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历史第三单元选择专练100题(有答案 可编辑)
班级 姓名 得分
1.请根据如下图片反映的史实与所引起的重大历史事件连线,正确的是( )
①攻占巴士底狱 ②来克星顿枪声 ③萨拉热窝事件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A.①—a ②—b ③—c B.①—a ②—c ③—b
C.①—b ②—a ③—c D.①—b ②—c ③—a
2.如下图是某同学为某历史研究主题活动所绘制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德国的“不满”》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3.如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比作一场化学反应, 。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俄国的退出
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5.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历史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历史事件 历史作用
A 俄国1861年改革 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B 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C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的统治
D 罗斯福新政 从根本上解决了美国经济危机的问题
A.A B.B C.C D.D
6.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A.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战争的进程有效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C.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D.一战使大量国家卷入这场人类浩劫
7.“历时约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和‘屠场'之称。”材料旨在强调
A.战争的规模 B.战争的性质 C.战争的残酷 D.战争的结果
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
A.萨拉热窝事件 B.十月革命 C.德国突袭波兰 D.慕尼黑阴谋
9.“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奥匈外长叫嚣:‘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
A.三国同盟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三国协约形成 D.凡尔登战役
10.下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框架图中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①萨拉热窝事件;②萨拉托加大捷 B.①来克星顿的枪声;②约克镇战役
C.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 D.①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②布匿战争
11.“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的解体
12.下图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重要史实示意图(部分)。对相关史事表述完全正确的选项有( )
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②奥匈帝国的宣战具有正义性 ③被称为“绞肉机” ④表明协约国以战败而告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一战后,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说法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还需要加上“费先生”(Philosophy)或“穆姑娘”(Morality),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
A.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一战诱发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D.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结束了欧洲的对外殖民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15.引发1865-1917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7.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明一战( )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这表明( )
A.战争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B.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战争必然促进社会进步 D.妇女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被逐渐发现
19.“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俄国的二月革命“彪炳史册”在于其(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D.满足了广大民众的要求
20.当俄国工农大众迫切需要解决土地、面包、和平和自由时,临时政府的执政虽然使得俄国社会有了充分的政治自由,但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三件事情却解决得不好。这促使俄国
A.爆发二月革命 B.革命性质发生转变
C.被迫退出一战 D.颁布了新经济政策
21.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自称“沙皇”。“沙”由拉丁文“凯撒”转音而来。以后历代俄国君主都沿袭这一称谓,以显示至高无上的君权。结束俄国这一统治状况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下列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
③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武装起义 ④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23.如表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 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1949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A.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C.资本主义制度没落 D.共产主义运动完成
24.“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萨拉托加大捷 D.“光荣革命”
25.下图是某老师展示的历史专题学习的课件,请你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主题:内容:①彼得格勒;②斯莫尔尼宫;③阿芙乐尔号;④攻占冬宫
A.二月革命 B.巴黎和会 C.十月革命 D.华盛顿会议
2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时间轴,结合所学①②③处的历史事件是
A.①巴黎公社②《共产党宣言》发表③十月革命
B.①《共产党宣言》发表②巴黎公社③十月革命
C.①十月革命②巴黎公社③《共产党宣言》发表
D.①《共产党宣言》发表②十月革命③巴黎公社
27.下表所示史事 反映出的社会进步潮流是( )
事件 年份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
巴黎公社成立 1871年
十月革命爆发 1917年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民族主义 D.社会主义
28.请将下列船只所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cb B.bac C.bca D.cab
29.纪念币上铸刻的历史画面是我们丰富的精神遗产。下图是同学们在线学习并搜集的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纪念币图片,下列描述符合该战舰的是( )
A.开启了最早的远洋航行 B.驶向北美的第一艘船只
C.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试航 D.发出了十月革命的炮声
30.下图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②③处应填入的内容分别是( )
A.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诞生科学理论
B.诞生科学理论、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诞生科学理论
D.诞生科学理论、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31.下列图片体现的历史主题是( )
《共产党宣言》书影 巴黎公社运动 攻占冬宫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发
32.下图是思维导图,对它们的逻辑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并列关系 B.总分关系 C.因果关系 D.主次关系
33.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历史上第一次把他们的学说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的革命是( )
A.法国大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34.李大钊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他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 )
A.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俄国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想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潮流之一。下图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A.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 B.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
C.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6.下列事件改变了俄国(或苏联)社会性质的有( )
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②二月革命 ③十月革命 ④苏联建立 ⑤彼得一世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
37.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38.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5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条约。有人评价这条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宰割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该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39.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则对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表示支持,中国收回了山东的大部分权益。由此可见( )
A.中国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B.列强外交的根本都是维护本国利益
C.一战给西方列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D.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
40.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专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素材可以选用的是
①图片《巴黎和会三巨头》②视频《联合国的成立》
③文件《九国公约》④文章《冷战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1.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
①论文:《德国为什么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
②视频:《联合国的成立》
③图片:《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参加雅尔塔会议》
④文件:《九国公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42.下列历史现象之间因果联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巴黎和会的召开——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关系的确立
