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难点12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重难点12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目录
核心知识脉络图详览
命题点与易错点解读
常考重难点概念突破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民主强调选举和主权在民;共和强调分权和废除贵族
解读:民主是权力的来源问题;共和是权力的分配问题。有普选和议会立法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但是只有结束了君主专制的国家才是民主共和国。
2.普选和议会立法是民主核心;权力制衡和政党政治是表现
解读:普选的广泛性和立法的独立性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权力制衡的方式和政党的数量反映的是民主的特色差异。
3.分权制衡既体现为上下制衡(联邦制),也体现为同级制衡(三权分立)
解读:联邦制协调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三权分立协调的是同级政府内部关系。
4.光荣革命转移权力中心,责任内阁制确立虚君政治;
解读: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权力中心就转移到了议会,但直到1721年责任内阁制建立国王才失去行政权,而且这并不代表从此国王就都是摆设,20世纪以前国王仍然时常参与国家事务。
5.议会改革冲击旧贵族地位,文官改革维护基层行政稳定
解读:1832年议会改革获利的资产阶级,1918年议会改革才真正废除财产资格限制,使普通民众获得更多权力在,这一过程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步替代旧贵族地位的过程。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贵族和党派更替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廉洁问题等,最突出的特点是严格保持政治中立。
6.英国君主立宪进程特征:王权慢慢衰败,议会慢慢成为中心,内阁慢慢强势
解读: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具有渐进性和曲折性,国王并非一次性失去权力,议会并非一直都权力至高无上,内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权力日益增大。英国王权的发展可分以下四个阶段,一、王权的第一阶段:野蛮人的军事领袖;二、王权的第二阶段:封建贵族中的第一人;三、王权的第三阶段:主权的君主,国家的化身;四、王权的第四阶段:统而不治的虚君。
7.1787年宪法既加强中央集权,又限制政府权力
解读:美国独立后的问题是邦联制不足以维护国家稳定,所以1787年制宪会议的本意是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由担心集权过度侵害地方权力,所以设计了联邦制保证州权一定的独立,利用了三权分立体制限制联邦政府。
8.两院制既平衡了地域,又平衡了阶层,还兼顾稳定和广泛。
解读:美国的参众两院利用代表的名额分配不同平衡了大小州的关系,利用代表的产生方式差异平衡了精英和民众,利用任期制度差别维护了政策制定的延续性和民意体系的广泛性。
9.1861年,俄国没有解决专制问题,美国没有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解读:1861年改革中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和沙皇专制问题都没有解决,大部分农奴解放后依然面临极端贫困。美国同一年爆发的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但是种族歧视问题依然根深蒂固。
10.法国大革命追求平等,具有曲折性和妥协性。
解读:受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相对比较激进,所以曲折较多。同时由于法国小农经济稳定,君主专制历史悠久王权强大,革命进程充满妥协。
11.拿破仑帝国过度扩张,拿破仑法典推动进步。
解读:拿破仑的帝国是昙花一现的,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是深刻而悠久的。
1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诉求,联邦主义反映了德国统一进程的特征。
解读: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这和美国南北战争发生的原因相近似。而普鲁士一家独大的局面和多邦国并存的历史决定了德国采取了联邦制的管理方式,而且和美国的各邦平等不同,普鲁士占据绝对优势。
13.德国君主立宪制落后与进步兼备,造就了独特现代化模式
解读:德国君主立宪的落后性主要体现在皇权至上、军国主义,进步性则体现在有民主色彩、适应工业化需要、推动法制和社会福利完善等方面。这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王朝战争的统一方式所造成的,形成了德国威权主义的独特现代化道路。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侵略压迫,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其核心特征公民选举、议会掌握立法权,存在分权制衡机制。简单说就是“选出代表间接民主”,避免了直接民主的弊端,主要有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为权力中心)、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为权力中心)。
【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官员和国家元首由人民选举产生(而非世袭)并有定任期(而非终身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近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因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这种制度又可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邦联制和联邦制】邦联制即“国家的联合”,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重要特征就是中央政府权力小,各邦权力大。如独立之初的美国、现代的欧盟、东盟、独联体等。联邦制联邦也称“联盟国家”,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统一国家,其特征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中央政府权力地位高于地方,但地方也有很大的权力和自治权,中央与地方更多是平行关系。如前苏联、现今的美国、德国、印度等。
【政党政治】起源于英国,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形式,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早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议会内部就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治派别,到19世纪30年代产业革命以后,才正式形成英国议会制的两党政治。
【权力制衡】是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这些力量表现为一定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机构和组织等等,他们在权力主体行使过程中,对权力施以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运行中的正常、廉洁、有序、高效等,并且使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
【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的政府以法律为依据,对各级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以及分类管理等作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确立与中国的科举制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仿效,而后在美国,最后,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式文官制度纷纷建立。
