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评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1·云南昆明高一期末)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那怕他,专制政,层层束缚;那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这反映作者意在( C )
A.借助改革实现救亡图存
B.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
C.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D.以新文化运动启蒙民众
解析材料反映陈天华强烈反对清政府的统治,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故选C项;陈天华属于革命派,排除A项;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主张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D项。
2.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浙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这可以佐证立宪派( A )
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
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
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解析浙江咨议局“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的举动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故选A项;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并不相同,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并不等同于以维护满洲贵族利益为初衷,排除C项;“主导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3.(2022·湖南高二期中) 1905年8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正式下诏,令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时要求全国上下要多建学堂,普及教育,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慈禧此举旨在( B )
A.抵御欧美列强侵略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遏制国内民主革命
D.加快推进政治变革
解析清末“新政”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主要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清末“新政”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不能遏制革命趋势的发展,排除C项;清末“新政”目的是维护统治,不是推进政治变革,排除D项。
4.(2021·安徽池州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要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些规定的根本宗旨是( D )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
C.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D.维护革命的胜利果实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其根本宗旨是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辛亥革命的果实,故选D项;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并非其根本宗旨,排除A项;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只是其目的之一,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排除C项。
5.(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卿云歌》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涌现出了许多拥有爱国精神的仁人志士
解析材料反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材料与“共和”关系不大,排除B项;辛亥革命促进社会习俗的变化,但“迅速”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中的仁人志士,排除D项。
6.(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辉煌。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D )
A.带来了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
B.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
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D.结束君主专制并带来思想解放
解析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故选D项;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五族共和”不属于政治体制,排除B项;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
7.(2021·河北邯郸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同盟会规定革命宗旨为“三民主义”,不过同盟会成员中,持“一民主义”者有之,持“二民主义”者亦有之。在东京总部,甚至因政见歧异,派别活动日渐明显。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B )
A.缺少可靠广泛的社会基础
B.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没有旗帜鲜明的革命纲领的指导
解析材料反映同盟会组织比较混乱,说明辛亥革命的组织基础不严密,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同盟会,而非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外部条件,排除C项;材料反映将“三民主义”作为革命宗旨,排除D项。
8.(2021·江苏常州高一期末)民国早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季陶称自己为中华民国人,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C )
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
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解析老农的反应体现了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众并不了解,故选C项;老农不知道中华民国不能反映袁世凯的高压统治,排除A项;民国早年日本尚未大举侵略中国,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老农的调侃,排除D项。
9.(2021·广东中山高一期末)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的比例逐年增长。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这段时期军费不断增长相关的主要背景是( D )
A.农民起义不断 B.挑起国际战争
C.边患危机严重 D.军阀长期混战
解析北洋政府时期,军费开支逐渐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军阀割据和混战不断,故选D项;民国时期农民起义比较少,排除A项;这一时期国际战争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方面派遣华工支援协约国,不会增加军费开支,排除B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比晚清时期,边疆危机相对缓和,排除C项。
10.(2021·浙江高一期中)1915年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等。这说明( C )
A.日本借此占领了中国东北
B.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日赞同平等外交
解析“中日民四条约”的规定反映了日本妄图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项,排除D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借此占领了中国东北,排除A项;中国司法主权已经遭到破坏,排除B项。
11.有学者认为,人心有了改变,政令法律也有了改革,文明的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至于那些衣食住等有形物质,必将随自然的趋势,不招而至,不求而得。按照该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D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思想解放引领社会转型,故他的观点是先进行思想解放,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巩固社会转型成果;参考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戊戌变法(政治制度)—洋务运动(科学技术),D项正确。
12.有人描述一位新国民形象为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描述反映了( B )
A.礼仪风俗简洁化
B.社会生活近代化
C.民间服饰西洋化
D.国家经济工业化
解析材料“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体现了“新国民”在穿戴、出行和社会行为上的近代化特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礼仪风俗简洁化”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体现的是服饰方面的变化,还有社会行为和语言上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国家经济工业化”无关,排除D项。
