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C
【解析】“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意在防止宦官干政的情况出现,故选C项;“据(明史)记载”可知,明朝宰相已被废除,不存在宰相和宦官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内臣本在宫廷之中,这样做是防止他们进入政治,排除B项;“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不能体现这些势力对君主的威胁,君主真正感到威胁的是宰相集团的权力,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据“内阁”“票拟”可知这是明代的奏事流程,故选C项;秦代没有内阁这一机构,排除A项;汉代没有内阁这一机构,排除B项;内阁在清代已不具有票拟权,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明朝前期,倭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廷派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故选C项;郑和下西洋,展现了明朝国威,但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排除A项;林则徐是晚晴著名大臣,领导了虎门销烟,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国威,但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展现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的范畴,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在贸易中“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体现了当时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封建盛世,故选A项;郑和七次下西洋能够体现出中国的航海技术,但材料没有涉及西方的科技水平,无法得知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排除B项;中国主导东西方商业贸易主要体现在当时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上,西方没有能够与中国交换的商品,只能通过白银购买,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材料只涉及朝贡贸易的路线,不能得知中国是否主导当时的东西方商业贸易,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
B
6.B 【解析]清朝初年,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没有出现大的战争动乱,周边地区稳定,为人口的增长提供条件,故①正确;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直接刺激了人口增长,故②正确;多种经营和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使农民收入增多,与人口增长没有必然联系,故③错误;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故④正确。故选B项。
7.C
8.【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领域内出现了众多以商人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故选A项;工商皆本只是极少数人的主张,“成为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大量小说描述商人和商业活动并不等同于社会风气渐趋败坏,排除C项;明清时期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政府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地区的军政事务,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与“东北地区”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在西域地区所设立的军事机构,与“东北地区”无关,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的国家机构,与“东北地区”无关,排除C项。
10.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奏折制度下,
官员要向皇帝如实秘密汇报,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排除 A项;奏折制度并不是为了解决中央与方的矛盾,排除B项;奏折制度有利于皇直接控制地方,没有增加程序的复杂性,除D项。
A 12..B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可知,进出口货物应该缴纳的关税中国应该同英国商量,即英国攫取了协定关税的特权,故选B项;五口通商的特权指要求开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开创了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开港的先例,排除A项;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它是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排除C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被迫给予另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在当时的最优惠待遇,是一种强加给对方国家的不平等条约,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故选B项;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军队,其军事全盛时期进行了北伐和西征,但北伐失败,未攻入北京,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排除A项;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840年英军发动鸦片战争,排除D项。
B 16.A 17.B 18.D 19.C 20.C 21.C 22.A
2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辛丑条约》中有如下规定: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这与题干图片中有众多“使馆区”(如英国使馆区、俄国使馆区、比利时使馆区、奥地利使馆区等等)相一致,据此可知该“近代某一历史时期”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故选C项;第一次鸦片战争过程以及战后所签订的条约内容都没有涉及“北京城”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天津条约》中规定:“准允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但是这些内容与“使馆区”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时期的武昌起义是在湖北省,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些内容都与“使馆区”无关,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据所学,日本获得在中国投资设厂权是通过1895年《马关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通过1901年《辛丑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虎门条约》,英法德美四国获得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与投资优先权是在1911年取得,故①是第二;②是第三;③是第一;④是最后;选择D项符合题意。
2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商定《东南保护约款》”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属于“东南互保”的内容,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地方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此举使得清廷颜面扫地,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统治危机加深,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1900 年义和团运动已经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东南互保使东南地区免受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并非完全维护西方在华利益,排除D项。
26.(1)明朝以强大的中央集权集中国家财力、物力、人力、兵力,为郑和舰队下西洋提供条件;促成了与众多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平定倭患,保卫了沿海边疆安全与稳定;发展对外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阻击西方殖民骚扰,维护了国家主权。(4分)
(2)实行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2分)远征郑氏集团、管理台湾;反击沙俄入侵;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在北部边疆设立将军辖区管理当地;册封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在西南改土归流。(6分)
(3)君主专制强化;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6分)
27.(1)战争:《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共同危害: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渐加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
(3)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分)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28.(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2)文件:《天朝田亩制度》。(1分)
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同时也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分)
(3)原因:清政府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6分)关山中学23—24上高一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50分)
1.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且
终生不用;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太祖此举
A.平衡了宦官与宰相矛盾 B.试图阻止宦官进入宫廷
C.意在防范宦官专权的局面 D.根除了君主专制的威胁
2.图6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官员奏事的流程,这一时期是(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冠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明廷为解决倭患派大军镇压。其中相互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使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戚继光 B.戚继光林则徐 C.戚继光俞大猷 D.郑和俞大猷
4.下图是郑和下西洋示意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西亚非洲30多个国
