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素养综合检测(含解析)

第三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山东济南中考)《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2.(2023湖南邵阳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其中,改革开放开启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3.【跨学科·语文】(2023辽宁大连高新区期末)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海棠花开芬芳至,汉藏情谊一家亲
B.合作化来春满园,农民积极入社忙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4.【因果联系】(2022重庆中考B卷)下面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部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78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 30 000 35 343 38 728 40 712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5.(2021四川广安中考)1978年5月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此后,又恢复了稿费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  )
A.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对突破固有体制进行了尝试
C.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6.【时空观念】(2023江西中考)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  )
改革开放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3年 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2023黑龙江龙凤三模)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8.(2022湖南娄底中考)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9.(2023山东烟台中考)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和平与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可能。为此,我们国家(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
C.开放了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0.【周年热点·邓小平诞辰120周年】(2023广西宾阳一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汇应是(  )
A.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B.生产技术 科学管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
C.稳定 企业 国企改革
D.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召开中共十四大
12.(2023湖南长沙中考)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年代尺,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年代尺上对应的序号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3江苏海门东部五校模拟)2013年,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中“中国道路”指的是(  )
A.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井冈山革命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2022四川内江中考改编)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转折”后,下列历史事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阐述中国梦宏伟蓝图
②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5.(2023北京大兴期中)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独立自主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自我革命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2021江苏宿迁中考)(20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 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4分)
17.(2022江苏泰州中考)(20分)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图1 小岗村社员在签订的包干合同上留下手印
图2 手写的工商证字第10 101号营业执照
(1)图1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图2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4分)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
(2)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的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6分)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内容: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3)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6分)
(4)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4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A 据题干信息“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可知,这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故选A。
2.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反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情形。故选D。
4.C 由材料信息可知,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B 根据“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此后,又恢复了稿费制度”可知,这些措施对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突破。
6.D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排除B。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
7.C 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所以深圳是“试验田”。上海是1984年中国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上海焕发出了新活力,所以上海是“旧窗口”。
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后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B。
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排除。2001 年 12 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选D。
10.A 题干材料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1.D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起了推动作用,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3.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由此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④②③①。
15.A 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我国重视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1)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物资匮乏。
(2)有利条件: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等。
(3)趋势:快速增长。主要成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 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可知,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根据材料一中“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可知,物资匮乏。第(2)问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二中“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7.(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私营经济。
(2)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由贫穷、落后,交通和生活设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很差到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城市越来越繁荣。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4)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解析 第(1)问,图1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图2表明我国出现了私营经济。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概括回答即可。第(4)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素养综合检测(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