C.英国和印度矛盾的激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爆发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一一苏俄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43.如下图是名为《争吵与签约》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是一战后签订的哪一个条约?(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二十一条》 D.《联合国家宣言》
44.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年代尺上发生的中外重大史事,其中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
A.A B.B C.C D.D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胜利者用严苛的条约处置德国。一位法国将军对此发出警告,这份条约的签署并非和平的配方,而是“停战二十年”。该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条约》
46.一战后,英国首相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劳合·乔治的话表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
A.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B.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
C.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D.为二战全面爆发埋下隐患
47.“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下列选项与材料有关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48.以下史实的历史影响的共同点是( )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合约及战后安排。会议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条约、 1921年,美英日意中等救过在美国的倡导下,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用过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A.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B.完成对德国的宰割
C.彻底消除大国的矛盾 D.承认了中国的主权
49.图示法是历史学系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图是小明在学习某会议时制作的一幅图示,你认为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5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B.都完全被美国操纵
C.都纵容了法西斯国家 D.都体现了公平正义
51.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对“这两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 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C.奠定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52.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其中“上一轮”和“下一轮”分别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鸦片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C.日本侵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国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53.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希望促使日本放弃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要求,英美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完整支持中国这一要求,却又拒绝了中国取消治外法权的合理要求,这反映了当时的列强( )
A.逐渐放弃侵华特权 B.认同中国合理要求
C.内部的矛盾已解决 D.激烈争夺在华利益
54.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指出:这次会议“美国获益、日本受限、中国受损”。你认为评价的应该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55.小明听到老师们谈论着“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词汇。小明由此断定,老师们正在谈论的主题应该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56.威尔逊总统说:“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
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这体现出美国的根本意图是( )
A.垄断金融 B.发展工业 C.维护和平 D.争霸世界。
57.下图是九年级某同学绘制思维导图,其中①②处分别应填(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会议 B.第一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 D.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
5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国际秩序做了安排,这两次会议的相似之处包括( )
①都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掠夺 ②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③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④都暂时调整了战胜国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9.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 )
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60.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彼得一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B.民族解放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义和团运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61.观察图,下列主题最适合 ▲ 处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出现
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D.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62.“他们只是知道需要某种最大程度上符合本国利益的和平,却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获得稳定的总体和平……正是在他们构筑和平的历史的行为中,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初伏笔。”这主要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无法长久维持和平 B.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
C.调整了大国间关系 D.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6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致命的,更为致命的是它结束后还为下一场战争孕育了萌芽。”“为下一场战争孕育了萌芽”是因为
A.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的火药桶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 D.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64.英国学者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认为:“二战起因于一战的胜利,以及运用这些胜利果实的方法。”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存在弊端 B.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C.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相同 D.世界大战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65.某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但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这一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欧洲联盟
66.观察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漫画。它的主题应当是( )
A.一劳永逸 B.万劫不复 C.南辕北辙 D.一马平川
67.1921年春,列宁基于现实的考虑,决定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这里的“现实”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D.苏联已经转变为工业国
68.列宁曾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中“错了”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69.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70.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曾受到列宁接见,成为第一个取得苏联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他也曾受邓小平邀约到中国访问,并与中国签订了当时最大的一份中外合资项目合同。哈默在苏联和中国投资时期两国分别实行着怎样的政策(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改革开放 B.新经济政策 三大改造
C.两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D.新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
71.列宁在1921年说过,“我们不应该指望直接采用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的结合为基础”"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这说明列宁主张实行( )
A.农奴制改革 B.余粮收集制 C.固定粮食税 D.农业集体化
72.1922年12月30日,下图所示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此时其处于( )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冷战对峙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73.苏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众多不同的名字,如图图示中“?”处应该填写( )
A.苏俄 B.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74.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100年前的俄乌曾经是一家”。最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州联盟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75.1999年美国著名杂志《时代》整理并发表的20世纪100位重要人物,其中列宁上榜的理由是
①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②进行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代表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④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⑤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76.1925一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垦荒运动
77.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78.以下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①处探索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79.下图中苏联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阶段的出现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80.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20世纪30年代”“苏联”“消灭富农”“拖拉机站”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苏联(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现国家工业化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形成苏联模式
