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二期末检测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2
34
5
6
7
8
答案
AA
C
B
B
C
C
A
题号
9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D
DB
A
1A【解析】据本题材料“春秋时期,‘国’‘野’之间的疆界有所淡化,晋、楚等诸侯国开
始出现郡县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实行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制
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郡县制的形成适应了诸侯国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体现了高度集权体制的建立过程,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诸侯国推
行郡县制的现实需要,并不是说明郡县制的历史渊源,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秦国与其他
诸侯国的政治制度,且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比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
异,无法得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A。
2.A【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法国议会常选举有个性甚至有问题
的人当总统,以便于操纵,主要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总统行使权力要受议
会制约,A项正确;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由总统任命,不能监管总统,排除B
项:据所学,法国国家行政大权由总统而非总理掌握,排除C项:法国总统与总理同为资产
阶级代理人,其矛盾并非无法调和,排除D项。故选:A。
3.C【解析】据材料可知,誊录法相较于糊名法,进一步提升了科举制的公平性,C项正
确: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现象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A项;北宋科举制度的变化并不是阶
层开始流动的标志,排除B项:科举考试中的誊录法,意在保证科举考试公平选拔人才,并
非提高人才选拔标准的做法,排除D项。故选:C。
4B【解析】材料“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二者一
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同行而无弊矣”强调“人情”对法律的影响,在
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主流价值
观未发生转变,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未涉及审判程序,故排除D项。故选:B。
5.B【解析】《罗马民法大全》中“债权”“继承权”“契约”等法律术语的频繁出现,反映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B项正确:这些法律术语与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没有关系,排除A
项:“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
选:B。
6.C【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时管理吐蕃地区即大致相当于今西藏地区的机构,故选C项:
汉文帝的这段话表明此时汉匈可能维持了一定的和平,但不能就此断定此后汉匈一直和平,
且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汉匈之间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战争,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
识,贞观初年灭亡的是东突厥汗国,排除B项;小和卓被杀及俘虏“至京”说明此时大、小
和卓叛乱应已被平定,但叛乱发生于今西北地区,而非东北地区,排除D项。故选:C。
第1页共4页2023—2024学年度(上)联合体高二期末检测
历 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国”“野”之间的疆界有所淡化,晋、楚等诸侯国开始出现郡县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实行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制度。材料可用来说明 ( )
A.高度集权体制的建立过程 B.郡县制得以推行的历史渊源
C.秦国的政治制度较为落后 D.郡县制的稳定性优于分封制
2.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阁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这一现象主要缘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
A.总统行使权力受议会制约 B.总统要受内阁总理的监管
C.总理掌控国家的行政大权 D.总统与总理矛盾无法调和
3.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普遍施行后,“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但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誊录法的实行( )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现象 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提升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4.《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南宋司法实践的汇编,其中有这样的判词:“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二者一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同行而无弊矣。”由此说明南宋时期( )
A.司法断案完全依照名人判词 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C.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D.审判程序违背法律精神
高二·历史 第1页(共6页)
5.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罗马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 ( )
A.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 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C.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6.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史记》载:(汉文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 汉匈此后一直维持和平往来的关系
B 《旧唐书·突厥传》载:贞观四年(630年),“(李)靖乘间袭击,大破之,遂灭其国” 西突厥汗国就此灭亡
C 《元史》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 加强了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
D 《清史稿》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边将军兆惠等以霍集占(小和卓)首级来上,并俘酋扪多索丕等至京” 保证了东北地区局势的稳定
7.2023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这说明 ( )
A.中国积极推进以结盟为主要方式的外交新路
B.中国智慧得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一致认可
C.中国倡导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国已成为新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主导者
8.唐代建中元年(780年),朝廷开始推行两税法,当年中央与地方部分税收分配如下 ( )
项目 收入总额 收入分配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3 139.8万贯 1 089.8万贯 2050万贯
粮税 1 615.7万石 215.7万石 1 400万石
合计 4 755.5 万贯石 1 305.5万贯石 3 450万贯石
A.政治局势隐藏危机 B.钱粮收支趋于平衡
C.政府收入明显增加 D.征税标准发生变化
9.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的州县官员条例强调,县令“亲临里甲,务要明播条章 不致长奸损良。如此上下之分定,民知有依,巨细事务,诉有所归”。此举旨在 ( )
A.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C.宣扬儒家纲常伦理D.整顿基层管理队伍
高二·历史 第2页(共6页)
10.下表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颁布的部分法律。这些立法推动了德国 ( )
年份 法律名称 主要规定
1883 《疾病保险法》 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由雇主和工人自己承担,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1884 《意外伤害保险法》 雇员因工受伤,由雇主负担全部医疗费用及生活费
1889 《伤残老年保险法》 雇员因年老不能劳动时,其生活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平均负担
A.工人运动的开展 B.福利国家建成 C.政治民主化进程 D.社会稳定发展
11.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
A.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右边为明至清粮食总产量、总需求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演变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制约了粮食亩产的提高
B.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减少折射出人地矛盾加剧
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未能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
D.明清时期粮食的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同步消长
