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07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流变与发展(课件+练习)

专题07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流变与发展
练考点·练考卷
目 录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
真题回归 1
考题预测 6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0
真题回归 10
考题预测 17
高考模拟卷(16+4) 20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2022·山东卷)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创办一批近代企业,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说明清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A项正确;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时间和阶级均不符,排除B项;洋务派“以兵强国、以商求富”达到求富救国的目的,排除C项;清政府的措施不是为了富民而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天津卷)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见李鸿章
A.深恶朝政腐败 B.力图维新救国 C.主张强兵御外 D.开始了解西方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强兵御外,C项正确;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强兵御外,未体现其“深恶朝政腐败”,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救国,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不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重庆卷)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答案】D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排除A项;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排除B项;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答案】B
【详解】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全国乙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1·全国乙卷)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答案】C
【详解】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上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清末儒学的地位尚未被颠覆,排除A;根据该书商的经历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排除B;清末西学尚未深入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7.(2022·天津卷)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江苏卷)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
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个性 C.青年的时尚 D.革命的态度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员通过剪辫子,变成光头,与当时的清政府划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场,宣示了自己革命的态度,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员的革命态度,不能体现腐儒的趣味、智者的个性以及青年的时尚,排除ABC项。故选D项。
9.(2021·广东卷)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答案】D
【详解】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孙中山提出了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免得再蹈覆辙”,故D正确;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是孙中山的目的,故A错误;“均贫富”不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错误;联合苏俄的政策依据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错误。
10.(2023·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近代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受到光绪帝召见,不久后向皇帝上万言书,其中谈到欧洲历史,大略言:“欧洲国土,当我殷、周之间,希腊最盛,文物(文化)、政治皆彬彬(优异)矣。希腊中衰,乃有罗马。罗马者,汉之所谓大秦者也。庶几一统矣,继而……日尔(耳)曼诸种起而乘之,盖自是欧洲散为十余国焉,各立君长,种族(民族)相矜(争斗),互相砥砺,以胜为荣,以负为辱。盖其所争,不仅军旅疆场之间而止;自农工商贾至于文词学问……莫不如此。此所以始于相忌(忌惮),终以相成(成就),日就所将,至于近百年;其富强之效,遂有非余洲所可及者。”
——据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
(1)据材料概括严复对欧洲国家发展历程的基本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严复关于近代欧洲国家发展的观点。
【答案】(1)严复认为近代前的欧洲与中国传统王朝没什么区别,而到了中世纪本是列国相争,但是到了近代正是因为列国相争,弱肉强食,反而使欧洲列国富强起来了。
(2)严复认为近代欧洲国家之所以富强是因为互相竞争弱肉强食。严复这种观点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国家急需变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对于宣传变法思想,推进变法运动有积极意义。
【详解】(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结合材料发展历程要分三个阶段:中世纪前、中世纪、近代。
(2)本题是评析类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首先点出严复观点是认为欧洲国家能够富强是因为互相竞争弱肉强食,再对观点做出评价,结合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来答。
11.(2022·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答案】(1)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有所发展;西学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2)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播近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1907年9月”“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根据“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可知,西学进一步传播;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2)作用: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可知,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根据“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可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可知,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根据“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可知,有益于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根据“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可知,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1.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晚清图书。作者在书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这部图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受到了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答案】A
【详解】通过题干“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晚清图书”、“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可知,这是晚清一部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图书,书中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显然这是魏源的《海国图志》,A项正确;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不是《海国图志》,而是《瀛寰志略》,排除B项;符合C项的是《资政新篇》,排除C项;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之一,因此受到了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的说法不符逻辑,排除D项。故选A项。
2.科举制度废除后,国子监并归学部,除原有礼仪职能仍予保留外,教育职能则完全归于新式学校。徒有学校之名而无教育之实的地方官学(府州县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职能愈益清简,惟余尊孔之象征意义。……清代官学未能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实现制度上整体转型。基于此,清政府对官学近代教育转型的意义在于( )
A.未能主动顺应近代历史发展潮流,促进教育转型
B.实现了同西方新式教育的对接与契合、真正融通
C.冲击了传统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D.割裂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废除冲击了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和教育体制的转型,C项正确;晚清科举制的废除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项;“实现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废除的意义,D项是局限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反映出当时( )
A.中西文化观已经扭转 B.民族危机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
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全面西化的思想渐成社会潮流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逐渐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后开启中国近代史,民族危机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学习西方富国清兵,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推动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没有体现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维新思想是学习日本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项;全面西化是二十世纪初,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4.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
A.民主与科学 B.除旧与布新
