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卷一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B.人类文明具有多样化
C.城市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形成D.文明的定义有固定标准
2.[2023·安徽宣城高一下期末]公元前3500年左右,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千纪至前2千纪,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这些地区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C.国家和文字的出现D.大河流域的优越环境
3.[2023·山东德州高一下期中]如图为对古代某一文明的描述。该文明是( )
◎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莎草纸是主要书写材料
A.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希腊文明
4.[2023·河北承德高一下联考]塞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之一,期间法老会亲自主持新神庙的奠基仪式,并修建众多用立柱支撑屋顶的神龛,为各地代表团和神祇提供住处。节日上,法老会亲率祭拜团体向众神供奉土地和献祭,并在最后表演加冕仪式。这反映出古代埃及( )
A.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拥有较高的建筑水平
C.法老权力受到一定约束D.注重社会的礼仪德治
5.[2023·山东潍坊高一下期末]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 )
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B.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C.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D.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
6.[2023·江苏扬州高一下期末]史载,波斯贵族麦伽比佐斯在一次陪同国王狩猎狮子时,用标枪刺死了狮子,挽救了国王性命,但违背了国王触碰猎物之前其他人不得行动的惯例,被以破坏法律、有篡位嫌疑罪判处死刑。这本质上说明古代波斯( )
A.法律存在不合理的规定B.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国王是国家的最高主宰D.尚未建立有效监察体制
7.[2023·吉林高一下期中]亚历山大发行过一系列带有希腊神祇的纪念币,其继承者们也模仿并打造了大量的相似钱币。这些钱币在中亚与印度的流传,直接或间接地唤起这些地区的人们对希腊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回忆。据此可知,亚历山大( )
A.推广了希腊文化B.传播了基督教教义
C.完善了货币制度D.宣扬了君权神授
8.[2023·安徽皖北高一下联考]公元2世纪,有人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罗马城:“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反映出当时( )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罗马城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
C.古罗马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D.古罗马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
9.[2023·福建福州高一下期中]在中古西欧社会,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将会被领主抛弃;但如果是领主不履行诺言,封臣同样可以抛弃领主。这说明在当时的西欧,封建关系存在的特点是( )
A.带有严格等级性质B.封建契约关系具有双向制约性
C.领主与封臣之间存在血缘纽带D.领主与封臣之间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10.[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下期末]11世纪的西欧城市出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这让教会措手不及。教会似乎没有准备好该如何去统治这个新兴而充满活力的、有文化的阶层。而城市居民总是觉得教会根本不理解他们碰到的问题,总是质疑教会的财富与权力。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艺复兴促进了市民的人性解放B.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C.经济发展对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D.教会尚未掌握对西欧社会的统治权
11.[2023·安徽高一下期中]俄罗斯标志性建筑之一——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这些现象说明,俄罗斯( )
A.受到拜占庭帝国统治B.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C.受拜占庭文明广泛影响D.与拜占庭相同的历史传统
12.[2023·河北邢台高一下期末]阿拉伯帝国时期的学者花拉子密(780—850)汲取古代印度、波斯和希腊天文历算的相关成就,参照新的观测资料,编制《花拉子密历表》。白塔尼(850—929)在古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长期的天体观测,发现地球的近日点运动,即地球运行的轨道呈椭圆形状。这反映出( )
A.阿拉伯文化的兼收并蓄B.民间交往是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C.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D.科学革命在阿拉伯帝国率先兴起
13.[2023·广东名校高一下联考]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地区享有自治或半自治的地位,政府通过任命这些地区既有集团的领袖,赋予其重任,希望以此来保障帝国的稳定。这反映了奥斯曼帝国( )
A.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B.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
C.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D.伊斯兰教地位的衰落
14.[2023·山西大同高一下期末]纵观历史,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其发生在( )
A.哈拉帕文明时代B.德里苏丹国时代
C.笈多帝国时代D.马拉塔帝国时代
15.[2023·广东高一下联考]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气候非常炎热,因此盐对于保存肉类资源而言非常重要,人们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即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这从侧面反映出西非地区( )
A.商品经济活跃B.黄金资源丰富
C.民众生活富庶D.工业基础落后
16.[2023·山西太原高一下期中]在古代非洲,东非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西非先后崛起了加纳、马里和桑海几个大帝国,南非出现了以建筑“石头城”闻名的津巴布韦文化。这表明( )
A.各地区文明是独立发展的B.各地区文明间缺乏共性
