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答案)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教师版)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物体的振动(放大法)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保存:记录振动规律

注:1)振动一定发声,发声不一定能听见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声音不消失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见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都在振动

2、敲一下寺庙的铜钟,钟声“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B )
A、钟的回声 B、铜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声“延长”

3、下列诗句中所述的“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是( D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声音的传播
1、实验: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实验现象: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
方法: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1、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C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2、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能说明_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_,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__不会____(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



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避免实验的偶然性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蜜蜂发声不是有双翅振动产生的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__。

1.3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声速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影响因素:
1)介质:
2)温度:温度上升1℃,速度增加0.6m/s(空气中)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方向总是向着低温方向

1、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依据是什么?(只须写出两种)
①_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______,__声音在冰、铁、软木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②_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_____,___声音在5℃、15℃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S= vt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1531m______;
(3)真空中声速是___0_____

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4回声
1、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传到人耳
2、区分原生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可以区分
3、回声应用:测距离
注:声音碰到疏松、多孔的障碍物,可以消声

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生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2、一般来说,影院、剧场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这是为了( B )
A、减弱声波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3、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生装置向下发出声音,经1.2s后,船底声音的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B )
A、1832.2m B、918.6 m C、3674.4 m D、1531 m

4、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就是这个意思,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哥哥”来帮忙,对着高山大叫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离高山的距离了。如果一个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设当时环境温度为15℃),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A)
A、高山距我们约1700m B、高山距我们约3400m
C、高山距我们约170m D、高山距我们约340m

5、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m,空气中声速为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0.466s,求:
(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
(2)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






6、现有一根长为10.4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见几次敲打的声音?要求通过计算进行详细说明。(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7、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0.45km处鸣喇叭,经2.5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速按340m/s计算)








简答题
1、在古代,有许多很美的诗句描写景色,而其中,又有很多千古传诵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出一幅大雪过后万簌俱寂的绝美景色,为什么大雪过后,周围特别寂静呢?解释其原因。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学生版)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物体的振动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保存:记录振动规律

注:1)振动一定发声,发声不一定能听见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声音不消失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见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都在振动

2、敲一下寺庙的铜钟,钟声“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的回声 B、铜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声“延长”

3、下列诗句中所述的“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声音的传播
1、实验:
实验现象:
方法: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1、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2、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能说明__________,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



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声速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影响因素:
1)介质:
2)温度:


1、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依据是什么?(只须写出两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

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4回声
1、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传到人耳
2、区分原生和回声:
3、回声应用:测距离
注:声音碰到疏松、多孔的障碍物,可以消声

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生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2、一般来说,影院、剧场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3、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生装置向下发出声音,经1.2s后,船底声音的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
A、1832.2m B、918.6 m C、3674.4 m D、1531 m

4、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就是这个意思,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哥哥”来帮忙,对着高山大叫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离高山的距离了。如果一个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设当时环境温度为15℃),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高山距我们约1700m B、高山距我们约3400m
C、高山距我们约170m D、高山距我们约340m

5、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m,空气中声速为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0.466s,求:
(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
(2)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




6、现有一根长为10.4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见几次敲打的声音?要求通过计算进行详细说明。(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7、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0.45km处鸣喇叭,经2.5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速按340m/s计算)






简答题
1、在古代,有许多很美的诗句描写景色,而其中,又有很多千古传诵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出一幅大雪过后万簌俱寂的绝美景色,为什么大雪过后,周围特别寂静呢?解释其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答案)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