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夯实基础】(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夯实基础】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前预习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刚要上第10课》)
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课》)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刚要上第11课》)
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的重点、高考高频考点,大题和小题出现频繁,注意与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6课、刚要上第11课综合起来复习。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考点1——工业(科技)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确立
殖民扩张、商品输出
妇女地位提高、黑人解放
殖民地提供原料
科学重大突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市场推动是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关键因素
1.两次工业革命过程及成果:
(1)蒸汽时代,标志性成就: ;
(2)电气时代,标志性成就: ;
(3)信息时代,标志性成就: ;
2.据本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课,填表完成工业革命的影响知识复习和总结: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工具
劳动者
生产对象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帝国主义私有制 帝国主义混合痔
分配
劳作方式 跨国公司;中间阶层
生活方式 经济生活 体系化、制度化;(三支柱)
政治生活
思想
社会生活
3.结合《纲要上》相关知识,填表完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知识复习和总结: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归纳对中国的破坏性和建设性作用。
破坏性:破坏中国的领土及主权,加深民族危机,阻碍中国政治近代化;不平等条约,掠夺资源,经济侵略,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教堂、租界等文化渗透等,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等。
建设性:客观传播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客观促使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全方位近代化,利于中国民族觉醒和向工业文明转型。
中国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民族独立;经济发展。
考点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
(1)诞生背景:①阶级基础:早期工人运动;②经济、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2)内容:①肯定资本主义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宣告无产阶级的使命,阐明共产党原则等;第一次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吸收英法政治经济学,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
③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3)世界意义:
指导工运民族运动、改革的思想武器。
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指导1848年欧洲革命,指导第一国际,影响巴黎公社。指导十月革命及以后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名词解释】
1.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出现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属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后,出现电、油为动力的机器,人类进入流水线式的电气时代。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的根本性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二战间及以后出现,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近代化: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3.垄断(大企业):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的统一的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5.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亦称"不干涉主义"。一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包括经济自由主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发端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至19世纪风靡全欧洲。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是实现经济自由,对私人经济活动,不要加以任何干涉,而听任其资本和劳动自由投放、自由转移。同时还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莫过于经济自由主义,应当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为代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胀"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6.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商品输出是指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向国外销售商品。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之一。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商品输出,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货币财富。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大规模地发展起来,成为基本经济特征之一。
【重难突破】
1、前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 新兴部门 主要发明 动力能源
第一次 棉纺织业 蒸汽机;汽船;火车; 蒸汽,煤炭;
第二次 汽车;电力;石化; 电器;汽车;飞机;化学; 电;油;
第三次 信息;航天;电子;核;生物等; 计算机及互联网;卫星及飞船;克隆; 核能;太阳能;
2、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1)手工作坊是封建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一般不存在雇佣关系。
(2)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3、西方经济近代化历程:
时期 史实 意义
15-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崛起,荷英等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
16-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18-19世纪 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19-20世纪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重化工业;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4、西方政治近代化历程(上单元):
资本主义代议制从英(1689)美(1787)法(1875)扩展到德(1871)意俄(1861)日(1878)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形成。
5、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②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③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④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力量的联合,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普遍发挥了作用。
⑤社会形态转型:经济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6、多角度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全球化角度:两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②社会转型角度: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③现代化角度: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④社会化角度: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包括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问题。
⑤生态文明角度: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提升案
课堂探究1
4.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课堂探究2
(2015全国卷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课堂探究3
(2021辽宁葫芦岛)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经济史学家让德弗里斯认为,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有很多缺陷,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要用“勤劳革命”这一个新概念来取代“工业革命”。因为1500~1800年出现的产量扩大主要是因为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而不是出于任何生产力的突破。“勤劳革命”是一个以家庭为基础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它会增加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又会增加对市场销售商品的需求,它由商业刺激(相对价格的变化、交易成本的减少)和口味变化来共同促成。
