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岐山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文化遗址发掘中,出土了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农用器具:发现了大量堆积的粟米,有的厚达两米以上;家畜也有猪有狗,还可能驯养了家鸡。由上述信息可知,当时( )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C.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石器制作以打制为主
2.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从流动逐渐转向定居的过程。而定居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语言交流的增加,从而促使文字产生。同时,定居点的扩大也必然会促使城市、国家以及青铜器等的产生。由此可推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的不断发展 B.早期国家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冶炼技术的进步
3.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主要得益于( )
A.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B.价格革命的推动
C.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D.奴隶贸易的开始
4.1950年我国普通水稻平均亩产282斤,大抵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水稻亩产量。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1998年达到900斤,2021年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1853斤。水稻亩产量的变化得益于( )
A.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 B.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
C.世界饥饿问题的妥善解决 D.脱贫攻坚战役的历史跨越
5.据史书记载,秦朝百姓借用铁制工具,因破旧不堪使用而损坏的,以文书上报损耗,官府收下原物而不令赔偿……秦朝定期进行耕牛选秀,牛养得好的人会得到奖励,养得不好的会受到批评教育或被刑罚处置。由此可见,秦朝( )
A.律法制度的宽容 B.注重保障农业生产
C.以文书治理百姓 D.基层治理效果较好
6.17世纪,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改良粮种和土壤、采用轮作制、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到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
A.城市化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 B.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C.圈地运动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D.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
7.自从有了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这一材料反映了( )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8.互联网金融(ITFIN)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如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帐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 )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D.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9.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其中美国和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如图为2001—2020年全球—美国—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论文年度趋势图,该图反映出( )
A.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 B.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
C.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D.大国日渐成为高新技术研究的主导力量
10.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连接,在宽阔的世界里与更多各种各样的人相连,受其影响就会改变想法,改变想法就会改变行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由此可推知( )
A.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信息革命使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
C.工厂制度逐渐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D.科技改变人们思维以及生活方式
11.一份明代中期江苏的史料描述:湖乡土地低洼,乡人大多弃农而渔。谭姓兄弟填土耕作,田地旁边沿路种桃李果树,沼泽地则种荸荠出售。他们购买数百个池塘养鱼,池边又养鸡,鱼吃鸡粪,长得肥美,待价而沽。谭家日渐富裕。这份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农村经济与生产关系变革 B.外来物种移入与传播
C.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 D.土地赋役制度的改革
12.如表所示为1887—1931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数据统计。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单位:%)
年份 1887年 1914年 1931年
实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6.44 10.52 12.05
A.对外贸易总额逐年增加 B.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加强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 D.官僚资本膨胀影响经济运行
1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14.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出现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1980年代的金融泡沫化危机;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也在1990年代突然失速。这些危机( )
A.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B.源于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C.促使新自由主义的诞生 D.威胁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15.《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 )
A.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 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C.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 D.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共55分)
16.农耕文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使得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并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得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
——摘编自昊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 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开始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广。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三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营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农耕文明主要的起源地,阐明农业的发展对文明的推动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描述可可传播的洲际路线。结合所学,评述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农业机械使用的特点,概述19世纪后半期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地理大发现后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圈地运动迅速兴起,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1560年以后,农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当时,英国西部已经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英格兰人逐步把可轮换式农业、三圃制、革命性作物、畜牧业和可耕地结合起来,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18世纪起,议会简化了圈地程序,涌现出许多拥有大地产的地主,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自主决定生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获得畅通无限的立法权,议会不断颁布新法令,加速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这样,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到18世纪上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整理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当代中国积极重视粮食储备。按照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我们的储备规模在1.5亿吨~2亿吨。中国的储备主要分为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组建成立,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体系开始形成并得到良好运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
——整理自刘星《东北地区粮食储备安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革命的背景,并归纳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道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各国开展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漕运等长途贩运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摘编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一带,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以及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处在交通要道或大中城市周围,许多是由村庄、集市发展而来的,市镇居民少则几百户,多则达千户。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城镇居民“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朱泾镇、枫泾镇“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房、商贾悉从之”,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市镇中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市镇处在大中城市和农村墟集之间,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繁荣,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大大小小的城市、市镇和集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四通八达的商路又将这些市场联系起来,结成网络,遍及全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征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农用器具,还发现了粟米,家畜,据此推断,当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原始农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没有描述私有制信息,排除BC项;石器制作以打制为主是旧石器时代,而材料描述的是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不断发展,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A项正确;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得益于农业的不断发展,BC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630—1680年间(英国)。据材料“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殖民扩张的推进,世界市场得到拓展,各地区之间的商品流动加速,因此英国人的消费品也随之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物种交流,不能看出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排除A项;价格革命的影响,主要是针对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而言,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不是奴隶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B项正确;水稻产量和食品安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世界饥饿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并未妥善解决,排除C项;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在2021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朝百姓借用铁制工具,因破旧不堪使用而损坏的,以文书上报损耗,官府收下原物而不令赔偿”、“牛养得好的人会得到奖励”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借用农具给农民,且政府会收回破旧农具且不需农民赔偿,奖励牛养得好的人,说明了政府注重保障农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律法制度,而是主要体现了注重农耕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文书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所述并非基层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期(英国)。据材料“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可知,英国纯农业人口下降迅速,侧面说明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因此人们热衷投资农业,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排除D项。故选A项。
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依据材料“自从有了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可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未涉及交通运输业对餐饮业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光是强调对人饮食的影响,也强调了对人们工作和娱乐生活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帐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及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金融在当今社会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由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并非互联网金融,排除B项;“转帐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并非人们相互交流的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
