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 2023-2024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含答案解析)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2023上·广西百色·高一统考期末)
1.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上街头,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此举,立即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响应,促进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2023上·天津红桥·高一统考期末)
2.下图是1936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再会罢!北平!(为北平著名学校设分校于川湘而作)》。该漫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日本侵略深入华北地区 B.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C.国共斗争仍呈激烈态势 D.办学的重心向农村转移
(2023上·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末)
3.上海《申报》在同一天对此前某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如表是相关报道的文章标题、日期和所在版面情况。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标志着( )
文章标题 发表日期 所在版面
师生仓皇到(北)平 9月28日 6版
张(学良)来京否未定 9月28日 6版
沈阳惨变目击谈 9月28日 8版
提倡国货会今日大会 9月28日 10版
A.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C.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023上·山东泰安·高一统考期末)
4.1937年清明节,中共与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撰写的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分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表明( )
A.国共关系实现了实质性转变 B.全面抗战爆发加快国共合作
C.文化认同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2023上·河南驻马店·高一统考期末)
5.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各方力量反应强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青年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中间政派要求团结抗日……材料表明( )
A.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华民族已全面觉醒
C.国共由对峙到合作 D.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
(2023上·河南平顶山·高一统考期末)
6.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
A.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 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 D.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023上·山东日照·高一统考期末)
7.1931 年9月20日,中共发表宣言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9月22日,中共中央又通过决议,提出武装群众,成立反帝组织,在东北策划游击战争。这说明( )
A.中共率先擎起抗日大旗 B.全国抗战局面由此形成
C.中共倡导建立统一战线 D.民族矛盾已成主要矛盾
(2023上·广东深圳·高一统考期末)
8.1932年4月,由英、美等国代表组成的国联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调查。东北各界给调查团的呈文集中于两点:第一,“满洲国”建立并非东北民众自愿,而是由于日军的侵略和扶植;第二,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人是中国人。呈文( )
A.批评了国民政府依赖国联的政策 B.揭穿日本建立伪满洲国的企图
C.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成果 D.表明东北各界人士的爱国情怀
(2023上·湖南怀化·高一统考期末)
9.下面是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据此可知( )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6年12月9日 一二·九学生运动,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召开
1944年春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7月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5年8月8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广泛支持 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D.中国抗战具有复杂性持久性的特点
(2023上·辽宁营口·高一统考期末)
10.“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023上·湖北襄阳·高一统考期末)
11.下图是20世纪初日本拍摄的汉口码头。原照片说明文字写道:“挟武汉即可制中国”。“中国的长江有两大市场,即上海和汉口。……汉口距入海口600里,是长江腹地重要的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已经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港。今后必然兴旺发达。”其目的是( )
A.为全面侵华做准备 B.了解长江流域发展状况
C.阻止中国全面崛起 D.从中国发展中获取利益
(2023上·广西百色·高一统考期末)
12.193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南下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
学,后西迁至昆明,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事是由于( )
A.日军发动全面侵华 B.平衡西南教育
C.国民政府学制改革 D.国共十年对峙
(2023上·广东深圳·高一统考期末)
13.1938年8月,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大批战略物资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赞叹道:“滇缅公路纯系手工开凿,沿途人民艰苦耐劳的精神是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滇缅公路( )
A.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奠定基础 B.是国民政府为辅助远征军出国作战而建
C.为中华民族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物资 D.大量运用美国提供的先进工程建设技术
(2023上·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
14.下图是民国27年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唯有军民合作》。该漫画( )
A.彰显了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B.歌颂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团结精神
C.反映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3上·云南昆明·高一云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
15.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打破这一企图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023上·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末)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经历了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的变化。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了( )
A.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共双方利益的趋同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内阶级矛盾的消解
(2023上·安徽宣城·高一统考期末)
17.1937 年 7 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宣言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 动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据此可知,该宣言( )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促进全国团结抗日的初步形成 D.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3上·贵州黔西·高一统考期末)
18.每年12月13日,高亢右力警报响彻在一座城市的上空,它低沉呜咽,如泣如诉,是遇难者的哀鸣。在阵阵撕心裂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这座城市是( )
A.北京 B.沈阳 C.南京 D.重庆
(2023上·青海西宁·高一统考期末)
19.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缅怀死难者、反对侵略、铭记历史的坚定立场。每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 )
A.9月18日 B.12月9日 C.12月12日 D.12月13日
(2023上·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
20.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3上·山东威海·高一统考期末)
21.下列照片为“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他指挥的这次战役( )
A.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2023上·贵州毕节·高一统考期末)
