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四单元测试卷A卷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测试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下·福建漳州·高一统考期末)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写道:(中世纪)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意大利最先打破这层纱幕主要是因为( )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保留了古典文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宗教神权的束缚
(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2.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快乐之家”。维多里诺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在他的学校里,学生们通过团体游戏激发责任感;在音乐、舞蹈和唱赞美诗等活动中,发展学生主动积极活泼的天性。据此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 )
A.旨在助推社会阶层的流动 B.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
C.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D.成为培养贵族的阵地
(2023下·河南南阳·高二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3.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1466-1536)是富有影响的人文主义者。他虽精通希腊、拉丁古籍,但不单单是一位古典学者,他的目的是借用古典著作去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以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这从侧面反映了文艺复兴( )
A.旨在解释基督教义 B.在欧洲的影响十分广泛
C.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2023上·山西·高三统考阶段练习)
4.1529年至1547年,英王亨利八世先后颁布的 12部关于叛逆的法案规定,英国的教士必须在教皇和国王之间作出抉择并明确宣誓效忠国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开启了政治宣誓的传统 B.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动
C.国王至尊地位得到巩固 D.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
(2023下·内蒙古赤峰·高二统考期末)
5.为推动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用德语翻译了《圣经》,路德也因此成为“德语规则的起草人”。德国诗人海涅对此评价:“这种书面语言今天仍盛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这表明( )
A.语言的统一有利于宗教信仰的统一 B.宗教信仰统一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
C.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发展
(2023上·江苏淮安·高二统考期中)
6.加尔文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在世俗活动中证明自己的信仰。一方面,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积极努力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又需要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保持自我奋斗、节俭有度的理性生活。”由此可知,加尔文的主张( )
A.完善了基督教会世俗生活的理论 B.受到了启蒙运动精神内核的影响
C.推动了天主教会改变奢靡的生活 D.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2023上·四川雅安·高三雅安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
7.沙龙在17世纪传入法国时由贵妇组织,主要讨论古典文学和贵族法语;18世纪中后期,沙龙发展为公共舆论、信息交流、思想交锋的中心。这一变化( )
A.说明法国女性社会地位提升 B.表明法国社会思想言论自由
C.促使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勃兴 D.推动了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
(2023上·重庆渝中·高二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8.启蒙运动后期,“乐社”成为市民阶层进行主要音乐活动的地方,这种组织不断吸引民众进而开始出售门票,形成“音乐会”,成为独立于教堂之外,不被政府应用为典礼性场合的地方。据此可知
A.传统音乐无法取得民众认可 B.音乐受众群体逐步扩大
C.音乐创作人文主义气氛浓郁 D.贵族与平民间趋于平等
(2023下·甘肃白银·高一校考期末)
9.下表所示为欧洲15世纪至17世纪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学说或著作(部分)。据此可以推知,当时欧洲( )
人物 哥白尼 布鲁诺 开普勒
学说或著作 “日心说” 发展“日心说” 《新天文学》
内容 太阳并非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自身也在运动 阐释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A.科学与神学出现了此消彼长现象 B.摆脱了宗教思想束缚
C.天文学革命揭开了启蒙运动序幕 D.神学权威受到了挑战
(2022上·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中)
10.《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该法案的颁布( )
A.促进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B.从法律上否定英王的合法地位
C.受启蒙思想家制衡思想影响 D.适当照顾了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2024·四川遂宁·统考一模)
11.卢梭认为,英国人民“只是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他们就是奴隶”。马克思也认为,资产阶级普选权“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这表明,二者都( )
A.坚决反对代议制民主 B.赞扬了无产阶级专政
C.具有相同阶级的立场 D.揭露了西方民主弊端
(2023上·河北保定·高二校联考期中)
12.据统计,英国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1721~1832年间22位首相中,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为贵族之孙。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贵族首相大多与王室关系密切 B.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C.封建贵族完全控制着议会选举 D.构建分权制衡体制的紧迫性
(2023上·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13.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接到国会递交的议案10日内恰逢国会休会,使总统无法将议案退还时,该议案不能成为法律,这称为“搁置否决权”。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最终联邦法院不得不加以干涉,指出“只要国会委托代理人接受总统的否决文书,搁置否决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从而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
C.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D.最高法院有权通过新法案
(2021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校考阶段练习)
14.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
A.国家元首掌握实权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2023·四川南充·统考三模)
15.1875年宪法颁布后,法国参众两院均获独立倒阁权,并且竞相行使这一权力,导致内阁频繁更替,但内阁的更替往往只是总理下台,许多部长仍然留任,时人把这个现象称为“重新粉刷”。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法国( )
A.议会是权力中心 B.党派竞争注重妥协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政体运行相对稳定