C.文明发展具有区域性特征D.非洲大陆内部彼此隔绝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3·河北承德高一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法老之下设宰相,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和水利等中央部门,这一职位常由太子或皇亲贵戚充任。地方上仍由州长统治,但这时的州长已由法老任命并对法老负责,他担负收税、征役和管理当地水利工程等各项责任。一切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把持,只有中下级官吏才任用平民。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当你(巴比伦王)给我写信时,你说道:“当你的妻子们都站在你面前时,(这时)你说‘从站在你们(使节们)面前的这些人中,找出你们的女主人!’”但是我(巴比伦王)的使节没有认出她(我姐姐)。“谁是长得像我姐姐的人呢?”现在,你(巴比伦王)写信给我,说:“(如果)我的使节们不认识她,谁是认识她的人?”为什么不派一个能告诉你真话——你姐姐在这里平安生活——的可靠的人呢?这样,你就能信任那个进入(宫殿)看到她的房子、她与国王(具有友好)关系的人了!——摘编自袁指挥《埃及法老对巴比伦王的驳斥——阿马尔那第一号书信译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埃及的政治概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埃及王国与古代巴比伦王国交往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8分)
18.[2023·湖北襄阳高一下期末]【奴隶制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6分)
19.[2023·福建宁德高一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公元8—10世纪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部分成就
领域 翻译家 成就
哲学 侯奈因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物理学》《伦理学》
文学 海什雅里 依据《海扎尔·艾弗萨纳》(波斯的一千个故事),吸收埃及、伊拉克、印度和中国等国的一些故事,整理出《一千零一夜》
历史 马苏第 《编年史》(30卷,流传下来的仅有两节《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音乐 赛义德·伊本·米斯查哈 翻译了一批拜占庭和波斯歌曲
天文 穆罕默德·伊本·易卜拉欣 《信德欣德》(印度天文学家毛卡的《西德罕塔》)
地理 撒比特·伊本·古赖 《地理学》
数学 法萨利 将印度的数字及数字体系译成阿拉伯文
医学 拉齐斯 《医学集成》(集当时古希腊、印度和中东的全部医药知识)
——摘编自丁瑞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历史意义。(6分)
20.[2023·福建南平高一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在军事上,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另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为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下情上达和军队调动,在驿道沿途设驿站。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治理措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一方面用于传递帝国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调动军队;另一方面用于被征服地区朝贡。印加国王为统一宗教信仰,既强调太阳神的至高无上,同时敬奉古老神明,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收并蓄。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
——摘编自林被甸《探访印加——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互动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印加帝国在治理措施上与大流士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阶段检测卷一
1.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学者认为,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都是文明的特征,这说明人类文明具有多样化,故选B项;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有制的产生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形成,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的定义没有固定标准,文明的出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化,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据所学,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社会分工日益复杂,最终迈向文明时代,故选A项;据所学,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封建社会,与材料中的早期文明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国家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而非前提,排除C项;据材料“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可知,文明也可以是海洋文明,并非只有大河文明,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据材料“太阳历”“莎草纸”可知为古埃及文明,故选B项;古代西亚文明并无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排除A项;古代印度文明的书写材料并不是莎草纸,排除C项;古希腊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是海洋文明,并无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据材料“向众神供奉土地和献祭,并在最后表演加冕仪式”可知,王权通过神权取得合法性正统性,同时神权要得到王权的献祭,这反映出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王权与神权的关系,而不是建筑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古埃及法老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法老会亲自主持新神庙的奠基仪式”也是为了维护这种关系,而不是“注重社会的礼仪德治”,排除D项。
答案:A
5.解析:据材料“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可知,材料说明了农业扩张的必然性,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农业扩张的必然性,没有涉及文明产生的基础,排除B项;据材料“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农业扩张的必然性,而非文明的扩张方式,排除C项;据材料“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可知,材料强调人地矛盾推动农业扩张,而非文明融合,排除D项。
答案:A
