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期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
历史
第I卷(选择题 每题2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 10 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有爱美意识 C.会制作工具 D.掌握磨光技术
2.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3.研究中国古代史多有“传说时代”的概念,传说主要是神话和祖先传说,这些内容被后人用文字记录下来,描绘的就是远古传说时代。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有误的是
A.“阪泉”之战,最终黄帝归顺炎帝 B.炎帝教民开垦耕种、通商交换
C.黄帝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 D.仓颉创造了文字
4.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5.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解决上述问题,他
A.统一货币 B.推行郡县制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
7.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王朝统治约800年。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重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能够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是
A.将王权至上发挥到极致 B.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依据了“天下共主”的理念 D.直接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辖
8.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
C.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命张骞通西域
9.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曹操建立魏国 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10.“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作者在强调
A.中国古代发明不仅仅有四大发明
B.发明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用性
C.中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更高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农业经济
11.《后汉书》记载:“大秦国(古罗马)......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当时人们对“大秦”的认识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秦始皇修长城
C.设立西域都护 D.汉武帝的武力征服
12.翻译《齐民要术》的日本学者表示:“关于农业生产的切实指导,可以和老农的宝贵经验媲美的只有这部书。所以我特翻译成日文,并加上注解,刊成新书行世。”这说明《齐民要术》
A.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B.记载了机械制造重大成就
C.提高了日本农业的生产水平 D.善于总结农民的生产实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3.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可以发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完成相关任务。(12分)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位君主的大力支持?(4分)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2分)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迁都至何处?(3分)
材料四: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2分)
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大潮之中,以上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1分)
14.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请回答:
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谁?(1分)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3分)
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1分)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1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丁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发展提供了什么启示?(两点即可)(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2022-2023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