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八)历史试题(答案)

24届高三年级T0P二十名校调研考试八·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L.D考查史前文明和原始农业。根据材料“大量水稻植硅石”“大量碳化稻谷”“人工栽培稻”可知,当时这些
地区农耕经济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食物的来源已经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稻的发源
地,故排除A项;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显现是在新石器晚期,故排除B项;“距今9000多年前”“距今8500年
前”屈于新石器时代,故排除C项
2,A考查先秦政治。材料表明国家遇到重大事件时君主需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对国人意见的重视反映出当
时保留了氏族社会时代民主传统,故A项正确。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正式建立于秦朝,故排除B项:宗法分封
制在春秋时期才逐步解体,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血缘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故排除D项。
3.B考查汉代选官制度。汉文帝的做法有助于发挥“贤良能直言极谏者”针砭时弊、匡时补缺的作用,有助于
提升决策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儒学的法律化,只体现了重视儒生和能直言极谏者,故排除A
项;察举制正式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汉文帝时尚未成熟,故排除C项;材料与休养生息无关,故排除D项。
4.D考查隋代社会救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仓”中的粮食以备灾年使用,从而帮助人们度过灾荒饥饿,
保持社会的稳定,而一开始的义仓因为“百姓之徒…轻尔费损,于后乏绝”,即民办义仓存在“轻尔费损”的
现象,于是规定将各州义仓纳入本州县安置,还要求按照户等进行相应数量的义仓粮食征收,呈现出鲜明的
官办色彩,故D项正确。官办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和管理义仓,切实发挥社会敖济、稳定秩序的作用,故
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仓储,不能表明整个救灾体系的完备,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5.C考查古代农业发展。在小农经济下,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禁止屠牛有助于保护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
法律的严苛不是材料论述的主旨,故排除A项;法律编纂中“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情况才是律例合编,材
料未反映出,故排除B项;保护耕牛与理学的教化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6.D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赤日炎炎》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迎闯王》则讴歌了“不当差,不纳粮”的
反抗精神。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暗含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
A项;文学创作恰恰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体现,故排除B项;材料与西方启蒙思想无关,故排除C项
7.C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根据材料“设社学”“台湾的少数民族教育迅速普及”可知,政府重视少数民
族教育事业,这发生在清朝收复台湾之后,有利于传播华夏文明,增强文化的认同,故C项正确。“消弭”说法
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文化渗透无关,故排除B项;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宋朝,故排除D项。
8.
考查维新变法。康有为强调只须效法古代的经义就足够了,根本无须取法于西方。这就把国家强盛的标
准、维新运动的方向定位于落实“经义”,其实质是为了减轻变法的阻力,故C项正确,排除B、D两项。“中体
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提出的,故排除A顶
9.B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1910年”“商办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息单”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尤其是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股份制这一新的经营方式被民族资
本家采用,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推动民营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奖励实
业”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春天,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营
工业,而非洋务企业,故排除D项
10.A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中的两件民国初年复辟帝制都走向失败的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辛亥革命
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后继续领导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故排除
B项: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军阀割据与材料帝制失败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D两项。
11.D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1949年6月”“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
上…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可知,这一思想
出自于《论人民民主专政》,该文总结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故D项正确,
排除A、BC三项
12.A考查新中国的成立与关税白主。新中国海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式宣告成立,彻底摆脱了外籍税务
司控制,结束了近代以来“海关不独立、关税不自主”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海关主权的完全回归,故A项
正确。1928年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使美国同意中国关税的部分自主,故排除B项:1985年海关税法的
颁布强化了关税的法制化建设,故排除C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须向外国关税机构承担纳税义务,故排除
D项
13.A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对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内容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分
别予以禁止、撒除、更改或封存”目的是落实民族平等的规定,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发展,提升凝聚
力,散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4.B考查改革开放。1993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迈进,狼食流通制度由统
统销变为国家统一规定价格计划购销和按市场价格议购议销有机结合。由于市场供需紧张,国家对小麦等
大宗粮食实行独家收购、限价销售。此举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故B项正确。当时实行计划购销和按市
场价格议购议销有机结合的方针,部分粮食作为商品已经放开了经营,故排除A项;当时国内供需紧张,不
是因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故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故排除D项
15.C考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材料反映了2020年、2021年,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
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快速增加,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助推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根本转
变”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人信息时代,故排除B项;材料不涉
及大国竞争,故排除D项
16.A考查当代外交成果。根据材料“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
