全新视野审视时局,B项正确;魏源、徐继畬等人介绍西方社会的做法,不能说明他们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有分歧,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魏源、徐继畬已就学习西方达成了共识,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近代先进中国人介绍西方,无法说明其意识到宗藩体制难以维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买办几乎都是通过纳捐入仕的,其后往往和列强接触甚密,甚至直接参与镇压民众的反侵略行动,这一情势反映了晚清财政的困难、外交人才的匮乏以及民众斗争的兴起,D项正确;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显著变化主要缘于地方汉族官僚的崛起,这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标志是西方国家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晚清政治改革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失败以后不力图改革,变革图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农耕文明占主导,而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业革命后的发的文明,这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的理由”,D项正确;统治的腐朽和无能不是最主要的,排除A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说明清政府军事技术的落后不是失败的主要理由,排除B项;“英国的坚船利炮,实力强大”只是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列强急需市场和原料,而只有开放通商口岸才能打开中国的市场,反映了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A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并非报复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等国并没有建立军事基地,排除C项;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1845年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士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商品输入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破产,根据材料“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其他农副产品也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可知,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D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侵略战争,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摧毁”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并非主动发展外向型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反映了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C项正确;“中体西用”属于洋务运动的思想,而且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排除A项;当时中国仍然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排除B项;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本质题。材料信息显示,魏源的做法对西方科学技术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让中国人能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对学习西方科技的愿望,其实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D项正确;“西学东渐”在明代就已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中国科技体制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发生在洋务运动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观点:材料二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来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评析:材料二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站在近代国家和我们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而材料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而当时的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古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更多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未产生太大影响。
【详解】(1)原因根据“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可知是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观点:根据“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可知材料二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来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可知材料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站在近代国家和我们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而材料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而当时的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古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更多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未产生太大影响。
18.(1)现象: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 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外闭关锁国。
(2)中国科学落后;不了解世界形势;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3)实质:从封建文化向近代文明转型 表现: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打开国门;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政府。
【详解】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可以得出清政府军事现象,即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结合所学可知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外闭关锁国。
(2)依据材料“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为科技落后,对世界形势缺乏了解,八股取士使得科技发展缺乏相关的人才等。
(3)依据材料“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知思想问题的实质为从封建文化向近代文明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地主阶级的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
19.(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对象主要是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技术,中国向西方学习处于初级水平;当时清政府与外国交往途径有限。
(2)“经世致用的实践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为落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他提出一套具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为洋务运动的展开打下了理论基础。
“近代启蒙思想家”:是中国人第一次冲破华夷观念,承认西方科学技术进步的革命性认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的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如何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敌策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对象主要是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材料“介绍西洋火轮船、火炮、水雷、炮台、望远镜的制作和用法,附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可知,当时中国向西方学习处于初级水平;魏源通过收集、翻译西方书报等方式撰写,表明当时清政府与外国交往途径有限。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设问可以选择,“经世致用的实践家”、“近代启蒙思想家”两项殊荣。“经世致用的实践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为落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他提出一套具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为洋务运动的展开打下了理论基础。 “近代启蒙思想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魏源对西方的认识有很多不足,但却是中国人第一次冲破华夷观念,承认西方科学技术进步的革命性认识,启迪国人的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的影响。
20.(1)《瀛寰志略》客观记录世界地理图志,中国只是世界国家之一,改变了夷夏观念,立足世界看中国。
(2)目的是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影响范围有限。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
根据“《瀛环志略》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地理图志”得出《瀛环志略》客观记录世界地理图志,根据“徐继畲客观地将中国降为万国之一”得出中国只是世界国家之一,根据“走出‘天下’的阴影,进入世界新境”得出改变了夷夏观念,立足世界看中国。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是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根据材料“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可知,影响范围有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练习 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