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通河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3. 他创办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其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他是( )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张謇 D. 关天培
4. 有人说:“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这两次战争分别指的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5.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土地法大纲》 C. 《资政新篇》 D. 《天演论》
6. 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燕京大学 C. 实务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7.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8.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自强求富 D. 民主科学
9.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1924—1927年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6—1949年 *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国共团结、合作建国
10. 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奠定基础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八七会议
11.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 下列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B.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D.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13. 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广州起义
14. 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重庆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丙、丁 D. 乙、丁
15. 1948年10月,一位战败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他感叹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6. 第一个在我国系统介绍共产主义的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17. 能及时纠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之一,在长征的路上起到了挽救中国革命作用的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三湾改编
18.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因为一次事变的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9.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总理为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一次围攻新四军的事变的题词,这次事变是( )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皖南事变
20.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跟不上历史潮流了,科举制的废除时间是( )
A. 1900年 B. 1905年 C. 1898年 D. 1912年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24题20分)
2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1)材料一中,林则徐“付诸行动”是指什么?这一行动与“中国利益”存在怎样的关联?
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材料二中,义和团运动抗争的对象是谁?
材料三: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宣言反映的斗争目标是什么?反映了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4)以上材料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什么优良传统?
2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分别有什么影响?
(2)面对侵略,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两个战役的时间、名称。
(3)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哪一地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是什么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
(4)简述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创建革命军】
材料一:今天是本学校开学的日期。为什么一定要建这个学校呢?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已有的十三年的“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材料中创办的学校指什么学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国共齐北伐】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北伐战争中著名战役有哪些?(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定格历史的一页
国民华中 年八十三 4月 23日
(3)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圆明园上正上演昆曲,英国入侵的炮声已经在广州海面响起,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梦就此被粉碎。
材料二:当英国人用利炮坚船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日本也面临着美国的威胁,但日本面临危险作出了改变,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也走上了侵略之路,发动了对清王朝的战争。
材料三:“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1900年更多的国家入侵了中国。
(1)以上三个材料反映了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三次战争?
(2)这三次战争后列强分别强迫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3)这三次战争对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事件说明了什么?通河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提供“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中国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这符合材料“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C项正确;《南京条约》主要是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对中国商品输出,排除A项;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到在中国就地制造产品,排除B项;《北京条约》并未涉及开办工厂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 他创办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其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他是( )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张謇 D. 关天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因此被称为“状元实业家”,C项正确;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他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排除A项;侯德榜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对中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B项;关天培是清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在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排除D项。故选C项。
4. 有人说:“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这两次战争分别指的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因而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这两次“战争”分别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D项正确;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土地法大纲》 C. 《资政新篇》 D. 《天演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它规定了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与题目中的描述相符,A项正确;《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土地改革文件,与太平天国无关,排除B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改革方案,但并没有涉及土地分配的内容,排除C项;《天演论》主要阐述了进化论的思想,与题目中的土地分配和太平天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燕京大学 C. 实务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A项正确;燕京大学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排除B项;实务学堂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排除D项。故选A项。
7.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黑暗中指的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指的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D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排除C项。故选D项。
8.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自强求富 D. 民主科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撒播的主阵地是《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师夷长技是魏源提出,排除A项;张謇提出实业救国,排除B项;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排除C项。故选D项。
9.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1924—1927年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6—1949年 *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国共团结、合作建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1946—1949年”信息和所学可知,1946年—1949年期间,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内战,妄图实行独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解放战争,打败了美蒋势力,解放了中国大陆。故应填国共对峙,战略决战,B项正确;民族耻辱,抗争探索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特征,时间应为1840—1945年,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1—1937年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国共团结、合作建国是1945—1946年时期的特征, 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奠定基础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八七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大会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B项;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是1923年,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C项;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A符合题意;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于1930年,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都不是第一块革命根据地,B、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 下列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B.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D.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答案】C
【解析】
【详解】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符合题意;A是渡江战役,排除A;B是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排除B;D描述的是平津战役,排除D。故选C。
13. 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广州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A项正确;秋收起义是在南昌起义后,与创建军队无关,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排除C项;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前的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14. 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重庆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丙、丁 D. 乙、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突围西进,开始长征,红军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因此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乙、丁。D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甲、丙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 1948年10月,一位战败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他感叹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锦州地处东北,1948年10月,一位战败的国民党军官感叹的战役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到11月的辽沈战役中,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克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A项正确;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与锦州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6. 第一个在我国系统介绍共产主义的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B项正确;中共一大中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排除A项;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7. 能及时纠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之一,在长征的路上起到了挽救中国革命作用的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三湾改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项正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B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C项;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D项。故选A项。
18. 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因为一次事变的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功臣”,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并不是国共内战停止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并不是国共内战停止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并不是国共内战停止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19.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总理为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一次围攻新四军的事变的题词,这次事变是( )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皖南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41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月4日,蒋介石策划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周恩来同志正在特务横行、恐怖气氛笼罩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为了揭穿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和“皖南事变”的真相实质,声讨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屠杀我新四军数千人的罪行,周恩来同志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D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排除B项;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0.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跟不上历史潮流了,科举制的废除时间是( )
A. 1900年 B. 1905年 C. 1898年 D. 1912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自此在我国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B项正确;1900年没有废除科举制度,排除A项;1898年没有废除科举制度,排除C项;1912年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24题20分)
2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1)材料一中,林则徐“付诸行动”是指什么?这一行动与“中国利益”存在怎样的关联?