C.改良与革命 D.自强与求富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1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结论: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主要倡导民主与科学,A项正确;除旧和布新不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具体内容,排除B项;改良是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革命是孙中山的主张,排除C项;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5.民国初年,人们参政议政热情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社会舆论空前开放,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恰如列宁1913年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
A.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 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
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 D.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认为这场革命导致了中国政治生活迅速发展以及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运动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B项正确;材料与“三民主义的社会作用”无关,排除A项;民国初年的主流思想不是“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民国政党政治”是否获得成功,排除D项。故选B项。
6.顾兆熊在1919年5月9日《晨报》“评坛”栏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评论。他认为“吾观此次学生之示威运动,似青年之精神的潮流,已有一种趋势……则将来之社会,必可转病弱为强健也”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以社会的运动改造社会 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找到了社会改造的途经 D.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答案】A
【详解】材料“吾观此次学生之示威运动”“则将来之社会,必可转病弱为强健也”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旧社会改造的推动,A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排除B项;五四运动并非是改造中国社会的正确途径,排除C项;新思想的萌发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排除D项。故选A项。
7.1925年,新闻学者戈公振对北京等五个城市的报纸进行了抽样分析,发现商品信息和广告在报纸版面中的比重急剧上升,有的甚至占报纸版面一半以上。这些报纸刊登的多是民族制造业、工商业、服务业的商品信息和广告。由此可见( )
A.报纸促进近代民族经济发展 B.近代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近代报纸事业取得重大进步 D.报刊舆论推动民众思想解放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近代报纸用大量版面推送商品信息和广告,内容多涉及民族制造业、工商业和服务业,结合所学,这与当时的实业救国和国货运动相互呼应,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工商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近代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表达近代报纸事业取得重大进步,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8.【近代中国留学与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 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他们年龄最大者16岁,最小者10岁。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有学者统计,这批留美学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业者有30人,其中矿师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阔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海军者20人,其中海军将领14人。
材料二 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的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王公贵族、秀才举人、在职官员,甚至缠足女子、白发老翁亦不甘落后。有的夫妇同往,有的父子、兄弟相随,还有全家、全族留学的情况。
在留日学生中间,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组织或改良运动。孙中山的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早期骨干也以留日学生为主。其他如光复会、自立军,也都以留日学生为主要力量。后人曾对此评价说:“当吾华似醒非醒、初醒之际,新欤旧欤彷徨奠定之时,有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有日本留学生之詈骂,有日本留学生之通电,以致通国之人为之大醒。已明者因而更明,顽固者因其詈骂而醒悟,前进者有其驱策而更前,后退者有其鞭策而前进。”
——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19世纪70年代幼童留美的特点与20世纪初期留日运动出现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分别阐述这两次留学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答案】(1)特点:是洋务派推动的,旨在培养洋务人才;清廷官派,派监督管教;规模小,且没有得到官绅阶层认可,学生多为买办商人年幼子弟。
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邻近,日本学习西方卓有成效,留学日本成为共识。
(2)19世纪70年代赴美留学影响:
早期赴美留学开辟中国海外留学先河;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人才;遭保守势力打压,留学生未完成学业,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有限。
20世纪初留日运动影响:
培养大批多方面人才,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宣传革命思想,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留学生参加革命组织,成为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先锋。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派推动的,旨在培养洋务人才,清廷官派,派监督管教;根据材料“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可知,规模小,且没有得到官绅阶层认可,学生多为买办商人年幼子弟。
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的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王公贵族、秀才举人、在职官员,甚至缠足女子、白发老翁亦不甘落后。有的夫妇同往,有的父子、兄弟相随,还有全家、全族留学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邻近,日本学习西方卓有成效,留学日本成为共识。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中国)。
19世纪70年代赴美留学影响:根据材料“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可知,早期赴美留学开辟中国海外留学先河;根据材料“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有学者统计,这批留美学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业者有30人,其中矿师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阔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海军者20人,其中海军将领14人。”可知,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人才;根据材料“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可知,遭保守势力打压,留学生未完成学业,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有限。
20世纪初留日运动影响:根据材料“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在留日学生中间,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组织或改良运动。孙中山的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早期骨干也以留日学生为主。”可知,可以初培养大批多方面人才,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宣传革命思想,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留学生参加革命组织,成为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先锋等角度进行说明。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2022·辽宁卷)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答案】B
【详解】从材料中北洋政府就可以明确时间范围在1912—1928年间,材料虽然针对日本且与山东相关,但是指山东被日本人侵占,且学生在这一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只能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主权转让日本而引发的五四运动,B项正确;材料时间是范围在1912—1928年间,而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排除A项;济南惨案是1928年,在二次北伐时发生的济南惨案,排除C项;一二·九学生运动是193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具理性,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1·湖南卷)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11月”、“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西文化中更认同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对五四运动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文化的矛盾,只是讲中国人反思文化,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新式标点成为时尚,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答案】(1)民主是当时世界影响最大的潮流,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重大;“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俄国劳农政府的建立开启了新的民主制度;阶级消灭之后,真正的“工人政治”得以实现。
(2)论点:李大钊认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论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也让苦寻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人政治”是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型的民主,主张消灭阶级,建立无产者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等人的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得出民主是当时世界影响最大的潮流;据材料“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得出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重大;据材料“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得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俄国劳农政府的建立开启了新的民主制度;据材料“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得出阶级消灭之后,真正的“工人政治”得以实现。
