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
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2、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贵冉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坎。”这说明该政策( )
A.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B.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C.保障了商品质量的稳定 D.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
3、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此。而到了唐代,每逢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是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史载“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阗塞,莫可殚述。”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
A.庶族地主取代士族地主 B.社会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C.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转变 D.门第族望退出了择偶标准
4、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5、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纷纷研究和整理家族内长期以来遵循的礼仪规范,并以《仪礼》《礼记》等为参照,将它们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了“家礼”“家学”“家仪”。这一现象( )
A.表明儒学的地位不可撼动 B.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引发各阶层学习儒学热潮 D.有助于挽救儒学的颓势
6、古代发生疫病时,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要求地方官吏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有详细的规定。1911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与古代相比,清末防疫的不同在于( )
A.救灾措施有效 B.政府高度重视 C.吸收国际经验 D.制度保障抗疫
7、下图反映了2015—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情况。据此可知,中国高等教育( )
A.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适应了国家发展大局
C.教育质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迈入全民普及化阶段
8、宋开宝元年(968年),翰林学士陶谷之子陶邴及第,宋太祖怀疑有私,乃下诏:“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委礼部具析以闻,当复试。”复试合格以后才算登第,宋代皇帝在确定殿试名次时,往往把及第大臣子弟排在平民子弟之后。宋代皇帝的这种做法( )
A.铲除了士族的特权 B.维护了皇帝殿试权威
C.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D.确保了人才公平选拔
9、春秋战国时期90%以上的青铜皆产于楚国,水产、皮革等产品也是楚国输往中原的主要物资,中原输往楚国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如齐鲁的食盐等。楚国和中原诸国商人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来往贩运。据此可知,当时( )
A.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 B.争霸战争促进地区经济交往
C.区域联系加强利于社会发展 D.社会分工导致长途贩运兴盛
10、下表是两宋货币种类表。
北宋 南宋 说明
金属类 铜钱、铁钱、夹锡钱 宋代全属货币与纸币兼行,在货币流通中,不同货币间的比价不断变动,既有官定比价,亦有市场比价
纸币类 交子、小钞 淮交、东南会子、湖北会子
据表推知,宋代多种货币并行( )
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B.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C.不利于商业贸易活动的开展 D.迫使政府开始调整经济职能
11、1927年4月,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指出:“革命势力目前虽见发展,但亦即到了一个危机,此后非有一支生力军必归失败。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兵士能否永久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因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毛泽东此论( )
A.体现了发动农民保护革命的思想 B.成为国共两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共识
C.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D.适应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需要
12、阅读下图。
图中的变动趋势反映了我国( )
A.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稳步推进 B.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向前迈进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13、1924年,农民运动发展迅速,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势头较之前却有所放缓。这一现象说明( )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迅速发展 B.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
C.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D.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14、1927年,中共五大的会场背景特意突出孙中山及国民党。1928年,中共六大的会场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置于会场背景的中心位置,然后将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置于党旗的两侧。该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摆脱共产国际影响 B.从实际出发探索革命道路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 D.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15、1934年,《红色中华》报道苏区妇女情况:“以前女人是被男人管的,现在我们女人都不受男人的管……以前女人不能在外面做事,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由此可知,当时( )
A.劳动妇女获得全面解放 B.民众的抗战意识较强
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D.民主联合政府已建立
16、《新华南》是中共广东省委在1939年4月创办的机关刊物,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曾引用国民党高层人士的抗战言论,如数次引用蒋介石的话:“我们现在如果对敌求和,就只有屈服,而决无和平可言。”《新华南》这一做法是基于(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需要
C.扩大党组织的社会基础的要求 D.支持国民党对日作战的策略
17、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而盛宣怀在《电报局招商章程》中有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据此推知( )
A.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客观原因 B.洋务运动重视军事与民用的结合性
C.近代中国电报业需要创新经营模式 D.洋务运动民用企业为民谋利的特点
18、下表是光绪年间部分年份大事记,这反映出晚清政府( )
时间 事件
光绪十年(1884年) 清廷平定回疆之乱,建行省,伯克制被废除
光堵十三年(1887年) 云南增设临安开广道,西南边疆新置道,除了具有腹地道的职能外,还被赋予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等权限
