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10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占卜制度、土地制度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文字是历史传承的唯一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甲骨文发现之前无信史可言 D.甲骨文验证了史书有关记载
2.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社会秩序的崩溃 B.诸侯争霸的格局 C.华夏认同的观念 D.楚国实力的增强
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4.某学生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的笔记摘录如下,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A.秦统一的条件 B.秦统一的方式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的意义
5.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6.495年,孝文帝下诏定姓族,依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并使之与汉族头等士族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
A.实现了北方统一 B.激化了民族矛盾 C.导致了内部叛乱 D.促进了民族交融
7.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8.下图是某一朝代设置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9.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10.中华传统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造就了唐代文化的高度繁荣,下列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长安成为国际都会 ③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④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说:“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鉴于唐朝的教训,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 )
①削弱了地方军队,加强禁军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③取消募兵制,减少军队数量 ④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儒学的一次自我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 )
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 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
13.金世宗在位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史》称赞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慎守令之选。”据材料得知,“大定之治”的出现得益于金世宗( )
①具有长期治理地方的经验 ②对治乱兴衰有深入的思考
③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者 ④限制臣下进谏以巩固皇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表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山水画派风格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C.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D.凸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5.元代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意图是( )
A.不断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B.扩大与亚非之间的对外贸易
C.改变南多北少户口格局 D.南粮北运保证北方粮食供应
16.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中朝 B.废除宰相 C.建立内阁 D.置军机处
17.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了改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这反映了明代后期( )
A.普遍种植经济作物 B.自然经济濒临崩溃 C.局部出现雇佣关系 D.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18.康熙皇帝在主持与喀尔喀蒙古的会盟后,感慨道:“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对康熙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清朝已经有效控制长城以北地区 ②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
③清朝消灭了漠西蒙古的分裂势力 ④清朝成功安定了回部和西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雍正元年,年羹尧在《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中写到:“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可见( )
①奏折制度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②奏折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私密性
③奏折内容仅限于通告军事要务 ④奏折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或著作,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21.晚清时期,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
22.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 “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3.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以上谕形式颁发的变法诏书数量较多,涉及人事、文化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但政治方面的很少。这表明百日维新( )
A.并未涉及到政治领域改革 B.注重革命措施的策略性
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 D.受到守旧派势力的抵制
24.一位德国军官这样回忆在中国经历的一次战斗:“其成员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他们只装备了剑、梭和刀,但他们在我们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进着。”此处“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是( )
A.北洋舰队 B.义和团 C.太平军 D.兴中会
25.“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它”指的是( )
A.百日维新 B.预备立宪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26.民国七年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指出:“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这主要体现了( )
A.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
C.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 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
27.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
A.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
C.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分界点 D.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28.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唱道:“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9.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对新道路描述准确的是
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 B.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
C.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0.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通电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31.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发表演讲:“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旨在( )
A.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
C.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 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
32.毛泽东说:“重庆谈判的结果是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重庆谈判的意义在于( )
A.通过了和平建国案等五项协议 B.有效地制止了全面内战的发生
C.使国民党丧失了军事上的优势 D.在舆论上制约了国民党的图谋
33.研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地图反映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4.在下列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
D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体现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A.A B.B C.C D.D
35.1951年,四川省泸县八区村民赠给全国政协西南土改工作团川南队的锦旗上写道“此时荷花遍地开,北京同志来土改,农民分了田和地,翻身不忘毛主席”。土地改革有利于
①新生的人民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②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6.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
37.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如: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8.某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某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D.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
3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下列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措施,排序正确的是( )
①《告台湾同胞书》②《反分裂国家法》③“九二共识”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40.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共2小题,共40分。
41.民族危机与抗争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青春》(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
材料三 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家书
← 原文摘录: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
材料四 (1949年10月1日)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兴奋得不能合眼,我坐在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巴金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青春》发表的时代背景。
(3)阅读材料三,判断其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4)阅读材料四,指出使作者“兴奋得不能合眼”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4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当权统治集团开始把西方科技与新式工业引入中国,开创了近代第一轮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为政要先利民的主张,主张政府应更多关注经济领域。洋务运动以后,以严复为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逐步意识到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立国之本。郑观应提出同列强要“决胜于商战”,马建忠认为“民富,商务为首”,康有为也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进而推动国强。实业家张謇主张“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材料二 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摘编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三 (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后的优势日益突显,职工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积极进行生产技术创新,设计研发了汽锅、药材粉碎机等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前4个小时可以生产出500斤女金丹,现在只需2小时。