6.解析:由材料可知,波斯贵族麦伽比佐斯虽然挽救了国王性命,但违背了国王触碰猎物之前其他人不得行动的惯例,被以破坏法律、有篡位嫌疑罪判处死刑,这从本质上说明古代波斯国王的地位尊贵,国王是国家的最高主宰,故选C项;这个贵族并未触犯法律,而是违背了国王触碰猎物之前其他人不得行动的惯例,所以不能说法律的规定不合理,排除A项;题干中未体现古代波斯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B项;材料本质上说明国王的地位尊贵无比,与有效监督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7.解析: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发行的带有希腊神祇的纪念币,直接或间接唤起中亚与印度的人们对希腊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回忆,说明亚历山大东征推广了希腊文化,对被征服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故选A项;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而亚历山大远征是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排除B项;材料强调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而非完善货币制度,且“完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君权神授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根据材料“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的罗马经济文化较为繁荣,故选B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后才逐渐形成,排除A项;出超即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材料未体现罗马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了罗马的经济文化较为繁荣,并未涉及对外侵略扩张,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据材料“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封臣同样可以抛弃领主”可知,封臣与领主双方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拒绝义务(撤回忠诚),即具有双向制约性,故选B项;等级指在社会地位上和法律地位上不平等的社会集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领主与封臣之间存在土地纽带,而非血缘纽带,排除C项;西欧封臣与领主是臣属关系,而非行政管理关系,排除D项。
答案:B
10.解析:据材料“总是质疑教会的财富与权力”可知,新兴的市民阶层对教会提出质疑,有了思想上的变化,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材料中的时间为文艺复兴之前,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尼德兰,时间是156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教会掌握着对西欧社会的统治权,排除D项。
答案:C
11.解析:据材料可知,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和国徽,深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俄罗斯的国家元素,而受到拜占庭帝国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的依据是其版图的扩张,而材料强调的是俄罗斯文化,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历史传统因民族、地理等不同而相异,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据材料“阿拉伯帝国时期的学者花拉子密(780—850)汲取古代印度、波斯和希腊天文历算的相关成就……编制《花拉子密历表》。白塔尼(850—929)在古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发现地球的近日点运动”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的学者吸收古代印度、希腊、波斯等国的天文地理知识,推动了天文学发展,反映出阿拉伯文化的兼收并蓄,故选A项;战争、和平交流等都是文明交流的途径,而材料旨在说明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古代希腊、印度、波斯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故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古代希腊、印度、波斯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文化碰撞冲突侧重文化的对抗、竞争状态,排除C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是在16—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13.解析: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在一些地区采取自治和半自治的措施,通过任命既有集团的领袖,来维护统治和保障帝国的稳定,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故选C项;奥斯曼帝国并未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且对一些地区的统治策略与措施并未涉及宗教问题,排除A项;题干只是提到奥斯曼帝国对一些地区的统治措施和策略,并未涉及其实施的结果,所以不能得出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所述的举措是在某些地区,与伊斯兰教地位的变化无关,也不能据此得出伊斯兰教地位衰落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C
14.解析:据所学,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故选C项;据所学,印度教得到支持是在笈多帝国时代而不是其他时代,排除A、B、D项。
答案:C
15.解析:据材料可知,西非气候炎热,需要大批保存肉类的食盐,而人们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即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从侧面说明西非黄金资源极为丰富,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这从侧面说明黄金资源丰富,西非商品经济活跃从正面就可以看出,而不是侧面反映的问题,排除A项;黄金资源丰富与民众生活富庶并无必然关联,因为黄金是否掌握在民众手里至关重要,而题干信息并未提及,排除C项;题干中所提及的黄金和肉类资源本身都与工业无关,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工业基础落后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B
16.解析:据材料可知,东非、西非和南非文明各不相同,反映出文明发展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故选C项;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各地区文明或多或少地吸收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化,排除A项;各地区文明间缺乏共性与“东非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津巴布韦文化”不符,排除B项;“隔绝”说法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17.解析:(1)据材料一“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可知法老个人权力和意志至高无上,具有专制色彩;据材料一“法老之下设宰相,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和水利等中央部门”“但这时的州长已由法老任命并对法老负责”,可知法老通过控制人事任免权已经建立起中央集权式的官僚系统,包括社会生产、阶级控制和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据材料一“一切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把持,只有中下级官吏才任用平民”,可知上层统治者大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充任,平民只能担任中下级官吏。(2)第一小问方式,据材料二“但是我(巴比伦王)的使节没有认出她(我姐姐)”,可知当时古埃及王国与古代巴比伦王国以联姻的方式建立起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你就能信任那个进入(宫殿)看到她的房子、她与国王(具有友好)关系的人了”,可知通过联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为两国之间经贸往来创造有利条件,也客观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答案:(1)概况:法老实行专制统治;埃及中央集权式官僚系统已初具规模;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充任,平民可担任中下级官吏。(6分)