——摘编自舒小畇《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评析。(要求:赞成、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皆可,但须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能力提升1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图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依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中外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能力提升2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选取典型史实,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能力提升3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柳卸林、葛爽、丁雪辰《工业革命的兴替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从制度基因与组织基因的角度》
材料是学者对三次工业革命领先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演化进行的归纳。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易错易误】
10.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
11.“圈地运动”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但它是英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12.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
13.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
14.19世纪初,汽船、火车在英国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15.瓦特发明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
16.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
17.工业革命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
18.工厂=工场( )
19.工业革命后,重工业成为经济的主要部门( )
20.工业革命后,大西洋的黑奴贸易逐渐被终止( )
2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
2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
23.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24.“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
25.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
26.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巴黎工人建立了巴黎公社( )
高考自测案
考点1——工业(科技)革命
(2021.1·浙江高考·18)
27.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2021.6·浙江高考·18)
28.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021.1·浙江高考·20)
29.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时间 生铁 钢 煤 石油 轻重工业比重
1860年 84万吨 1.2万吨 1820万吨 50万桶 2.4︰1
1900年 1401万吨 1035万吨 2.4亿吨 6362万桶 1.2︰1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21·湖南高考·14)
30.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020.7·江苏高考·18)
31.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2020·上海高考·13)
32.时钟代替季节,工厂代替工场,小家庭代替大家庭。此变革始于
A.宗教改革 B.圈地运动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2020.1·浙江高考·18)
33.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2020.1·浙江高考·20)
34.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2020.7·浙江高考·21)
35.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北京高考·13)
36.19世纪70年代开始,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得到大地主、大工业家的一致支持。德国的政策从“铁和血”转变为“铁和谷”。这一变化
①体现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②有利于德国工业化的推进
③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的经济战略 ④结束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1.1·浙江高考·29)
37.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021·广东高考·18)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1·山东高考·19)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年 1883年 1893年 1903年 1913年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40 40 41 43 —
生铁产量(千吨) 6671 8666 7089 9078 10425
粗钢产量(千吨) 582 2040 2997 5115 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 130 166 167 234 292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湖南高考·18)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 24 45.5
1880 36 68.8
1890 49 94.2
1900 68 118.2
1910 85 162.4
1913 100 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020·上海高考·21)
41.完成下列提纲
走向整体的世界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B.欧亚、欧美新航路开辟
C.世贸组织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D.欧美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
E.国际联盟、联合国适应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1)17—19世纪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资本全球扩张,导致列强瓜分世界
(2)若就提纲中的(1)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
A.贝尔试用电话
B.通过设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国际贸易合作
C.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D.欧洲文艺复兴
E.截止1914年英法德三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流向和数据
考点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
(2021.1·浙江高考·21)
42.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
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
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1.6·浙江高考·20)
43.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2021·全国甲卷高考·33)
44.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2021·山东高考·12)
45.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案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2020.7·浙江高考·18)
46.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2020·江苏高考·16)
47.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2020·上海高考·14)
48.“过去的一切运动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此言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宣言》
(2020·全国Ⅰ卷高考·34)
49.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2020·北京高考·12)
50.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D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 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A.A B.B C.C D.D
(2019·江苏高考·18)
51.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最新模拟案
考点1——工业(科技)革命
(2021山东日照)
52.在1815年以前约30年期间,与法国发生政治性革命的同时,另一场带有更多的比喻含义,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开发、资本形成等领域的革命也正在英国进行。英国正在进行的这场革命是
A.圈地运动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 D.清教运动
(2021北京东城区)
