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北宋东京御街元宵期间,每日都有“击丸蹴鞠”;暮春时,皇家的琼林苑会向市民开放踢球的场地。南宋都城临安城内的瓦舍勾栏也常有蹴鞠表演,还出现了蹴鞠俱乐部-齐云社。宋代出现“蹴鞠热”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的提倡 B.商品经济繁荣
C.对外交流频繁 D.社会氛围宽松
2.《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航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早市者又开店矣。"这段描述表明宋代( )
A.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 B.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C.开始出现专业市镇经济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3.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而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则由26个增加到564个,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儒学地位的巩固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皇权专制的加强
5.如表是北宋初年全国人口南北分布统计表,据此可知( )
占全国总人口比例 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 5—10万户的州
北方 40.9% 2个 5个
南方 59.1% 3个 17个
备注: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
A.北方战乱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方经济发展具有优势 D.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6.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社会阶层的流动与逐步趋同化 B.社会基层治理的放松
C.商业文化兴盛和门第观念淡化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7.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
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赵恒《劝学诗》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 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 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8.北宋时期,真宗作《劝学诗》云:“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大臣韩琦也说:“东华门外唱名(科举状元)者,方是好男儿。”据此可知,当时( )
A.科举更加公平 B.理学受到官方推崇
C.择偶观念改变 D.文治得到大力提倡
9.有学者考证,北宋中期以前,只有少数人的墓中有绘制的壁画,内容以仪仗图、天象图居多;北宋中晚期,大量的墓葬中出现壁画,内容以表现家境富足、家庭和美居多。该变化反映了(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民众审美旨趣发生改变
C.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包容 D.儒家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10.宋代许多商人通过与贵族、士大夫联姻而跻身上层社会,例如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而做了高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
A.社会结构发生变动 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了政治
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商人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
11.下图是1324年创作的元朝戏曲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画面绘有七位根据角色要求装扮各异的剧中人和分别演奏鼓、笛、拍板的三位伴奏者。该壁画可用于说明元杂剧( )
A.故事情节离奇 B.角色分工明显
C.广受市民喜爱 D.表演形式单一
12.宋代诗人观察世界时,总显出智心思考的痕迹,如欧阳修《画眉鸟》以林中画眉的随意自在肯定冲开禁锢的可贵;王安石《登飞来峰》以峰顶塔上的骋目无碍揭示高屋建瓴的道理;朱熹《观书有感》以半亩方塘的清澈可鉴强调读书养性的重要。这反映了宋代( )
A.思想的多元特征 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C.世俗文学的兴起 D.诗词创作受理学影响
13.下图为元代罗稚川的《古木寒鸦图》,这样的“寒鸦”形象常常出现在散曲和绘画作品中,总是伴随着苍凉、愁苦、落寞的情感。这反映元代文人的创作( )
A.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 B.彰显自然理性原则
C.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 D.迎合市井文化需要
14.《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有个小孩子贪玩,他的家中人非常讨厌他,常常给他钱,让他到书场中去听说古代笑话。说到三国的故事,听说刘玄德打了败仗,就皱着眉头哭天抹泪;听说曹操打了败仗,就高兴地唱歌快乐。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
C.百姓对三国故事理解存在偏差 D.小说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载体
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应用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南朝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唐本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C.火药最早是在宋朝开始应用于战争 D.唐代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16.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认为“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
17.元朝王祯编撰《农书》,其在论述垦耕时说“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垦耕篇第四》又常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农具放在一起加以叙述,以便于人们比较采用,“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该书( )
A.反映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B.表明南北农业水平相当
C.体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南北农业技术交流
18.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唐朝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并编订《授时历》。这些活动的成功取决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浸染
C.选官制度的推动 D.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域,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这也是事实。在这几个世纪中,除了出现许多学者撰写的无所不包的各朝历史外,还出现了佛经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阶层之广,是中国古代所罕见的。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与前代主要作为宫廷娱乐项目和以军事训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相比较,唐代体育已趋于大众化。足球用球和球门,已与现代足球非常接近,注重两队角逐、竞争胜负的踢法。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而且还创造出一些自己的专门运动项目。
——摘编自黄中安《论唐代的体育活动》
