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练习
一、单选题
1.朱自清在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的文章中写道,“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从前只是一片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此时的“我们”( )
A.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坚持全民族共同抗日
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主张成立国共联合政府
2.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标志着(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 B.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的正式开始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3.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 B.实业救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求 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4.在东北,日本关东军特务部专门成立了“采金事业调查部”,开始勘查东北的金矿。下面是国家地质局出版的关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地质矿产探查时空分布记录情况。日本的这些举措( )
A.表明中国矿业开采技术落后于日本
B.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日本能源补给
C.是为了满足日本“以战养战”的需求
D.折射出国民政府政治统治的腐朽与无能
5.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尽相同,实行的是不同的抗战路线,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中美合作 B.国共第二次合作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工农兵代表
6.1932 年初,民主人士何香凝在裙子上赋诗“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并将其送给蒋介石。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7.与下表所列史实最相关的主题的是( )
1933年 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35年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1936年 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
A.局部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全面抗战 D.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些转变推动了( )
A.“三三制”原则的贯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 D.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开展
9.1937年7月10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致电国民政府,提出召集国民代表大会.实现最低限度的民主政治、开释政治犯等八大主张,该主张( )
A.批评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B.推动民主党派日益倒向共产党
C.否定了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 D.是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回应
10.歌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抗战时期有“杨柳叶儿青又青,老父教丁去从军,人活千年亦是死,战死沙场有名声”“送儿送到五里亭,双亲有言儿细听,卫国保家休怕苦,不打胜仗不回程”等歌谣。这些歌谣的传播( )
A.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战 B.加速了抗战胜利进程
C.得益于政府抗战宣传 D.起到了社会动员作用
1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广大知识青年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说明( )
A.中共代表全民族利益 B.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C.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载 D.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
12.1937年,日伪政权在伪满洲国颁布“新学制”,该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 4 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上述措施( )
A.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 B.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夯实了东北的教育基础 D.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
13.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指出: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 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据材料判断,这次会议可能是召开于( )
A.国民革命兴起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重庆谈判时期
14.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15.1938年10月,日军设立华北开发公司,成为华北最大的掠夺与垄断机构。同时,另组建华中振兴公司垄断和掠夺华中企业。日军此举的动机是( )
A.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B.实现以战养战政策部署
C.扭转华北华中经济困境 D.反对国联国际共管方案
16.下表是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所占百分比统计表,这反映了东北地区( )
A.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结构得到一定优化
C.奠定了重工业基础 D.成为“以战养战”基地
二、材料分析题
17.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最初反应是希望通过国联阻止日本侵略,为此不惜采取不抵抗政策,意在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忍耐”和“不挑衅”的形象,但此举在事实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此时,不论是主导国联理事会的英法两国,还是《九国公约》主导国美国,都深陷经济危机,均不希望日本改变中国东北现状以及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损害其在远东的利益。各方围绕日本撤兵问题展开的交涉,以及国联陆续出台的三次决议,都未能阻止日军的侵略。在日本罔顾国联决议、继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中国国内掀起反侵略浪潮,国民政府认识到中日问题非经决战不能解决,其对日政策开始向“一边抵抗,一边交涉”转变。
——摘编自侯中军《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外交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转变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战时期,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国统区工作。期间,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以及敌后游击战的经验等。《新华日报》和偏向于国民党的报刊杂志都成为叶剑英宣传的阵地。1938年11月,国共合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1940年,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叶剑英的一系列统战实践为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谢涛、周竞风《抗战时期叶剑英的军事统战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政府兵工署于1937年7月至1940年10月,把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陆续搬迁到抗战大后方。在此期间,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签发了《兵工署更改各兵工厂名训令》,要求“查本署所属各兵工厂现多已择地迁移,原有名称与新迁之所在地多已不相符合”,“故拟重新厘定,按数字排列,并为对外秘密起见,不冠以地名,仅简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工厂”,“尤可使外人闻及厂名,对于兵工实力及厂址所在不能明了真相”。兵工署先后在长沙、重庆、昆明等地设立办事处,协助和解决内迁兵工单位搬迁过程中在这些地区勘察厂址、租赁场所、督饬复工等事宜。这次兵工单位的内迁,保住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
