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训练: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共识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赖以存续的文化基础,华夏帝国延续两千余年得益于政治一元主义的 共识。政治一元主义有三个主要构件: 一是权力配置中的王(皇)权主义或王权至上;二是政治共同体(物理空间)的大一统;三是政治文化中的独尊儒学及政治传统上的联系性。 一元主义的政治共识 构建于孔孟时代,形成于秦汉时代,秦汉以后为历代政治家与思想家所固持。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要求:
(1)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从划线的三个时代中选取六例史实加以论述。
(2)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180字。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
材料一:从人类社会转型 角度看,近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历史进程看,这种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社会转型是由一 系列社会转折的不断蓄积而产生的,是在一个社会的母体内经历长期的与不断的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趋势,但不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因而具有明确的时代特色。在结构转型期间,由于各种结构性要素都处在变动之中,因而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摘编自马敏{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
(1)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1860年-1919 年的中国和16世纪-19世纪中期的英国相关史实,分别从政治制度经济技术思想文化三个领域对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社会转型"的两个特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自始至终贯穿着一幅幅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学习西方、主张变革,是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把革命民主主义作为思想武装,是近代爱国主义的又一特点。而爱国主义最终与共产主义相结合,是近代爱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整理
(1)使中国近代与近代以前的历史条件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列举中国近代史的2个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阅读材料,以《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材料一:以1949年为节点…6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材料二: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盛大开幕。“浪漫、唯美、温暖”的开幕式盛宴,以及“超燃”的冰上运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银丝带”、“大雪花”等呈现的视觉美感,是由地下隐藏的与场内的主火炬完全不同的转台装置、以内外不同的旋转效果共同呈现的:冰雪奥运五环应用裸眼3D、激光技术,以“破冰而出”的方式亮相。
——张鹏《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展现的三种精神及意义》
(1)要求:文中须包含五个转变开始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从这些彪炳史册的“北京时间”中你获得的认识:表述成文,史实准确,180字左右。
(2)今天我们亲历“北京时间”。结合材料二谈谈走过这个“北京时间”的感受。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人们能见到的成系统的古文字中,距今3000多年前殷商的文字无疑是最早的。其内容大多与祭祀、田猎、风雨、战争和疾病之类相关,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在此种文字的基础上演化出“金文”。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小篆。从此以后,在今天的中国范围内,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作为记录语言和社会交往的工具……因为汉字在塑造思维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学习和使用时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汉字新书写的文明和文化……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革新,汉字输入法在记录语言时远比英文输入法要快。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汉字还会爆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华觉明《中国三十大发明》
(1)材料中“殷商的文字”被称为什么?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民主模式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应尊重主权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正当权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20世纪世界历史重要事件简表(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3世纪 意大利等国出现手工工场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890年 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花断了 美国95%的石油生产
1779年 英国发生工人捣毁机器运动一些工厂被毁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933年 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1948年 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材料二: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在 政治体制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发展模式。——摘编自《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7—19世纪,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几种
(2)英国构建“福利国家”与美国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读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上述材料,就“国家发展道路或模式的选择”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提取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兴起的时候,面临着秦王朝的种种弊政和诸侯纷争的紊乱局面,百姓无业可居,大闹饥荒,西汉社会经济一片凋敝。为此,汉高祖简化法令和禁令,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即位,他身体力行提倡节俭,下令把十二年租税的一半赏赐给百姓,下一年,又免除了租税。过了十三年,及景帝二年,规定百姓私田制征收一半的租税,税率三十征一。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至武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等
(1)指出汉初统治者为解决“西汉社会经济一片凋敝”而采取的政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8.材料论述题
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大陆的相遇……最积极的后果之一就是玉米、南瓜、马铃薯、西红柿、蕃薯、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输入旧世界。它不但极大地改善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的人……欧洲人在这里收获了大量的粮食,赢得了巨大的利润,而他的携带的天花.麻疹病毒,也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
──《哥伦布大交换》(艾尔费雷德)
(1)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4世纪末这个曾经极盛的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地中海东部的那一半尽管疆域辽阔,但在后期发展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这个地中海东部的国家就像是一只同乌龟赛跑而半路停下睡觉的兔子,不仅被乌龟超越,而且被时代所抛弃。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基督教兄弟----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也束手无策,不断的战争导致财政的亏空,经济衰退,最终在1453年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摘自《世界历史》教材
(1) 材料中的“地中海东部的那一半”所指的国家。
(2)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如洋务运动),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根据费正清或者徐中约的论述,提炼出一个观点写一篇小短文。(要求:160字左右;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楚。)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提出的国内背景是什么。材料二相关会议确立了哪一思想的指导地位?