53.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又称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的水晶宫举办。这是一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建筑物,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下列工业产品有可能陈列其中的是
A.铁路设备,电话机 B.铁路设备,万能蒸汽机
C.水力纺纱机,汽车 D.蒸汽织布机,飞机
(2021辽宁葫芦岛)
54.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瓦特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从工厂、车间而不是从大学走到工业界来的;他们并不是穿着丝绸满载莱誉,而是身着粗布衣,满身煤灰和油渍”。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A.对科学理论的探究未受重视 B.科学家多躬身于社会实践
C.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凸显 D.创造发明未得到社会资助
(2021河北张家口)
55.某学者认为:与其把工业革命分成第一次与第二次,倒不如把其发展过程看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第二阶段贯穿19世纪下半叶,科学与工业生产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强调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
A.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明显
B.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少科学的引领
C.两次工业革命应作为整体研究
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又进行
(2021广东深圳)
56.1785年,英国的一名纺织厂主被人起诉盗用专利技术。其律师辩护称,有用的发明来源于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工匠,而不是专务理论的哲学家。最终该厂主胜诉。这反映了当时
A.英国的专利法有名无实 B.工厂成为主要生产组织
C.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实践 D.科学理论指导技术革新
(2021山东滨州)
57.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求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始于
A.16世纪 B.19世纪中期 C.19 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期
(2021安徽铜陵)
58.下图是1786—1830年间英国一百棉纺价格变化示意图(单位:先令/镑)。导致图中棉纺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棉花广泛种植降低了棉纱价格 B.对外贸易促进了棉纺产品出口
C.经济危机导致了棉纺产品滞销 D.棉纺织机器的发明与广泛使用
(2021湖北腾云)
59.马克思曾说:“在目前,使用机器-方面导致联合的、有组织的劳动,另一方面则导致至今存在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破坏。”这种状况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A.扩大了家庭规模 B.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
(2021广东联考)
60.下表是1850年和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据此表可知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B.美德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C.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有所发展 D.英法两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落
(2021北京东城)
61.下表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它说明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美国 约2300 87% 13%
A.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更高 B.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垄断组织的出现推动人口流动 D.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2021重庆)
62.十九世纪“皇家之河”英国泰晤士河的水质严重恶化,被人们描述道:“上帝为了我们的健康、娱乐和利益而赐予我们的高贵河流,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的居民的日常饮料”。上述现象源于
A.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民众素质的低下
C.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D.资本主义的原罪
(2021百师联盟)
63.19世纪中期,英国有人认为:“家庭生活和家庭原则不久就将结束,社会将不再由家庭组成,而是由个人组成;因为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孩子很早就分离了。”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A.传统道德的崩溃 B.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2021湖南天台)
64.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的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的资金很多,设备更是全新的。例如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任何一个独家企业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其全部生产。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工厂出现的背景 B.垄断组织产生的必然性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罪恶的黑奴贸易的兴起
(2021安徽芜湖)
65.他所著的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A.卢梭 B.亚当·斯密 C.康德 D.伏尔泰
(2021山东济宁)
66.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1807年后英美法先后宣布禁止黑奴贸易。这反映了废除黑奴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导致殖民手段的改变 B.欧洲民主政治的发展
C.欧洲各国废奴运动的蓬勃兴起 D.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2021天津和北区)
67.下图为1700——1800年英国离港商船吨位统计示意图。其变化说明当时英国
A.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 B.为应对经济危机大打贸易战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工业革命助推海外商业扩张
(2021吉林十校)
68.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对英国生铁产量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表明重工业已成为主导 B.生铁成为英国主要出口商品
C.得益于新式工具的应用 D.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产量增加
(2021山东日照)
6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笕会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下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围画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
(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考点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
(2021云南昆明)
70.1863年波兰发生了“红党”反抗沙俄压迫的大起义,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1871年法国发生了因普法战争而起的巴黎公社革命,1889年第二国际中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成为主流。这些事件可用来证明
A.民族主义影响了国际工人运动 B.马克思主义思潮已经成为主流
C.代议制改变了工人运动的方向 D.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日趋巩固
(2021清华附中)
71.恩格斯指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中,因此新的社会制度,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要陷入纯粹的幻想。”据此可知,社会主义由“空想”转为“科学”的根本条件是( )
A.无产阶级不断觉醒 B.科学理论科学指导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2021广东深圳)
72.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它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它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推动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B.直接提供了解决各国问题的方案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2021浙江绍兴)
7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是因为它
①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1河南部分名校)
7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版德文版序言中写道:“从前让所有工厂主望而生畏的工厂法,现在他们不但自愿地遵守,甚至还容许把它推广到所有工业部门中去。从前被看做恶魔现形的工联,现在被工厂主们当作完全合法的机构,当作在工人中间传播健康的经济学说的有用工具而受到宠爱和保护”。这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A.改变了资本家的剥削思想 B.社会革命是经济发展根本动力
C.保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D.客观上推动了劳资关系的改善