(2)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题干要求,选取李大钊关于“民主”和“工人政治”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如选取“民主”相关观点,可以“李大钊认为民主是世界潮流,反对独裁专制,推动了思想解放”为题,结合新文化运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重点阐述新文化运动期间,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抨击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主张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如选取“工人政治”,可以“李大钊认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题,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等史实进行论述。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人政治”是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型的民主,主张消灭阶级,建立无产者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等人的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2022·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反“二十一条” 1919年五四运动 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领导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群体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形式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口号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规模 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 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答案】(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
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
(2)原因:①时代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②经济阶级: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新兴社会阶级的壮大;③思想文化: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④政党组织:新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可知由自发性,组织化程度较低到由政党找领导,组织程度较高。
关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组织领导能够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也会促进组织的壮大,领导能力的提升。
(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去思考,主要从民族危机、思想、经济、阶级、组织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运动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
6.(2021·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据《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答案】(1)新内容: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
背景:已实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
(2)科技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振兴和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强调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详解】(1)新内容:由材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更加突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材料“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特别重视高科技的发展。
背景:由材料“198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发表这一谈话时,中国已实行改革开放;由材料“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谈话的背景为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由材料“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可知,其谈话的背景是因为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
(2)结合所学可从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角度进行说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7.(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 创作者或作品人物 Ⅱ.相关历史事件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B.歌曲《国际歌》 C.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我的1919》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G.小说《永别了,武器》 H.歌曲《黄河大合唱》 海涅鲍狄埃、狄盖特 托尔斯泰 顾维钧 斯托夫人 洪常青、吴清华 海明威 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答案】(1)B-④ C-① D-⑧ E-③ F-⑦ G-⑥ H-⑤
(2)示例:选择这四组信息B-④ D-⑧ F-⑦ H-⑤
主题: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
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阐述: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被英、美等国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随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诞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后的《国际歌》逐渐成为了党代会闭幕上的歌曲,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全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合作,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同年,椰子寨战斗成为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中共逐步地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海南也建立了琼崖革命根据地,中共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妇女组建了工农红军,被称为“红色娘子军”,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娘子军英勇事迹被改编为电影、芭蕾舞剧等,为世人熟知。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战争。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在艰苦条件下创作《黄河大合唱》从延安迅速传遍全国,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向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号,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中西方。结合所学可知,B歌曲《国际歌》是巴黎公社后创作的,与④巴黎公社革命联系; C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反映1805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与①相联系; D电影《我的1919》作品人物顾维钧反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情节,与⑧巴黎和会相联系; E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反映南北战争期间的黑人奴隶问题,与③美国内战相联系;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反映琼崖女子工农红军的故事,与⑦海南椰林寨战斗相联系;G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反映了一战的内容,与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 H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与⑤抗日战争相联系。
(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近现代中西方。首先,依据材料问题“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可知,选择相互联系的四组来确定一个主题和一个正确的观点。例如:选择这四组信息A-②B-④E-③F-⑦,主题是选择这四组信息B-④ D-⑧ F-⑦ H-⑤,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观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阐述要结合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2023·福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2月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图5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 巩固新生政权与社会改革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五节 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六节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答案】书名:《1840年至1919年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目录:
第一章 探索史
第一节 开眼看世界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维新变法运动
第四节 辛亥革命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第二章 抗争史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
第三节 五四运动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书名:审问题“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和探索中国出路的史实”等知识可得出书名为《1840年至1919年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目录:审问题“相应的完整目录”并据材料可知最少需要有两级目录。结合所学可得出一级目录有“第一章 探索史”“第二章 抗争史”,结合所学列出二级目录。
