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类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单选题(每题仅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30题60分)
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西周实行分封制,外围则主要通过封授王族子弟实行控制。与商相比,西周( )
A.国家治理由松散走向强化 B.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C.社会发展由部落进入国家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一统趋势加强 B.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
C.铁犁牛耕的使用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3.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
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
4.《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 )
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
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 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魏晋时期,载录门第、区别族系的谱牒之学十分盛行。南朝刘孝标在注释《世说新语》时,引证的家谱、家传有数十种。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贵族等级秩序迅速分化重构 B.门第观念非常盛行
C.家传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 D.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6.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神墙朱雀门外两侧有六十一尊真人大小的蕃臣像,这些人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等,还可能有新罗文武王金法敏。蕃臣像反映了唐朝( )
A.开放与包容的气象 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C.胡化与汉化的并存 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7.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或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据此可知,两税法改革( )
A.提高了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 B.优化了社会结构及运行机制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蔓延
8.宋开宝元年(968年),翰林学士陶谷之子陶邴及第,宋太祖怀疑有私,乃下诏:“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委礼部具析以闻,当复试。”复试合格以后才算登第。宋代皇帝在确定殿试名次时,往往把及第大臣子弟排在平民子弟之后。宋代皇帝的上述做法( )
A.铲除了士族的特权 B.维护了皇帝殿试权威
C.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D.确保了人才公平选拔
9.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
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 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
10.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因“私用过度”,诸宗室贵族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后来金朝学习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反,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说明( )
A.少数民族政权因为汉化而渐趋衰弱 B.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和平交往交流
C.中原王朝的政治生态影响周边政权 D.契丹按照自己的理解改造政治制度
11.“南海一号”是世界古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从目前清理出的瓷器来看,所出的德化瓷器与中国传统瓷器器形、纹饰等区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为南宋时期“来样定做”的外销瓷。这则材料可以用于佐证( )
A.南宋对外交往繁盛 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
C.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D.南宋经济水平领先世界
12.明朝景泰以后,内阁设诰敕房和制敕房,由中书舍人掌办一切诏敕机密文书。正统年间,国有重要大事,内阁大学士可会同各衙门于内阁会议。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央行政效率提升 B.内阁权力扩大
C.中枢机构权力下移 D.内阁统辖六部
13.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率瓦剌军队大举南扰,明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隆庆五年(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并恢复贸易关系,史称“俺答称贡”。这说明( )
A.民族交流交往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B.明朝致力于改善与女真的关系
C.经济往来使各民族生产方式趋同 D.蒙古不是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14.奏折制度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奏折制度的变化( )
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 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
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 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
15.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其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旨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治理
C.此举大大激化了民族矛盾 D.坚持贯彻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16.黄宗羲批评明代士人:“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阃捍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目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目为俗吏。徒以‘生命立极、天地立心、万世开太平’之阔论,钤束天下。”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为学应该( )
A.批判君主专制 B.经世致用 C.提倡个性自由 D.中体西用
17.下图是19世纪50年代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走势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列强入侵改变了中国贸易中心 B.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出现逆差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 D.政局动荡是波动的主要因素
18.下表为1895—1927年间全国铁路建设资金中内外投资投入总量及其所占比重统计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类别 数量(百万元) 比重(%)
内资 国家资金 69.8 6.0
民间资金 110.4 10.0
外资 直接投资 295.9 26.4
间接投资 647.6 57.6
A.政府投资推动工业结构优化 B.铁路建设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C.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官僚资本膨胀制约铁路修筑
19.19世纪末,翻译家严复决定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学》译介到中国。他在编辑过程中弱化了该书的“伦理价值”,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读国际关系,并自创了“天演论”一词。1898年4月,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据此可知,严复的做法( )
A.旨在遏止民主革命的蔓延 B.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D.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20.1908年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立宪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典论”。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遭到清政府否决。这一举措( )
A.缓和立宪派与清政府的矛盾 B.加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C.推动了近代中国改革的深化 D.直接导致武昌起义爆发
21.中国人的家中都有牌位,传统写法是“天地君亲师”五个字,“君”是指皇帝。民国以后,一些家庭改写为“天地国亲师”,将“君”易为“国”,表示不要皇帝,而崇奉民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B.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
C.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深远 D.救亡图存运动效果明显
22.民国时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长城牌”香烟有一段广告文案,“君欲为国之长城乎?秦始皇筑长城为御外辱也。本公司之制造大长城香烟,同胞顾名思义,当购吸长城香烟为国家实业之保障,是亦国之长城也”。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生活习俗
C.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D.企业宣传与实业救国相结合
23.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曾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由此可以推断出新文化运动( )
A.倡导破除旧礼教 B.提倡新文学形式
C.反对旧教育体制 D.完全否定传统文化
24.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已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开始制定最高革命纲领
C.教育发动人民进行革命 D.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5.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宣布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归该部管辖。这些措施( )
A.扫除了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C.有利于收回国家经济主权 D.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
26.“往日有苦不能讲,今日理直气又壮。往天穷人三寸矮,今天穷人万丈长。”“金枫子,并红花,分田分土我们穷人要当家,团结起来力量大,打倒土豪和恶霸。”这些民谣体现了( )
A.革命根据地农民革命积极性提高 B.国民革命运动成果突出
C.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D.“三三制”民主选举原则
27.“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 )
A.揭露了日本并吞华北的阴谋 B.打击了国民政府的投降政策
C.利于激发爱国青年抗日热情 D.表明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28.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生动展现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B.旨在动员组织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其创作背景是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29.下图是1949年发行的中国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在这张60亿圆的钞票上,印有“折合金圆券壹万圆”字样,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
C.解放战争已经具备反攻条件 D.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
30.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 )
A.开启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B.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C.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2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6世纪60年代,经历了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沿海的大动乱时代之后,朝廷终于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如许孚远说:“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由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当事者尝为厉禁。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嘉靖之季,其祸蔓延,攻略诸省,荼毒生灵。”因此一些官员提出废除过时的海禁令,允许通商,以求化寇为民。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这次开海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显著。
——摘编自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
材料二 1843年制定的税则规定中国进口税实行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税务司更是掌握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人手中,这极大地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鸦片战争后,“没有任何事物防阻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舱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卸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
——摘编自荣宏庆、李玮《从历史考证五口通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同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隆庆开放”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目的、性质和影响四个方面说明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1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钱穆发表《中国社会演变》,认为社会有它本身内在必然的发展。中国社会不会长停留在殖民化的状态下,也决不会再回复到宋明以来科举社会的老路去;并表达了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四点看法。
第一,中国社会决不能常靠古老的农村经济作中心,而且古老的农村经济也早已在此一百年来,给外来的资本主义荡溃无存了。中国社会之必将工业化,走上以新科学工业配合农业,先复兴本国社会经济,再配合上国际贸易,在整个世界经济圈中占一席位。
第二,中国社会决不能且亦断不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这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及现代世界潮流趋向的人,所同样首肯的。
第三,中国社会发展,必将在其内在自身获得一种自发的生机。即是从它传统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国民性中,获得一种精神上之支撑与鼓励,领导与推进。而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
第四,培植真正的中国智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则对社会发展之前途提不出理想,提不出方案。社会不会在盲目中发展,必先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方案出现。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社会演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8分)
(2)对材料二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