(2021)
75.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介绍马克思主义时认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这“三部”理论对应的经典代表作品依次为
A.《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B.《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D.《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021山东济宁)
76.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这一评价反映出( )
A.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C.巴黎公社不是工人阶级政权 D.巴黎公社成立具有偶然性
(2021浙江北斗联盟)
77.《共产党宣言》提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反映了
A.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政权 B.解放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使命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蒸汽机改良、汽轮、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等;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电讯、化学等发展;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等;
【详解】①: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时代的标志性成就是蒸汽机改良、汽轮、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等,①处填写蒸汽机改良、汽轮、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等;
②:结合所学可知,电气时代的标志性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电讯、化学等发展,②处填写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电讯、化学等发展;
③:结合所学可知,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成就是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等,③处填写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等。
2.据本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课,填表完成工业革命的影响知识复习和总结: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工具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劳动者 技术突破 科技结合 科技紧密结合
生产对象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三产业
生产关系 所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帝国主义私有制 帝国主义混合痔
分配 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凯恩斯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市场结合经济
劳作方式 工厂;两对立阶级 大企业;垄断; 跨国公司;中间阶层
生活方式 经济生活(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商品输出) 最终形成(资本输出) 体系化、制度化;(三支柱)
政治体系、殖民体系 维也纳体系;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殖民体系瓦解;雅尔塔体系;
思想 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变为现实
社会生活 工业文明;贫富分化;城市化;衣食住行医疗习俗、妇女地位、污染、疾病等;
【详解】根据所学,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即结合课本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即可,主要从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如生产工具方面:工业革命时期制成改良型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劳动者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明大多依赖工匠或技师的生产经验的积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进一步紧密结合等。
3.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 鸦片战争,沦为半-半-社会,引发政府调整;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引发制度变革; 推翻三座大山,民族独立;
经济 被纳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和民资产生 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民资发展; 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 器物变革 制度变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 学西方自然科学 学西方社会科学 “两弹一星”、高铁等;
【详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化社会,引发政府调整;
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被纳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和民资产生;
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引发了器物变革,即洋务运动;
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学西方自然科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引发制度变革;
经济: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民资发展;
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引发了制度变革,即戊戌变法;
文化:引发了新文化运动,学西方社会科学。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的影响:
政治:结合所学可知,建立了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民族独立;
经济:结合所学可知,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文化: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高新技术发速发展,成就表现为“两弹一星”、高铁等。
4.(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大机器生产的人性表现在:①可以达到质量更好更稳定的物品;提高了生活质量.②可以更快地获得这些物品.提高了生活质量.③只需要更少的人就可以达到同样的产出,所以更多的人解放出来去从事第三产业,从而间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表现在;机械化的生产,让工人疲于应付,人的思维和动作走向机械,增加工人劳动强度,许多工人疲于应付产品的检测、过关等,容易引发神经病,是不人道的。
【详解】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可从第二次工业期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即可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的结论。
第(2)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向郊区扩散”即可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的结论。
第(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
5.示例1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科技进步,促使了蒸汽机的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劳动对象的扩展)。
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
示例2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到来为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如流水线生产在汽车工业中的发明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示例3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有助于促进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又促一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进而推动了煤矿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劳动对象范围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磁感应的发现、发电机、内燃机等科技发明,促进了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突破,为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了航空航天、计算机新兴行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发展。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是今年新课标卷的一大亮点。解答时既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解答时可结合三次科技革命来解答,比如可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体系与瓦特改良蒸汽机或工厂制度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磁感应理论与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生产流水线、公司等关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经营者革命”等关系。无论哪种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作用
