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鼓时用的力越大,听到鼓声的音调越高
B.拉二胡时,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
C.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真空铃实验可以直接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一艘探测船在经过某个海域距离相等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1.2秒、0.8秒、1.2秒、0.6秒、1.2秒,再求出海底与海平面间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4.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下列有关“天宫课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音调辨别不同航天员
B.航天员讲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调大直播电视音量是增大响度
D.在地面上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5.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D.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6.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示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自习课上不要大声喧哗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二、多选题
7.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利用超声波倒车雷达引导倒车
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上的污渍
三、填空题
8.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
9.2023年4月23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各学校都组织了不同形式的读书宣传活动。朗朗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都是由声源体 产生的。
10.综合分析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11.如图所示是学校元旦晚会表演节目中吹气球比赛,看谁先将气球吹爆炸,膨胀气球的内部气压远远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当其破裂后,便造成空气急剧膨胀,在将近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气球原先内部的气体与周围空气分子发生强烈碰撞,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这时的冲击波频率很高,在人耳听力极限之外)。在冲击波传播的过程中,能量很快衰减,其波长渐渐增加,直至最终演变为“声波”,进入人耳听力范围内,于是我们听见了气球“啪”的一声。简单地说就是:气球爆炸,导致空气 ,产生声音。
12.2022年11月17日,经过约5个半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们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的全部既定任务。出舱后,他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交谈,其原因是 。
13.如图所示,玻璃钟罩内用细线悬吊着正在播放音乐的音乐芯片,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我们听到音乐声响度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知,若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音乐声。这一实验说明: 。
14.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王亚平拨动不同琴弦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手碟是一种打击乐器,演奏时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部位,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7.小莎同学在8个相同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自制成“水瓶琴”,当她借助木棒用相同力度敲击时,每个玻璃瓶发出的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8.长丰造甲乡建有我省首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建有一条条凹槽,当汽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时,车轮与凹槽摩擦会“弹奏”出美妙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若该汽车以60km/h的速度通过时,则听到音乐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会发生明显变化。
19.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要大声喧哗”这是要求调整声音的 (填乐音特性)。
20.勤洗手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洗手后,将手放在干手机下,干手机吹出热风,使手迅速变干。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志愿者手拿扩音器组织大家排队,使用扩音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声音的 的。
21.箫是我国的民族管乐器之一,演奏者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声音的特性角度分析,空气柱越短时箫发出声音的 越高。
22.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地震台是通过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来监测地震的。
23.“声呐”装置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方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用来探测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和测绘海底地形,由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4.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很多动物能提前感受到地震波的存在,可在海啸来临前逃往避难场所。已知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为6000m/s,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距离海岸线180km,海浪移动的平均速度为150m/s,则岸边的动物在接收到地震纵波后的逃亡时间为 min。
25.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
26.为保证学生能正常上课,学校区域的噪音白天应低于55dB,夜间应低于45dB,这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制定噪音标准的。
27.(1)观看电视节目时,调节电视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观众能听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2)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 图;和乙图音调相同的是 图。
四、计算题
28.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72km/h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客车6秒内移动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得,该同学头顶距离感应器的高度是
该同学的身高为
故选B。
2.C
【详解】A.敲鼓时用的力越大,听到鼓声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拉二胡时不断用手指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真空铃实验不能完全把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真空铃实验可以间接推理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由“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1.2秒、0.8秒、1.2秒、0.6秒、1.2秒”可知,A、C、E三个位置超声波传播的时间相等且最长,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不变,由s=vt可得,超声波传播的距离相等且最远,故A、C、E三个位置所处深度相同,且最深;D点超声波传播的时间最短,只有0.6秒,所以D点所处深度最浅,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根据音色辨别不同航天员声音,故A错误;
B.航天员讲课,我们听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改变的是响度,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A错误;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一定小,但音调不一定低,故B错误;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自习课上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BC
【详解】AB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超声波倒车雷达引导倒车都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B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上的污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8.空气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9.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朗朗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都是由声源体振动产生的。
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详解】由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1.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球爆炸,导致空气振动,产生声音。
1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由于天空是真空环境,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环境中传播,所以在太空需要无线电交谈。
1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详解】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能传声的介质越来越少,故我们听到音乐声响度越来越小,故推测真空不能传声。
14.音调
【详解】王亚平拨动不同琴弦,改变的是声音振动的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不是改变响度或音色。
15.响度
【详解】在用手碟演奏的过程中,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部位,可以改变振幅的大小,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16.音调
【详解】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振幅相同,频率不同,所以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
17.音调
【详解】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瓶子和水振动发声,由于相同的瓶子内装有不同质量的水,水和瓶子总质量大的难振动,频率较低,音调低,所以8个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由于用力相同,振幅相同,声音的响度相同;由于声音都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产生的,音色相同。
18.音调
【详解】由题意可知,汽车速度由40km/h变成60km/h,行驶的速度变快,汽车轮胎单位时间内接触到的凹槽就越多,接触频率越大,所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19.响度
【详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这里的“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要求声音的响度不要太大。
20.响度
【详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扩音器主要是为了使声音变大,即改变声音的响度。
21.音调
【详解】声音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小,音调低;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在吹响萧时,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即振动频率越快,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2.次声
【详解】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地震时一般振动的频率较低,低于20Hz,故地震台是通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来监测地震的。
23.超声波
【详解】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因此 “声呐”装置是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24.19.5
【详解】根据得,地震纵波传到岸边的时间
根据得,海浪传到岸边的时间
岸边动物的逃亡时间
25.次
【详解】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26.响度
【详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所以学校区域的噪音白天应低于55dB,夜间应低于45dB,这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制定噪音标准的。
27. 响度 音色 声源 丁 甲
【详解】(1)[1]调节电视音量,即调节声音的大小,因此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
[2]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故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4][5]根据图示可知:音调跟物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甲和乙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丁图中的声音振动无规律,有规律振动的是乐音,无规律振动的是噪声。
28.(1)120m;(2)960m
【详解】解:(1)已知客车速度
由可得,客车6s内通过的路程为
(2)由可得,声音在6s内通过的路程为
则客车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为
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答:(1)客车6秒内移动的距离为12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960m。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章 声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章节复习题(安徽地区适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