22.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在我国抗战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战役(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 D.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
(2023上·山东临沂·高一统考期末)
23.电影《八佰》讲述了全面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一支队伍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昼夜誓死保家卫国的事迹。这场战役属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023上·河北承德·高一统考期末)
24.自1934年后,德国对华武器出口大大增加。根据德国官方的统计数字,1935年德国交付给国民政府的武器和弹药价值6458万马克,而1937年则达到8279万马克。这有利于国民政府( )
A.在正面战场发起战略反攻 B.实现与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
C.增强抵抗日本侵略的底气 D.增进与反法西斯阵营的团结
(2023上·湖南永州·高一统考期末)
25.下图是中国抗日战争某次会战形势图,该次会战(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标志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2023上·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
2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该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2023上·甘肃庆阳·高一统考期末)
27.下图所示为日本军部绘制的一幅名为《徐州失陷了!》的漫画。日本军部绘制这幅漫画意在( )
A.强调蒋介石准备放弃抗战主导权 B.打击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热情
C.嘲笑国民党军队淞沪会战的失败 D.唆使国民政府推行反共的政策
(2023上·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末)
28.1942年1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某次战役说,今天,在太平洋战役中的连横抗击阶段,中国将在自家门口清理敌人。《纽约时报》高度评价的这一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023上·广东佛山·高一统考期末)
29.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据统计,与1939年相比,1942年大后方的发电量、钢产量迅速增长。民族工业的内迁( )
A.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B.推动南北经济的均衡
C.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D.带来沿海工业的衰落
(2023上·广东潮州·高一统考期末)
30.1940年8月23日《新华日报》以专版刊登了“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此“捷报”反映了( )
A.平型关大捷振奋了人心 B.敌后战场开始展开反攻
C.新四军重创了侵华日军 D.百团大战取得初步胜利
(2023上·山东威海·高一统考期末)
31.右图大碗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碗壁上除了有“民主团结”的字样之外,还有“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纪念”。此碗最有可能出现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23上·青海西宁·高一统考期末)
32.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一历史观点,具有统摄性的证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 )
A.始终肩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 B.领导敌后抗战大力配合正面抗战
C.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 D.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2023上·河南郑州·高一统考期末)
33.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B.摆脱了国民党的政治影响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社会关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3上·辽宁沈阳·高一统考期末)
34.1940年秋,日军侵华大本营在给山西日军的作战命令中说:“此次扫荡,要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内的人民。”“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食,不能运输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并要一律埋死或投入毒药”。这一作战命令( )
A.完成了侵华大本营的作战任务 B.源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抵抗
C.旨在摧毁根据地消灭抗日军民 D.给国统区军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2023上·福建厦门·高一统考期末)
35.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群众通过持续的人、财、物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冀西河滩进行治理,使其成为晋察冀边区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 )
A.直接推动生产运动开展 B.改善解放区人民的生活
C.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D.保障了新四军粮食的供给
(2023上·辽宁丹东·高一统考期末)
36.1940年7月,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的指示成立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广泛动员民众参与敌后游击战争,团结群众参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据此可知,当时中共致力于( )
A.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动员民众反抗国民党统治
C.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思想觉悟 D.广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2023上·河北邢台·高一统考期末)
37.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具有战略进攻性的战役,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迫使日军将更多的兵力转向后方,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步伐。这一战役( )
A.促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再次高涨 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C.鼓舞了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23上·辽宁沈阳·高一统考期末)
38.下表是某校学生为撰写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而收集的资料。
抗战时间最长 长达14年
付出代价最大 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
抗击日军最多 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最高达94%,牵制日军240万人
支援盟国情况 牵制日本北上和南下,支持了苏、美、英盟军的作战: 中国军队两次入缅作战,直接支援盟军在印、缅战场对日作战
据此推知,论文的主题是(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日军的侵华暴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
C.全民族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D.日本不断扩大战争规模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上·福建南平·高一统考期末)
39.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使缅甸战场的日军陷于被动,也为英印军队在印度英帕尔地区作战及整个缅甸战场取得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A.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 B.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赢得了沿海工业西迁的宝贵时间 D.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023上·广东揭阳·高一统考期末)
40.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人民解放战争
(2023上·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
41.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 )
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023上·广西百色·高一统考期末)
42.邓小平在《对二野历史的回顾》中对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一次军事行动评价道“我们前进了一千里,直达长江,面对着武汉、南京、上海,扩大了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新解放区。这是个真正的胜利,前进一千里的意义就在这里。”该军事行动为( )
A.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摧毁国民党主力 D.渡江战役突破了长江防线
(2023上·山东泰安·高一统考期末)
43.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示意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2023上·河南三门峡·高一统考期末)
44.1946年8月,面对国民党向解放区展开的大规模进攻,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时,满怀信心地提出( )
