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3小题,共46分)
1.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2.“战争结束了,和平重现了,但中国人没有弄清这场战争的意义……中国没有利用这五个新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创造,没有利用五口通商去培养中国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清政府上上下下在战争结束后依然浑浑噩噩,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的昔日光环之中,”材料描述了这场“战争”的( )
A.原因 B.经过 C.背景 D.影响
3.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
A.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4.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火烧圆明园 D.对华倾销商品
5.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条约》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许再卖鸦片。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抗争精神 B.《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进步性 D.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6.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它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它”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的血性驰名中外,其中,“抬棺入疆”击败沙俄支持下的叛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的湖湘子弟是( )
A.魏源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左宗棠
8.“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民用轮船公司,承揽朝廷‘官货’一半的运输量,其发展的客运业甚至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这表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
A.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 B.推动中国教育文化的繁荣
C.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入侵 D.促进了洋务运动走向成功
9.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据此分析,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盲目乐观,准备不足 B.保障不足,武器落后
C.指挥不当,战术错误 D.政府腐败,官兵怯战
10.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11.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改革科举制度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12.1898年,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取缠足之女”。由此可知( )
A.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B.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派代表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 D.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13.《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班列清政府六部之首。这一规定有利于西方( )
A.干预清朝内政 B.推动清朝改革
C.打开中国国门 D.军事威胁中国
14.对下面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人物 结果
1839年 虎门之战 关天培 战死
1842年 吴淞海战 陈化成 牺牲
1894年 黄海海战 邓世昌 牺牲
1895年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自杀殉国
1900年 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 牺牲
A.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斗争 B.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 D.义和团运动在北方风起云涌
1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闲聊。张三说:“我在《时务报》发过文章。”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赵六说:“我是同盟会成员。”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16.历史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完成了革命任务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17.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1912年初,我国民间流行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其时代背景是袁世凯( )
A.举行登基大典 B.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宣布取消帝制 D.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孙中山 B.梁启超 C.蔡元培 D.蔡锷
20.1918年,孙中山曾感慨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民愈不聊生矣!”。他所提到的“强盗之专制”是指
A.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 B.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C.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 D.土匪强盗的四处肆虐
21.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曾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 )
A.批判传统文化 B.引进西方政治观念
C.塑造国民意识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2.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23.《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2分,合计24分)
24.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探寻历史人物追求梦想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一定的借鉴。中国人“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数,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便将剪辫子纳入反清革命,剪辫子成了一股风潮。广东光复后,人们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辫子者有20多万人,城里的理发店从早到晚,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北京2月12电:“……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今天退位。”《泰晤士报》评论说,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材料四 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根据材料四,该事件指的是什么?它在中国近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进行的探索活动有何共同特点?
25.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维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价值观正确。)
试卷第4页,共5页
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与林则徐有关,他在广东一带主持禁烟运动,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C项正确;邓世昌是在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排除A项;左宗棠的贡献是收复新疆,同时他也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排除B项;关天培是在鸦片战争中的虎门炮台战役中壮烈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五口通商”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根据“中国没有利用这五个新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创造.........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的昔日光环之中”可知,材料描述了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没有警醒清政府,他们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依然浑浑噩噩,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的昔日光环之中,故材料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影响,D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材料涉及的是战争结束之后,排除B项;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中英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A项正确;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与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不符,排除B项;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而签订的《马关条约》相关,与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没有联系,排除C项;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相关,与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体现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残暴性,C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排除A项;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是俄国,排除B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开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许再卖鸦片。”可知,该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抗争精神,A项正确;《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发对外来侵略不是封建,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据题干“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它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A项正确;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与题干内容“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与题干内容“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没有联系,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与题干内容“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湖南人”“击败沙俄”“收复……新疆”结合所学可知,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后收复了除伊利以外的新疆领土,D项正确;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排除A项;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排除B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物之一,创办了湘军,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初只有3艘轮船,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洋务运动“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推动中国教育文化的繁荣”,排除B项;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没能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没把日本放在眼里,盲目自信、乐观,结果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A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对清军的武器情况、战术指挥等进行分析,排除BC项;题干并没有相关内容能直接说明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政府腐败,官兵怯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鸦片战争时开放的通商口岸只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开始深入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B项正确;由沿海扩大到内地,排除A项;先沿海后内地,排除C项;已经深入内地,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反映的是科举制的晋升之路。由此可知,题干所说“涉及到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应该是有关科举制度的改革——废除八股。因此,该措施是改革科举制度,B项正确;奖励发明是经济方面的措施,精简机构和裁汰冗员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均与题干“科举晋升之路(文化教育方面)”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中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社会风俗改造运动,这充分地说明,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D项正确;材料中 并没有涉及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内容,无法得知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排除A项;材料中指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社会风俗改造运动,但无法得知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广泛传播,排除B项;维新派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利益,并非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干涉了清朝内战,A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推动清朝改革,排除B项;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排除C项;改设外务部主要是干涉中国内政,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时期,当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奋起抵抗,最终战死;1842年,陈化成在吴淞海战中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激战,最终战死;1895年,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丁汝昌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自杀殉国;1900年,在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牺牲,所以表格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的史实,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信息不仅仅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表格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而不仅仅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表格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2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创立于1905年,因此赵六最有可能说谎,D项正确;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了《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项;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并进入京津地区,排除B项;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A
【详解】依据题干“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由此可知“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A项正确;B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D项;完成了革命任务这一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
17.D
【详解】由材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概括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排除;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排除;戊戌变法中规定创办新学堂、废除八股取士,C排除。故选D。
18.B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初,我国民间流行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可得出袁世凯于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项正确;袁世凯复辟,举行登基大典,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正式废除《临时约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D项正确;排除A项;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蔡元培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夫去(废除)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民愈不聊生矣”,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B符合题意;1918年之前清政府已经被推翻,A排除;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21.C
【详解】依据材料“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是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发起的反对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提倡进步思想和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中他的呼吁的意图在于塑造国民意识,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排除A项;材料中胡适的意图在于通过引进西方民主思想、民主政治观念塑造国民意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西方政治观念,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就已经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根据材料“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结合所学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比文言文更加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传播新思想,D项正确;白话文普及与教育体制变革无关,排除A项;白话文普及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排除B项;白话文普及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3.C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申报》的报道认为五四运动是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这说明中日两国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符合题意;新闻报道可以作为研究史料,但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合题意;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表述错误,B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的观点,D不合题意;故选C。
24.(1)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5)都是为了救亡图存;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探索、创新精神等。
【详解】(1)运动: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背景:依据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数,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为了救亡图存,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
(3)历史功绩:根据上面情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事件:根据材料四“ 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所学大解放,由此可知,这场运动指新文化运动;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仁人志士进行的探索活动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为了救亡图存;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探索、创新精神等。
25.(1)使命:实现中国近代化;转折: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认识:落后就要挨打,需要与时俱进强大自己。
(2)根据费正清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符合题意即可)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徐中约观点: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符合题意即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等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使命:根据材料“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以归纳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国近代化;转折: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由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认识:鸦片战争因为是中国闭关锁国,远远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导致最后的失败,因此,我们的认识为落后就要挨打,需要与时俱进强大自己。
(2)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符合费正清或徐中约的原意,选取的史实能支持选中的观点,如,根据费正清的观点“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维主题”,可见,费正清的观点是西方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可从鸦片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角度分析。具体可以阐述为根据费正清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根据徐中约的观点“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以归纳为中国主动奋斗来迎接挑战,可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不同阶级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途径分析,具体可以阐述为根据徐中约观点: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等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