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五校联盟(五四学制)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河口区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导致( )
A.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受挫
2.右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
3.“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这把火”的纵火者是( )
A.英法联军 B.俄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4.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下英国攫取的侵略权益,哪一项不是出自这次侵略战争的 ( )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5.恩格斯说:“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评价近代某一文件时说: “它的价值是为
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是指( )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北京条约》 D. 《虎门条约》
8.洪秀全领导的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
A.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B.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C.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D.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
9.“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他们”这一群体的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谭嗣同 D.张之洞
10.“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把这一主张落实到行动中创办了(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11.清末郑观英写了一首诗:“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这首诗相关的战役和人物是( )
A.大连旅顺战役——丁汝昌 B.黄海大战——邓世昌
C.威海卫战役——左宝贵 D.平壤战役——徐邦道
12.“这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那些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艺和特权地位,因而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材料中情形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3.右图的《时局图》形象地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遭瓜分
的内外局势。这一“时局”出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14.“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以下属于这次变法措施的有(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废除科举制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颁布剪辫法令
15.“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这说明( )
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坚定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
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8.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
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 C.出卖了维新派 D.公然复辟帝制
19.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化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有君主专制臭味。”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发动目的在于(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D.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20.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21.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与之相关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 二次革命 ③ 中华民国建立 ④ 黄埔军校创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国闻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民报》
23.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在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下列说法不能反映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事件的是( )
A.最初爆发地点是北京 B.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主张
C.初期运动的主力是学生 D.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了长沙
24.“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发生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25.“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这个特别的日子”发生的大事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共二大召开 D.遵义会议召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3分)
26.(14分)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英国通过哪场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2分)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是通过什么条约中的哪条内容来实现的? (2分)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如图
(2)材料二遗址的形成与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2分)
【一个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材料中所说的“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是以什么地方为界?(2分)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一场战争就是一次文明的碰撞】
材料四: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请写出在列强入侵中,中国官民抗击侵略的史实各一例?(2分)
(5)通过以上材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分)
27.(12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给“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以后发生的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三:“我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3)列举出材料三中人物为“求中国的自由平等”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历史贡献。(2分)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了……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在思想领域的探索的主要内容?(2分)
(5)说说近代中国的变革有什么特点?(2分)
28.(11分)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安德葛《香港史》
(1)材料一中,林则徐“付诸行动”是指什么?(1分)这一行动与“中国利益”存在怎样的关联?(2分)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据材料三,义和团运动抗争的对象是谁?(1分)义和团运动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宣言反映的斗争目标是什么?(2分)反映了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1分)
(4)以上材料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什么优良传统?(2分)
29.(13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如何评价该历史事件?(3分)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还有什么遗憾?(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C 2.C 3.A 4.C 5.B 6.C 7.B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A 16.C
17.C 18.D 19.D 20.A 21.D 22.C 23.D 24.B 2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3分)
26.(共14分)(1)鸦片战争;(2分)《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2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分)
(3)北京东交民巷(2分)《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4)官兵: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官民各写出1个即可,2分)
(5)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2分)
27.(共12分)(1)洋务运动(2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2分)
(2)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
(3)革命活动: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创办黄埔军校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4)民主和科学;抵制旧道德和旧文化;文学革命(一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2分)
(5)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分)
28. (11分)(1)虎门销烟;(1分)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分)
(2)帝国主义列强;(1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分)
(3)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或外争主权,内除国贼)(2分);
爱国主义精神,即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敢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1分)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2分)
29.(13分)(1)《南京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2)洋务运动;(1分)维护封建统治;(1分)积极: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出任何一点)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分)
(3)公车上书;(1分)新文化运动(1分)
(4)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答任何一点)(2分)
遗憾: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五校联盟(五四学制)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