(2023上·广西柳州·高一柳铁一中校考开学考试)
16.下列图片可以研究( )
日本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俄国宣布“解救”农奴法令 1862年美国《宅地法》文件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D.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023下·辽宁沈阳·高一校联考期中)
17.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在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指出马丁·路德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所起的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英国和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各一位,并简要分析启蒙运动的作用。
(2023上·四川雅安·高二雅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8世纪,英王威廉三世经常与少数几个重要的大臣聚会于密室,商讨国事,内阁已具雏形。乔治一世当政时,厌恶议会中无休止的争吵,渐渐失去参加枢密院会议的兴趣,并从1718年起不再出席内阁会议而指定财政大臣代其主持。1712年担任首席财政大臣的沃波尔以卓越的才干操纵下院,控制内阁,独揽行政大权。内阁会议自此有了自己的首脑——首相,摆脱了国王的控制。与此同时,辉格党在国王的支持下,长期掌控议会。而久居台下的托利党经过逐步的分化与重组,发展为政府的“反对派”。议会与政党的接轨,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
——摘编自岳爱成《英国近代议会制的困境和政治上的倒退逆流》
材料二 复辟的法国国王查理十世不仅拒绝召开议会,还于1830年7月26日发布多项敕令,以君主专制的强硬政策对抗日益增长的社会要求。资产阶级代表梯也尔随之起草了一份“抗议书”,认为“政府违反了法制,我们可以不服从”“政府现在丧失了合法性”“我们反抗它”。7月29日,成千上万的工人、退伍军官、小商人等在巴黎自发地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自由万岁!”“打倒波旁王朝!”的口号响彻巴黎上空。8月2日查理十世被迫退位后,波旁王朝在法国的200余年的统治至此被永远地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吕一民《大国通史: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初期英国民主政治体制逐步完善的表现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波旁王朝“至此被永远地画上了句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法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0上·辽宁辽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
19.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其对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发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作用将有以下可能:
(1)纯粹神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这种变化仅停留在宗教和精神的领域上。
(2)包括一种社会改革的内容,它将影响人们现实的生活方式,并且将会在欧洲的历史发展中留下鲜明印记。
(3)在 制度和结构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它将同德国社会的近代化相联系,成为欧洲近代社会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种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我们谈到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时,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实行的是西方民主制,在不同的国家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比如说,在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诞生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同样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主的法国,却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总统共和制。分析其中的缘由,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各国历史与国情的差异;不同的历史条件造就了各国千姿百态的制度模式和政治文化,而别具特色的国情与民情把各国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积淀与西方民主制度的观念有机融合,从而开创出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宝库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摘编自徐红、赵萍丽《比较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围绕“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中世纪天主教会宣扬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否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苦行禁欲,这也即材料提及的“中世纪纱幕”。14-17世纪欧洲兴起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也即材料所述“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成为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文艺复兴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地理位置和文化遗存是次要因素,排除A项、B项;当时西欧各国都面临宗教神权的束缚,这不能解释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维多里诺的教育模式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受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C项正确;维多里诺的教育模式旨在发展人的个性和才能,而非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项;当时神学思想的影响仍然很大,“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维多里诺的教育只面向贵族,且其教育模式与中世纪传统的贵族教育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据材料“借用古典著作……原始教义”可知,伊拉斯谟以古典著作为津梁,去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从侧面反映文艺复兴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但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C项正确;文艺复兴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而非解释基督教义,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如何,得不出“十分广泛”的结论,排除B项;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非推动希腊文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国)。亨利八世通过“叛逆法案”使得英国的教士倒向国王,并对国王效忠,同时大大加强了国王对于英国教会的控制,增加了王室的司法和行政权力,推动了王权的上升,反映了权力结构发生变动,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这是最早的政治宣誓,不能反映“开启”,排除A项;此时王权有所上升,但还没有确立至尊地位,排除C项;宗教改革的中心是德国,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德国。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用德语翻译了《圣经》,推动了德语的推广使用,民族语言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宗教改革期间,北德地区主要信仰新教,南德地区主要信仰天主教,材料也提及德国在“宗教上四分五裂”,故“宗教信仰统一”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B项;材料未提及宗教改革打击教会权威和推动信仰自由,不能看出促进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西欧)。