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汇文双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赣榆汇文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7小题,第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计2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里)
1、“古有抬棺出阵的故事,今有留书攻城的壮举!”说的是1926年独立团攻打武昌城,官兵们纷纷留下家书,表示愿意牺牲生命夺取攻城胜利。材料中“攻打武昌”的历史背景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四渡赤水 D.武汉会战
2、可以说,当时起义军退向井冈山,旨在避开占有优势的国民党军的攻击,却寻找到自己生存发展之路。材料中的“路”指的是(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以城市为中心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
3、“从实践意义说,这次转移是由城市到农村的历史转折点,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端。”材料中的“这次转移”是指( )
A.进军井冈山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转战陕北
4、“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所述史事发生在(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5、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
A.左权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
7、国家公祭鼎铭文:“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8、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9、1938年,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万家岭战役
10、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认为“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为了打破日本侵略者狂妄的计划,国民政府于1938年6月发动了(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徐州会战
11、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1924年的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的利益追求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驱除跶虏、恢复中华”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20世纪 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13、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1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B.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1937年,淞沪会战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D. 1938年,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5、如图是抗战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粉碎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6、鉴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 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 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8、从图片中汲取信息是历史素养之一。
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根据图一反映的大事,罗列整理出大事年表。并根据整理的大事年表,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是什么。(6分)
(2)根据图二,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6分)
19、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 事件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1931年 九一八事件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7年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根据上表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表中的两个事件,确定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20、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汇文双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