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自学课】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2讲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1.运用时空观念掌握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变化,认识美国文化、拉丁美洲文化与独立战争的关系。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掌握欧洲文化重构的具体表现,理解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影响。 3.运用唯物史观看待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认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一)美国文化
⒈独立战争前
(1)背景: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2)特征:多元。
(3)表现
①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②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③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独立战争后
(1)背景:
①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②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
(2)表现:
①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③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㈡拉丁美洲文化:
⒈拉美独立运动前:
(1)背景:到19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2)特征: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
(3)表现:
①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②作为拉丁文化特色之一的拉丁舞,也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③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
⒊拉美独立运动后:
(1)背景:拉美独立运动
①时间:19世纪上半叶。
②表现:
A.法属殖民地海地的独立是由黑人领导。
B.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
C.葡属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
(2)表现:
①积极: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②局限:
A.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B.战争也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
知识点二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⒈背景:拿破仑战争
(1)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2)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并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3)拿破仑也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⒉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概况: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表现:
①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A.背景: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B.起义:他们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C.结果:起义尽管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②波兰华沙起义:在被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③德意志:
A.普鲁士改革:在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其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B.德意志的统一之势:
a.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
b.革命: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c.结果: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知识点三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⒈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内容:殖民国家往往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影响:
①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
②被侵略的民族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③被侵略的民族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2.表现:
(1)近代中国: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②表现:
A.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B.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印度:
①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②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
③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未能全面流行开来;
B.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埃及:
①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考点剖析】
考点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音乐家舒伯特(1797—1828)说,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们敞开着”。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共和制度成为美国人的政治追求 B.美国真正实现了政治自由民主
C.美国移民希望获得自由民主权利 D.美国具有高度的自由民主精神
考点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民主主义情感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民族主义情怀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考点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3.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真题演练】
4.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5.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6.肖邦的祖国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他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这体现出
A.波兰音乐在肖邦生活的时期走向巅峰
B.波兰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
C.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
D.民族乐派的音乐充满感伤情绪
7.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过关检测】
8.自由女神像是法国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它屹立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左手握着《独立宣言》,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它展示出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内容有
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②反抗权威,人民主权
③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④崇尚自由,尊重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不少学者认为浪漫、懒散的拉丁文化导致了拉丁美洲的相对落后,而盎格鲁-撒克逊的实用主义则让北美进入发达状态。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该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南北美洲出现反差的根源
B.学者们强调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该观点旨在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地区文化的决定作用
D.材料关于北美和拉丁美洲史实充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10.1821年,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长诗《拿破仑》:“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远的自由遗给世人。”普希金肯定了拿破仑
A.抵挡反法联盟的进攻 B.恢复封建君主的统治
C.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 D.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1.据记载:“山东义和团,非欲谋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国)人占据胶州湾,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借以捍卫身家。”这表明
A.中西文化领域矛盾尤为激烈
B.清政府严控列强的传教活动
C.地方官纵容义和团抵抗侵略