6.示例观点:该学者用“勤劳革命”取代“工业革命”,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
评析:1500~1800年,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废除行会制度等措施,释放出大量劳动力,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业革命中,工人受到资本家的剥削,被迫长时间工作,创造了大量的工业革命成果。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家庭收入水平有所增加,从而扩大了对市场销售商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因此说,“勤劳革命”的主体一一工人,对工业革命的爆发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示例观点:根据“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要用‘勤劳革命’这一个新概念来取代‘工业革命’”得出该学者用“勤劳革命”取代“工业革命”,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评析:根据“因为1500~1800年出现的产量扩大主要是因为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而不是出于任何生产力的突破。”并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内容和影响进行概括即可,可得出在工业革命中,工人受到资本家的剥削,被迫长时间工作,创造了大量的工业革命成果。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家庭收入水平有所增加,从而扩大了对市场销售商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因此说,“勤劳革命”的主体--工人,对工业革命的爆发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7.参考示例
信息1: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英国在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来自中国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中国被纳入以英国为主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信息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香港,并要求中国增开福州、上海、汉口等通商口岸,中国丧失部分政治经济主权,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信息3:英国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英国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先后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与此同时,在通商口岸,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信息4:从区域上看,英国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苏格兰南部和英格兰北部,基本遍布全英国,而中国的近代化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促进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产生。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新兴了很多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南部也出现了很多港口城市。随着英国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城市人口猛增,出现很多新兴城市。而中国,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均衡,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5:从性质上看,英国主要为私人创办的资本主义企业,而中国虽然也有私人创办的资本主义企业,但规模小,主要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为资产阶级提供了足够宽松的政治和经济舞台,在各个方面保护和鼓励私人创办企业,从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当时是清政府统治时期,对于民间的私人企业,清政府采取抑制政策;虽然迫于内忧外患,清政府创办了官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采用的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这些都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据图示内容可知,图1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业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中国的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英国开始对外扩张,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国门以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由此可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结合英国工业革命、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洋务运动的兴起等内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8.第一层次: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第二层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
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
第三层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若有其它具体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详解】说明:根据材料“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层次主要表现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根据材料“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层次主要表现为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根据材料“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三层次主要体现为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
9.示例:
论题:制度因素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
作为英国创新体系发展的主要表现,第一次工业革命除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海内外市场的扩大等诸多因素外,还有制度层面的保障。圈地运动之后,英国的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这种土地模式有利于集约化经营,为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料等,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颁行的专利制度有利于保护发明者的发明创新,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专制制度,从而为创新提供了保护和激励制度;大工厂生产组织形式是工业革命的创新的产物,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以机器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进发展。
由此,英国土地制度、专利保护制度和生产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些制度因素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英国的创新体系。
(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还可以从英国在后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缺位、美德两国创新体系形成的制度因素等方面展开)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中的三次科技革命及英美德的国家创新体系来看,可提炼出论点是制度因素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关于阐释可从英美德三国制度创新对当时科技革命影响的相关表现进行分析即可,需要结合材料所给的创新措施进行归纳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10.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因此正确。
11.正确
【详解】根据材料“圈地运动......羊吃人......”可知,“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故题目正确。
12.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棉纺织业,因此正确。
13.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故正确。
14.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并不是汽船、火车的问世,因此错误。
15.错误
【详解】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6.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因此正确。
17.错误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1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厂是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场所,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两者并不相同,因此错误。
19.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重工业得到发展,成为经济的主要部门,因此正确。
20.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原来的大西洋的黑奴贸易逐渐被终止。题干表述正确。
21.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故错误。
22.正确