探索: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展开,企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是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成为潮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想通过建立民主共和国挽救中国;但事实证明,不变革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通过思想领域的变革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抗争:结合所学,在列强入侵和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太平天国爆发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教对中国人民的欺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突出表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但不符题干主旨,排除A项;五四运动并未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1921年4月的《共产党》月刊分析道,“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这一分析体现了( )
A.中共对国情的准确认识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形成
C.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形成 D.农民问题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月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其发表的文章指出,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占据重要位置,体现了社会现实问题得到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形成,B项正确;1921年4月中共尚未成立,排除A项;革命需要借助农民的力量,但当时并没有形成新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材料只表明农民问题很重要,不涉及农民“中心”地位的讨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1978年7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组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理论与实践关系讨论会,用自然科学史上大量事实说明,当原有的自然科学理论同新的科学实践发生冲突时,科学是如何突破旧理论而创立新理论,同时又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该讨论会( )
A.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结束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混乱局面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7月(中国)。据本题材料“当原有的自然科学理论同新的科学实践发生冲突时,科学是如何突破旧理论而创立新理论,同时又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可知,材料强调实践对科学的重要作用,因此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项正确;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排除A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结束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混乱局面,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D.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理论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产物,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排除B项;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已经完成,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排除D项。故选A项。
5.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观点( )
A.结束了“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反映土地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C.强调了革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D.表明国内政治局势日渐紧张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主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当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C项正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是指1927年到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积极进行农业生产;在商业上开辟红色圩场,促进根据地商业流通,建立自己的财政金融体系。这些做法(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重塑了新型军队的组织架构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由“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自己的财政金融体系”可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并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开创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促进农业生产和商业流通,这些做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项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1927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并未涉及军队的结构变化与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7.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同时,整个革命时期共产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也证明了“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毛泽东意在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 )
A.民族战争的客观需要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C.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反映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整个革命时期共产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也证明了“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的选择,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强调民族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并未提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并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C项。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整编自丁俊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答案】(1)原因: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月革命的推动;“一战”的影响。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意义:马克思主义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根据材料一时间“191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推动,“一战”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一“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阶级基础。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第一小问道路,根据材料二“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可知,马克思主义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材料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高考模拟卷(1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设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翻译机构,近代翻译事业逐渐兴起。到1900年共出版了各种西书555种,涉及天文学、物理、数学、公法等领域。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 )
A.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B.主要关注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C.促进了广大民众的思想解放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ABCD四个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1900(中国)。据题干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设翻译机构,翻译出版西方科技、法律书籍,促进近代翻译事业兴起。结合所学,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就是翻译西书,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A项正确;这一时期翻译的书籍主要是科技类,而非政治制度方面,排除B项;这一时期翻译的主要是科技书籍,目的是引进西方科技,在思想启蒙方面的重要不大,排除C项;洋务运动采取翻译西方书籍等举措,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实现了转型”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A项。
2.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后到处谈新思潮,到处都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近代国人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社会新思潮的传播,并未涉及科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开启了”,排除C项;倡导文学作品的平民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清末,以“忠君”为主题的传统屈原阐释逐渐动摇;新文化运动时期,“屈原爱国”观念确立并逐渐传播,但尚未获得各方的足够认同;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主义阐释压倒其他阐释而渐成主流,“屈原爱国”成为一种制度性、风俗性和常识性观念。这一转变表明( )