D.民族危机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12.【加试题】拿破仑深刻影响了法国和欧洲的历史,对他的评论一直是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称帝以后,)再没有一个法国人像居住在维也纳的天才作曲家那样具有大丈夫气概地提出抗议了。这位作曲家曾创作了《英雄交响乐》,并以宏伟的共和主义气魄,言简意赅地题上“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题字。当这位音乐大师听说他以往崇拜的英雄如今已戴上了皇冠时,他破口大骂这个叛徒和暴君,并把他的献词撕了个粉碎。多年以后,他把这一不朽杰作题为:纪念一位伟人。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者。
——恩格斯《德国状况》
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他充分地满足了法兰西民族的利己主义,但是他也要求资产阶级在为了达到侵略的政治目的而需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事业、享乐、财富等等。当他专横地压制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主义(即他的日常实践的政治理想主义)的时候,只要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即商业和工业)一和他拿破仑的政治利益发生冲突,他也同样毫不珍惜它们。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雄交响乐》主题上的重要特点,并从贝多芬自身角度分析其激烈反对拿破仑称帝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概括分析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②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拿破仑。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们敞开着”可知,美国倡导自由,反对专制,具有高度的自由民主精神,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了美国反对专制,倡导自由,并未体现美国人对共和制度的政治追求,排除A项;美国独立后,还存在着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严重的种族歧视,“真正实现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移民”,也无法体现美国的自由只针对美国移民,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把这一页撕掉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法国大革命洗礼的贝多芬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对拿破仑称帝非常失望。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贝多芬是对拿破仑称帝感到失望,与民族主义情怀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3.B
【详解】19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A反映的是主观上要达到的目的,排除;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是在英国开始侵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没有同化印度当地的经济文化,印度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D错误。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天赋人权指的是: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的。但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其中的“自由人总数”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如此规定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人民主权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掉A。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C选项排除掉。各州平等原则没有在《独立宣言》中说明和提倡,排除掉D。
5.D
【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
6.C
【详解】材料中“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都强调了民族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材料核心意思是强调民族主义,三项表述属于无关项,排除。
7.B
【详解】据题意可知,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故选B;“西学东渐”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动都是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CD。
8.A
【详解】观察《独立宣言》的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可知这是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①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可知这是宣扬反抗权威,人民主权的合理性,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崇尚自由,尊重法律的说法,③④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殖民扩张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学者表达了不同特质的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忠实地反映了学者的观点,符合题意,B项正确;观点把文化的作用夸大了,不是作者本意,称不上“一针见血”,排除A项;该学者强调了地理文化,而不是强调地理环境,排除C项;材料只是某些学者,不代表权威且无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材料中充满了赞美之辞,可见应该评价拿破仑及其战争的积极意义。“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自由遗给世人”,诗人着重赞扬了拿破仑传播革命火种,传播自由精神,这正是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抵挡反法联盟的进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说法无关,排除AD项;拿破仑并未恢复封建君主统治,排除B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开始之初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有着相当的民族正义性质和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性质,这一运动的重要起因之一是“自德(国)人占据胶州湾,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就是反抗占领胶州湾的德国洋教士的不法活动和对某些恶徒的包庇,而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反而一味包庇洋教士而抑制民众,因此义和团运动的产生是民族危机严重的产物,故D选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是民族危机严重,没有体现中西文化领域矛盾尤为激烈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借以捍卫身家”说明统治阶级对洋教士的不法活动无动于衷,故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官纵容洋教士的不法活动,没有体现地方官纵容义和团抵抗侵略,故C选项错误。
12.(1)重要特点:以英雄为主题;表达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人们的斗志,激励人们与命运斗争;是作者创作道路上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原因:贝多芬早年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向往革命和民主,追求自由和平等。
(2)选择①:国际——由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战争发展为侵略和争霸战争,从而引发被侵略国家和地区广泛反抗;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封建力量在欧洲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国内———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发更多阶级和阶层的不满;一些措施忽视了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遭到削弱。(回答具体史实不给分)选择②:参加法国大革命并捍卫其成果,建立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建立帝国,剥夺人民民主权利,发动侵略和争霸战争,是军事独裁者。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这位作曲家曾创作了《英雄交响乐》,并以宏伟的共和主义气魄,言简意赅地题上‘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题字”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音乐的主题、风格、该部音乐作品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当这位音乐大师听说他以往崇拜的英雄如今已戴上了皇冠时,他破口大骂这个叛徒和暴君,并把他的献词撕了个粉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影响方面分析作答。
(2)解决本问,首先表明态度,然后根据设问要求作答。例如选择阐述①,根据材料二“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者”、“他也要求资产阶级在为了达到侵略的政治目的而需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事业、享乐、财富等等”、“只要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即商业和工业)一和他拿破仑的政治利益发生冲突,他也同样毫不珍惜它们”等信息可从国际(强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摧毁封建制度、侵略战争和争霸战争)、国内(军事独裁、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方面分析作答即可。例如选择阐述②,关于对拿破仑的评价,主要结合其生平的重大事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2讲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寒假分层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