A.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023上·江西吉安·高一统考期末)
45.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这一电报的历史背景是( )
A.重庆谈判正在进行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D.战略决战正在进行
(2023上·河南新乡·高一统考期末)
46.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表示要“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反映出,当时( )
A.解放军已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B.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城市
C.国民党主力军队基本被消灭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2023上·广东揭阳·高一统考期末)
47.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倍,1948年10月2日,上海发生抢购风潮,呢绒纱布、大米都是抢购对象。10月下旬,抢购风遍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这说明,当时( )
A.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 B.金融危机浪潮蔓延全国
C.民族工业生产陷入停滞 D.爱用国货运动蓬勃开展
(2023上·福建福州·高一统考期末)
48.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以“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取代了抗战期间“双减双交”政策。这一调整主要是基于
A.国共力量对比的逆转 B.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2023上·陕西渭南·高一统考期末)
49.1948年5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自被选(注:指被选为总统)以来,共匪在我后方社会中对我污蔑诋毁以及各种手段讽刺嗤笑,而以各大学中之职业学生鼓励煽惑学生群众为更恶毒。而本党党员又自相冲突,毫不觉悟,演成一盘“散沙”。该日记揭示出( )
A.国统区形成统一战线 B.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国民党灭亡的根本原因
(2023上·广东东莞·高一统考期末)
50.1947年年中,国统区物价已涨至战前的6万倍,出现了买东西要用麻袋装钱的奇观。工人、农民、政府公教人员等都深受通货膨胀之害,生活入不敷出。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通货膨胀和内战而无法正常进行。这反映出( )
A.日本侵华影响深远 B.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
C.战后恢复困难重重 D.国民党面临统治危机
(2023上·安徽蚌埠·高一统考期末)
51.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实质上体现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造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C.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扭转了国共两党内战的局势
(2023上·江苏苏州·高一统考期末)
52.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
1944年 1947年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3 3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奠定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物质基础
(2023上·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末)
5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军队完全被消灭
A.A B.B C.C D.D
(2023上·贵州毕节·高一统考期末)
54.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通知:“目前在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上,需要我党迅速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这一通知发布的背景是( )
A.中共已成为执政党 B.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C.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D.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2023上·辽宁丹东·高一统考期末)
55.报刊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可作为史事的重要参考。下图是1949年4月25日《南京日报》的头条摘录,其最适合用于研究(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023上·湖南郴州·高一统考期末)
56.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下图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2023上·陕西榆林·高一统考期末)
57.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中小学教科书编撰活动是解放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各解放区的教科书中,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这反映出当时教科书编撰活动( )
A.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B.得益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C.展现出较严密的组织性 D.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2023上·辽宁葫芦岛·高一统考期末)
58.若为“大别山→锦州→徐州→北平→南京” 拟一研究主题,应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23上·福建福州·高一统考期末)
59.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曾提及:“如果我们有了东北,大城市和根据地打成一片,那么,我们在全国的胜利,就有巩固的基础了。”受此认识影响的解放战争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23上·安徽宣城·高一统考期末)
60.1947 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举措旨在( )
A.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3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上街头,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这一运动宣传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D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时间是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时间是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日本侵吞北平的企图愈加明显,因此有《再会罢!北平!(为北平著名学校设分校于川湘而作)》的创作,这体现了民族战争面临新的形势,A项正确;漫画反映不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随着长征的结束合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国共两党的斗争趋于缓和,两党斗争趋于缓和,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转移的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沈阳惨变目击谈”、发表的日期为“9月28日”,可推断出来此事件为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排除B项;淞沪会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也与材料中的沈阳无关,排除C项;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依据材料“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分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可以看出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对于国共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国共关系的实质性转变,排除A项;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青年学生、国民党爱国将领和中间政派分别提出了自己抗日主张,这表明抗日救亡运动高涨,A项正确;“全面觉醒”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项;西安事变拉开了国共两党由对峙和合作的序幕,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此时共产党还没有成为中流砥柱,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可知中国共产党呼吁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该宣言适应了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C项正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排除A项;“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从材料中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抗日武装,率先擎起抗日大旗,A项正确;此时仍然是局部抗战,排除B项;材料与建立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华北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东北各界给调查团的呈文集中于两点:第一,‘满洲国’建立并非东北民众自愿,而是由于日军的侵略和扶植;第二,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人是中国人。”