13.有学者研究认为,民国初期,人们宁可保守其“祖传秘笈”,也不愿公开内容来申请专利,以至于民国初期申请的专利数量非常有限,而且,这些申请的专利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纺织品。该学者意在强调( A )
A.传统观念影响经济近代化
B.政府的经济立法严重缺失
C.政治变动制约了技术革新
D.轻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解析据材料可知,人们守着“祖传秘笈”,不愿公开内容来申请专利,以至于办理专利较少。联系时代背景可知,此时守旧观念的浓厚,专利意识的淡薄,不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奖励实业的一系列法令,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2021·重庆高一期末)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据此可知,陈独秀( C )
A.宣传“实业救国” 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 D.建立民主共和
解析材料反映陈独秀强调个人民主权利,批判封建道德,是开启民智、思想解放的表现,故选C项;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个人民主权利的重视,而非国家至上,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15.(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 B )
A.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逆流
B.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
C.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仍未建立
D.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
解析材料反映辛亥革命后旧思想、旧文化仍然存在,复辟帝制此起彼伏,阻碍社会进步,故选B项;复辟帝制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不能完全概括其原因,排除A项;此时民主共和政体已经建立,排除C项;知识分子的不满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6.(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陈独秀指出,通俗易解只是新文学的一种要素,文学、美术、音乐也是其构成要素。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新文学。在他看来,新文学应( C )
A.宣扬通俗易解的白话文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注重文学价值和艺术性
D.主张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
解析陈独秀认为新文学除了通俗易解之外,应该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故选C项;通俗易解仅是新文学的一种要素,排除A项;材料与新旧道德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不是主张白话文与文言文结合,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1·广东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武昌起义前夕,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爱新觉罗·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胞,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如何“揖美追欧”,并评价其实践效果。(8分)
参考答案(1)不同价值导向: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的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南京临时政府的国歌,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的价值导向。
时代变迁:王朝时代(帝制时代)的过去;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
(2)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效果: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但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或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 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 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 洋务派官僚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信事业。
材料三 从19世纪70年代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不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1)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近代经济逐渐产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特点:政府起主导作用;从重视军事工业到重视发展民用工业。
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3)条件:小农经济解体;政府鼓励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时间 新办民族工业、新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 1894年 50多 500多 约1.4 约1.4
1895— 1900年 100多 4 000多 约16.7 约750
1901— 1911年 300多 5 000多 30多 500多
1912— 1919年 600多 13 000多 70多 1 600多
材料二 刘国钧在1909年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和丰京货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局势也很不稳定,镇上人心惶惶,许多店铺关起门不敢再做生意。刘国钧决定冒一回险,他和家里人埋在地下几百银元作为后路,然后照常开店营业。……到年底一算,和丰店里的净利高达数千银元。到1915年,他集资数万银元,组建大纶机器织布厂。……由于管理有方,大纶机器织布厂投产当年就盈利,后由于大股东排挤,刘国钧被迫离开大纶,于1918年独资创办“广益布厂”,1922年又开办广益二厂。
材料三 刘国钧所采用的产品商标也很有意思,一个叫“蝶球”,图案是大小蝴蝶飞舞在地球上,寓意是“无敌于天下”;另一个是“征东”,图案上薛仁贵横刀立马,寓意是“征服东洋(日本)货”,显示了其要同日本人一比高低的志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国钧实业发展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蝶球”“征东”商标体现的精神。(5分)
参考答案(1)特点:民办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资本总额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刘国钧善于抓住机遇,精明强干。
(3)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0.(2022·浙江嘉兴高三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此前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政治上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一批现代文化的先驱者应运而出,准备发动一场比辛亥革命更为猛烈的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发生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从更深层次上讲,它是一种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的展现,倡导人们重新辨析和估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政体与社会性质的视角解释“部分的成功”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文化”的核心内容,简要评价这场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思考。(6分)
参考答案(1)因素:“三民主义”的提出(或民主共和目标的确立),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或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内涵: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从法律上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2)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
评价:猛烈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存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形式主义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第六单元测评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1·云南昆明高一期末)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那怕他,专制政,层层束缚;那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这反映作者意在( )
A.借助改革实现救亡图存
B.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
C.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D.以新文化运动启蒙民众