光绪十八年(1892年) 在广西设立上思宜隶厅,太平思顺道辖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委任驻藏办事大臣入西藏,进行改省设县的改革
A.注重防范西方列强侵略 B.关注世界形势发展变化
C.实施去差异化治理边疆 D.积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9、解放战争时期党的三大经济纲领:一个是土地改革,一个是没收官僚资本,还有一个是保护民族工商业。可以看出,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了慎重的政策,尤其区别了民族资产阶级及中等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据此可知( )
A.新民主主义论的合理性 B.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C.“双减双交”政策的持续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20、下表为某省1990年和2000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61.60% 23.01% 15.39%
2000年 49.56% 26.20% 24.24%
该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扩大 D.政府宏观调控的强化
21、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的“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 )
A.支持实业救国运动 B.组织意识有所提高
C.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 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22、阿伊·哈努姆遗址是中亚希腊-大夏王国城市遗址。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B.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C.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23、1535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立了检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皇家委员会。委员会迫使两所大学交出从前从教皇那里获得的特许状以及所有的“教皇契据”、大学地产和其他财产清单。这一做法( )
A.使新教成为英国国教 B.加快大学世俗化进程
C.促进城市教育的兴起 D.使大学成为科研中心
24、苏联“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于1930—1933年,只花了二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完工。全长227公里,内有37公里人工水道,有5座堤坝和19道船闸,使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B.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已经宣告完成 D.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到16世纪60年代,经历了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沿海的大动乱时代之后,朝廷终于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如许孚远说:“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由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当事者尝为厉禁。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嘉靖之季,其祸蔓延,攻略诸省,荼毒生灵。”因此一些官员提出废除过时的海禁令,允许通商,以求化寇为民。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这次开海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显著。
——摘编自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
材料二 1843年制定的税则规定中国进口税实行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税务司更是掌握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人手中,这极大地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鸦片战争后,“没有任何事物防阻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舱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卸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
——摘编自荣宏庆、李玮《从历史考证五口通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同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隆庆年间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及“隆庆开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说明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经验。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世纪,华商加强在东南亚的贸易后,每年数次雇用信使将资金运送到中国。在移民的早期阶段,这种汇款方式或多或少是随着机会的出现而发展的。这些信使大都是第一代移民,与汇款人有亲属或地缘关系。明清时期的“禁海令”意味着充当移民都是死罪,航行途中也会遇到许多危险,从汇款到收到回执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两三年的时间。这些汇款及附带的书信是海外华人连接家庭与侨乡的重要纽带。这种联系既体现在人员、商品的跨境流动,也体现在对“华人身份认同”的保持上。
材料二
1860年《北京条约》使华工出国合法化,加剧了中国移民的增长速度,经营侨汇的批局业务得到了发展。批局利用邮船或内河轮船上的网络,几乎可以到达中国所有的城市和县城,还以多种方式从他们与银行的关系中获益,从而确保汇款的安全。19世纪,大量的侨汇被用于重建厦门、汕头等东南侨乡城市,促成了东南部资本主义的诞生。到了20世纪,特别在电信开始后,侨汇时间缩短至一周到十天。日本全面侵华初期,华侨通过侨汇渠道把来自海外的大量捐款和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国内,在他们的信封上印上了呼吁联合抵制日本的口号。1949年后,汇款继续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班国瑞、刘宏《亲爱的中国——移民书信与侨汇(1820-1980)》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华侨汇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侨汇业务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简述侨汇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沃勒斯坦通过分析16世纪以来世界体系的发展变化而得出了其对于世界体系内霸权国家兴衰起伏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无论是荷兰霸权还是英国霸权,它们各自充分享有霸权的时间都只不过是三十年左右。沃勒斯坦认为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他认为:一个大国首先在农业—工业领域相对于其他国家有更高的效率,然后延伸到商业领域中的销售优势,最后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实现压倒性优势,当一个大国同时在以上三个方面实现其优势时,“这种暂时的顶点就是我们所称的霸权。”霸权国地位确立后,必会通过全球自由主义使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自由流动,这一方面维护了霸权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传播给竞争对手各种专业技术,从而削弱了霸权国的优势。
——摘编自张祥熙《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霸权观辨析》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的世界霸权观,结合世界史的知识,针对材料中的一点或整体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什么是美育?近现代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认为:
一、“美”具有阶级性,多维性。
二、“美”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
三“美”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