81.斯大林是苏联的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功臣,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 )
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以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 ④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2.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这主要是因为( )
A.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美苏冷战对峙
83.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得到优化调整
84.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数据。它表明苏联这一时期( )
类别 农业产值增长率 轻工业产值增长率 重工业产值增长率
1937年比1928年 8.1% 210% 550%
A.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稳步推进了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的弊端完全暴露 D.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85.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推进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8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苏联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D.新经济政策
87.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对前苏联历史上一些重要年代节点解读正确的是( )
A.1917年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1921年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1936年颁布新宪法形成苏联模式 D.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形成
88.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以下说法与苏联模式相关的表述有
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②为苏联军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③一直为苏联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④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9.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十月革命—一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凡尔赛条约》——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D.1936年宪法—一俄罗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9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这一成就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
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戈尔巴乔夫改革
91.“这种集中化,实质是将国家管控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只有服从指令才可以使生活得到保障。人们在政治上服从,则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回报。”文中“集中化”指的是( )
A.工业化建设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苏联模式
92.初中某班级正在进行一场历史辩论赛,正反方辩论的观点如下表。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辩论主题:__________正方: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反方:它没有尊重经济规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A.彼得一世改革利与弊 B.苏联模式的利与弊
C.新经济政策的利与弊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利与弊
93.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苏联模式推动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俄国农奴制废除
94.他指出:1914年,英国人仅以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是因为各阶层正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人的统治必将崩溃。“他”是( )
A.章西女王 B.甘地 C.纳赛尔 D.扎格鲁尔
95.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图中①处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华夫脱运动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印度民族大起义
96.杰出人物往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关于下列历史人物的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带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民主
C.都采取了武装起义斗争方式 D.掀起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97.1919年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战争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东方各民族正在纷纷觉醒”。以下属于这一时期“觉醒”表现的是( )
A.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B.发展中国家登上政治舞台
C.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纳米比亚摆脱了殖民统治
98.下表所示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暂和平时期的若干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反映出( )
时间 地点 概况
1919年 埃及 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印度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继出现两次高潮
1934年 墨西哥 卡德纳斯推动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争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9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些运动包括( )
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中国义和团运动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0.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
A.签署《独立宣言》 B.农奴获得自由 C.发表《共产党宣言》 D.十月革命胜利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进程;“来克星顿的枪声”亦称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1775年4月19日,在来克星顿打响第一枪的美国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从1775年至1783年,持续8年之久,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告终;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正确的连线为①—b,②—a,③—c,C项正确;ABD项搭配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从图片的内容可得出,西方国家正在瓜分世界,但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德国不满足于其获得的利益,导致西方国家间矛盾的激化,为之后的一战爆发埋下伏笔,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指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的不满,不是殖民地人民的不满与反抗,排除C项;材料强调瓜分世界,而不是军备竞赛,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符合材料中的“点燃”的含义,C项正确;德军突袭波兰是二战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凡尔登战役、俄国的退出都是一战过程中的事件,排除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发生于一战前期,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由此可知,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D项正确;ABC三项的顺序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根据题意,B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改革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排除A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给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但不是“结束”,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但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一战中的坦克”,“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作战的士兵”,“一战中的空中较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新式武器的使用,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C项正确;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使大量国家卷入这场人类浩劫,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D项;战争的进程客观推动科技的发展,排除B项。故选C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此后,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材料中“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旨在强调战争的残酷,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的规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战争的性质,排除B项;材料与战争的结果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A项正确;十月革命是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排除C项;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后欧洲国家激动的心情。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B项正确;一战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这两个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使得国际关系异常紧张,导致一战的爆发,排除AC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框架图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①②处应该是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排除A项;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1年英国在约克镇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排除B项;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布匿战争是地中海世界两大豪强的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共和国之间进行的三次大战的总称,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根据题干“到1916年”可知,这一厮杀发生于1916-2=191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双方以欧洲为主战场。