2.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浙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这可以佐证立宪派( )
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
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
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3.(2022·湖南高二期中) 1905年8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正式下诏,令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时要求全国上下要多建学堂,普及教育,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慈禧此举旨在( )
A.抵御欧美列强侵略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遏制国内民主革命
D.加快推进政治变革
4.(2021·安徽池州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要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些规定的根本宗旨是( )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
C.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D.维护革命的胜利果实
5.(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卿云歌》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涌现出了许多拥有爱国精神的仁人志士
6.(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辉煌。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
A.带来了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
B.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
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D.结束君主专制并带来思想解放
7.(2021·河北邯郸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同盟会规定革命宗旨为“三民主义”,不过同盟会成员中,持“一民主义”者有之,持“二民主义”者亦有之。在东京总部,甚至因政见歧异,派别活动日渐明显。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缺少可靠广泛的社会基础
B.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没有旗帜鲜明的革命纲领的指导
8.(2021·江苏常州高一期末)民国早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季陶称自己为中华民国人,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
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9.(2021·广东中山高一期末)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的比例逐年增长。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这段时期军费不断增长相关的主要背景是( )
A.农民起义不断 B.挑起国际战争
C.边患危机严重 D.军阀长期混战
10.(2021·浙江高一期中)1915年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等。这说明( )
A.日本借此占领了中国东北
B.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日赞同平等外交
11.有学者认为,人心有了改变,政令法律也有了改革,文明的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至于那些衣食住等有形物质,必将随自然的趋势,不招而至,不求而得。按照该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12.有人描述一位新国民形象为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描述反映了( )
A.礼仪风俗简洁化
B.社会生活近代化
C.民间服饰西洋化
D.国家经济工业化
13.有学者研究认为,民国初期,人们宁可保守其“祖传秘笈”,也不愿公开内容来申请专利,以至于民国初期申请的专利数量非常有限,而且,这些申请的专利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纺织品。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传统观念影响经济近代化
B.政府的经济立法严重缺失
C.政治变动制约了技术革新
D.轻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14.(2021·重庆高一期末)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据此可知,陈独秀( )
A.宣传“实业救国” 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 D.建立民主共和
15.(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 )
A.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逆流
B.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
C.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仍未建立
D.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
16.(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陈独秀指出,通俗易解只是新文学的一种要素,文学、美术、音乐也是其构成要素。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新文学。在他看来,新文学应( )
A.宣扬通俗易解的白话文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注重文学价值和艺术性
D.主张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1·广东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武昌起义前夕,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爱新觉罗·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胞,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如何“揖美追欧”,并评价其实践效果。(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 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 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 洋务派官僚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信事业。
材料三 从19世纪70年代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不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的有利条件。(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时间 新办民族工业、新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 1894年 50多 500多 约1.4 约1.4
1895— 1900年 100多 4 000多 约16.7 约750
1901— 1911年 300多 5 000多 30多 500多
1912— 1919年 600多 13 000多 70多 1 600多
材料二 刘国钧在1909年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和丰京货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局势也很不稳定,镇上人心惶惶,许多店铺关起门不敢再做生意。刘国钧决定冒一回险,他和家里人埋在地下几百银元作为后路,然后照常开店营业。……到年底一算,和丰店里的净利高达数千银元。到1915年,他集资数万银元,组建大纶机器织布厂。……由于管理有方,大纶机器织布厂投产当年就盈利,后由于大股东排挤,刘国钧被迫离开大纶,于1918年独资创办“广益布厂”,1922年又开办广益二厂。
材料三 刘国钧所采用的产品商标也很有意思,一个叫“蝶球”,图案是大小蝴蝶飞舞在地球上,寓意是“无敌于天下”;另一个是“征东”,图案上薛仁贵横刀立马,寓意是“征服东洋(日本)货”,显示了其要同日本人一比高低的志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国钧实业发展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蝶球”“征东”商标体现的精神。(5分)
20.(2022·浙江嘉兴高三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此前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政治上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一批现代文化的先驱者应运而出,准备发动一场比辛亥革命更为猛烈的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发生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从更深层次上讲,它是一种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的展现,倡导人们重新辨析和估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政体与社会性质的视角解释“部分的成功”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文化”的核心内容,简要评价这场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思考。(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测评(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