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卷Ⅰ(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题2分)
1. 如表是某同学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会议”指的是( )
A. 中共八大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
A.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B.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
C.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D.打击美国侵略者
3. 余华的小说《活着》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 土地改革的开展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4.下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时间 成 就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1956 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6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工业门类齐全
D.优先发展重工业
5. 如图两幅图是某县公私合营股票和南通大生第三纺织公司的股权凭证。作为实物史料,它们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
A.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6. 如表,统计了1957 - 1960年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趋势,出现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 )
A.“左”的错误,曲折发展
B.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7. 如图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与①有关的是( )
A.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D.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 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新气象的是( )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总路线大放光芒,赶英超美指日待
D.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9.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 记 《邓小平时代》
图 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 31日)
歌 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0.1983 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由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此举的目的是( )
A.逐步增强企业活力 B.全面开展国企改革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 对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B.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C.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2. 1992 年,邓小平在深圳等地视察时,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一谈话( )
A.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D. 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3. 如果在如表目录中插入“单元主题”,应该在( )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23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26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8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C.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D.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4. 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十二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的主题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 )
A.①毛泽东思想②初级阶段③邓小平理论
B.①主要矛盾②中国特色③科学发展
C.①中国特色②初级阶段③邓小平理论
D.①毛泽东思想②国企改革③中国特色
卷Ⅱ(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题, 32分)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曲折而又辉煌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立国之路】
材料一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曲折之路】
材料二: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 日《人民日报》社论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
【转折之路】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赀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光明之路】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的跨越的标志性事件。(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一时期的认识。(2分)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光辉的起点”指的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光辉的起点”这一说法的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实践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52 年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在这种改革模式中,创造性的在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基础上,经营权按户均分给农户自主经营。在经营管理上,从农业实际生产情况出发,实行统一经管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这一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时期平均分配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改革浪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农民为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4分)
八年级期中道法历史试卷 第8页共10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我国是如何“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 (4分)
(3)回顾新中国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说说材料三中提到的“改革模式”好在哪里 (4分)
17.《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 期 主 题 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请你阅读以上表格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0分)
答案
1-14DAB DB AAD BA BCA C
15.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2 分);
(2)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任意一点得 2 分,可从原因、经验教训方面分析,言之有 理即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 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红的三个关键 词谈到任意一个,言之有理得 2 分)
(4)启示:坚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 的领导,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社会主义(一点一分,答两点满分,言之有理即 可)
16.(1)土地改革(答到“土地改革”得 2 分)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 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 人。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 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能谈到土地改革的意义,以上任意 一点再得 2 分)
(2)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一 点一分,答两点满分);三大改造 或农业合作化 或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以 上三种说法答到任意一种 2 分)
(3)打破了人民公社时期平均分配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改革浪潮(用 材料中语言回答得 4 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 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 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或回答上以上标红关键词,一个 2 分,2 个满分)
17. 提出观点(论点)得【2 分】;
选择一个事件(1 分)加以分析(2 分)得 3 分, 选择两个或以上事件并分析,无史实错误,正能量表达【共 6 分】 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再给【2 分】
以上共 10 分
示例 1: 观点: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论述: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随后在全国农村普及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 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推进以城市为重点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80 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成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至此,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 局。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阶段。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这个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社 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想要 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2023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