(2)“坚持理论创新”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坚持理论创新”这一话题,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12.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经济篇]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文化篇]
材料三:宋代是 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国外史学家宫崎市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与北宋对峙的政权。并指出历史上灭亡南宋的是哪一王朝?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13.开放是强国之路,开放与交流是从古至今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对外贸易交流极为繁盛。一方面,许多外商来华贸易,长安、广州、扬州等大城市均聚集着大量外国商人。另一方面,华商足迹也远涉欧亚地区。当时,中国商人不仅能到达东南亚、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商,甚至可能有远至欧洲者。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明代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禁多于放,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政治外交色彩重于经济色彩……明中期以后,朝贡贸易的政治色彩有所减弱,外番货品免税政策渐改为按倒抽……实行不久又迎来嘉靖时期的海禁,使正常的中外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摘编自史志宏《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三:闭关锁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清朝统治者隔绝中外民众的往来,加强对东南沿海的清剿,断绝了东南沿海人民的活路,造成了嘉庆年间(1796-1820) 东南沿海商民的反抗;妨碍了中国人民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从而造成中国的落后。
一一摘编自徐明德《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历史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贸易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影响中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4.南社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东莞市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南社谢氏始祖于南宋为避战乱,只身逃难到南社,经过几百年的生息繁衍……明清以来有十余人中进士、举人,三十多名秀才。南社村谢姓兴旺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后,曾称其为“古代进士村”。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村委会《珠三角明清古村落的典范——南社村》,《小城镇建设》2006年09期
(1)南社村获得“古代进士村”称号的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以“教育与地方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要求:标题自拟,文字通顺,言之有理,200字以上)
15.阅读材料,撰写短文。
1914年-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社会主义力量出现,帝国主义殖民力量削弱。大萧条、极权主义政权(通常指某一人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以及全球性的冲突接踵而至。对于欧洲文明来说,这一历史时期不啻于一场噩梦。到1945年.欧洲对世界事物的支配权已严重动摇。随着西方霸权的衰落,世界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要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六件重大史实加以论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清晰流畅,字迹工整,不少于200字。
16.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湾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进展。
——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讲话
材料四:澳门3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65万人,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澳门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经济社会一直保持健康稳定发展。2016年澳门人均GDP约6.9万美元,排名全国第一,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粤港澳三地首次实现陆路连接,三地无障碍的联通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坚实的基础。澳门经济从最初的博彩业一枝独秀,经过华丽转身,逐渐实现了观光、文创、会展、休闲娱乐等产业互相促进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摘编自《回归后澳门繁荣稳定当地居民最受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中国首创的国家统一理论是什么?最早实践该理论实现统一的地区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稳定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4)阅读材料四,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依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的特征。
(2)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上述五种文化传播的史实各一项,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变革和思想先导。
材料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均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提炼一个观点,并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中各选一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下。)
(2)说说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观点:政治共识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赖以存续的文化基础,华夏帝国延续两千余年得益于政治一元主义的共识。(或政治一元主义的共识是华夏帝国延续的重要基础或条件)史实论述:
孔孟时代:
以德治国;仁政;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秦汉时代:
秦:设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汉武帝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推恩令”等
秦汉以后: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北宋:解除进军高级将领的兵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地方上知州、通判、转运使的设置等;
元: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设立行省制度;废除三省制,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等;
明:明太祖废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明成祖设立内阁等;
清:清设立军机处等。
2.【答案】(1)观点:“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近代化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论述:
中国方面: 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促进了思想启蒙。 (或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经济技术,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或答甲午战争后,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或答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团体纷纷涌现,人民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等) ; 思想文化, 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答影响也可得分: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英国方面: 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或答革命的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技术,进行了工业革命,建立现代工厂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或答进行殖民掠夺与殖民扩张(或“三角贸易”),开拓海外市场,有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促进资产阶级思想启蒙。
(2)社会转型具有明确的时代性特色;呈现极大的不稳定性。
3.【答案】(1)事件:鸦片战争。