论证上述材料所示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要求: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一点或整体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孟子还是墨子和管子等其他诸子学派都强调民众应该获得相应的生活、生产资料,这可以说明当时富民利民的观念在当时颇受诸子重视,C项正确;以民为本强调的是统治时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材料没有提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诸子思想的融合,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诸子提倡富民利民,无法说明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重农,支持农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政策实施以后,市场上的欺骗现象减少,买卖行为更为规范,客观推动了市场秩序的规范,D项正确;材料与政府的经济职能完善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的物美价廉,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明商品质量得到保障,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从南北朝至唐代,在婚姻价值取向上发生变化,由士庶不婚变成新科进士受到欢迎,这反映了在科举制的影响下,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转变,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士族地主地位变化,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婚姻问题,不能说明社会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排除B项;门第族望并没有退出唐代择偶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航运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唐宋时期粮食长途贩运兴盛,运河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重镇,A项正确;“抑商政策废弛”表述错误,封建政府不会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地域性商帮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果倒置,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争和魏晋南北朝频繁的政权更迭,以及当时释、老思想的流行,使得儒学陷入危机之中。在儒学发展的艰难时期,门阀士族的家学、家礼研究有助于挽救儒学的颓势(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贵族社会的再现,礼仪成为门阀士族借以自矜的文化标志,于是家礼的制订也成为普遍之事),故选D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佛、道思想的挑战,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门阀士族内部的礼仪规范和伦理道德体系,这与社会阶层流动无关,B项无从得出,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门阀士族之外社会其他阶层的反应,排除C项。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可判断这一时期清政府重视国际合作防治疫情,因此选择C;A、B、D是中国古今抗疫的相同点,因此不正确。
7、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15—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明显上升,这与改革开放深化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密切相关,故选B项;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开始实施,A项排除;C项违背史实,排除;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发展,但高等教育全民普及化还远远未达到,D项排除。
8、答案:C
解析:宋代科举选官中,皇帝有意打压官员子弟,抬高平民子弟,这有利于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王朝统治,故C项正确;由材料和所学可知,宋代世家大族依然有一定特权,A项错误;“维护了皇帝殿试权威”偏离了材料主旨,B项错误;“确保”说法错误,封建统治下平民与贵族不可能有完全的公平,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各诸侯国间物品的互通有无,并非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A项错误;争霸战争阻碍地区经济的交往,B项错误;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出现社会分工,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兴盛,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宋代金属货币与纸币并行,同时不同货币间的比价不断变动,既有官定比价,亦有市场比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种货币并行给商品流通带来不便,不利于商业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多币种并行会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排除A项;多币种并行很大程度上是两宋政府造成的,两宋政府并未主动调整经济职能,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增加生力军……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兵士……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等可知,毛泽东此论将农民问题同整个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主张要保护革命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动农民保护革命,故A项正确。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27年4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当时国民党正在限制工农运动,革命统一战线趋向破裂,B、C项不符合史实。1927年4月农村革命根据地尚未建立,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律师事务所与律师是我国法制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发展历程是我国法制化建设的有力见证,故C项正确。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项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中律师从业人数的增加,反映司法诉讼的社会需要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排除B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从业人数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农民运动的发展,北伐前,国共两党合作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北伐开始后,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故选D项,排除C项;土地革命(1927—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民运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由广东向湖南、湖北不断发展,体现的是农民运动空间的扩大,与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无关,排除B项。
14、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中共六大的会场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将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置于党旗的两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中共六大召开时中共并未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内容与土地革命无关,故C项排除;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表现在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故D项排除。