【详解】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外经济侵略目的是将殖民地变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大工厂制度产生,垄断组织产生,称霸世界,建立庞大帝国成为主要目标,其经济侵略随之发生变化,以在殖民地投资建厂为主。故题目正确。
23.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错误。
24.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因此正确。
25.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故正确。
26.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的建立并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因此错误。
27.C
【详解】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陶瓷逐渐将中国瓷器挤出欧洲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度的建立,产品产量和效率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故选C;瓷器不需要进行组装,因此和通用部件标准化无关,排除A;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并不是英国瓷器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D。
28.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当 斯密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国富论》,故A正确;《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作者是诺拉斯,故B错误;《社会契约论》作者是卢梭,故C错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者是凯恩斯,故D错误。
29.A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所以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所以②正确;①②都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才普遍发展,时间不符,所以③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所以④错误;故排除B、C、D项。
30.D
【详解】根据“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性的期刊大量出现,反映出专业性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正是适应第二次工革命的需要而出现的,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专业性的科学理论,没有体现大众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生活的改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期刊,而不是科学院,排除C。
3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
32.D
【详解】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工厂制,机器大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故D项正确;ABC时期,还没有工业革命,排除ABC项。故选D项。
33.C
【详解】材料信息“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故A错误;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错误;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故D错误。
3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演员1830年搭乘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蒸汽机车,故B正确;帆船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故A错误;飞机发明是在1903年,故C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错误。
35.D
【详解】市场准入是指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是通过国家立法来实现的,与铁路里程的增长无关,故①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际间的陆路经济交流,故②正确;到1900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③正确;各大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④正确,故选择D项。
36.A
【详解】材料“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体现的是德国政府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其中这一措施是有利于德国工业化的发展的,①②正确,A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BD排除;④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A。
37.(1)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
原因: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
(2)科学家:法拉第。
成就: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
特点:“科”“技”结合的典范。
【解析】(1)
标志: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等方面概括。
(2)
科学家:根据所学,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成就: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有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特点:根据“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得出“科”“技”结合的典范。
38.(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详解】(1)局限:根据材料一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根据材料二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应当综合两个观点,得出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从局限性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39.(1)必需。1873—1913年基本在研究的时间段范围内;工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综合国力,对于研究英国是否走向衰退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不矛盾。材料甲主要反映了传统工业,乙反映了新兴工业;材料甲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乙丙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若回答“矛盾”,言之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
(3)材料是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应注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4)材料三反映了一战后欧洲国家的态度,可以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欧洲其他国家的需求和欧洲整体局势的角度拓展认识。
(5)客观和实事求是原则,该国所处的时代背景,该国在所处的时代中发挥的历史作用等。
【详解】(1)问题:材料一中的统计史料史料与研究问题的息息相关,是研究所必需的。
理由:根据“1870—1910年代”时间段,从阶段特征出发去思考,这一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发生到完成的时期,所以工业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因而材料一中的史料都涉及到了英国的工业生产情况。
(2)问题:不矛盾,判断是否矛盾的标准是看史料是否有对立的观点,据此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反映了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同角度,所以不矛盾。
说明:根据史料,从新旧工业部门发展的标准来看,材料甲是1873—1913年英国工业中生铁、粗钢和煤炭三个部门生产的产量及其所占比重,这些数据主要反映了英国的传统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乙是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这些数据可以反映英国新兴工业发展的情况;也可以从三个史料所反映的主要国家来看,很明显材料甲只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对比的情况,而乙、丙则反映多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所以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一角度。
(3)注意: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而材料二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坎布里亚这一个地方的工业兴衰的历程,这属于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使用时需要再寻找其他证据使之能够互证。
(4)认识:材料三提供了一幅漫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一个评判员,而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则是在搞“欧洲孩童秀”,漫画时间为1919年,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这一视角,英国由战前欧洲或者世界的霸主地位到战后沦为与欧洲其他国家地位相当,需要接受美国评判的地位,地位明显降低。
(5)原则:根据材料所学可知,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首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研究英国在1870—1910年间是否衰落,要把英国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而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分析,要坚持实事求是。