边东子《国宝·同仁堂》
材料四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英文名称为The Belt and Road,名称缩写为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实现“民富”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同仁堂生产效率变化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可行性。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中国)。根据题干“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占卜制度、土地制度等”可知甲骨文作为实物史料记录了大量有关商朝时期的信息,这就印证了史书的有关记载,D项正确; 文物、传统技艺、口头传承、历史遗迹等都是历史传承的载体,不只是文字,排除A项;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可能找到更早文字,排除B项;甲骨文发现之前就有信史只不过是没有印证商代是信史,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9世纪至战国时期(楚国)。据本题材料“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楚国自认为是蛮夷,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自认为自己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楚国对中原文化的认同,这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C项正确;根据华夏认同观念增强,不能得出社会秩序崩溃的历史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诸侯争霸格局形成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这一时期楚国实力是否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儒家的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B项正确;老子的主张是“无为而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韩非子的主张为“加强君权,以法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墨子的主张为“兼爱非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笔记内容反映的是秦朝统一的条件,A项正确;秦朝统一的方式是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秦统一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题干是秦朝统一的背景和秦统一的意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的交通要道,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沟通。材料所属现象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C项正确;西汉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无需依赖世界市场,排除A项;“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并非主要原因,能够流通的关键是交通条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外农业生产水平如何,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495年(中国)。据材料“依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并使之与汉族头等士族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D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前已经实现了北方统一,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没有导致了内部叛乱,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所以,“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政治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是康乾盛世”发生于清代,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图画信息可知,图中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项正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汉朝内外朝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清朝实行军机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否定门阀制度,强化文官政治,是出身中下层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官员执政能力,以及崇文抑武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华传统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可知,材料强调中国的对外交往。结合所学可知,三教并行是指佛教、儒家和道家三教并行,体现了开放包容,①正确;长安成为国际都会,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反映了开放的特征,②正确;玄奘西行取经,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开放的特征,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儒学复兴运动本身体现儒学的复兴,且发生于宋朝,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根据材料“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阳修指出了唐代地方权力过大,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朝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削弱地方的军队,充实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从而削弱了地方,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据结论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③错在北宋初期实行募兵制,增加军队数量,不是减少军队数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这符合材料内容,C项正确;“制天命思想”指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它,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信息可知,金世宗具有长期治理地方的经验;根据材料中的“明祸乱之故”可知金世宗对治乱兴衰有深入的思考;根据材料中的“知吏治之得失”、“慎守令之选”可知金世宗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者。根据结论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在金世宗没有限制臣下进谏以巩固皇权。综合以上可知,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体现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B项正确;《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现实主义、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杰作,而非山水画,也不是体现文人的个性,排除AC项;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体现出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并且开辟长途海运航线,用来运送南方的财赋和粮食,这说明南方是全国财赋和粮食的主要供应地,南粮北运保证北方粮食供应,D项正确;“不断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国内运输,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B项;“改变南多北少户口格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前朝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为此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B项正确;设置中朝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排除A项;建立内阁是明成祖时期,排除C项;军机处是在雍正时期设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后期(中国)。材料反映了嘉湖地区市镇的“丝行”“布庄”发展,人们纷纷种桑织绢,商贸发达,一些特色产品更是全国畅销,这反映出清明时期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说明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明朝的商品经济“,而“普遍种植经济作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自然经济濒临崩溃”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本题要求找出对康熙言论理解准确的内容。据材料“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可知清朝已经有效控制长城以北地区,①符合题意;据材料“施恩于喀尔喀”“较之长城更为坚固”可知这种方法较长城更为有效,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②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消灭了漠西蒙古的分裂势力,③不符合题意;据“与喀尔喀蒙古的会盟”可知不是回部和西藏,④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19.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清朝。根据“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对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可得出奏折制度保密性强。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根据材料可知②④正确;奏折制度便于皇帝获取信息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的说法错误,①错误;奏折内容不限于通告军事要务还有其他军政大事,③错误。综合以上可知②④正确,故选C项。
20.D
【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明朝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北朝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①②。故选D项。
2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列强签订《北京条约》,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排除D项。故选B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虚弱,从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瓜分中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在列强瓜分中国之后,排除D。