据本题材料“每个人都应该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在世俗活动中证明自己的信仰。一方面,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积极努力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又需要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保持自我奋斗、节俭有度的理性生活。”可知,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强调个人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D项正确。“完善了基督教会世俗生活的理论”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宗教改革之后发生启蒙运动,排除B项;加尔文建立了新教加尔文派,不再属于天主教会,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世纪中后期,沙龙从讨论古典文学和贵族法语的场所演变为公共舆论、信息交流、思想交锋的中心,宣传了自由平等思想,这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沙龙交流内容的变化,无法体现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大革命前法国是封建专制国家,不能笼统地说法国社会思想言论自由,排除B项;浪漫主义文学源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当时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运动“理性王国”表示失望,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根据材料“成为独立于教堂之外,不被政府应用为典礼性场合的地方”可知,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音乐受众群体打破阶级限制,不断扩大,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众对传统音乐的态度,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该时期处于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气氛浓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贵族与平民的阶级差别依旧存在,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至17世纪的欧洲。材料表面在15至17世纪的西欧,天文学的内容是太阳并非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自身也在运动、阐释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都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的地心说的世界观,可知神学权威受到了挑战,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天文科学的发展,但没有涉及科学与神学出现了此消彼长现象,排除A项;根据所学现在是欧洲也有宗教思想,不能说在15至17世纪摆脱了宗教思想束缚,排除B项;根据所学天文学革命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但不能说天文学革命揭开了启蒙运动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明显限制了国王权利,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D项正确;《大宪章》的颁布是在1215年,背景是关于国王约翰,而不是国王乔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英王合法地位的否定,排除B项;启蒙运动主要是在17、18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卢梭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就丧失了自由,因为议员成为了统治者;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普选权不过是资产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两人都批判了近代西方代议制,揭露了在代议制下,人民并没有真正掌握权力的现实政治弊端,D项正确;揭露政治体制的弊端不等于两人反对代议制,A项偷换概念,排除A项;两人没有表达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态度,排除B项;卢梭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马克思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立场,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英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贵族控制政局、控制议会,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种情况与旧的、有利于贵族的、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度有关,侧面体现了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本意是首相大多与贵族而非王室关系密切,排除A项;完全控制说法绝对,排除C项;当时英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分权制衡体制,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内阁和首相,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联邦法院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反映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政治博弈,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C项正确;总统想要扩张权力,限制国会立法,最终受到制约,因此不能说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也不能说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排除A项、B项;材料显示的是最高法院行使司法解释权,最高法院无权通过新法案,只有对法案的审查权,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可得出该国有皇帝,有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近代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实权,A项正确;首相是政府的首脑,有一定的权力,排除B项;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是民主政体,并不是专制,排除C项;德国皇帝掌握最高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5年(法国)。据材料“1875年宪法颁布后,……但内阁的更替往往只是总理下台,许多部长仍然留任”及所学可知,1875年宪法颁布后,法国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虽然内阁总理频繁更替,但保留了政府原有的主要官员,这原有政治体制的稳定运行,D项正确;共和体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国党派竞争的信息,此时主要围绕的是保皇派与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项;此时的法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本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图二反映的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图三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美国通过战争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巩固和发展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因此,材料图片可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内容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不符合材料内容的时间,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排除A项;材料事件的时间还未到一战后,排除C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于二战后,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7.(1)文化因素:文艺复兴率先在意大利兴起;