——摘编自熊杏林、李清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组织与管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撰会”几乎网罗了所有的右翼学者,并且得到了三菱、东芝、马自达、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这本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了以下表述:“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日本肆意篡改历史的反动逆流,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摘编自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和有关报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自拟论题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历史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939年(中国)。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在抗战过程中,原来一盘散沙的国人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侵略,这说明当时的国人坚持全民族共同抗日,B项正确;中国的抗战得到了美苏等国家的援助,并非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排除A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时间是在1936年,排除C项;1945年,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毛泽东做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洛川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矛盾加剧的社会形势,确立了全面抗战的路线,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于第一次国共对峙时期,排除A项;抗日救亡运动的正式开始于1937年,排除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的《国共合作宣言》,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全面抗战爆发,中国以农业文明对抗日本的工业文明,因此中国人从关注文化改造到关注现代工业文明,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这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实业救国理念自甲午战后兴起,这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成立采金事业部并对中国进行矿产探查,这些举措的根本意图是日本想通过“以战养战”满足不断扩大的战争需求,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采矿技术,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国民政府政治统治的腐朽,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尽相同,实行的是不同的抗战路线,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为了消灭共同敌人,中共与国民党以党外合作的方式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B项正确;“中美合作”不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排除C项;中共代表工农兵利益,但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根据材料“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故“江山”指东北地区,A项正确;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于1935年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7年7月29日平津地区沦陷,排除C项;华东地区在1937年11月后沦陷,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33-1936年(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1933年到1936年期间,日军对中国发起了系列侵略活动,遭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主要在东北地区,因此主题是局部抗战,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里正式提出,和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全面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种依靠人民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抗战路线,与题无关,排除C项;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主要是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题中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先后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表明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要团结更多的阶层进行抗日,“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表明共产党的政策是联合国民党进行抗日,这些转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原则,排除A项;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联合更多阶层、联合国民党进行抗日,不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的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10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致电国民政府,表达了对国民政府的期望和要求,提出了八大主张,这与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后第二天发表的号召全国奋起抗战的宣言主张相呼应,是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回应,D项正确;这八大主张主要是呼吁国民政府进行政治改革,实现民主政治,为抗日战争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无关,并且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已经同意抗日,排除A项;该主张是民主党派发表,不能起到推动自身倒向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排除B项;该主张希望国民政府进行改革,就是对国民政府领导地位的承认,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老父教丁去从军,人活千年亦是死,战死沙场有名声”“卫国保家休怕苦,不打胜仗不回程”可知歌谣鼓励民众不畏生死,抗日从军,为国杀敌,起到了社会动员作用,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共合作,排除A项;歌谣传播动员人民抗战,但是无法加速了抗战胜利进程,排除B项;歌谣主要是民间宣传,得益于政府抗战宣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据本题材料“广大知识青年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一时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共同选择。广大知识青年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所以这一壮举源于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感召,这表明中共代表全民族利益,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的相关论述,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材料与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载无关,这时期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材料所述时期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与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4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伪政权的这些举措意在使殖民地民众低智化,方便进行奴化控制,A项正确;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奴化伪满洲国民众,由材料看不出政府开支的变化,排除B项;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奴化伪满洲国民众,C项不符合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此时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反映了在会议上讨论“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认为革命领导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鉴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教训,所以中共认为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B项正确;国民革命兴起时期,中共尚未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涉及不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实现统一战线,排除C项;重庆谈判时期,中共的主要目的是实行战后的和平建国,而不是“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中国)。据材料“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搞地方自治,遭到人民反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C项正确;1935年国共两党没有实现合作抗日,排除A项;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发生在1937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10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侵华期间,为了保持足够的战争资源,适应长期战争需要,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因此组建一些大公司掠夺资源,B项正确;日军此举的动机是实现以战养战政策部署,而不是扶植傀儡政权,排除A项;日军此举加重了华北华中经济困境,排除C项;日军此举的动机是实现以战养战政策部署,与国联国际共管方案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3年(中国东北地区)。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的煤产量比重与关内地区相差无几,铁、钢材、水泥等重要工业品产量比重远超过关内地区,工矿业取得发展,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知,日本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北地区成为日本侵华“以战养战”的基地,D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被日本控制,民族工业遭到摧残,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和优化,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日本对东北地区是经济掠夺,不会奠定该地区工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原因:英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国联阻止日本侵略的策略破产;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民众的抗日救亡浪潮高涨。