【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决定,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无权决定;强调证据裁判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人是无罪的,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1832年议会改革】由于国内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和国际上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进行的议会制度改革。改革方案降低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考虑了选区的实际,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迈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重要的一步,但是工人、平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责任内阁制】由内阁(政府)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内阁由获得下议院多数党领袖(首相或总理)提名经国王形式任命,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英国1721年创立责任内阁制,内阁掌行政权,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考迪罗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1870年法国首先挑起战争,最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投降,普鲁士将战争由自卫战争转化为侵略战争,1871年强迫法国签订割地赔款的《法兰克福和约》。由此德国实现统一、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法国宣告成立。此后德法两国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容克地主】特指德国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在19世纪中期德国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该阶层具有很强军事性、封建性,认为德国的统一就是普鲁士势力的延伸。1871年普鲁士“自上而下”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成。
(建议用时:30分钟)
(2023·高考全国乙卷·33)
1.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3)
2.如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2023·福建高考·14)
3.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 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 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2023·北京高考·13)
4.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2023·广东高考·7)
5.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023·湖南高考·15)
6.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4)
7.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2022·湖北高考·14)
8.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2023·河北三模·14)
9.1869年6月,明治政府批准各藩“奉还版籍”申请,同时任命274名藩主为藩知事,继续主持藩政,但规定藩收入的十分之一为藩知事家禄,余者为藩财政收入,原家臣的俸禄改由藩财政担负,从而釜底抽薪,事实上割断了旧家主与家臣经济上的授受关系。这些举措( )
A.使“文明开化”得到了落实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以“全盘西化”为指导思想 D.清除了封建残余势力
(2023·云南昆明“三诊一模”·33)
10.1874年,高桥二郎在杂志上介绍日本民族时说:“本邦之人,性质锐敏,能劳苦,气象活泼,贵勇武,贱怯懦,笃文学,好新奇,唯心计粗放……然开辟以来至今日,其间凡三千年长,独立东海,时盛衰,未受他国羁绊。”这种认识( )
A.推动明治维新运动兴起 B.彰显“脱亚入欧”的民族愿景
C.适应社会转型时代要求 D.体现“文明开化”的进步理念
(2024·湖南部分学校9月联考·14)
11.1649年7月4日至16日,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两项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出售国王所拥有的动产及个人地产,原属王室的庄园、土地等财产。其购买者主要是乡绅,还有不少商人、富裕农民、议员和政府职员。这得益于( )
A.君主立宪制形成 B.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
C.政治体制的变化 D.封建势力退出政治舞台
(2024·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一·32)
12.余秋雨在《行者无疆》里说:“这是‘一种较少腥风血雨,较少声色俱厉,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过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已被历史证明是一条可圈可点的道路’。”这里的“道路”是指( )
A.近代英国的社会转型 B.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C.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 D.全球物种流动大交换
(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14)
13.13世纪以来,英国在长期不断的政治改革下,于17世纪末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而法国则从18世纪末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在19世纪末确立民主共和体制,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为世间所罕见。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建国路径的差异 B.资产阶级力量的差异
C.指导思想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23·湖北十堰四月调研·11)
14.1701年,英国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本国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国的人的时候,如果未经国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国的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这一规定( )
A.导致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 B.突显了议会主权的特点
C.使英国免于卷入国际冲突 D.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2023汕头二模)
15.有英国学者指出,整个中世纪,当英国国王力量虚弱或国王尚未成年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贵族控制下的官僚政府;当国王强大时,就会出现国王个人控制下的王室政府,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这一变化的背景是,16世纪英国( )
A.成为主权强大的民族国家 B.国王权力不断受到限制
C.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D.封建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2023·辽宁沈阳三模·14)
16.《独立宣言》原稿被删除的主要内容包括:谴责英国国王侵犯非洲人的“神圣的生存权利和自由权利”,贩卖黑奴;否决殖民地禁止和限制奴隶贸易的立法;煽动奴隶拿起武器反抗等。这一做法可以看出( )
A.殖民地与宗主国的斗争与妥协 B.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特点
C.奴隶制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焦点 D.美国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2024·广东江门调研·15)
17.19世纪上半叶,美国哈德逊河画派代表科尔将荒野描绘成新大陆的名片,在其作品中未经人类加工和改造的荒野与欧洲地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洲荒野被塑造为能够彰显国家特殊性和优越性的地理空间形象。这( )
A.有利于塑造国家认同意识 B.反映联邦制下对州权力的渴求