据此可知,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A项正确;经济大危机开始于192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1939年,苏联于1991年底解体,均与题干“1916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①正确;奥匈帝国的宣战是非正义的,排除②;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③正确;德国投降,最终以协约国胜利,同盟国失败而告终,排除④。综上,对相关史事表述完全正确的选项有①③,A项正确;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残酷的帝国主义战争,它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一战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这种弊端进行反思,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并没有主张马克思主义,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排除B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是社会发展需要与西方文化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C项;伴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深,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海外投资锐减,金融地位下降,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当时它还没有成为霸主,排除A项;一战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继续殖民世界,排除B项;“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从材料中难以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65-1880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战争时间1860-1865,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与材料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14-1918年,由于战争订单的增加,这一期间美国工业产量急速上升,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时间是1775-1783年,排除有①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合题干材料“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北美人民是正义的一方,英国殖民者是不正义的,排除A项;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战争,美国的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是正义的一方,南方是不正义的一方,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世界人民是正义的一方,法西斯是不正义的一方,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可知,一战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C项正确;一战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这是战争的性质不是影响,排除A项;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这是战争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这是战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一战中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而且一些欧洲国家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说明通过战争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B项正确;材料说明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有说明改变了社会结构,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说明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一些国家妇女获得普选权,并没有体现妇女在战争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千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由此可见,二者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俄国的二月革命“彪炳史册”在于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A项正确;俄国的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排除B项;苏联的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排除C项;俄国的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能满足广大民众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临时政府的执政虽然使得俄国社会有了充分的政治自由,但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三件事情却解决得不好”可知,这促使俄国革命性质发生转变。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土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B项正确;二月革命建立临时政府,排除A项;被迫退出一战、颁布新经济政策是在十月革命后,即俄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1917 年 3 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促使俄国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排除A项;1861年改革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B项;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于“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武装起义是在1917年7月,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17年11月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所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B
【详解】据材料“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体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B项正确;材料中的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发展时期,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史实,当前共产主义运动处于发展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4.B
【详解】根据材料“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项正确;二月革命是1917年3月,排除A项;萨拉托架大捷是1777年,排除C项;1688年光荣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攻占冬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C项正确;二月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前,排除A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不符题意,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是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巴黎人民进行起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法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了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到现实的体现,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7.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的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反映出的社会进步潮流是社会主义,而非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民族主义,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8.D
【详解】根据根据所学知识,“入侵日本的黑船”发生在1853年,“发出炮声信号的‘阿芙乐尔号’”发生在1917年,“富尔顿的蒸汽汽船”发生在1807年,综上所述,按时间先后顺序是cab,D项正确;ABC排序不正确,排除。故选D项。
29.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强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D项正确;“开启了最早的远洋航行”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不符,排除A项;“驶向北美的第一艘船只”是英国的“五月花号”,排除B项;“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试航”的是哥伦布船队,排除C项。故选D项。
30.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因此①阶段对应的是诞生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因此②阶段对应的是理论到实践;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二战结束后,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③对应的是一国到多国,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1.C
【详解】根据材料,图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图二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图三攻占冬宫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标志,它们共同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书影、巴黎公社运动、攻占冬宫,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无关,排除AB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发早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出现了,排除D项。故选C项。
32.C
【详解】根据材料思维导图信息和所学可知,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导致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开展;因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它们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C项正确;综上所述,材料中相邻两个历史事件是因果关系,没有体现并列关系、总分关系、主次关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33.C
【详解】依据题干的“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可知他们的学说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法国巴黎公社失败了,排除B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晚于俄国十月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34.D
【详解】根据“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得出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A项是二月革命,排除A项;B项是农奴制改革,排除B项;C项是彼得一世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35.C
【详解】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运动指明了方向。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所以题干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并没有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没有推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36.D