(2)方式:通过联姻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2分)
影响:有助于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6分)
18.解析:(1)据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等推动人文主义的起源。结合所学可知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可知过程具有渐进性(阶段性);据材料二“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可知剥削方式有所变化;据材料二“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可知孕育新的经济因素。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可知适应奴隶制危机和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据材料二“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可知冲击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有利于封建农奴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结合其实质可知但本质上人身束缚和受压迫的状态并未改变。
答案:(1)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等推动人文主义的起源;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6分)
(2)特点:过程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剥削方式有所变化;孕育新的经济因素。(2分,任意两点2分)
评析:适应奴隶制危机和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冲击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有利于封建农奴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但本质上人身束缚和受压迫的状态并未改变。(4分,任意两点4分)
19.解析:(1)由表格名称可以看出,翻译运动从公元8世纪持续到公元10世纪,可得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由表格中的领域一栏可以看出,翻译运动涉及领域广;由表格中的翻译家一栏可得,涌现出了翻译家群体;由表格中的成就一栏可以得出,具有融合性(各区域文化集成,融合东西方文化)和创新发展的特点。(2)由上述表格中的成就一栏可得,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翻译了古代很多区域的文化成就,起到了保留和传承东西方文化的作用;同时,上述文化成就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保存了很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典籍和成果,为欧洲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广;涌现出了翻译家群体;具有融合性(各区域文化集成,融合东西方文化);创新发展。(6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若答“成就高”给1分)
(2)意义:保留和传承了东西方文化;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欧洲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6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0.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可知注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据材料一“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可知注重将金币铸造权收归中央,树立中央权威;据材料一“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可知吸收被征服地区统治者进入帝国的管理,有利于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据材料一“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可知充分尊重被征服地区原有的法律和宗教传统。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可知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巩固波斯帝国在全国各地的统治;据材料一“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可知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以及各地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2)第一小问相似之处,据材料一、二“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可知印加帝国与大流士改革都注重划分行政区,然后设置官吏分区治理;据材料一、二“在驿道沿途设驿站”“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可知印加帝国与大流士改革都注重道路交通建设;据材料一、二“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收并蓄”,可知印加帝国与大流士改革都充分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据材料一“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可知国家的有效治理是推动地方文明发展的政治保障;据材料二“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可知局部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有利于地区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国家整体上的和平局面有利于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融合,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后,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观点,可知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
答案:(1)特点:注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重视中央政府的权威;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尊重各地区的传统。(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促进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相似之处:划分政区,设官员治理;完善道路系统;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因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有效治理;地区之间的和平交流;局部战争的客观效果。(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