作用:解放了人们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观点:社会契约论。英国:洛克;德国:康德。
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成为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问是在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率先在意大利兴起,是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
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可知,马丁路德的“《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解放了人们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据材料“《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本题第一问特点类材料分析题。问题是归纳卢梭的观点。据材料“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及材料出处“卢梭《社会契约论》”,可知卢梭的观点是社会契约论。
本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启蒙思想家是洛克(或者是霍布斯)。德国的启蒙思想家是康德。
本题第三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问题是启蒙运动的作用。结合所学可从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成为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等角度回答。
18.(1)表现: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政党政治不断发展。
意义: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有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的宪政体制提供了借鉴。(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原因:封建集权统治引发广大群众强烈不满;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法国人民民主和自由意识的不断增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启示: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尊重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结合政治传统,立足本国国情。(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初期英国。表现:根据材料“内阁会议自此有了自己的首脑——首相,摆脱了国王的控制”可分析出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根据材料“托利党经过逐步的分化与重组”可分析出政党政治不断发展。
意义:根据材料“议会与政党的接轨,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可分析出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结合工业革命以及英国经济发展可分析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合其他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发展可分析出为其他国家的宪政体制提供了借鉴。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原因:根据材料“复辟的法国国王查理十世不仅拒绝召开议会,还于1830年7月26日发布多项敕令,以君主专制的强硬政策对抗日益增长的社会要求”可分析出封建集权统治引发广大群众强烈不满;根据材料“成千上万的工人、退伍军官、小商人等在巴黎自发地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可分析出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根据材料“自由万岁!”、“打倒波旁王朝!”可分析出法国人民民主和自由意识的不断增强;结合工业革命可分析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启示:结合英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可分析出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尊重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结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可分析出结合政治传统,立足本国国情。
19.示例
观点:我赞同路德宗教改革推动了德国近代化进程,
评析;路德的宗教改革把矛头指向了罗马教廷和德国的高级教士,促成了新教派的兴起,从而沉重地打击了 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路德的宗教改革促成了由各地的统治者决定领地内的宗教信仰问题,把管 理教会和宗教事务的权力交给世俗统治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在宗教改革的旗 帜下,简化了宗教仪式,被教会占有的财富重新回到世俗社会手里,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 累。
结论;宗教改革无疑是促进德国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推动力,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详解】根据“在制度和结构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它将同德国社会的近代化相联系,成为欧洲近代社会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可提出观点:我赞同路德宗教改革推动了德国近代化进程。论证:结合所学,可从路德的宗教改革沉重地打击了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增强了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简化宗教仪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说明宗教改革是促进德国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推动力。其它观点,言之成理,论证充分即可。
【点睛】
20.示例:
论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诞生有其深刻历史原因。
论述:英国之所以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有它的历史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贸易中心地位,资本主义发展迅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迅速成长起来;英国革命前进行了宗教改革,英国国教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早在革命初期就建立了稳定的同盟关系,革命的矛头对准了实行专制统治的国王和旧贵族,却不可能把消灭所有贵族作为革命的最终目标,因此,革命发生以后,保留王权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很快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英国素有信奉保守主义的政治传统,统治者惯用“旧瓶装新酒”的统治模式,最终造就出一种保留封建外表的君主立宪制体制。
综上所述,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也是符合英国国情和民意的。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标准答案)
【详解】论题:根据“比如说,在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诞生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同样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主的法国,却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总统共和制。”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诞生有其深刻历史原因。论述时,主要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背景进行概括,结合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议会的传统、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妥协等角度概括。最后得出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也是符合英国国情和民意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