材料二 宋代体育运动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筝、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并广泛流行于民间社会。宋代体育对身体对抗性不再热衷,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体育活动在发展中,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社会出现专门体育社团来整顿行规、规范比赛。宋代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宋代体育出现了《角力记》《丸经》等总结性的专著。
——摘编自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体育运动发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体育活动发展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 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是古代某学者对唐宋变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朝市民群体中出现“蹴鞠热”,反映出宋朝市民对休闲娱乐有旺盛的需求,出现这种需求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B项正确;统治者的提倡会促进“蹴鞠热”,但不构成根本原因,排除A项;蹴鞠是中国传统体育活动,“蹴鞠热”的出现与对外交流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代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可以促进“蹴鞠热”的出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航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早市者又开店矣”可知,宋代出现早市和夜市,说明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未体现专业市镇经济,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坊和市变化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可得出其中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且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项正确;秦汉时期经济重心还没有开始南移,排除A项;隋唐时期市民阶层并没有太大的成长,经济重心也没有完成南移,排除B项;明清时期主要推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自唐朝到宋朝北方地区五个省份书院数量增长缓慢,但南方地区的五个省份书院数量出现快速增长,且到宋朝南方书院的数量远远超过北方,这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中心南移,所以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正确;题干材料为南北地区书院数量的不同增长的情况,不能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儒学地位的巩固不是造成南北方书院发展不同的原因,排除B项;皇权专制在全国范围内均是如此,不能导致南北书院发展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北宋初年南方人口所占比重超过北方,说明南方人口多于北方,这就为南方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说明南方经济发展具有优势,C项正确;表格信息不能体现北方人口比重低的原因,也不能说明城镇经济空前繁荣,排除AD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项。故选C项。
6.C
【详解】宋代打破传统的“分餐制”,出现“同桌群聚,同盘而食”,方便了人们的各类菜品需求,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平等,反映了宋代门第观念淡化和阶层流动性的加强,C项正确;社会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难以趋同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饮食习惯的变化,与社会基层治理无关,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战国商鞅变法以来基本经济政策,宋代也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书中自有颜如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人尚武,更多的是通过从军来获得社会地位,而宋朝重文轻武,更多的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功名反映了宋朝治国方略发生变动,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控制的松弛,排除B项;宋朝时期,战争并不少,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依据材料“书中自有颜如玉……六经勤向窗前读……东华门外唱名(科举状元)者”,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科举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治得到大力提倡,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反映科举制更加公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理学的观点,排除B项;材料侧重的是对文治的提倡,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北宋中晚期,大量的墓葬中出现壁画,内容以表现家境富足、家庭和美居多。”可见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的审美旨趣发生变化,排除B项;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包容即文化的多元性,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不能以此说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商人经济实力增长,他们通过与贵族、士大夫联姻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所以材料中商人“跻身上层社会”的现象说明了宋代社会结构发生变动,A项正确;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不意味着商人控制了政治,排除B项;宋代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宋代社会主流思想是理学,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画面绘有七位根据角色要求装扮各异的剧中人和分别演奏鼓、笛、拍板的三位伴奏者。”可知,在画面中,绘有演员和伴奏人员,要求装扮各异和分别演奏,可以判断元杂剧角色分工明显,B项正确;画面没有涉及元杂剧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市民对元杂剧的态度,排除C项;画中由表演和演奏组成,说明表演形式多样,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宋代诗人观察世界时,总显出智心思考的痕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兴起,受理学影响,宋代士大夫注重从寻常事物和日常事件中挖掘独特的物理,通过诗歌来表现哲理感悟,D项正确;材料强调宋代诗人的诗歌渗透出哲理感悟,无法体现思想的多元特征,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崇文抑武方针,排除B项;世俗文学描写的对象是普通老百姓及其日常生活中的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依据材料“‘寒鸦’形象常常出现在散曲和绘画作品中,总是伴随着苍凉、愁苦、落寞的情感”并结合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的处境可以得出,元代文人创作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C项正确;较高的美术素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自然理性原则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宋代文人画迎合市井文化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艺人讲三国故事时,小儿们听到刘玄德打了败仗,就皱起眉头,哭泣抹泪,好像自己也受了多大苦一样。可是,当听到曹操被打败,他们却都拍手称快,欢呼雀跃。