C.鼓励了美国殖民扩张活动 D.有利于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4·广东韶关一模·13)
18.1788年,为对抗国王路易十六不合理的增税方案,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制根本法》,明确提出制约王权。这反映( )
A.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B.高等法院代表资产阶级
C.法国大革命实际已爆发 D.启蒙思想影响统治阶层
(202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一·14)
19.1856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之问”,即法国大革命没有在最专制保守的路易十四时代爆发,反而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近代化程度提高后的路易十六时代爆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托克维尔之问”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仍在长升期 B.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C.路易十六时代法国处于革命高潮 D.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2023·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13)
20.在法国大革命中,各政权都要求法国公民说法语,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并建立了公立小学来教授法语;在革命过程中还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强资产阶级政府集权性 B.消除封建割据以维护统一
C.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 D.增强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2024·河北衡中同卷调考三·6)
21.有学者将美国政治体制称为“否决政治”,总统和国会之间经常出现相互否决的现象,甚至由于国会与总统分庭抗礼而造成的“府会相争”,常使联邦政府面临“关门”危机。据此可知,美国的政治体制( )
A.有效地维护了人民民主 B.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总统的行政权力 D.导致了部门间权力争夺
(2023·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14)
22.19世纪前期,英国确立了“委托立法”制度。到19世纪后期,“委托立法”的范围日益广泛,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授权内阁或某一行政部门去制定具体的施行细则,因此当时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立法机关的“第三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议会对内阁负责 B.政府行政权力膨胀
C.政治民主化完善 D.代议制度受到冲击
(2024·广东调研二·13)
23.1826年,法国纳税不到20法郎的小块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三,依附于家庭的小块土地所有者、经营者,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产业基础。这种状况( )
A.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B.延缓了法国政治现代化
C.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
(2023·北京房山区一模·13)
24.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但要向地主交纳赎金,且受村社制的束缚,农民自由择业、迁居受到限制;1872年日本天皇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保证农民人身、移居及职业的自由。据此推断( )
A.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俄国
B.俄国由于沙皇专制统治导致十月革命的爆发
C.日本和俄国的改革因内容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D.两国改革不同程度推动了各自资本主义发展
(2024·四川雅安“零诊”·23)
25.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8月15日对村长们说:“风传你们等待着其他的自由,除了我给予你们的那种自由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自由了。去履行法律和2月19日法令吧!”15个月后,他在农民代表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这番话。这说明( )
A.解放农奴的法令没有得到执行 B.农民对改革措施并不感到满意
C.亚历山大二世的权威受到挑战 D.改革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023·湖北武汉四月调研·14)
26.182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将美国平均关税从20%提高到40%以上,被时人称为“可憎关税”法案。下图是众议院各州代表对该法案表决结果示意图,这反映了( )
A.南北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B.联邦内部存在分裂隐患
C.政策调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D.自由主义思想仍占明显优势
(2023·吉林二模·20)
27.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它的作用就是把印第安人与白人社区隔离开来,负担“文明开化”的功能,迫使保留地印第安人采取白人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宗教团体和传教士开赴印第安人的居住区进行大规模地传教活动。伴随西进运动,从19世纪前期开始,广泛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实行。该制度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美洲的族群结构
C.导致美国长期的种族矛盾 D.南北矛盾激化且不可调和
(2023·云南昆明三模·34)
28.南北战争后,来自东部的铁路公司和土地投资公司依仗政府的赠予和雄厚资本,获得大量无偿和廉价土地,然后转手高价零售,由此赚取的巨额资金又转化为铁路投资,或向西部矿业和东部制造业转移。据此可知( )
A.南北战争促成美国产业升级 B.南北战争推动了政府职能扩大
C.垄断资本影响国家经济政策 D.土地政策调整促进工业化发展
(2023湖南师附)
29.有学者认为:19世纪法国拿破仑所建立的政权,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便开始走向反动,逆历史潮流而动,其倒台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以下史事中最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
A.拿破仑在法国建立起普遍义务兵役制,加重人民负担
B.第七次反法同盟彻底击败了拿破仑,并将其流放至死
C.实行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全面禁运,阻碍法国工业发展
D.拿破仑在位时广大民众度日艰难,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2023·河北联考)
30.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藩治职制”改革,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主管地方行政,同时另设管理藩主家政的“家知事”;对于藩政,“其人员黜陟均应随时呈报太政官”。这一改革( )
A.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B.确立了西方民主体制
C.促进了封建关系的瓦解 D.推动了地方自治发展
(2023河南省郑州市二模)
31.1918年德国成立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年满20岁的公民按比例代表制的原则选举产生,政党所赢得的席位严格按照其获得选票的数量分配。当时有大小政党一百多个,能经常进入国会的就有二十多个,形成一个多党并立、互不妥协的政治制度,单一政党难以赢得多数而组阁。据此可知( )
A.国会处于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党派林立缺乏稳定性
C.政治制度不适应当时国情 D.践行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江西稳定派10月调研·16)