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据此可知此时( )
A.中国社会正处封建盛世 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中国主导东西方商业贸易 D.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
5.1661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郑成功此举(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增强了民族认同 C.顺应了世界潮流 D.冲击了闭关政策
6.下图为清朝前中期人口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
①清朝社会在长时期内相对稳定 ②雍正时期赋税制度发生变化
③多种经营和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④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观点: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阳明 D.朱熹
8.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抑商、贱商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明清时期的小说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商人和商业活动。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工商皆本思想成为主流
C.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9.“东北”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下列选项中,朝代与
东北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或官职对应正确的是( )
A.汉朝——西域都护府 B.唐朝——安西都护府
C.元朝——宣政院 D.明朝——奴儿干都司
10.自康熙率先实施秘密奏折制度以来,皇帝与有奏事的官员单线联系,同僚之间不清楚各自向皇帝报告的内容。若皇帝从别的渠道更早获知其辖地的信息,督抚汇报迟缓或明知不奏,必将受斥责,忠心亦会受到质疑。由此可知,奏折制度( )。
A.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增加了运转程序的复杂性
11.《中国历史·元明清卷》记载“(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迁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1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B.歪曲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C.点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3.“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
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中英《南京条约》中的这
一条款,最能说明英国从中国攫取了( )
A.五口通商的特权 B.协定关税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14.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历经150年才陆续建成。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占
地面积5200余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
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在西方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10月,某军队占领北京,闯
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请问“某军队”是指( )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军
15.2023·浙江杭州高三联考)《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下列属于该条约规定的内容有 (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割让香港岛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下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场农民起义的浮雕。这次起义在鸦片战争
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请问与这场起义有关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 C.三元里人民抗英 D.台湾人民反割台
17.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开展了一场自救运动。其初衷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8.“光绪二年(1876年),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招商集股。光绪七年(1881年)正式投产。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下列企业与材料中所述企业性质相同的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上海轮船招商局
19.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 天旋地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 产……”此“新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1.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义和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B.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
C.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D.义和团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2.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23.图1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北京城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4.从1840年开始,随着列强的步步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下列列强在华
攫取的侵略权益,按其获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日本获得在中国投资设厂权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④英法德美四国获得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与投资优先权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25.晚清东南督抚曾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宣布无论其他地方发生
何种骚乱,双方必须遵守各款规定。这些协定( )
A.阻遏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体现了清廷统治危机的加深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完全出于维护西方在华利益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8 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明前期,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具有积极的国家职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内社会经济繁荣、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等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直到 15 世纪依然在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之中。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明代强大的皇权也如同历代皇权一样,既不能解决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消除封建统治的种种痼疾。
材料二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特创的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度推行。极大提高了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办事效率。在评价清朝的历史地位时,人们总要提起它在奠定中国近代疆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杰出贡献。这与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直接关联。而为贯彻其统治意图所设置的机构和制度,则起着保证的作用。尽管如此,作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而建立起来的那套制度。在中国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毕竟已走向没落,……专制残暴和排他性的窒息封闭,官场腐败、保守僵化也缠绕在一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可谓盛极一时,史称“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王朝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摘编自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
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中央集权制在外交方面的积极作用。(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制度创举。阐述清朝在处理边疆问题时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雍乾三朝开创的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的原因。(6分)
27.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回答:
图一至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3分)
图一至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4分)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分)
(4)面对列强的侵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
28.(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
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
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 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 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3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