【详解】据所学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即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后俄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仍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苏联的建立是在1922年,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技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②④⑤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7.B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化学工业,但是计算机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A排除;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C排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多极化趋势出现也是在冷战时期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冷战”后的世界不符,D排除。故选B。
38.A
【详解】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关于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激起我国爱国人士情绪高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5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条约。有人评价这一条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宰割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该条约是《凡尔赛条约》,A项正确;《九国公约》是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排除C项;1943年发表《开罗宣言》,排除D项。故选A项。
39.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黎和会上,列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华盛顿会议上为了维护他们的在华特权则对中国的要求进行支持。由此可说明列强态度的变化源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列强的外交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B项正确;材料说明列强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并不是突出中国在一战中的贡献和一战给西方列强带来的损失,排除AC项;材料的主旨不是为了说明华盛顿体系是美国主导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九国公约》均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联合国的成立是在1945年10月24日,与材料时间不符,②错误,AB项排除;冷战是在二战结束后出现的,④错误,D项排除。故选C项。
4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及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1921年-1922年美英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新秩序。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以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英、法、美、苏、中)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①④是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 故此题选C。
4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召开,最终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B项符合题意;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和印度矛盾的激化,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爆发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均符合因果关系,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43.A
【详解】根据题干“《争吵与签约》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这是一战后,战胜国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英法美操纵会议,为各自利益争吵不休,最后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可知,漫画《争吵与签约》反映的是《凡尔赛条约》的签订,A项正确;《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排除B项;“二十一条”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秘密条款,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签订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A项正确;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使中国又恢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两者没有因果联系,排除B项;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西安事变的爆发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北约建立是在美苏冷战时期,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解决战败国问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和会。巴黎和会最终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领土、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苛刻的规定。巴黎和会不仅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引起了德国的强烈不满。之后德国利用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和绥靖政策,不断扩军备战,并在1939年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A项正确;《九国公约》签订使中国重回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B项;《北大西洋公约》是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签订的一个条约,排除C项;《华沙条约》是由华沙条约组织签订的一个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
46.D
【详解】依据题干“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厉处置,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二战全面爆发埋下隐患,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中国国家主权,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新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47.B
【详解】据材料“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可知,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五国海军条约》、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B正确;1919年6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故A排除;二战结束后建立了美苏两极格局,C错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与题意无关。
4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同战败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A项正确;华盛顿会议没有对德国进行宰割,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没有彻底消除大国的矛盾,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损坏了中国的主权,排除BCD项。故选A项。
49.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1-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美国成为最大的最益国,C项正确;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协约会议,在巴黎和会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国、英国、法国三国,中国和其他弱国处于无权地位,排除A项;慕尼黑会议是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排除B项;1945年, 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美国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排除D项。故选C项。
50.A
【详解】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主要由美、日、英操纵,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损害中国的利益;因此它们都没有体现公平正义,A项正确,排除D项;美国没有操纵巴黎和会,排除B项;此时法西斯政权还没有建立,排除C项。故选A项。
5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被英法等大国操纵,华盛顿会议被美国主导,A项正确;无论是巴黎和会还是华盛顿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正当权益,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才开始独霸世界,排除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没有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52.B
【详解】据题干“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会议的继续,所以“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中的“上一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指的是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B项正确;鸦片战争、美国内战发生在一战之前,排除AD项;日本侵华战争与一战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53.D
【详解】根据“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主旨反映当时的列强激烈争夺在华利益,英美支持中国提出的促使日本放弃关于山东问题的要求,目的是遏制日本在中国的经济掠夺,不是认同中国合理要求,D项正确;列强面对在华特权并不会轻言放弃,排除A项;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之下,列强一切的出发点是稳定自身在华利益,并非认同中国合理要求,排除B项;列强之间在华利益不平衡,之间也有矛盾,华盛顿会议并不能解决列强之间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54.B
【详解】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比、葡和中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项正确;巴黎和会日本没有受限,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主要针对德国,排除C项;波茨坦会议中国没有受损,排除D项。故选B项。
55.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以及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此构成了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题干事件发生在一战后,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56.D
【详解】根据“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我们给予领导和指引。”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的根本意图是争霸世界,D项正确;垄断金融、发展工业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57.B