32.下面这幅创作于1834年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德意志诸邦国之间的关税收费站林立。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棉纺织业相当发达 B.官僚政治极其腐朽
C.宪法简化征税手续 D.国家分裂阻碍发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61年(英国)。根据材料“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再度开始了君主威权统治,可知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8年(欧洲)。据本题时间“1808年”,“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的发生时间是1803年5月13日—1815年11月20日,漫画《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中,拿破仑被描绘成蛛网中心的一只蜘蛛,尽管欧洲其他国家大多都被网住,但是“约翰牛”这只大苍蝇(英国)仍旧飞得自由自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拿破仑帝国时期,与欧洲部分国家发生了连绵数年的大规模战争,拿破仑大军横扫整个欧洲战场,迫使英国联合其他欧洲国家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拿破仑,B项正确;1815年,欧洲各国参加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排除A项;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排除C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7年的日本。据材料“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并结合所学,当时日本是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朝廷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即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B项正确;据材料“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不能得出幕府权力日趋式微,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美国对日本的某些态度,不能表明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排除C项;结合所学,1857年,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据材料“‘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在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C项正确;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的时间是1776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没有否定天赋人权观念,而是宣扬天赋人权,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和日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目的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B项正确;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排除A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日本殖产兴业是建立官营工 厂,扶植民营企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指导之下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的英国。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党政治渐趋成熟,而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内对内阁不利的议案会遭到首相所在政党的否决,导致有人所戏称的“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现象,C项正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集权问题,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排除B项;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54~1868年(日本)。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材料内容可知,本题主旨是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科技等内容,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日本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的近代化,D项正确;这些举措只能说打击了封建势力,不能说摧毁了,排除A项;日本只是学习西方科技,还达不到西方科技本土化的程度,排除B项;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材料的主旨是学习西方制度和技术,无法得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1、1872年日本明治维新已经开始,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A项正确;B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明治维新促进社会习俗的转变,C项前后颠倒,排除;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9年6月(日本)。据本题材料“但规定藩收入的十分之一为藩知事家禄,余者为藩财政收入,原家臣的俸禄改由藩财政担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的“奉还版籍”举措,减少了藩知事家禄的收入,增加了藩财政收入,地方收入减少而中央收入增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文明开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全盘西化”并不是“奉还版籍”政策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奉还版籍”只是削弱了藩知事家禄的财政收入,并没有清除封建残余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1874年”、“本邦之人,性质锐敏,能劳苦,气象活泼,贵勇武,贱怯懦,笃文学,好新奇,唯心计粗放..…然开辟以来至今日,其间凡三千年长,独立东海,时盛衰,未受他国羁绊”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想要对外开放,改革社会风气的特点,适应了社会转型时代要求,C项正确;1868年明治维新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了要对外开放,没有体现出“脱亚入欧”的民族愿景,排除B项;文明开化这个词汇,是在1875年福泽谕吉提出并使用的,一般是用来指在明治初年世相风俗,从封建社会出现大转变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9年的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9年5月19日,英国宣布为共和国,英国国王的动产和个人地产等被出售,主要是政体变化所致,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A项;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也是因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B项;此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尚未结束,封建势力不可能退出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较少腥风血雨,较少声色俱厉,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过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及所学可知,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体现了渐进平和的特点,因此题干所述“道路”是指近代英国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存在激烈斗争的特征,排除B项;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存在各民族相互战争的情况,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全球物种的流动及大交换,存在激烈斗争和冲突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3世纪以来到17世纪末(英国)和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法国)。