15、答案:C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1934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现在我们女人都不受男人的管”“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可知,当时苏区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她们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这有利于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故选C项;“全面解放”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斗争的对象主要为国民党反动派,排除B项;该时期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主联合政府并没有建立,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机关刊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新华南》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数次引用蒋介石反对向敌人求和的抗战言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希望和国民党一致抗日,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此时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而非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党组织的社会基础扩大,排除C项;此时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并不支持国民党的对日作战策略,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选择C:材料共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说明李鸿章认识到信息不灵通对战事的影响,第二则说明盛宣怀认为电报虽为军务服务,但根本上还应该是为商而设。综合二者可以推知,不同需求对近代中国电报业经营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排除A:《筹议海防折》和《电报局招商章程》均拟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排除B:材料只是两人对电报业的看法,无法推知洋务运动重视军事与民用的结合,且洋务运动前后期侧重点不一样,前期不能说重视军事与民用的结合性。排除D:为民谋利属于对后一则材料的错误解读。
18、答案:C
解析:选择C: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晚清政府在利用内陆地区的治理方式治理边疆,反映了去差异化的特点。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内陆边疆治理的一体化,防范西方列强侵略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材料未涉及晚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的关注。排除D:材料中涉及的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而未体现积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容。
19、答案:A
解析:选择A: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对资本主义问题谨慎对待,区分了资产阶级的不同类型,争取所有能够为当时所用的资产阶级成分,在工农联盟基础上建立统一战线,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据此可知,新民主主义论有其合理性。排除B:材料主旨是突出对资产阶级的区别和慎重对待,没有具体阐述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排除C:“双减双交”政策属于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施的土地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仅对资产阶级做了区分,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20、答案:B
解析:选择B:与1990年相比,2000年某省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明显,这主要是由于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排除A: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排除C: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企改革注重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与材料中就业人员比例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视发挥市场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
2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阶级组织庆祝“劳动节”活动,反映出当时长辛店地区工人的组织意识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工人组织庆祝“劳动节”不能体现实业救国的要求,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长辛店工人组织活动和纪念会,未涉及长辛店工人反抗国民党统治,C项错误;共产主义小组最早建立于1920年的上海,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根据“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可得出材料反映中中亚地区的王国受到了希腊文明的影响,因此反映出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开放的特征,排除A项;BD均和材料“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2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535年(英国)。据材料“委员会迫使两所大学交出从前从教皇那里获得的特许状以及所有……”,可知英王通过设置皇家委员会,加强对大学的干预和监督,打击了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强化了世俗王权,加快了大学世俗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大学的干预,无法得出英国国教的信息,也无法得出城市教育的相关信息,排除A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大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建于1930—193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白海一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停止,排除A项;苏联农业集体化宣告完成是在1936年以后,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
25、答案:(1)变化:局部解除海禁;私人海外贸易重要性上升。原因:私人走私贸易严重;倭患问题严重;维护王朝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商品经济的发展;沿海民众生存需要。
