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2023年秋期期末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3.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4.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江南制造总计制炮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 轮船招商局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5.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8.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太平天国的建立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戊戌变法的实行 D.中华民国的创建
9.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10.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12.下表是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著作的汇总表(部分)。他撰写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 )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俄国革命与文学家》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庶民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A.揭露清朝黑暗统治 B.阐述实业救国思想
C.介绍俄国十月革命 D.记述五四运动史实
1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14.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下列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南昌起义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16.《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 B.建立革命政权的艰巨性
C.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 D.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迫切性
17.《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描写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场景。这些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8.“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20.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见下图),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21.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2.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2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24.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是( )
A.解放东北全境 B.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5.照片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下列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记忆是( )
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 民生公司的第一条轮船“民生轮”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实业救国 D.民主革命
第II卷 材料解析题(50分)
二、材料解析题(50分。)
26.歌曲承载着时代特征,传承着时代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歌词)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而学唱《国民革命歌》更是新兵训练期间的必修课。
——摘编自中国档案咨询网)
材料二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
(1928年春,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1928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1929年以后,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做了修改。对于六项注意,增加两项内容,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歌词)
材料四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作于1939年,原名“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该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的历史背景。歌词中的规定有何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曲作者姓名。该歌曲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的“反动派”是谁?列举人民解放军消灭反动派的一个典型战役。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些革命歌曲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容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选: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铸就了抗战精神,请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28.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民族伤痛
材料一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情况简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条约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____________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②____________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探究二:不懈探索
材料二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___________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探究三:勇闯新路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代表性遗址(部分)
(1)表格中①②两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并从近代化的探索中选择一个探索进行解读。根据思维导图,归纳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任选3个革命旧址,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写出选择革命旧址的序号,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试卷第10页,共10页
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以土布为主……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随着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外国的洋布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挤占中国土布的市场,冲击了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A项正确;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列强攫取在华设厂特权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之后,《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作担保,使得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意愿,排除B项;“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与义和团运动的有关,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与“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以及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等,派遣留学生,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共和辛亥革命的思想,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可知,由于民族工业的兴起,生产的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销量增加,因此土布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办企业,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体现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阐释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其事件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割占台湾,B项正确;中法战争后,法军退出台湾、澎湖,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未涉及割地,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与瓜分中国无关,排除A、B两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漫画无法体现出这种情形,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中“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清政府实行戊戌变法,变法规定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项正确;太平天国建立于19世纪50年代,排除A项;洋务运动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中华民国创建于1912年,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据所学可知,史论是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是对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评述,属于史论,D项正确;“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救亡图存,仁人志士身先士卒从事变法、革命、实业,B项是康有为变法的目的,CD项是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张謇主张实业求国,他们的共性是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A。
11.C
【详解】依据“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结合所学可知,民国七年指的是1918年,可见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是民国初年又出现了各派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中国的社会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C项正确;列强瓜分中国是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宣告失败,本人也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排除B项;国民政府腐败与“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俄国革命与文学家》、《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由此可知,李大钊撰写题干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俄国十月革命,C项正确;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1919年初,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会议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A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北伐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组织的反应”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项正确;“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排除C项;“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南昌起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打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将屠刀指向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国共关系破裂。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可见,三组图的历史主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国共关系的变化,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项;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不符合题干事件,排除C项;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夏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据题干“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可知,毛泽东认为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是掌握正式的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C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建立正式武装的重要性,与独立领导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据题干“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此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在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与材料场景不符,排除A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材料地点不符,排除C项;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材料地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1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题干中“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的",这件事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项正确;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A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根据题干“……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中国军人顽强抵抗鼓舞全国抗战,A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C项;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2.5万人,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据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项正确;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时期,日本陆军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抗日战争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陆军,所以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为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这体现出,广大民众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对重庆谈判的关注,不能体现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据题干“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百万雄狮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 关门打狗锁锦州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排除C项;蘑菇战术胜陕北反映的是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A项。
24.C
【详解】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历史信息,该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C项正确;辽沈战役的胜利,成功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A项;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B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发展了中国民族企业,民生公司是第一家大型民办航运企业,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于1925年筹办,创办的起因是中国航运业几乎被外国霸占,航运公司取名为民生公司,寓为“为人民而生”,取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26年卢作孚制作了民生轮,民生公司打击了外商,还协助抗战,二者都体现了实业救国,C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B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26.(1)主要目标: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北伐作战目的明确,战略方针正确;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等。
(2)历史背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作用:保证革命的胜利,有利于赢得人民支持等。
(3)名称:《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时代最强音:抗日救亡。
(4)反动派:国民党反动派;
战役:孟良崮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5)原因:体现中国人民反抗阶级压迫或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歌曲旋律激昂和歌曲内容激励斗争意志和爱国热情而广为传颂等。
【详解】(1)主要目标:依据材料一中信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国民革命的目标包括对内推翻军阀统治,对外清军阀所依靠的帝国主义势力;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胜利的一方来说,包括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北伐作战目的明确,战略方针正确;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北洋军阀的角度来说,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等。
(2)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1928年春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1928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的历史背景是“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的作用有,加强部队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是革命的胜利的保证;有利于树立党在人民中的美好形象,有利于赢得人民的支持等。
(3)名称: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云儿女》主题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创作的名曲,由田汉作词;
时代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歌词体现了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
(4)反动派: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发动全面内战的是蒋介石,所以,反动派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包括战略防御阶段的孟良崮战役,战略决战阶段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5)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同时期的革命歌曲体现中国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且歌曲旋律激昂和内容激励斗争意志和爱国热情而广为传颂等。
27.(1)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原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
(3)理解: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伟大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源泉。抗战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顽强不屈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英勇无畏的精神等。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在今天,抗战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可得出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
(3)理解: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抗战精神的理解: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伟大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源泉。抗战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顽强不屈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英勇无畏的精神等。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在今天,抗战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8.(1)①:鸦片战争。②:《马关条约》
(2)空白处:辛亥革命
解读: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 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特点:从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3)革命旧址:③井冈山会址、⑤遵义会议会址、⑥中共七大会场会址
观点: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阐述: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学习苏俄,先后领导了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均遭挫折。毛泽东总结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结论: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总结中,中国共产党一次次转危为安,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详解】(1)内容:①:根据材料信息“1840-1842年”“《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鸦片战争。②:根据材料信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表格中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马关条约》。
(2)空白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即可。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特点:根据材料思维导图“技术→制度→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3)结合材料信息,首先三个革命旧址,选择③、⑤、⑥革命旧址。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转折点,得出观点: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前进。然后,从三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进行阐释,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学习苏俄,先后领导了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均遭挫折。毛泽东总结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最后,总结升华,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总结中,中国共产党一次次转危为安,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第10页,共12页
答案第9页,共1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