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材料二中,义和团运动抗争的对象是谁?
材料三: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宣言反映的斗争目标是什么?反映了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4)以上材料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什么优良传统?
【答案】(1)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帝国主义列强 (3)帝国主义列强、国内封建势力。爱国主义精神
(4)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
【解析】
【小问1详解】
行动:根据材料一“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可知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关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小问2详解】
对象:根据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因此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列强。
【小问3详解】
目标:根据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列强、国内封建势力。
精神:根据材料三“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是爱国主义精神
【小问4详解】
优良传统: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可知中华民族具有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
2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分别有什么影响?
(2)面对侵略,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两个战役的时间、名称。
(3)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哪一地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是什么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
(4)简述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1937年淞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38年武汉会战,1940年百团大战。(任选两个战役)
(3)台湾《马关条约》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因此,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因此,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小问2详解】
举例: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 200 多人,后奉命撤出。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沪会战持续3个月,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倚仗优势火力,猛攻三昼夜,冲人台儿庄内。经过激烈巷战,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中国军队顽强据守南关一角。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 40 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 40 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役有:1937年淞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38年武汉会战,1940年百团大战。(任选两个战役)
【小问3详解】
地方: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所以,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的是:台湾。
条约: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 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所以台湾是在《马关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
【小问4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所以,抗日战争能够取胜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创建革命军】
材料一:今天是本学校开学的日期。为什么一定要建这个学校呢?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已有的十三年的“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材料中创办的学校指什么学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国共齐北伐】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北伐战争中著名战役有哪些?(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定格历史的一页
国民华中 年八十三 4月 23日
(3)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答案】(1)辛亥革命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2)叶挺 汀泗桥战役或贺胜桥战役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或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国革命”:根据材料一“ 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可知,材料一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中国的革命有了13年,1911+13=1924年;学校名称: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创办的学校指黄埔军校。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办学目的:根据材料一“……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上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可得出孙中山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小问2详解】
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片可知,该人物是叶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小问3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可知,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38年是1912+38-1=1949年,因此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指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圆明园上正上演昆曲,英国入侵的炮声已经在广州海面响起,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梦就此被粉碎。
材料二:当英国人用利炮坚船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日本也面临着美国的威胁,但日本面临危险作出了改变,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也走上了侵略之路,发动了对清王朝的战争。
材料三:“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1900年更多的国家入侵了中国。
(1)以上三个材料反映了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三次战争?
(2)这三次战争后列强分别强迫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3)这三次战争对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事件说明了什么?
【答案】24. 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 条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6. 影响: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或《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7. 说明: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就要挨打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一“英国入侵的炮声已经在广州海面响起,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梦就此被粉碎”和所学可知,1840年6月,英军在广州挑起战争,鸦片战争爆发。根据材料二“但日本面临危险作出了改变,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也走上了侵略之路,发动了对清王朝的战争”和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二“为了镇压义和团,1900年更多的国家入侵了中国”和所学可知,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英法美等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所以材料三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小问2详解】
条约: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在1895年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所学直接概括出影响即可,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问4详解】
说明: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材料二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三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均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可知,从封建制度、清政府自身、战争教训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如: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就要挨打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