13.下表为英国1755—1851年18 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
群体 收入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 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 234%—695.5%
其他行业 92.8—190.6%
A.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贫富分化 B.工人生活水平愈加贫困
C.白领阶层已经成为剥削阶级 D.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14.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科技、企业管理人员、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的中产阶级日益形成并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
高二·历史 第3页(共6页)
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这反映出美国
( )
A.就业结构固化阶层流动困难 B.教育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C.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D.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5.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银行。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这反映出当时 ( )
A.商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B.欧洲各国积极争夺国际市场
C.欧洲高利贷资本的活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6.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实施范围119.89平方千米,涵盖沈阳、大连和营口三个片区。2022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财税收入 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0 亿元,均为成立前的5倍;实现进出口总额1 308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6.5%;全年引进外资企业216家,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1.8%,与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相比,实现90 倍增长。这说明,辽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 ( )
A.反映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制定规则
B.突破了传统贸易方式的时空障碍并提高效率
C.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方案
D.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重挑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2分,18 题15分,19 题 13 分,20 题12分,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山东的党组织加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1940 年2月,山东分局决定设立政府工作部,以统一领导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规定各区行政机构依次为主任公署,专员公署,县政府,区、村公所;要求各级政权应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在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后,同年6月8日,山东分局作出了《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政权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关心政权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做政权工作;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党团组织,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党委不能直接干涉、包办、代替政府工作;各级政府、参议会要实行“三三制”原则。
—摘编自丁龙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材料二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奋斗,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黄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高二·历史 第4页(共6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提出了以考试权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他令法制局的文官编写草案,规定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阁总理,掌管高等文官考试、任用等事项,以及高等文官试验科目厘定事项等。南京临时政府遵照孙中山的考试权思想,先后拟定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等有关文官考试的法令。这些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和任用等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划。《任官令》规定了简任、荐任和委任三种不同等级的文官任用规则,还规定了考试的种类、资格、科目与作弊的惩罚等。尽管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短暂,参议院没有完成这些法令的立法程序,但这些法令对以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人民有参加考试担任文官的权利。“考试权”第一次被写入“宪法”(指临时约法)。
—邱静远《依法治考:孙中山“考试权独立”思想》
材料二 卡特政府深感联邦虽规定了考绩制度,但文官晋级主要取决于服务年限而不是服务质量,于1978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总统每年对5%的高级行政官授予“功绩奖”,对1%的高级行政官授予“杰出奖”。同时改革法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这次改革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空缺15 万个职位,有200多万人参加考试。近年来,美国总统在任用高级官员时更加表现出重视教授和专家的趋势,经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在美国联邦政府总人数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
—摘编自刘建芳《试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为推进文官选拔而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与以往有何不同,并分析其意义。(9分)
19.(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国经济首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问题,在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需要与美元挂钩,并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从1945——1963年,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确实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恢复,美国也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
—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高二·历史 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2008—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亚洲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进入基础设施大发展阶段。例如,印度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投入1万亿美元兴建基础设施,但一半资金需要引进外资,而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亚洲巨大的资金需求。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由最初的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扩大到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57个,遍及世界五大洲。亚投行倡议成功实现,并产生了显著和广泛的外溢效果。
——摘编自王达、项卫星《亚投行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挑战与中国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亚投行成立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亚投行的成立对人民币的影响。(7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各种史料估算,整个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不下于4亿两,而日本和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至少有6亿两。……美洲及日本白银的大量流入,引起了物价上涨,生产利润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样一来就驱使着更多的居民从事手工业生产。在苏州府、松江府的一些村落中,居民将自己的手工业品拿到市场上去卖,获得更高的利润。再者因为手工工场形成了一种规模,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通过这些途径,乡村的商品经济便逐渐发展起来,这些乡村也逐渐成为地方的贸易中心。
——摘编自徐毛敏《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关系研究——以苏州府、松江府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流入中国”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