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含解析)

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 ①齐 ②鲁 ③燕 ④晋 ⑤宋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3.右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尚书省    D.宣政院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是为了 ( )
A.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B.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C.清朝推行闭关政策,统治走向衰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日益落后
D.林则徐严厉禁烟,打击鸦片交易,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合法权益
6.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困难时期,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而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②实行减租减息③大生产运动④整风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了三次战役,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阶段。它们是 ( )
( )
A.永安突围、攻占南京和北伐
B.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
C.攻克武汉、攻占南京和打跨江南大营
D.北伐、西征和攻破江北大营
8.下列对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成的政府
B.革命派与立宪派平分秋色的政府
C.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D.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政府
9.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C.长征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构建了全新法制体系 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
11.多边外交是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材料表明(  )
A.多极化是多边外交的基础
B.综合国力是多边外交的保证
C.中国是多边外交的主导者
D.多边外交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12.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的成就体现了(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B.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C.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
D.精准扶贫的基本方法
13.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材料反映出新中国宪法 ( )
A.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B.力图实现公平正义
C.具有博收慎取精神 D.在借鉴中走向完善
14.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的歌词曾一度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 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礼记·王制篇》:“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2 《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3 《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4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请回答:
(1)据材料1、2,说明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3、4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这两则材料,试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16.(10分)探究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没收一切私人或团体的——豪绅、地主、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以及其他需要的贫民使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二 一方面是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摘自中国共产党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三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子老幼,统一分配……使全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摘自中国共产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2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2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17.(10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请回答:(1)中共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什么?制定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
18.(10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以文化建设引领前进方向、提供精神支撑、凝聚奋斗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具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它应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相比较于封建主义落后文化、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先进、健康的文化。毛泽东基于探索与思考,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理论,如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新中国文化建设沿着这一正确方向前进,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在破旧立新上取得巨大成就,为后来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文化建设方针在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19.(10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俄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了10余公里长的吴淞铁路,但不久即被清政府赎回,拆毁。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次年建成,全长9.7公里,名唐胥铁路。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
材料二 旧中国交通凋敝,铁路量少、质差,过分偏重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了原有交通线路,适应了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建设的需要。1950-1952年,新建了西部地区的几条铁路,成都、重庆、兰州、宝鸡等新交通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人口逐渐增加。一五计划时期,国家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投资为62.89亿元,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
——摘编自高志华《新中国铁路6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国内背景及影响。
20.(10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伴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对基本矛盾,西汉以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渐突出。据此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初丞相的权力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相权?
(2)唐朝时宰相如何设置的?
(3)宰相制度被废除于何时?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D2.B3.A4.A5.A6.A7.B8.C9.D10.C11.D12.B13.C14.C
15.(1)周王分封土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周天子有巡视诸侯封疆之权力,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并向其述职。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对周天子尽义务,如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
(2)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的西周的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
(3)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于其势力的增长。随着诸侯与周王、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
16.(1)变化: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2)变化: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完成了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的任务。影响:使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和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3)以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革命任务为依据,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目的,将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强的力量。
17.答:(1)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即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代表全民族利益,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最低纲领:推翻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依据: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2)吸取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倡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共产党员起了带头作用。
18.答案:(1)特点: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革命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求“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革命性“至少写出两个,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独立解放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创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革命时期:凝聚了革命力量,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有利于提高广大工农民众的知识文化和思想水平,增强革命自信和文化自信。
建设时期: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领域迸发出勃勃生机;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任答三点即可,但革命时期、建设时期都得分别答出至少一点,否则不能得满分;如果不区分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直接答“引领前进方向;提供精神支持;凝聚奋斗力量”也可得满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得出民族性;据材料“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得出革命性;据材料“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得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独立解放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2)据材料“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具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得出凝聚了革命力量,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从对毛泽东思想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据材料“……它应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得出有利于提高广大工农民众的知识文化和思想水平,增强革命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设时期:据材料“致力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得出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领域迸发出勃勃生机;据材料“新中国文化建设沿着这一正确方向前进,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得出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分析,得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根据材料“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在破旧立新上取得巨大成就,为后来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可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19.答案:(1)背景: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洋务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一五计划的实施;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的需要;冷战局面加剧,巩固沿海海防;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影响:有助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逐渐改变了中国交通凋敝,过分偏重东部的弊端;促进全国工业化建设;推动了一批新交通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
解析:(1)背景:根据“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俄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概括得出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根据“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得出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根据“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分析得出洋务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
(2)背景:根据“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了原有交通线路,适应了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建设的需要”得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根据“一五计划时期”得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根据“一五计划时期”得出一五计划的实施;根据建国初期的国际背景,还可从加强国防战略的需要;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影响:根据“适应了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建设的需要”,分析得出有助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根据“旧中国交通凋敝,铁路量少、质差,过分偏重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分析得出得出逐渐改变了中国交通凋敝,过分偏重东部的弊端;根据“新建了西部地区的几条铁路,成都、重庆、兰州、宝鸡等新交通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人口逐渐增加”得出推动了一批新交通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联系所学还可从促进全国工业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等角度分析总结。
20.(1)西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汉武帝启用布衣为相,同时利用身边亲信,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2)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3)1380年。(1分)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说明:意思相同即可给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