可得出呈文反映出东北各界人士反抗日本侵华的行径,同时也体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这些都反映出东北各界人士的爱国之情,D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没有针对国民政府,排除A项;伪满洲国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东北抗联,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从1931年一直延续到1945年,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性的战争,另外一方面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再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可以分映出中国的抗战又具有复杂性,D项正确;“世界各国”用词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排除B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C项描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和“脱离了我的家乡”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指的时间为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北地区,A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北京,排除B项;八一三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均发生在上海,排除C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日本拍摄的汉口码头”“挟武汉即可制中国”“汉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已经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港。今后必然兴旺发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码头进行探查,在军事上进行了长期的准备:改革军制、扩充军备、改善武器、实地侦察、战备演习,所以日本此举的目的是为全面侵华做准备,A项正确;“了解长江流域发展状况”不是日本此举的真实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日本阻止中国崛起问题,排除C项;日本此举是为全面侵华做准备,而不是从中国发展中获利,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全面抗战爆发后,高校西迁,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A项正确;当时处于全面抗战时期,并不是为了平衡西南教育,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学西迁,不属于学制改革,排除C项;1927-1936年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开始后,滇缅公路的建成通车及大批战略物资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说明滇缅公路为中华民族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物资,C项正确;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奠定基础与“大批战略物资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不符,排除A项;直到1942年,国民政府才派遣远征军出国作战,排除B项;大量运用美国提供的先进工程建设技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27年是1938年。由漫画可知,军民联合碾压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即军民联合的民族抗战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A项正确;漫画中描绘的是军民联合,不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1938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距离取得胜利还有一段时间,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37年8月13日至11月中旬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A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排除B项;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6月至10月下旬,之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规模最大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而“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的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所以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了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项正确;这些口号无法体现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A项;国共双方阶级立场不同,利益也不可能趋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内阶级矛盾并没有消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在1937年7月中共中央的宣言中指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 动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共产党改变斗争目标和斗争策略,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A项正确;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BD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全国团结抗日的初步形成,排除C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12月13日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所以这座城市应该是南京,D项正确;根据“12月13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座城市应该是南京,不是北京、沈阳和重庆,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为12月13日,以悼念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D项正确;每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12月13日,并非9月18日、12月9日、12月12日,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妄图永久奴役中国,在沦陷区大力兴办实施奴化教育的组织和学校,推行以奴化、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并培养“愚民”为核心的奴化教育,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属于日本侵华的罪行,不是为了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排除A项、B项;“破坏教育体系”没有指出上述措施“奴化教育”的本质和险恶用心,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而百团大战摧毁了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D项正确;1938年6月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而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排除B项;1938年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初期,台儿庄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我国抗战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A项正确;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是李宗仁,并非彭德性,排除C项;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是武汉会战,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场战役发生在抗战初期,地点在上海,因此为淞沪会战,A项正确;太原会战发生在山西,排除B项;徐州会战发生在苏北地区,排除C项;武汉会战发生在华中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4.C
【详解】根据材料“自1934年后,德国对华武器出口大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局部抗战阶段,中国主要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德国,大量军事装备的进口,有利于国民政府增强抵抗日本侵略的底气和力量,C项正确;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以抵御为主,排除A项;实现与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与德国援助无关,排除B项;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立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5.D
【详解】根据地图中的“上海市”“金山”“昆山”和“中国军队进攻、转移方向”“日军进攻、转移方向”可知,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发生在太原会战期间,与地图信息不符,排除A项;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26.A
【详解】依据题干“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排除C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