A.社会形势变化影响历史解释 B.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C.楚国历史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D.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展示了对屈原形象阐释的不断发展演变,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屈原“爱国”的观念逐渐扩散并得到更多认同,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屈原形象认识的变化,B项只涉及材料部分信息且偏离了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的转变表明社会形势变化影响历史解释,没有探讨楚国的历史,也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没有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
4.陈独秀曾指出:“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旧说九流并美,倘尚一尊,不独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形衰落也。”在他看来( )
A.儒学不再具有现实价值 B.传统学术需要重新发掘
C.儒学独尊阻碍思想解放 D.孔子儒学日益走向衰落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儒学独尊会阻碍其他思想的发展,不利于思想解放,C项正确;儒学并非完全没有现实价值,排除A项;传统学术需要重新发掘和孔子儒学走向衰落都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
5.1900年,针对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这一主张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实业救国取得初步成效 D.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00年,针对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及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至八国侵华时期,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的步伐,中国正在逐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张謇等人掀起了“实业救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信息,与题干信息“效法西欧,振起商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扩大到地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数个省级和一大批县级苏维埃政权,红军人数发展到12万余人,党员人数达到13万以上。其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 B.人民民主革命政权广泛创建
C.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D.中共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29—1932年(中国)。据材料“建立起数个省级和一大批县级苏维埃政权,红军人数发展到12万余人,党员人数达到13万以上”,可知中共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之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D项正确;红军的迅速发展,与列强应对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项;人民民主革命政权广泛创建,属于表现,并不是原因,排除B项;此时还未开始战略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
7.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方法从客观上潜心研究人事物质底(的)分析”“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学或社会学,都是以这种科学归纳法作根据,所以都可相信的,都有根据的”。由此可见,陈独秀( )
A.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主张反对传统封建礼教思想
C.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 D.以研究社会科学为主要目标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学或社会学,都是以这种科学归纳法作根据,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发展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C项正确;材料只是陈独秀逐渐认可马克思主义,不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学或社会学,不涉及传统封建礼教,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陈独秀逐渐认可了马克思主义,无法体现以研究社会科学为主要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8.1939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资产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动力,那么现阶段的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不是旧式的革命形式。“它在经济上是把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这体现了毛泽东( )
A.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 B.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
C.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D.克服了对城市中心论的迷信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39年(中国)。据材料“它在经济上是把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可以看出在毛泽东看来,现阶段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革命形式却不同于之前,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体现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A项正确;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时间不符,排除C项;克服了对城市中心论的迷信,是国共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该论断主要表明(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成果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未中断 D.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前后虽属于不同的时期,各取得了不同的成就,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发展和改革,C项正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10.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说,研究党史的关键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毛泽东提倡研究党史,旨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
C.传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答案】B
【详解】1942年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目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故选B;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A;材料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无关,且不符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排除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排除D。
11.1919年6月29日,宪法学家张慰慈在《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苏俄新宪法。苏俄宪法首个完整中译本是刊载于1919年《解放与改造》第1卷中。此后,解释和评论苏俄宪法的文本如雨后春笋。这一现象( )
A.导致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促进了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变革 D.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启蒙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1919年6月29日,宪法学家张慰慈在《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苏俄新宪法。苏俄宪法首个完整中译本是刊载于1919年《解放与改造》第1卷中。此后,解释和评论苏俄宪法的文本如雨后春笋。”可知,1919年,中国开始完整介绍苏俄宪法,此后解释和评论苏俄宪法的文本如雨后春笋,这些现象有利于在中国开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启蒙,D项正确;导致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与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变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学者若生息于漆室之中,不知室外更何所有……还顾室中,则皆沈黑积秽,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梁启超意在强调近代( )
A.西学东渐效果显现 B.救亡图存运动形成高潮
C.国人思想日渐解放 D.改良的社会基础较薄弱
【答案】C
【详解】解读材料可知,由于鸦片战争战败的刺激,经世致用学说的影响,在中国被迫开放的现实下,中国人的思想经历了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观念层次的解放历程,说明国人思想日渐解放,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西学东渐的效果,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救亡图存运动”是否形成高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良运动的社会基础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3.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鼎革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A.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 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鼎革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随着“领土”概念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主权观念传入中国,较之中国传统疆土的概念,“领土”最重要的内涵特征是其以排他性的“主权”理念为基础。这反映了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国人对国家主权的强烈诉求,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不是“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排除C项;依据材料“辛亥鼎革前夕”可知,当时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14.1841年,林则徐将《四洲志》《澳门日报》《粤东奏稿》等资料交付给魏源,嘱咐他编著一部拯救国家危亡的新书。1842年,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1843年出版。到1852年,经修订,《海国图志》成为百卷本,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开始涌现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