【详解】据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因此①处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据材料“《巴黎和会》对应的是《凡尔赛条约》”可推知;《九国公约》应该对应的是②华盛顿会议;B项正确;巴黎和会签订的是《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是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是雅尔塔体系,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召开的,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8.D
【详解】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主要由美、日、英操纵,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损害中国的利益,②③符合题意;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秩序。都暂时调整了战胜国的关系,④符合题意;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掠夺的是巴黎和会,① 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59.D
【详解】依据题干的“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在1922年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九国公约》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D项正确;《九国公约》实质上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排除A项;《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60.D
【详解】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与凡尔赛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项与题意描述相符,D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表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
61.C
【详解】依据图片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等、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会上签订的对德的《凡尔赛条约》,还有此后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为调解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国倡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等一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经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正确;AB表述不全面,排除;二战后形成的是美苏两极格局,D排除;故选C。
62.A
【详解】结合题目“他们只是知道需要某种最大程度上符合本国利益的和平,却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获得稳定的总体和平……正是在他们构筑和平的历史的行为中,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初伏笔。”以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本身存在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其余三项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6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矛盾,这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故B正确;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的火药桶是一战爆发的背景,故A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在一战前,故C错误;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但一战的结束并非是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萌芽,故D错误。综上答案B。
6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二战起因于一战的胜利,以及运用这些胜利果实的方法”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期,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说这一观点意在强调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存在弊端,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德国,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意在强调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存在弊端,不是世界大战影响世界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6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它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实际上成为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A项正确;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世界上大多数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排除B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排除C项;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66.C
【详解】国联属于英法控制之下的工具。材料体现的是国联并未能制止战争,这与国联维护和平的最初目的相反,体现的是南辕北辙,C选项符合题意;国联未能制止战争,因此A选项错误;万劫不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国联最后被德意日法西斯破坏,D选项排除。故选C。
67.C
【详解】当时的“现实”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导致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C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是1932年。排除A项;集体农庄是20世纪30年代,排除B项;苏联转变为工业国是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8.A
【详解】根据“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俄在战争结束后企图直接使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但现实情况证明这样的做法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最终是失败了。所以“错了”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实行的新政策,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都出现于新经济政策以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69.B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允许商品买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赫鲁晓夫的改革是6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8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70.D
【详解】根据“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曾受到列宁接见,成为第一个取得苏联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根据“他也曾受邓小平邀约到中国访问,并与中国签订了当时最大的一份中外合资项目合同。”可知,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与题干中国的改革开放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71.C
【详解】根据题干“我们不应该指望直接采用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的结合为基础”"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等,C项正确;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展农奴制改革,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是1918年到1921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
7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B项正确;十月革命时期是1917年到1920年,冷战对峙时期是1947年到1991年,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是1953年到1964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3.C
【详解】依据题干年代尺表上苏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字,“?”是1922年到1991年这段时期的名字,结合课本所学,1922年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领导人控制全局,“苏联”从1991年后改称“俄罗斯”,C项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成立,简称“苏俄”,排除A项;16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进行改革,自称沙皇,从此后称为俄国又称“沙俄”,也叫俄国,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叫俄罗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年前的俄乌曾经是一家”,最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列宁当政时,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乌克兰是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C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排除A项;欧洲联盟不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乌克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员,排除D项。故选C项。
75.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策采取一系列巩固政权措施: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列宁领导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①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法国巴黎人民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进行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与列宁无关,②错误,BD排除;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⑤错误,A排除;故选C。
76.C
【详解】根据材料“1925一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及所学知识可得,苏联为了发展工业征收粮食推行了农业全盘集体化,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在1921年前推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垦荒运动只能是增加种地面积,不能体现政府征收的数量,排除D项。故选C项。
77.A
【详解】依据题干“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增长了、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增长。由此可知苏联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工业发展了,经济取得显著成就。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无法反映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排除B项;列宁建设苏联(苏俄)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从1921—192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农业方面的措施,材料体现的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78.D