(2)观点:学习西方,主张变革,是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论述。史实: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一场学习西方技术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起民主共和国。由此可见,学习西方,主张变革,是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的爱国人士在中国危亡的时候,不断在进行探索,想要挽救国家危亡。
4.【答案】(1)认识: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阐述: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郑重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1992年中共十四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标榜史册的“北京时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2)感受: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时代发展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彰显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反映了我国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5.【答案】(1)甲骨文
(2)答题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事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①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③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⑤我们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6.【答案】(1)有三种。第一种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种是民族解放战争,第三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英国构建“福利国家”的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示例:观点:国家的发展要与国情相结合;论述:近代以来,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挽救了国家危机;二战后,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缓和了阶级矛盾。因此,国家发展道路或模式的选择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或发展道路。
7.【答案】(1)政策:休养生息的政策。
(2)观点:合理的政策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A.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对百姓实行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既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使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B.西汉王朝从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最终,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所以,我们认为,合理的政策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8.【答案】(1)新航路开辟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观点: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物种之间交换日益扩大。同时,新航路的开辟还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尽出的结论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世界逐渐变成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影响。
9.【答案】(1)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
(2)观点:开放创新使国家强大。
论述:可以从拜占庭帝国及日本大化改新等例子加以论述。
10.【答案】答案一:根据费正清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符合题意即可)
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答案二:根据徐中约观点: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符合题意即可)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等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
11.【答案】(1)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需要。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正是因为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历史成就。
12.【答案】(1)政权:辽、西夏王朝:元朝
(2)来源:关税
经济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机构:市舶司
(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的广泛运用,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3.【答案】(1)特点:交流范围广、交往国家多、双向交流。
(2) 因素:国家政策
(3)观点: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发展
论述:唐朝时实行了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活跃,各国商人纷纷来华朝拜、学习,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后,使正常的中外贸易受到极大影响。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可以促进国家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落后。
14.【答案】(1)南社村的谢氏族人,勤奋好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明清时期初显繁荣,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十多人中秀才、有十多人中进士、举人.我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民俗专家费孝通亲切的称南社为“古代进士村”,并作了题词.
(2)答案不唯一
15.【答案】欧洲霸权主义的衰落;
1914年,沙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一战主要集中在欧洲,持续了四年多,沉重打击了欧洲国家;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欧洲国家实力衰落,殖民地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打击了欧洲殖民者;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5年,二战胜利结束,沉重打击了欧洲国家,欧洲的霸权主义衰落。
16.【答案】(1)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理论:一国两制。地区:香港地区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或九二共识)
(4)答案示例
观点1: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论述:“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在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前提下,为完成祖国统一提出的伟大构想。根据这一方针,1997年7月1日香港、1999年12月20日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
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社会长期保持繁荣稳定。香港回归后,进一步巩固了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澳门回归后,经济从最初的博彩业一枝独秀,到现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
结论:综上所述,“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推进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观点2:“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港澳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
观点3:“一国两制”方针推动港澳的繁荣稳定。
观点4:“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17.【答案】(1)特征:相对孤立闭塞;文明发展多元;文明交往有暴力、和平等多种方式;区域文化不断向外扩散。
(2)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下,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18.【答案】(1)观点:先进的思想促进经脐发展社会进步。(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论述:略。
(2)立足中国经验,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训练:论述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