9.D【详解】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以来(世界)。据题干“美国和中国是发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以及图表中中关两国在全球发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总量中的占比可知,D项正确;从题干中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数据无法得出“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排除A项;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主要是指数字治理、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等排除B项;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是指使人类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信息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相继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骤然缩短,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悄然改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排除A项;信息革命使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表述错误,排除B项;工厂制度逐渐消失于信息革命中,表述错误,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明代中期江苏、乡人大多弃农而渔”可得出明代江苏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与传统的自然经济有所不同,即农村经济与生产关系有所变革,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外来物种,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不涉及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土地赋役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
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7—1931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1887—1931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6.44增加到12.05,说明此时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加强,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无法判断外贸总额是否增加,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也看不出官僚资本情况,排除CD项。故选B项。
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材料“改革开放初期”“振兴中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积极读书有利于提高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项正确;读书热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但不是其主要目的,读书热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B项;读书热潮并未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排除C项;读书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但不是其主要目的,读书热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14.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危机都威胁了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冲击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题干中并非所有危机都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排除A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因此并非所有大危机都源于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排除B项;“滞胀”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逐渐得到贯彻,排除C项。故选D项。
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古代中国,不同等级、职业的人在房屋布局和装饰方面有严格差异,体现遵循礼仪制度,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差异,而非佛教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古希腊城市布局反映出兼具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和建筑适应自然环境,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起源地:西亚、东亚、中美洲。推动作用:丰富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增长;深化了社会分工;使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私有制)。
(2)路线:从美洲传到欧洲,由欧洲推广到中美洲各群岛,并传到非洲、大洋洲等各大洲。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粮食种类,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3)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原因:美国政府的重视;私营团体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推动。
【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第一小问起源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的主要起源地有西亚、东亚、中美洲。推动作用:根据材料“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可知,农业发展丰富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根据材料“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使得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可知,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增长;根据材料“并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得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可知,深化了社会分工、使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私有制)。
(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第一小问路线:根据材料“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可知,从美洲传到欧洲,由欧洲推广到中美洲各群岛,并传到非洲、大洋洲等各大洲。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等高产作物传播,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粮食种类,使世界人口激增;不同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物种传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3)本题为特点类、原因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至20世纪(美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可知,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可知,美国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还有许多其他私营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可知,私营团体的推动;根据材料“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推动。
17.(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圈地运动迅速兴起。主要表现: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马铃薯的广泛种植;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
(2)措施:开始形成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体系;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
(3)影响:农业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地发展;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的英国。背景:据材料“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可得出,英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据材料“地理大发现后”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材料“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可得出,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据材料“圈地运动迅速兴起,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可得出,圈地运动的迅速兴起。表现:据材料“当时,英国西部已经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可得出,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据材料“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可得出,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据材料“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可得出,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据材料“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可得出,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措施:据材料“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组建成立,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体系开始形成并得到良好运行。”可得出,开始形成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体系;据材料“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得出,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据材料“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得出,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据材料“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可得出,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据材料“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可得出,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中不同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政策,并结合所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即农业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等。
18.(1)特点:商路类型多,交通便利;商品种类丰富;贸易方式多样;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形成丰厚的文化遗产。
(2)作用:搭建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了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道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可知,商路类型多,交通便利;根据材料“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可知,商品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各国开展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可知,贸易方式多样;根据材料“开展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可知,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根据材料“大运河漕运等长途贩运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可知,形成丰厚的文化遗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作用:根据材料“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可知,搭建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根据材料“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可知,提供了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根据材料“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可知,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根据材料“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可知,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
19.(1)特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居民数量较多;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一些市镇政治地位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辐射范围广;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原因: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的细化;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的改善;商人群体的推动;长途贸易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了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
特征: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一带,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以及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可知,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根据材料“这些市镇处在交通要道或大中城市周围,许多是由村庄、集市发展而来的,市镇居民少则几百户,多则达千户。”可知,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且居民数量较多;根据材料“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可知,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可知,一些市镇政治地位提高;根据材料“市镇中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可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市镇处在大中城市和农村墟集之间,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繁荣,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可知,辐射范围广;根据材料“大大小小的城市、市镇和集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四通八达的商路又将这些市场联系起来,结成网络,遍及全国。”可知,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原因:根据材料“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城镇居民‘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朱泾镇、枫泾镇‘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房、商贾悉从之’,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结合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的细化;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的改善;商人群体的推动;长途贸易的发展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
影响:根据材料“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可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可知,助推了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也有利于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