27.B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军部绘制的一幅名为《徐州失陷了!》的漫画......带外国去......要快逃避”可知,日本军部绘制《徐州失陷了!》的漫画,向中国人民传递逃到国外去的想法,其目的是打击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热情,B项正确;强调蒋介石准备放弃抗战主导权,给予的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徐州会战,排除C项;唆使国民政府推行反共的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8.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2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1942年1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此战役给予高度评价,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11月中旬,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忻口会战发生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增强了大后方经济实力,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民族企业西迁与南北经济均衡无关,排除B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和战争破坏,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沿海企业被迫迁到内战,只是保存了部分实力,排除C项;导致当时沿海工业衰落的是日本侵略和战争破坏,并非沿海民族企业内迁,排除D项。故选A项。
3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中共取得胜利,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8年10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四军重创日军是在1940年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D项正确。
31.C
【详解】根据材料“碗壁上除了有‘民主团结’的字样之外,还有‘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纪念’。”可知,国共实现二次合作后,中共中央管辖范围称为“边区政府”,根据材料中“晋察冀边区”,可以判定此时应为全面抗战时期,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国中央政府称为“中央苏区”,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建立人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
32.A
【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A项正确;在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大力配合正面抗战,不能体现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排除B项;收复失地只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军事上的成果,不能全面反映其中流砥柱作用,排除C项;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33.A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A项正确;开展扫盲并不能摆脱民党的政治影响,排除B项;扫盲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但并不会改变社会关系,C项正确;扫盲运动与团结抗日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3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40年秋,日军组织对山西地区进行大扫荡,强调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其根据地内的人民,杀光、烧光和抢光一切人员、物资,甚至指示投毒等,旨在摧毁根据地消灭抗日军民,C项正确;只有命令内容,不能说明日军已完成了侵华大本营的作战任务,排除A项;当时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抵抗相对低落,并非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根源,排除B项;日本对八路军及其根据地内的残暴扫荡,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非国统区军民造成了巨大灾难,排除D项。故选C项。
35.C
【详解】据题意可知,中共领导群众将生态环境恶化的冀西河滩治理成为晋察冀边区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就为后来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C项正确;生产运动是为了应对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进行的经济运动,和对冀西河滩的环境治理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解放区的称呼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与抗战时期不符,排除B项;新四军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南方,晋察冀边区是在北方,因此并不是保障对新四军的粮食供给,排除D项。故选C项。
36.A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1940年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的指示广泛动员民众参与敌后游击战争,团结群众参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这些举措有利于广泛动员民众参加抗战,有利于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1940年正值全民族抗战时期,当时中共首要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而非反抗国民党统治,排除B项;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也是为了全民族抗战,排除C项;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广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37.C
【详解】根据财可知,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领导的以破坏交通线为主的战役,为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鼓舞了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再次高涨,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B项;百团大战在1940年,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38.A
【详解】根据“抗战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抗击日军最多”和“支援盟国情况”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没有体现日军的侵华暴行,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日本失败的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
39.D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使缅甸战场的日军陷于被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看出中国远征军入眠作战,有着较大的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正确;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是在1941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世界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40.C
【详解】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主要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项正确;材料“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强调的是抗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国国内的影响,排除AB项;“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不属于从国际地位的角度得出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1.D
【详解】根据材料“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和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可知,抗战后,国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建立民主的国家,D项正确;根据“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可知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排除B项;根据时间“1946年”可知,抗战已胜利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4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我们前进了一千里,直达长江,面对着武汉、南京、上海,扩大了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新解放区,结合所学可知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并不是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挺近大别山,与三大战役无关,排除C项;渡江战役的时间是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国民党进攻方向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这一阶段为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阶段,在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国民党挑起内战,首先发动全面进攻,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阶段,均在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排除BD项。故选C项。