40.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进步;国际局势总体和平。
【详解】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进步;根据材料“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可分析出国际局势总体和平。
41.(1)结合所学可知,②—A;③—D;
(2)ACE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17-19世纪,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因此②对应A;结合所学可知,17-19世纪,工业革命开展,欧美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③对应D;
(2)结合所学可知,17-19世纪,工业革命开展,贝尔试用电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在二战后成立的,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17-19世纪,工业革命开展后,世界逐渐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间是14-17世纪,时间不符,排除项;英法德是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国家,E项正确。故选A、C、E三项。
42.B
【详解】材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描述,该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①③符合题意,B正确;②是《神圣家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④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容,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错误。故选B。
43.A
【详解】材料信息“观察人类社会的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史观,故A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之一,故B错误;进化史观是将进化论引入历史研究,提出历史不断进化发展的观点,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阶级分析方法是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
44.C
【详解】由材料“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可知,巴黎公社加深了普通人民群众与政权的联系,它是代表普通大众的新政权,这体现了工人政权鲜明特征,故选C;巴黎公社并未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所以它很快就失败了,排除A;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大革命时期就已被废除,这不是巴黎公社对历史的贡献,排除B;俄国革命20世纪才发生,故D项说法无从谈起,排除。
45.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黎公社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这一新型革命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恐惧,其他国家害怕本国国内也出现类似的工人运动,因此“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以防止巴黎公社革命的蔓延,故选C;各国政府是害怕无产阶级革命的蔓延,而非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排除A;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倡导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是第一国际,排除D。
46.A
【详解】圣西门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希望未来社会人人“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罪恶,希望妇女能得到解放,欧文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消除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对立,因此他们提出的主张旨在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择A项;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学说,排除C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是指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反对的是教会和封建势力,排除D项。
47.C
【详解】从马克思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获得了“崭新的武器”即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由此可得出马克思坚信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然会取得胜利,C正确,排除B项;马克思强调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不是突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排除A项;马克思强调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最终将取得胜利,并没有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经成熟,排除D项。
48.A
【详解】材料强调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这是《共产党宣言》的主张,A项正确;《独立宣言》关于美国的独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排除B项;《人权宣言》主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扬》主旨是反对法西斯,排除D项。故选A项。
49.B
【详解】“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故选B;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波旁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 ;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16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D。故选B。
50.C
【详解】材料“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体现的是巴黎公社政权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维护,也说明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C正确;材料“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体现的是英国民主政治对贵族权力的限制,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是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D排除。故选C。
51.C
【详解】根据材料“而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C选项符合题意。新旧理论杂糅相济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马克思主义并不能预知未来,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批判中进行创新,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5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法国大革命同时,英国进行的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开发、资本形成等领域的革命是工业革命,B项正确;英国的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晚期已经开始,且与“制造技术”等领域的革命无关,A项错误;1688年的光荣革命比法国大革命早了一百多年,C项错误;要求废除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清教运动并不是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开发、资本形成等领域的革命,D项错误。
53.B
【详解】根据“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又称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的水晶宫举办”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博览会展出的应该是英国第一次革命的产品,所以有可能陈列其中的是铁路设备和万能蒸汽机,B项正确;电话机、汽车和飞机都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CD项。故选B项。
54.C
【详解】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因而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凸显,故C项;瓦特等人的科技发明不能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未重视对科学理论的探索,故排除A项;瓦特等能工巧匠并非科学家,而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和技师,故排除B项;创造发明是否得到社会资助,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知,故排除D项。故选C项。
55.C
【详解】材料中强调把工业革命分成两次,不如分为两个阶段,故C选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革命的延续性,A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受到牛顿力学的影响,故排除B选项;D选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56.C
【详解】根据材料“有用的发明来源于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工匠,而不是专务理论的哲学家”并结合材料时间以及诉讼结果可知,当时技术发明主要来源于实践,C项正确;诉讼之所以发生,正是因为当时有专利法,排除A项;题干没有对当时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比较性结论,排除B项;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57.C
