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中曾指定12本干部必读书。规定3年内看一遍到两遍。其中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经典著作。这次会议(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B.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下列足迹与史实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足迹 史实
A 广州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瑞金 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C 延安 《论持久战》发表,形成全面抗战路线
D 西柏坡 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A.A B.B C.C D.D
3.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这标志着( )
A.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确定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4.1949年初北平街头有一幅照片,写着:庆祝华北解放。据此可知,当时( )
A.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解放区即将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D.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5.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 )
A.开启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B.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C.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
6.1947年7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三颗战略棋子”的决议,即“两军过河,一军渡江”的战略构想。后来,这一构想因形势变化而演变成三军“品字形”出击中原。据此可知,中共中央当时谋划的是( )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7.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8.延安、井冈山、瑞金、遵义、西柏坡,被誉为我国革命的五大圣地。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重要会议( )
A.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B.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9.1946年初,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在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该次会议( )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C.决定成立联合政府 D.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
10.1931年底,在全国各地学生举行的联合游行示威中,30多名学生被国民党军警杀害,100多人被捕;1947年“沈崇事件”爆发后,仅一周之内,北平各界人士被逮捕者就达2000余人。这些事件( )
A.折射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具有曲折性
B.说明国民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C.反映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严重阻碍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扩大
11.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该战役( )
A.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
C.实现东北三省解放 D.彻底歼灭国民党主力
12.《中国文摘》于1946年12月在香港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份面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该刊揭露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和腐朽统治,向全世界报道解放战争的消息,宣传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革命。《中国文摘》的刊发( )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不利局面 B.使国民党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C.促进了民众思想的极大解放 D.有利于共产党革命形象的构建
13.解放战争初期,由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第2团率先开展了立功运动,团党委在指战员立功后发“功劳证”,做到功劳随人走,调到哪里都光荣;连队建立“功劳薄”,有了功劳随时记;向立功指战员的家乡寄“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这一做法( )
A.确保了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B.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C.激发了指战员的高昂斗志 D.构建了完善的奖励体系
14.“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战略行动”是指( )
A.发动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指挥三大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15.重庆谈判前,毛泽东对战后中国的形势和国共两党的地位及得失,作了认真精辟的分析,十分肯定地选择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代替了原来的抗战、团结、进步。由此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 )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16.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这一思想的提出( )
A.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标志着工农武装任务已经完成
C.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政治协商会议的参加者,尽管并非民主选举产生,但也得到所有代表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政治团体人士的承认。参加者包括38位代表:国民党8人,中共7人,其他党派团体14人,无党派代表9人。
国共之间所有突出的政治与军事问题实际上都达成了协议。议案涉及如下内容:国民政府的重新改组,新政府委员一半由国民党外人士充任;通过宪法草案,立法院由选民直选,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省可以制定省宪;成立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国、共和美国代表各一人),实行军党分立原则。
——根据《和平建国纲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协协议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据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结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也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重要标志。从1922年初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通过组织和领导罢工,中国共产党锻炼了自己从事实际斗争的能力,并因此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代。诚如毛泽东所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策略为战略实施提供科学方法……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摘自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一阶段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该阶段战略目标所采取的灵活策略,实现了战略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要求:明确指出该阶段党的战略目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结论合理)
历史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中《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书名可知,这一会议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时期召开,因此可以判断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项正确。A为党的二大,排除A项;C为党的七大,排除C项;D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26-1949年(中国)。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并未掌握国民大革命领导权,排除A项;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革命政权,排除B项;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召开,正式确定全面抗战路线,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项正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确定,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排除B项;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初(中国)。由材料信息“1949年初北平街头”“庆祝华北解放”可知,该照片拍摄于平津战役后,此时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D项正确;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A项;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是在1947年,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政权覆灭,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材料“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可知,通过确定战略任务,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以便更好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C项正确;“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战略进攻开始于1947年6月,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由材料中“1947年7月”“三军‘品字形’出击中原”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共中央鉴于战争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积极策划外线作战,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战略防御阶段是1946年6月—1947年6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8年9月16日粟裕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标志战略决战开始,之后三大战役,夺取革命政权,排除C项;1949年4月至6月进行渡江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949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B项正确;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军事路线问题,排除A项;中共八大并未提到两个务必,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毛泽东已经逝世,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西柏坡会议是1949年春,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项正确;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与西柏坡会议的要求不符,排除A项;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召开古田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西柏坡会议”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的延安,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46年(中国)。