C.国内外变局使士大夫注目世界 D.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萌芽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和魏源注目世界的做法都与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外变局有关,体现了国内外变局使士大夫注目世界,C项正确;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在中国古代已经涌现,排除A项;魏源等人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开明人士,只能代表极少部分群体的思想主张,并不能反映时代主题,排除B项;D项表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因为现有关税平均为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B.对外政策灵活变通
C.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D.受西学东渐影响大
【答案】A
【详解】材料“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体现了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但是清朝统治者还爽快接受,说明国家主权观念淡薄,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外政策灵活变通,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闭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西学东渐,排除D项。故选A项。
16.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说明
A.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 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D.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说明社会急剧变化缩短了思想更新的时间,加速了思想更新 ,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近代民主思想的更新历程,无法得出“日渐成熟”的结论,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C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已经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自1881年开始,中国留美幼童开始陆续回国。归国后的学子积极改造中国社会,并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把近代风气带进政府部门,冲击着封建官僚旧习,尤其是在抵制贪污、求真务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近代中国政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1875年赴美留学的梁诚,在晚清交涉赎回兴筑粤汉铁路权益的进程中作出巨大贡献,这件事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梁诚在美多年,深知美国政治运行模式,因此,他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美国各界的支持,请求他们支持中国的庚子退款要求,利用报刊舆论对美国政府和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施压。部分留美幼童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民主化的建设潮流中,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努力追求民主共和制度的实现。因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摘编自鲁涛《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材料二 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克等5个东欧国家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目。从1951年起,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开始正式较大规模地向苏联派出留学生,用以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派出的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并对留学生的资格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选拔程序上则需经派出单位初选、全国外语统考、省级高教行政部门复审、教育部监察等四道关。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选择趋向,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留学的动机也不仅仅是求学为第一,而是有了更多个人功利的考虑。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另一个人潮开始涌现,这就是“海归”潮。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留美幼童回国后为改造中国而努力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1)表现:引进近代风气;维护铁路主权;投身革命实践。
(2)变迁: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后留学国别的多元化;由国家公费派出精英转向普通百姓自费留学与公费并存局面;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留学到改革开放后更多为了提升个人而留学;由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生走出国门,定居国外到21世纪海归时代的到来。(任答三点即可)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教育的重视;国家留学政策的推动;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任答三点即可)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归国后的学子积极改造中国社会,并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把近代风气带进政府部门,冲击着封建官僚旧习,尤其是在抵制贪污、求真务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近代中国政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进近代风气;根据材料“1875年赴美留学的梁诚,在晚清交涉赎回兴筑粤汉铁路权益的进程中作出巨大贡献,这件事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铁路主权;根据材料“部分留美幼童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民主化的建设潮流中,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努力追求民主共和制度的实现。因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投身革命实践。
(2)变迁:根据材料“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克等5个东欧国家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目”“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选择趋向”可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后留学国别的多元化;根据材料“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国家公费派出精英转向普通百姓自费留学与公费并存局面;根据材料“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开始正式较大规模地向苏联派出留学生,用以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留学的动机也不仅仅是求学为第一,而是有了更多个人功利的考虑”可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留学到改革开放后更多为了提升个人而留学;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另一个人潮开始涌现,这就是‘海归’潮”可知,由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生走出国门,定居国外到21世纪海归时代的到来。原因:根据材料“ 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克等5个东欧国家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留学的国家大多是社会主义国家,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材料“从1951年起,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开始正式较大规模地向苏联派出留学生,用以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选择趋向,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教育的重视;国家留学政策的推动;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另一个人潮开始涌现,这就是‘海归’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从1921年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围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而展开。针对党内对马克思主义还知之不多、理解不透、把握不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此种表述并非戏谑之言,而是从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到194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摘编自齐卫平、樊士博《前提、过程和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回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1921~194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大意义。(6分)
【答案】(1)说明: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战时期,党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任意3点)
(2)意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任意3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1~1945年(中国)。从中共一大和二大分析,得出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分析,得出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从土地革命时期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抗战时期分析,得出党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本题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十八大以来(中国)。从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影响分析,得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深化改革分析,得出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分析,得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据材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得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共29张PPT)
导师:XXX
高考二轮复习讲练测
2024
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
的流变与发展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知识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点2 西学东渐
【题型特训】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题型特训】
01
考情分析
02