【详解】根据材料“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求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所以C正确;ABD三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不符,所以ABD错误。
58.D
【详解】题干体现的是棉纱价格不断降低,第一次工业革命革新了生产工具,出现了大机器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增加必然带来价格下降,D项正确;棉花广泛种植不是当时降低了棉纱价格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对外贸易促进了棉纺产品出口不是当时棉纺价格下降的原因,排除B项;当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59.B
【详解】据题意可知,马克思认为使用机器生产带来的联合的、有组织的劳动形式对传统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形成冲击,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B项正确;这种状况冲击了传统的家庭关系,不利于家庭规模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对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的冲击,不能体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排除CD项。故选B项。
60.C
【详解】通过1850年与1870年“世界贸易总额”对比来看,英、法、德、美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C项正确;工业革命前国际贸易已经存在了,A项排除;英美这一时期已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但法、德两国封建势力依旧深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B项排除;1870英国贸易总额发展最快,法国其次,“走向衰落”说法错误,D项排除。故选C项。
6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为首的先进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其中上升最明显的是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中,工业化程度低的国家农村人口的比例相对要大,故A项正确;社会阶级结构是指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C项;材料强调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是否完成工业化进程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2.C
【详解】据题意可知,由于工业革命中的工厂排污,城市化进程加快,泰晤士河水质被严重污染,故选C。ABD与环境污染无关,排除。故选C项。
63.D
【详解】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发展推动工厂普及,这使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了重大冲击,出现了材料中的观点,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道德的崩溃,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思想解放运动及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64.B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题干中的信息“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的资金很多,设备更是全新的”即为其具体表现,由此产生了垄断组织,故B项正确;AC项应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题干中的历史事件“第二次业革命”不符,排除;D项中“黑奴贸易”兴起于16世纪,早于题干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排除。
65.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当·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代表作《国富论》,是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故B项正确;卢梭、康德和伏尔泰的贡献主要在政治思想领域,而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理论,故排除A、C、D项。
6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奴贸易被废除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国家的扩张方式改变,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使命已经完成,A正确;BCD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
67.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1737年到1800年,英国的离港商船吨位数显著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海外商业扩张,D项正确;此时英国尚未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此时英国并未爆发经济大危机,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8.C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多种行业纷纷采用机器生产,生铁需求量增加造成英国生铁产量增加,故选C;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成为主导,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生铁出口信息,排除B;电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D。
【点睛】
69.(1)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
内在联系: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变化,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史料价值:材料二的画作出自工业革命兴起的年代,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从画面上看,蒸汽机普遍使用于工厂;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详解】(1)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根据“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根据“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和“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开始出现;根据“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其内在联系应当联系所学,从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日益显现、工人阶级为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开展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顺应时代的要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等方面来回答。
(2)材料二反映的是蒸汽机普遍运用到工厂中,烟囱林立,污染严重。联系所学可知,这一画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状况,可以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
70.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潮流。1863年波兰发生了“红党”反抗沙俄压迫的大起义,这次起义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促成了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由此可知,民族主义影响了国际工人运动,此后发生的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889年第二国际中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成为主流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A项正确;当时的主流思想是自由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代议制,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日趋巩固”,排除D项。故选A项。
71.C
【详解】根据材料“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中”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问题会进一步暴露,然后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才能显露,因此社会主义由“空想”转为“科学”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C项正确;无产阶级不断觉醒并不是根本条件,排除A项;根本条件要从经济发展、生产力方面考虑,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社会矛盾的加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2.C
【详解】根据所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有利地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直接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不是推动工人运动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7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理论,①正确;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人民解放的科学理论,②正确;马克思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夯实基础】(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