(2)影响:国民政府组织长城抗战等一系列抗日斗争,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有利于广大民众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加速国共两党逐渐走向合作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31年(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不论是主导国联理事会的英法两国,还是《九国公约》主导国美国,都深陷经济危机,均不希望日本改变中国东北现状以及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损害其在远东的利益”可知,英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的最初反应是希望通过国联阻止日本侵略,为此不惜采取不抵抗政策”可知,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国联阻止日本侵略的策略破产;根据材料“在日本罔顾国联决议、继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中国国内掀起反侵略浪潮,国民政府认识到中日问题非经决战不能解决”可知,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民众的抗日救亡浪潮高涨。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31年(中国)。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组织长城抗战等一系列抗日斗争,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国民党“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政策有利于广大民众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国民党对日本的抵抗加速国共两党逐渐走向合作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8.(1)宣传抗战,树立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向国民党将领传授游击战经验,支持国民政府抗战;以斗争促团结,维护抗战大局;广交各界爱国人士,为中共敌后抗战争取广泛支持。
(2)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国民党爱国力量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理解与支持;英美苏等国支持中国团结抗战;叶剑英高超的统战智慧。(三点)
【详解】(1)根据材料“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可得出宣传抗战,树立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根据材料“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可得出向国民党将领传授游击战经验,支持国民政府抗战;根据材料“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可得出以斗争促团结,维护抗战大局;根据材料“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可得出广交各界爱国人士,为中共敌后抗战争取广泛支持。
(2)结合所学可知,在日军侵华的步步紧逼下,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结合材料“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可知,叶剑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根据材料“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可知,叶剑英坚持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根据材料“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可得出国民党爱国力量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理解与支持;根据材料可知,叶剑英的个人才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即高超的统战智慧;此外,英美苏等国支持中国团结抗战也是原因之一。
19.(1)特点: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地域广泛;兵工厂内迁由专门机构负责实施,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保密原则,更换厂名,隐蔽厂址。
(2)意义:保住了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支撑正面战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西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有助于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化布局;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1937年7月至1940年10月,把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陆续搬迁到抗战大后方”可分析出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地域广泛;根据材料“兵工署署长”、“查本署所属各兵工厂现多已择地迁移,原有名称与新迁之所在地多已不相符合”可分析出兵工厂内迁由专门机构负责实施,统筹规划;根据材料“兵工署先后在长沙、重庆、昆明等地设立办事处,协助和解决内迁兵工单位搬迁过程中在这些地区勘察厂址、租赁场所、督饬复工等事宜”可分析出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机制;根据材料“故拟重新厘定,按数字排列,并为对外秘密起见,不冠以地名,仅简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工厂”可分析出坚持保密原则,更换厂名,隐蔽厂址。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意义:根据材料“保住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可分析出保住了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支撑正面战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为西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材料“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可分析出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结合工业布局可分析出有助于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化布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20.不拘泥于此,其它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必须正确,表述成文。示例:日本篡改历史历史教科书是军国主义的复活(就是篡改历史)
论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走上了对外疯狂扩张之路。“大东亚共荣圈”、王道乐土,都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美化侵略的幌子。他们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夺去了三十多万中国人民的生命,七三一部队更是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战后由于美国的庇护,对日本法西斯清算不够彻底;近年来右翼势力活跃,企图复活军国主义,企图为日本法西斯的罪恶翻案,这种篡改教科书的行为就是篡改历史,必将被追求和平民主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因此,我们必须警惕日本篡改历史的行为,警告右翼分子,篡改历史,天理不容。
【详解】根据题意要求,针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自拟论题进行评论。根据材料中“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可拟定论题:日本篡改历史历史教科书是军国主义的复活(就是篡改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论,可结合近代以来日本侵华的史实予以论述,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走上了对外疯狂扩张之路。“大东亚共荣圈”、王道乐土,都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美化侵略的幌子。他们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夺去了三十多万中国人民的生命,七三一部队更是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战后由于美国的庇护,对日本法西斯清算不够彻底;近年来右翼势力活跃,企图复活军国主义,企图为日本法西斯的罪恶翻案,这种篡改教科书的行为就是篡改历史,必将被追求和平民主的世界人民所唾弃。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警惕日本篡改历史的行为,警告右翼分子,篡改历史,天理不容。其它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必须正确,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