(2)五口通商是在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战争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在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的情况下主动开放的。五口通商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开放,经济特区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开放。五口通商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经济特区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的典型表现,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有利于中国走向富强繁荣。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先试点后渐进推广;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强调互利共赢,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经历了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沿海的大动乱”“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等并结合所学从海禁政策变化、私人外贸地位变化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6世纪60年代”“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非市舶无以助衣食”“盗兴而倭入……其祸蔓延”等并结合所学从走私不绝、倭患严重、缓和社会矛盾、商品经济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西方商品……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税务司更是掌握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人手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等并结合所学从背景、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作答。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以史为鉴,结合中国的国情及改革开放的历程从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开放等方面组织答案。
26、
(1)答案:特点:根植于血缘和地域;汇款方式相当随机;缺乏专业机构;风险大,周期长。
解析:特点:根据“与汇款人有亲属或地缘关系”得出根植于血缘和地域;缺乏专业机构;根据“航行途中也会遇到许多危险,从汇款到收到回执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两三年的时间”得出汇款方式相当随机;风险大,周期长。
(2)答案:原因:华工出国合法化,华侨数量剧增;蒸汽航运和电信加快了汇款速度;现代金融机构助力批局开展业务;全民族抗战的推动。
解析:意义:根据“华工出国合法化,加剧了中国移民的增长速度”得出华工出国合法化,华侨数量剧增;根据“利用邮船或内河轮船上的网络”得出蒸汽航运和电信加快了汇款速度;根据“经营侨汇的批局业务得到了发展”与银行的关系中获益,从而确保汇款的安全”,概括得出现代金融机构助力批局开展业务;根据“日本全面侵华初期,华侨通过侨汇渠道把来自海外的大量捐款和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国内,在他们的信封上印上了呼吁联合抵制日本的口号”可知全民族抗战的推动。
(3)答案:积极作用:加快侨乡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弘扬了爱乡爱国的家国情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认同感。
解析:积极作用:根据“这些汇款及附带的书信是海外华人连接家庭与侨乡的重要纽带”得出快侨乡经济发展;根据“促成了东南部资本主义的诞生”得出促进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根据“华侨通过侨汇渠道把来自海外的大量捐款和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国内,在他们的信封上印上了呼吁联合抵制日本的口号”得出弘扬了爱乡爱国的家国情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认同感。
27、答案:示例一观点:该学者认为世界大国在农业和工业、商业、金融方面实现优势就能确立霸权国地位,此观点有其合理性。理由:英国圈地运动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使其农业资本主义领先世界,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进而进人蒸汽时代,工厂制领先世界;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推动了商品市场化,这对内促进了城市化,对外加速了殖民扩张,1840年左右英国确立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从而能够操纵世界商业市场;19世纪英镑被确立为世界货币,英国据此又操纵了世界金融市场。总之,近代英国在农业和工业、商业、金融领域先后确立优势地位,一步步最终确立了世界霸权。
示例二观点:该学者对历史规律的总结过于“武断”,忽视了许多其他因素。理由:该学者从分析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入手,引申出了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基本规律。材料中他从荷兰、英国霸权国家的兴衰起伏得出了一定的历史规律,进而将这种规律扩大为普遍适用性的规律。然而,仅凭历史现象的类比和综合就得出了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普遍规律”,不可避免带有“武断”之嫌。在分析霸权的实质及其发展变化的动力时,他注意到了经济的重要性,认为霸权的兴衰要取决于经济的竞争。但是,他却忽视了活生生的国际社会现实,忽略了国际政治的多样性,忽略了国际社会中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互动。
解析:
第一步 审设问→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的世界霸权观,结合世界史的知识,针对材料中的一点或整体,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 提取信息→该学者认为世界大国在农业和工业、商业、金融方面实现优势就能确立霸权国地位;沃勒斯坦认为这就是资本义世界体系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第三步 表明态度→赞成或说法武断
第四步 说明理由→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史实准确,注意总结
28、答案:观点:审美教育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
论证: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认为“美”具有阶级性,多维性,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劳动的异化。人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寻求新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强调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培养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如,英国议会制度弊端暴露,进行议会改革,逐渐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爆发巴黎公社运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总之,马克思美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加强对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可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促进社会的进步。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由“对材料所示一点或整体展开论证”可知,可以选取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中的一个主张论证,如审美教育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然后,结合材料所示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认为‘美’具有阶级性,多维性,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据所学,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所以可以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析背景原因,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劳动的异化。人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寻求新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强调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培养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如,英国议会制度弊端暴露,进行议会改革,逐渐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爆发巴黎公社运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后,总结升华,马克思美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周口市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