【详解】据材料“1928---1937年的苏联”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苏联进行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两个五年计划,尤其是1937年完成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排除A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1924年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后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以指令性计划代替了“市场”,C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9.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图中苏联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阶段是1932年—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1937年,正处于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期间。1928~1937 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开始于1921年,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于1918-1920年,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始于193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80.C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苏联”“消灭富农”“拖拉机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1920年实行的,排除A项;实现国家工业化,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一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1.D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①与题意无关;②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②符合题意;③以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是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志,③不符题意;④“实行两个五年计划”是 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也是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82.A
【详解】根据材料“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和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进行了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A项正确;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1921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排除BC项;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是194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83.C
【详解】根据题干中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先后开展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7%,这表明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时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已经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排除A项;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政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但是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排除B项;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优化调整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
84.A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与1928年相比,1937年时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都有增长,但是重工业产值增长尤为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1928年以来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推动了重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于1921年实施的经济政策,斯大林上台后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于20年代末逐渐取被消,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苏联模式对当时苏联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非弊端完全暴露,排除C项;题干数据没有反映苏联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85.A
【详解】据题干“1927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比例大幅度提高,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推进。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A项正确;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材料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发展,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未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
86.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是指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C项正确;题目要求回答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不是苏联模式,排除A项;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是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而苏联模式形成是在193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87.C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C项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A项;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但此时并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但是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88.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①正确;为苏联军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②正确;苏联建立于1922年,1936年才有苏联模式,所以说苏联模式一直为苏联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法错误,③错误;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④正确。根据分析可知正确,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89.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D项搭配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ABC项的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9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一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B项正确;1921年苏俄实行列宁新经济政策,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9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因此文中“集中化”指“苏联模式”,D项正确;为了推动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苏联领导人针对性地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通过集中力量进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同时改善农业生产现状,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市场存在,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
92.B
【详解】由题干中的“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农奴制进一步加强,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93.A
【详解】仔细观察《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苏联模式”推动。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A项正确;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宣布实行战胜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项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4.B
【详解】根据题干“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几万名官员和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是因为各阶层正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可知,题干反映的信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众和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结束后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项正确;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领导人,排除A项;纳赛尔、扎格鲁尔都是埃及的杰出领导人,排除CD项。故选B项。
9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0年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项正确;华夫脱运动是埃及的,排除A项;印度属于亚洲,不属于拉丁美洲,排除B项;印度民族大起义是章西女王领导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札格鲁尔是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卡德纳斯是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他们的运动掀起了亚非拉三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D项正确;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排除A项;甘地领导力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卡德纳斯的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都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排除B项;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采取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97.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9年……帝国主义战争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东方各民族正在纷纷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11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3亿多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夺走1000多万印度人的生命。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因此属于这一时期“觉醒”表现的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项正确;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与题干内容“1919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选择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