【点睛】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以上谕形式所发的变法诏书中,真正涉及政治改革的很少,这主要是由于戊戌变法受到了守旧派势力的掣肘,D项正确;百日维新涉及政治改革的很少,但不是没有涉及,排除A项;真正涉及政治改革很少的主要原因是反对派实力强大,与变法活动策略性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维新阵营内部发生分裂相关的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剑、梭和刀等传统武器,以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与德国等西方列强英勇斗争的是义和团成员,B项正确。北洋舰队并非只有“剑、梭和刀”等传统武器,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德国尚未统一,也未参与侵华活动,排除C项;材料描绘的并非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组织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C项正确;“百日维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并未推翻帝制,排除A项;预备立宪在实质上是维护专制,排除B项。二次革命史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的针对袁世凯的战争,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七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民国七年”,“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抨击“旧文章”误人子弟、妨害青年弟子的成长。说明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派对旧文学的抨击,C项正确。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是强调变法运动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民权和民生问题,与新三民主义无关,排除B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是民国后期中共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正向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可知,这场运动是学生为先锋,商人、市民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项正确;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A项;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推动了思想和文化的革新,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五四运动为之准备了思想、干部、阶级上的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2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在南湖的红船召开,中国历史揭开新篇章,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材料中描述中共共产党的成立信息不符,排除B项;人民军队的创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排除C项;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3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正确;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1931年,A排除;华北事变时间是1935年,B排除;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C排除。故选D。
3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帽子”代表红军和红色政权,“三民主义”指国民党的指导思想。由“红帽子戴了十年”“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不是不可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会议召开于1937年。随着日本的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项正确;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A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中的演讲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可知重庆谈判让广大民众了解到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舆论上制约了国民党的图谋,D项正确;“通过了和平建国案等五项协议”是其结果,不是意义,排除A项;“有效地制止了全面内战的发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使国民党丧失了军事上的优势”夸大了“重庆谈判”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3.D
【详解】图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而材料显示的战役明显在南方,排除A项;淮海战役以江苏徐州为中心,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平津战役以华北为主战场,排除C项。故选D项。
34.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这次会议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项正确;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排除A项;1953年“一五”计划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排除C项;“四个现代化”提出是在1954年,主要内容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而材料中的八字方针主要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项,排除D项。故选B项。
3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有利于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能让新生的人民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期,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推动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提升,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工业成就,而非农村土地改革成果,排除A项;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发生在1949年至1950年,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3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取消了列强在华的特权,排除A项;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于是在1949-1952年,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排除B项;1953-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8.B
【详解】根据材料“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当时党的主要工作由农村转移至城市,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于1961年1月,该会议没有体现转折意义,排除C项;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召开于2022年,该会议没有体现转折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39.C
【详解】依据材料“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反分裂国家法》的时间是2005年;“九二共识”是1992年;汪辜会谈的时间是1993年,①③④②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40.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共十八大(2012年)之后,2022年8月,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②正确;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③正确;中共十八大召开于2012年,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④正确;根据以上结论可知,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与材料时间不符,①错误,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41.(1)事件:东南互保。
影响:阻滞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态势,维护列强侵华利益;形成地方离心倾向,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使东南地区避免了战争的破坏。
(2)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深重;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3)史料类型:文献史料。
史料价值:书信(或家书),多是个人写给亲友的,一般比较真实可信;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情况,可作为研究抗战史的补充和证据。
(4)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或开国大典)。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八国联军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发动了侵华战争,为此东南互保局面出现。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滞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态势,维护列强侵华利益;根据材料一“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地方离心倾向,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东南地区避免了战争的破坏。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二“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根据材料二“李大钊《青春》(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3)本题是特点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7年的中国。第一小问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三“1937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家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文献史料;第二小问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三“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信(或家书),多是个人写给亲友的,一般比较真实可信;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情况,可作为研究抗战史的补充和证据。
(4)本题是特点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7年的中国。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四“(1949年10月1日)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兴奋得不能合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事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第二小问理解,根据材料四“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42.(1)主张:通过引进西方科技,达到民富;通过强化政府经济职能,达到民富;通过发展工商业,并在与西方的竞争中,达到民富。
(2)现象:民族工业发展
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原因: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彻底改变了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制度。
(4)可行性: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当权统治集团开始把西方科技与新式工业引入中国,开创了近代第一轮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为政要先利民的主张”可得出通过引进西方科技,达到民富;据材料一“主张政府应更多关注经济领域”可得出通过强化政府经济职能,达到民富;据材料一“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立国之本”“同列强要‘决胜于商战’”“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可得出通过发展工商业,并在与西方的竞争中,达到民富。
(2)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4年8月至1920年的中国。第一小问现象,据材料二“注册的工业公司”“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可知民族工业发展。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191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作答。国内方面,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国外方面,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三“(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后的优势日益突显,职工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积极进行生产技术创新,设计研发了汽锅、药材粉碎机等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可得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彻底改变了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效率的提高;据材料三“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制度。
(4)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13年的中国。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可行性就是原因。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等角思考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