据材料“英国在长期不断的政治改革下,于17世纪末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法国则从18世纪末大革命起……在19世纪末确立民主共和体制”,可以看出比起英国的政治民主化道路,法国的政治民主道路进行得较为艰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残余势力的严重阻碍,导致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项正确;建国路径上,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资产阶级力量的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结果,排除B项;指导思想的差异,并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1年(英国)。根据材料“本国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国的人的时候,如果未经国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国的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可知,《王位继承法》实际上把最高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一方面再次明确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另一方面明确英国国王必须服务于本国国家利益,B项正确;责任制内阁的出现,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排除A项;这一规定突显了议会主权的特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6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6世纪以前,英国国王和贵族围绕国家权力进行了激烈斗争,国王力量虚弱时,贵族对政府的控制加强,国王强大时,国王对政府的控制加强,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结合所学,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贵族势力被进一步削弱,英格兰逐渐建立了民族国家,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A项正确;16世纪英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国王和贵族的权力变化,与资产阶级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属于政治而非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北美。根据材料中《独立宣言》删除的内容,均涉及到黑人奴隶的权利与自由,以及奴隶贸易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保留了黑人奴隶制,他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并非惠及各个阶层,说明其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D项正确;《独立宣言》删除的内容是美国为自己保留奴隶制留下余地,并非与宗主国的斗争,排除A项;独立战争的性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奴隶制存废问题是19世纪后半叶南北战争面临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上半叶。根据“美洲荒野被塑造为能够彰显国家特殊性和优越性的地理空间形象”可知,这一做法强化了国家意识,从而有利于塑造国家认同意识,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国家意识,并不能体现对州权力的渴求,也无法体现美国的殖民扩张,排除B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意识,而不是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8年(中国)。根据材料“1788年,为对抗国王路易十六不合理的增税方案,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制根本法》,明确提出制约王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法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巴黎高等法院明确提出制约王权,这说明启蒙思想影响统治阶层,D项正确;1788年法国还末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高等法院的构成,无法体现高等法院代表资产阶级,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6年(法国)。根据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因此出现了“即法国大革命没有在最专制保守的路易十四时代爆发,反而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近代化程度提高后的路易十六时代爆发”的现象,D项正确;路易十四执政已经是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初,封建制度已不处于上升阶段,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而普法战争爆发在1870年,时间不对,排除B项;路易十六时代法国处于革命高潮是对问题的复述而非解释,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法国大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要求法国公民说法语,创立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这些举措旨在突出法国的国家和民族特征,唤醒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D项正确;材料所述不属于管理地方的措施,与加强政府集权关系不大,排除A项;大革命前的法国已经消除封建割据,排除B项;巩固政权的说法过于笼统,未能具体指出材料所述措施的目的,且大革命期间出现了多次政权更迭,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的“否决政治”常使行政和立法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否决政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排除A项;“否决政治”是总统和国会依据自身的权力进行否决,限制了总统的行政权力,不是削弱,排除C项;“否决政治”是总统与国会都在充分地利用宪法所赋予的权力,而不是进行权力争夺,排除D项。故选B项。
2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材料表明,19世纪后期,随着“委托立法”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的立法权逐步为内阁所控制,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膨胀,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议会权力缩小,没有涉及议会对内阁负责,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民主化完善,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代议制度并没有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