可见尊刘抑曹的风气通过艺术作品深入人心,说明正统观念影响艺术创作和人们的价值判断,B项正确;“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说明百姓深受三国故事中史观的影响,并非理解偏差,排除C项;“唯一”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的说法完全符合史实,D项正确;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建造于隋朝而非南朝时期,排除A项;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而非《唐本草》,排除B项;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最早出现于唐末而非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组合: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②组合: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药物学专著。张仲景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农学方面的《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③组合: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④组合:北宋的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元朝的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简仪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将其结构简化,精度提高,创造出的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综上所述,表格中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按汉、西晋、北朝、唐、宋、元、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组合是②③④①,A项正确;该组合没有按时间排列,排除B项;该组合也没有按时间排列,排除C项;该组合没有按时间排列且缺少②,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根据“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可得出把南北的技术进行总结,并积极推广,促进了南北农业技术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与世界比较,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明水平相当,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依据材料“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并编订《授时历》。”,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成功,《唐本草》的颁行以及《授时历》的编订,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之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的作用,未涉及思想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9.(1)表现:边境官方榷场及民间各种市场的活跃;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城市人口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盛。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史实: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沈括的《梦溪笔谈》。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由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及所学可知,分别从边境贸易、市坊界限、城市规模、纸币的出现、海外贸易等角度说明,例如:边境官方榷场及民间各种市场的活跃;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城市人口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盛。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第一问观点,由材料二“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得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第二问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包括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沈括的《梦溪笔谈》等。
20.(1)相同之处:大众参与体育活动(大众化、民间化);政府(统治者)重视和引领。
不同之处:宋代体育活动种类更多;注重技巧与观赏性;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商业化趋势明显;注重经验的总结。(任意答出三点,答出四点)
(2)原因:社会氛围相对宽松;工商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与发展;理学发展推动人们探究与反思。(任意答出三点)
【详解】(1)相同之处:根据“唐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阶层之广”“并广泛流行于民间社会”得出大众参与体育活动(大众化、民间化);根据“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得出政府(统治者)重视和引领。不同之处:根据“宋代体育运动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筝、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得出宋代体育活动种类更多;根据“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得出注重技巧与观赏性;根据“宋代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得出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商业化趋势明显;根据“宋代体育出现了《角力记》《丸经》等总结性的专著。”得出注重经验的总结。
(2)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而来的有社会氛围相对宽松;工商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与发展;理学发展推动人们探究与反思等。
21.示例:
观点:宋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
阐述:我赞同这种观点。隋唐时期,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社会上长期存在世袭奴婢和贱民阶层。到宋朝,伴随科举制度的完善,社会阶层流动迅速。“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改变。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奴婢主要来自雇佣。伴随租佃关系普遍化,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政府也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示例:观点:宋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
阐述: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宋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宋代政治上仍然坚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仍然小农经济为主,思想上仍然以儒学为主导。所以,宋朝仍然属于典型的传统中国社会,并非大变革时代。
【详解】首先,根据材料“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可归纳观点为:宋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其次,结合宋朝的社会发展状况,可得出我赞同这种观点。再次,结合宋朝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以从宋朝社会阶层流动的迅速、社会观念的变化、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放松等角度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宋朝政治的发展状况,得出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可以从宋朝在政治上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仍统治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等角度进行阐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提升练习(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