根据“1946年初”、“重庆”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D项正确;1945年签署《双十协定》,排除A项;1946年12月25日国民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排除B项;决定成立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仅一周之内,北平各界人士被逮捕者就达2000余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抗日呼声不绝于耳,南京国民政府为了专心“剿共”,作出对日“不抵抗”的决定。“沈崇事件”之后,国民政府听任美方处置,极力压制民意,处处“照顾”美国人的感受,原因在于国民党希望从美国获得美元借款,以支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和缓解日益严重的经济压力。因此,国民政府在权衡国家和本党派利益时,总是选择以党派利益为根本立脚点,不顾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反映了近代民主革命道路曲折、任重道远,A项正确;材料更多地体现出国民党的政治权威受到冲击,“合法性”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排除C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47年(中国)。根据图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大别山”等信息可推知历史事件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淮海战役取得战役胜利,使得解放区由东北扩展到长江流域,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排除B项;辽沈战役实现东北三省解放,排除C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D选项“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该刊揭露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和腐朽统治,向全世界报道解放战争的消息,宣传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革命。”可知,《中国文摘》通过向海外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过程和成就,让更多海外的人了解解放战争,了解中国共产党,这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形象的构建,D项正确;“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的说法夸大了《中国文摘》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国民党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中国文摘》面向海外发布,与民众思想解放没有必然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开展了立功运动,将立功光荣作为提升战士荣誉感的重要因素,激发了指战员的高昂斗志,C项正确;材料为解放战争初期,而解放战争后期才确保了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排除A项;“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立功光荣,不属于完善的奖励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符,排除A项;三大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十分肯定地选择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代替了原来的抗战、团结、进步”并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以后,此时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为了避免内战,与国民党和平建国,C项正确;此时中共是意图与国民党和平建国,没有意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更没有意图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6月”“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可知,这一思想出自于《论人民民主专政》,该文总结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D项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依然在剿匪镇反,工农武装任务并未完成,排除B项;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内容特点:并兼顾各方利益,给国共之外其他代表更多名额;参照欧美民主的分权制衡机制;重视协调国共两党在政权和军队上的分歧。(三点)
(2)评价:这是一场体现和平民主建国精神的会议。它体现了中共的诚意,符合民主党派的追求,使国民党发动内战陷入被动;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推动中国宪政发展;但内战的全面爆发使其成为一纸空文。(定性,积极方面,局限性)
【详解】(1)根据材料“政治协商会议的参加者,尽管并非民主选举产生,但也得到所有代表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政治团体人士的承认”,另外根据材料数据“国民党8人,中共7人,其他党派团体14人,无党派代表9人”可以得出政协协议内容的特点之一是兼顾各方利益,给国共之外其他代表更多名额;根据材料“立法院由选民直选,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这体现了制约平衡原则,是参照了欧美的民主制度;根据材料“国共之间所有突出的政治与军事问题实际上都达成了协议。”“成立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国、共和美国代表各一人),实行军党分立原则。”可以得出重视协调国共两党在政权和军队上的分歧。
(2)首先以该会议的核心特点为其定性,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和平的方式商议建国事宜,体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精神;其次分析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的影响,根据材料“成立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国、共和美国代表各一人)”,说明就军队方面,中共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这体现了中共的诚意,有利于推进和平建国的进程,符合民主党派的追求,也使国民党发动内战陷入被动;根据材料中体现的分权制衡民主原则可以得出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推动中国宪政发展;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其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内战的全面爆发没有能够施行。
18.(1)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方式: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详解】(1)经济:根据材料“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可以举例: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军事:根据材料“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可以举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方式: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胜利的原因”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的方式有: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1)概括: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促进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
(2)措施: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
概括: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得出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据材料“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重要标志”得出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据材料“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得出形成了工人运动的高潮;据材料“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代”得出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
措施:据材料“参军参战……应成为中心工作”得出参军参战,军事动员;据材料“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得出开展生产运动;据材料“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得出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20.示例:全民族抗战时期战略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
策略论证: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由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调整为联蒋抗战,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编红军,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对国民党右派以斗争求团结,维护全民族抗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和调整土地政策,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条件;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胜利;创新开展敌后斗争,采用游击战、地道战等实用战术,取得百团大战等胜利,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论著,为抗战胜利和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总之,中国共产党坚定打败日本侵略者战略不动摇,采用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的成功秘诀”“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和题干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灵活策略,实现了战略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变化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合所学,国民革命时期党的战略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采取的策略是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推动工农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党的战略目标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采取的策略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 建立红色政权,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全民族抗战时期党的战略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采取的策略是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战略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采取的策略是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爆发后,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联合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等。可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指出该阶段党的战略目标,从历史背景、战略策略、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论述策略时要从统一战线政策、军事斗争策略、经济政策、民族政权建设等多方面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述条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