44.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和必胜信心,D项正确;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45.B
【详解】根据“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以及材料的时间可知,1946 年6 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B项正确;重庆谈判已经结束,排除A项;土地改革还没有开始,排除C项;决战是1948年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46.A
【详解】依据材料“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结合时间1947年10月,可知这一时期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A项正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才转向城市,排除B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C项;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47.A
【详解】材料“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倍”“抢购风遍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反映当时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社会秩序失控,A项正确;当时的金融危机限于国统区,不包括解放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关爱用国货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48.C
【详解】根据材料“以‘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取代了抗战期间‘双减双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外来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国共两党的内战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土地政策也随之调整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共力量对比的逆转”,排除A项;在中国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7年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49.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各大学中之职业学生鼓励煽惑学生群众”及“本党党员又自相冲突,毫不觉悟”可知中国共产党注重人民群众的工作,而国民党欠缺这一点,人心向背从来都在政治局势演变中起着决定作用,D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国民党存在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排除B项;社会主要矛盾在这一时期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50.D
【详解】解放战争爆发后,国统区的财政经济陷入崩溃,为了维持庞大的战争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民党在人民中的威信一落千丈,使国民党面临统治危机,D项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排除A项;当时民族工业陷于破产,排除B项;材料现象主要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的,并非战争导致的困难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5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支持国民政府内战,其标榜自由、民主的援助,实质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A项正确;据所学,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最终破产,并未造成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据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直到1953年才提出,排除C项;据所学,1948年美国的援助未能扭转国民政府的颓势和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
5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7年的山西。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领导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的贫农获得了更多土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土地改革运动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D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53.C
【详解】结合所学,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C项正确;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排除A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并不是军队完全被消灭,排除D项。故选C项。
5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共中央计划在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下训练管理各类工作的干部队伍。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材料反映了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计划培养适应各类工作的干部,D项正确;材料反映解放战争还未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才成为执政党,排除A项;材料反映是解放战争,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55.D
【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4月25日”,南京日报内容“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学生工人们高呼解放军万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至1949年6月2日,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D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26年至1928年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秋收起义发生时间是1927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领导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的武装起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6.D
【详解】据材料“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淮海战役,依据是“徐州”、碾庄,双堆集等,这些都是淮海战役的主要地点,D项正确;A项地点在东北,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后,排除B项;平津战役地点主要是北京、天津,排除C项。故选D项。
57.A
【详解】依据材料“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可知,教科书的编写紧密结合解放区的形势和特点,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生产与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立,排除B项;严密的组织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当时教科书编撰活动配合战争的需要,而不是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58.D
【详解】依据“大别山→锦州→徐州→北平→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转入战略反攻,锦州、徐州、北平分别对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
59.A
【详解】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史称辽沈战役。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由材料“如果我们有了东北,大城市和根据地打成一片,那么,我们在全国的胜利,就有巩固的基础了。”,可知与辽沈战役有关,A项正确;1949年1月,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排除B项;1949年1月,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排除C项;1949年6月,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华南和西南大进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大大加快了全国进军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60.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47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中共中央调整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旨在通过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A项正确;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主要表现为团结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等,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949年春,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C项;新中国建国后于1953-1956年开展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 2023-2024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