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历史试卷(答案)

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2.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阖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旨在( )
A. 增加财政收入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分散宰相权力
3.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 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4.明初,明太祖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朝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5.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开始是郡、县两级,东汉晚期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府、县三级。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表明( )
A.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B.君主专制体制日趋完备
C.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减弱 D.地方基本单位县较稳定
6. 唐朝前期地方行政制度为州、县两级制.到唐朝后期.本为监察区划的“道”逐渐成为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 实体,地方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体制。这种变化说明唐朝时期( )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B. 中央政府权威不断削弱
C. 地方行政区划继续完善 D.地方政府掌控军政大权
7.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正式开始的标志。屋大维实行的元首制的实质是( )
A. 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贵族共和制 D.君主专制
8. 钱穆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强化君主权力 B. 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C.缓和民族矛盾 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9.据学者统计,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周王朝共有31人执政,其中世卿之族占了24人;鲁国共有25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22人;晋国共有72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6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世官制仍有较大影响力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
C.政局变动助推社会转型 D.血缘政治已彻底瓦解
10.汉代的选官制度下,往往因为某类需求而进行特殊选举,如朝廷需派人出使西域,或军队需要军事人才,或黄河决口,需要晓习治水的人,既可以由地方推荐也可以毛遂自荐,这一政治实践( )
A.体现了因能授任的特点 B.增强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C.提高了中枢机构的效率 D.使社会阶层流动性提高
11.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后,打破了以门第和军功为主的选官标准,采取了通过才能选拔青年才俊参与新政权管理的制度。隋文帝的改革( )
A.结束了士族参政的机会 B.不利于儒家思想的巩固
C.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D.巩固了隋朝的持久统治
12.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 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 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13.美国法学家莫里斯指出:“近一百二十五年间在美国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大都是为从事废除封建时代的规则和陋俗而恢复到罗马法的原则,有时甚至还回到罗马法的字句上面去。换句话说,罗马法和封建主义的《普通法》间的竞争,到今天还继续着。”在此,他强调的是( )
A.后世的法律与罗马法相互抵触 B.美国法律对罗马法精神的继承
C.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 D.罗马法依然适用于今天的美国
14.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注释《十二铜表法》时曾指出:“最著名之《十二铜表法》包括两个法令,其中之一是消除任何为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另一个则是禁止判决罗马公民以死刑,唯有公民大会的除外。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代表了贵族意志 B.彰显了个人利益至上
C.维护了公民利益 D.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
15.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6.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几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 B.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
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D.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
17. (16分)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 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哪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权运作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5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三国确立的标志,并归纳上述三国代议制的类型。根据材料二,简析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3分)
18.(12分)晚清时期,西方科技与思潮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碰撞、冲突、交融,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同治十一年(1872),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购置轮船,同时许以运漕之利,发展由官方控制的轮运事业。目的在于:“略分洋商之利”以裕饷源,“使我内江外海之利, 不致为洋人占尽”。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必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
——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李鸿章“为打破外轮垄断”创办的企业名称及其性质,并简要分析该企业的历史作用。(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晚清政府为解决“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局面正式实施的学制系统名称及其对初等教育的影响,并概述晚清政府在选官制度上“廓清积弊”的变革。(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当时大量兴起的新式学校的急需,为满足社会对“新学”和“西学”的认知渴求,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译介新式教科书的运动,京师大学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概况
阶段 概况 备注
起始阶段(从1898年创办到1900年7月停办) 引进的教科书较为有限。 《大学堂章程》规定:要建立编译局,翻译西方学堂教科书,以收实效。1898年7月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正式建立译书局。 1.大学堂1902年设立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而广天下风气”,调取江、浙等省官书局各种书籍。 2.大学堂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材或者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学部成立前)。
繁荣阶段(从1902年重建到1905年1月底学部成立) 引进教科书的高潮阶段。 上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立。1903-1905年购买西方教科书总数574部,其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21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译学馆甲柜所藏书目共127部,除8部是中国书籍,其余119部全部是日本教科书,其余四个柜子的书目也是一样。
趋缓阶段(从学部成立到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 1904年译书局和上海译书分局停办,1905年学部编译图书局成立,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
——摘编自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在经过了长期的争论以后,国民议会终于在1875年1月30日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共和制的宪法。那一票之差是不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呢?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法国的基本人民大众是拥护共和国的。拥护保皇党的只有一些残存的旧政党的职业政客,而没有任何阶级······甚至连真正从事于工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是具有共和主义情绪的。”宪法规定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如果议会反对内阁的行政措施或投不信任票,那么内阁总理就必须辞职,让总统授命另组新的内阁。
――据李昌道、徐静琳《外国法律制度导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有利条件和确立标志。(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5年法国“一票共和”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高二年级历史(选修)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DBD
6-10 CDDAA
11-16 CDBCDB
二、材料题
17.(1)政治体制 :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有益借鉴:重视权力的相互制约。(5分)
(2)标志: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类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原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道路和原有历史传统不同。(8分)
(3)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共和原则。(3分)
18.(1)名称:轮船招商局
性质:民用股份制企业
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或打破了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或分洋商之利),推动股票走向市场,成为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6分)
(2)系统:《奏定学堂章程》(或癸卯学制)。影响: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变革: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6分)
19.(12分)
示例1
论题1: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论述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京师大学堂从创办之初,通过设立译书局引进并翻译西方教科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式学堂对“西学”和“新学”的需求。《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进教科书进入高潮阶段。藏书楼、上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立,大量的社会科学、人文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教科书引入国内。其中译学馆中日本教科书占比较大,这反映了面对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学堂还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科书或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1905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京师大学堂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京师大学堂对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和翻译,适应了近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综上可知,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20.(12分)(1)条件: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独裁带来的教训。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4分)
(2)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判定原则;欧洲近代法律体系注重强调法律之上。(4分)
(3)原因:共和制具有民意基础;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保皇党人势力强大。(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