倡议等多项世界性倡议”可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持续推进以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体现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
力量,故A项正确。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等国建交,故排除B项:20
世纪60年代中期与法国等国家建交使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获得了突破,故排除C项;“均衡发展”说法错
【高三调研考试八·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221D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八)
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河南考古工作队的两份考古报告的部分内容。这可以用于印证
A. 黄河流域是我国水稻的发源地 B.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显现
C. 旧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经济发达 D. 中国农业文明的悠久历史
2.西周时期,“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国人)于王门。”《周礼·小司寇》云:“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这反映出当时
A. 原始民主传统得到一定保留 B.君主专制体制受到一定制约
C.宗法分封制已开始趋于瓦解 D. 政权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3.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月下诏,要求“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后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这些做法有助于
A. 实现儒学的法律化 B.提升政府决策的合理性
C. 完善察举选官制度 D.落实“休养生息”的政策
4.从隋朝开始,政府开始设立“义仓”,因为“百姓之徒……轻尔费损,于后乏绝”,于是在开皇十六年(596年)下诏:“秦、叠、成、康……等州社仓,并于当县安置。二月,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这些仓储制度
A. 旨在解决中央财政的困难 B.促使救灾体系规范严谨
C.成为隋朝统治残暴的例证 D. 呈现出鲜明的官方色彩
5.唐律规定:“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 敕:“累降指挥禁杀耕牛,州县或不奉行,纵令宰杀,或抬弁到官审验,因缘骚扰,仰令今后只依法勒耆保验实申官。”即发现私杀耕牛,应查验属实申报官府。这些规定
A. 印证了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 B.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立法方式
C. 折射出小农经济的重要地位 D. 有利于理学教化向基层渗透
6.下面是两首明清时期的民间歌谣。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A. 经世致用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 文学创作脱离了现实
C.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理学权威 D. 封建统治暗含着危机
7.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诸罗县知县樊维屏设社学4所,此后台湾府4县1厅的“土番社学”增加至41所,少数民族教育迅速普及。至乾隆年间,台湾地区社学以讲授儒学典籍为主,并增至 51所,其中台湾县5所、凤山县8所、诸罗县11所、彰化县21所、淡水厅6所。社学的推广
A.消弭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B.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
C.有利于增进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D.推动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8.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例举了多项清朝未遵守经义或违背经义的事件,并提出“吾中国法古经 之治足矣,本非取于泰西”。康有为意在
A.践行“中体西用” B.宣传儒学主张 C. 减轻变法的阻力 D. 促进思想启蒙
9.右图是宣统二年(1910年)商办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息单。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A. 晚清政府积极奖励兴办实业B. 近代民族工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C.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D.洋务企业仍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10.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后,很快护国运动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仅仅维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 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
C.各派政治力量不断分化重组D.军阀割据使共和制名存实亡
11.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改造自己
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这一思想的提出
A. 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标志着工农武装任务已经完成
C.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 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2.1949年,新中国海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式宣告成立。当时外务部领导人说“我们已把国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此举
A.表明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B.迫使美国等帝国主义同意中国关税部分自主
C. 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D. 使进出口贸易彻底摆脱了外国税务机关管制
13.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指示,规定对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内容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同少数民族代表共同协商后,分别予以禁止、撤除、更改或封存”。这一规定旨在
A.提升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 B.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性
C.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差距 D. 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形成
14.1993年,我国推动粮食流通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但因国内供需紧张,当时规定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仍由国有粮食部门独家收购,限价销售。直到2000年,国内储备粮充足及市场平稳后才放开销售。这些举措意在
A. 全面落实统购统销政策 B.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C.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D. 试行家庭联产承包
15.下表所示为2019~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情况。这一状况
A.促使劳动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B.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C.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 表明大国竞争实质是高新科技竞争
16.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多项世界性倡议,持续推进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这些外交倡议和实践
A.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B.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C.使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获得了突破 D.意在构建世界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17.在《梨俱吠陀》中,吠舍主要从事土地耕种;被雅利安人所征服的达罗毗荼人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土地,只能在农村当佃、雇农,或在城市从事屠宰等“不洁”行业的人,充当仆役或奴隶;而“社会高层”的婆罗门则任职祭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学作品是研究种姓制度的一手史料 B. 种姓制是造成社会矛盾的根源