2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6年(法国)。据本题材料“法国纳税不到20法郎的小块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三,依附于家庭的小块土地所有者、经营者,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产业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法国的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这不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力量衰弱,延缓了法国政治现代化,B项正确;启蒙运动于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表明此时法国的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等有利因素,并不会加速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C项;材料表明此时法国的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这为封建势力的存在奠定了物质基础,导致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发展,不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24.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分别促进了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国的改革内容,没有进行比较,并不能说明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明显由于俄国,排除A项;俄国由于沙皇专制导致的是二月革命的爆发,排除B项;日本和俄国的两次改革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两次改革性质相同,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俄国)。根据材料“风传你们等待着其他的自由,除了我给予你们的那种自由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自由了。去履行法律和2月19日法令吧!”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仍然存留在大量的封建残余,奴隶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占有制度,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仍然被地主和资本主义压迫着。俄国农奴制的改革并没有实质的改本俄国的现状,而是使农民生活得更困苦,故材料反映出农民对改革措施并不感到满意,B项正确;根据1861年改革的情况,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亚历山大二世的权威受到挑战,排除C项;正是因为改革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农民对改革措施并不感到满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北方州主要发展工业,所以他们赞成提高关税以保护其市场,而南方州主要发展种植园经济,所以他们反对提高关税,这说明南北双方在关税问题上矛盾重重,联邦内部存在分裂的隐患,B项正确;材料是关于关税问题,不能体现南北方的力量对比,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南北方对待提高关税的态度,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C项;自由主义思想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英国产生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7.A
【详解】根据材料“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伴随西进运动,从19世纪前期开始,广泛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实行。”及所学可知,保留地制度是伴随着西进运动而出现的历史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时间来看,19世纪前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A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北美洲族群结构改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保留地制度与美国种族矛盾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南北矛盾激化且不可调和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8.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宅地法》的颁布为美国西进运动提供了动力,同时也让来自东部的铁路公司和土地投资公司获得了大量土地,然后出售土地获得大量资金,进而为铁路投资,或向西部矿业和东部制造业转移。这种现象显然有助于美国工业化在西部地区的扩展,推动美国工业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的是交通、矿业等传统产业,并未涉及到产业升级,且没有强调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政府职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等,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职能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国家政策影响了资本流向,而非垄断资本影响国家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29.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逆历史潮流而动”,指的是违背工业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大陆封锁政策是一种贸易保护,英国反封锁使得法国失去广大海外市场,大量出口商品积压,断绝了从英国输入工业原料、新技术、新机器的机会,阻碍法国工业发展,不利于工业化,所以,C项正确;大革命时期,为了抗击反法同盟,弥补在兵力上的劣势,法国政府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使兵员充足,而且有很强的战斗力,维护了革命成果,“加重人民负担”并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主要表现,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拿破仑所建立的政权”“走向反动,逆历史潮流而动”,应该从拿破仑政权本身的问题着手,反法同盟流放拿破仑不能充分证明材料观点,排除B项;拿破仑连年对外战争加重民众负担,但材料说的是拿破仑政权违背历史发展趋势,最主要的趋势应该是经济方面,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是最主要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0.C
【详解】根据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藩治职制’改革”“其人员黜陟均应随时呈报太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维新后,政府首先将占领的幕领和敌对藩的领地划为最初的直辖地,同年,政府设立了分离藩行政与家臣的藩治职制,1869年,推行“版籍奉还”,将藩的领地和臣民变成国家的领土和臣民,明治政府的这些措施主要针对藩领地,意在削弱其权利,扩大中央权力,所以明治政府实行的“藩治职制”改革促进了封建关系的瓦解,C项正确;“封建等级制度”并未被废除,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民主体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地方的权利被削弱,中央权力加强,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1.B
【详解】材料“当时有大小政党一百多个,能经常进入国会的就有二十多个,形成一个多党并立、互不妥协的政治制度,单一政党难以赢得多数而组阁”体现的是在魏玛共和国执政时期,内阁党派林立,政治缺乏稳定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会的地位,排除A项;魏玛共和国是当时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德国。漫画反映了德意志各邦国之间进行贸易时,遇到重重关卡,关卡通行的门狭窄,难以通过,反映出德意志的政治分裂对国内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的恶劣影响,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漫画反映的是各邦国之间贸易障碍重重,不能体现官僚政治的腐朽,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难点12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