C.佛教深刻影响着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D.种姓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
18. 《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后,妇女实现了“无夫权的婚姻”,妇女在婚前婚后的地位保持不变,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妻子的嫁资非经妻子的同意,丈夫不得处分,且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全部归还妻子。这一规定
A.体现法律注重维护个人权益 B. 印证男女平等的时代特征
C. 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的体系 D.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19.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发挥作用的强有力的社会组织。中世纪后期,英王与议会合作通过了《首岁教捐法》《至尊法案》等一系列法案,打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势力。这一发展进程
A.导致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 B.反映出英国世俗王权的强化
C. 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的控制力 D.表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20.中世纪时,西欧行会中成员必须遵循一些例如“互助友爱,友爱如兄弟”的伦理原则,如在英国里吉斯圣三行公会中,公会会长必须一年四次地走访那些年迈、饥饿和贫穷的成员,给予他们物质和心灵上的帮助。这表明当时西欧行会
A.是城市行政治理的基本单位 B. 发挥了社会救济的功能
C.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D.推动了城市自治与发展
21.下面是近代某植物物种交流路线图。该植物是
A.可可 B.水稻 C. 番茄 D. 小麦
22.下面是英国兰开郡1841~1856年纺织厂数量的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工厂制度迅速发展 B. 手工工场已完全消失
C.垄断组织已经形成 D. 轻工业生产最为发达
23.有学者评论说,“从那天起,在国际市场做生意,都用美元标价、结账,还因此成立了专门的组织负责放贷,让大家有钱搞建设、做买卖。”这些现象反映出
A. 雅尔塔体系为美国长期操控 B.布雷顿森林体系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
C. 美国经济高度依赖世界资源 D. 战后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正式确立
24.有学者指出:“经过二战时期战时经济对计划的刚性需求和细化安排,计划经济变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一种不可更改、天条铁律般的固定模式。不仅备战经济、战时经济如此,就是战后和平年代的经济,亦复如此。”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苏联
A.计划体制阻碍战时工业发展 B.走市场经济道路具有一定必要性
C. 战后经济深受传统体制掣肘 D. 经济领域完全背离马列主义原则
25.下图展示了2017年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对美国出口汽车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A.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B. 美日之间经济贸易摩擦加剧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猛 D. 日本经济强国地位得到凸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小国的生存危机驱使魏文侯启用李悝,拉开了战国大变法序幕。《汉书·食货志》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晦,治田勤谨则晦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在治国用人时,“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痛斥“淫民”的“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对于这种传统的既得利益者,李悝主张“夺其禄”,以便吸引和任用“四方之士”。这使得魏国很快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
——摘编自高专诚《战国前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反思——兼以吴起变法、商鞅变法为参照研究》
材料二
(李)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纲《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
——摘编自房玄龄等《晋书·刑法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变法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效果。(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4分)
材料一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构建新政权的运行秩序。 新中国成立后,一届人大制定和颁行了1954年宪法,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制度。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又颁行1982年宪法,并逐步提出“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等重大理念。后来,又根据客观实际需要,推进宪法与时俱进,形成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4个宪法修正案,真实记录了党领导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及时确认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成就与经验,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摘编自杨琳吴磊《中国共产党人民宪法观的百年演进与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我国制宪实践的发展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中国的制宪实践。(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世纪,意大利人的奢华服饰仅限于教会高级人士出席重大仪式庆典时所穿着的法衣,即使封建贵族阶层也很难享受。但中世纪晚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延绵不断的封建战争和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复兴,改变了人们对服装样式和材质的审美和需求。这一时期,骑士和军队制服元素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材质和装饰风格,对意大利的服装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1333年,佛罗伦萨商人杜乔·普奇专门在拉古萨的金匠铺花费30杜卡特,订做了一条镶嵌许多宝石的银质镀金腰带。当时对奢华服饰和时髦潮流的追逐不只是贵族商人等特权阶级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时尚。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奢侈品生产与消费的顶峰时期。在穿的方面,“昂贵雅致的服装、精 心制作的头饰、车马随从和讲究的家具,在当时(不同阶层)都很流行”。“仅路易十四自己所 穿的一件衣服就饰有1400万法郎的金刚石。而路易十五继承了先王的奢侈遗风,他的宠妃彭芭杜尔夫人的奢侈更骇人听闻——在得势的19年中,她为展示身份和地位花费就有 36327268里佛尔”。一系列的事件造成了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严重困难,国王 与大臣、特权者的斗争一直未停,尤其是巴黎高等法院利用其注册权与国王的抗争、三级会 议与路易十六的抗争等。
——摘编自杜广强陆伟芳《奢侈消费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人的服饰由俭趋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的意大利与17、18世纪的法国在服饰方面奢侈消费的共同点,并简析法国奢侈消费对政治局势的影响。(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有法律约束力 的各种原则、规则、制度的总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国际法公认的源头。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庞大又具有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 但却不同于国内法,缺少国际立法机关、有强制管辖权的法院和集中组织起来的制裁等因素,故其有时能推进人类维护共同利益,有时受制于一些强大的国家而影响很小。
——摘编自刘丰任晓燕《刍议国际法之效力根据》
根据材料,以“国际法的效力”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近现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