知识建构
03
考点突破
目录索引
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稿定PPT
02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2021—2023) 备考建议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3年16考 (选择题14次,非选择题2次) 3年考查基本平衡,这部分内容跨度较大,复习时关注不同阶级的思想解放内容,结合救亡图存重点复习。
西学东渐 3年1考 (选择题1次) 复习时关注近代西学东渐及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年11考 (选择题5次,非选择题6次) 三年考查较多,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理论成果,复习时重视主线的贯穿。
02
知识建构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03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稿定PPT
知识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阶级的思想解放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 主要内容 评价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林则徐、魏源(抵抗派)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以挽救民族危机,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文化的根基未有任何触动
曾国藩李鸿章(洋务派)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技术可以巩固根本。 1.(2023·福建卷)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
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
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
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
2.(2023·广东卷)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认识盲目自大闭目塞听,开眼看世界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
材料强调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没涉及开眼看世界的影响,不合逻辑
清朝传统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其根源是小农经济,开眼看世界主张与外国交流,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
C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日本殖产兴业是建立官营工 厂,扶植民营企业
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指导之下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
3.(2023·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初期不处于劣势,不等于实力可以匹敌洋商
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故“专意谋取贴补”的说法错误
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垄断特权”
B
2、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 主要内容 评价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 维新改良,君主立宪 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①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虽然此时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②前期否定了封建传统思想,清算了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已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孙中山等(革命派) 暴力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1905年,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思想。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激进派) 民主、科学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4.(2023·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5.(2023·浙江卷1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
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
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防范野心家的规定主要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说法③④符合题意
D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难点突破】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同 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内容 性质 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启蒙 异 时代 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 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
斗争矛头 反对教权、王权、封建等级制度 主要反对儒家伦理道德
影响 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召唤了五四运动,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3、无产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 主要内容 评价
1919五四运动—1949 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 宣传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 组建政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难点突破】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
主题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内容、广度与深度 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
方向 从学习西方(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过程 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02
知识点2 西学东渐
1、清末民初西学东渐
方式 内容
向西方学习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习西方制度文明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
学习西方精神文明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三提倡三反对
向俄国学习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
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1.(2022·重庆卷)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
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
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
D
2、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时间 内容
1840-1860年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一批西式教会学校;圣约翰教会大学、格致书院
1860-1875年 西方教会学校也开始迅速增长;到1875年,教会学校总数达到800余所,学生2万人清政府开始建立新式学堂。同文馆、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1876-1900年 中国开始出现一系列近代大学。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
20世纪初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国时期 设立教育部,教育内容不再以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为主要内容,使近代教育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完成扫盲教育和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02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派人刺探西方之事,研究其文件、资料,翻译西方历史地理著作,购买外国人的军械,如大炮、洋枪等。他还提议“照顾沿海小民利益,并议取消定例,让商人经商等”。由此可见,林则徐( )
A.最先倡导学习西方 B.具有一定开放思想
C.建议政府重视海防 D.要求政府对外开放
B
2.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书》中提出:“余尝谓剿夷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与这一主张的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
稿定PPT
3.洋务运动时期,公费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他们主要来自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且分布非常集中,如广东幼童中有一半来自邻近澳门的香山县。由此可知,当时( )
留学幼童来源地
A.不同地区人们观念存在差异
B.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C.科举考试的吸引力在减弱
D.广东等地区教育水平较高
A
4.张之洞在汉阳铁厂快要建成时说:“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权。各省局、厂、商民所需,即已甚广……此后钢铁炼成,不患行销不旺。”然而李鸿章则认为“造路专任洋匠,彼以华厂试造,不若洋厂精熟可靠”,所以不能买汉阳铁厂的铁轨。由于找不到销路,张之洞请上海的洋行试销自产的钢铁,但也遭到了抵制。这一现象( )
A.说明洋务企业受到外商抵制
B.反映了洋务派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C.说明洋务企业产品质量不行
D.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
D
5.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特有的完整文化体系……但“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色道路”……从中可以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可知( )
A.近代救亡图存运动形成高潮 B.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C.西学的引进冲击了传统学术 D.中国近代民主制度日渐成熟
C
02
6.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7.熊月之先生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论述了国人接受西学的五大主题:“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与科学启蒙。”下列项中,属于“科学启蒙”的是( )
A.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B.陈独秀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
C.维新派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D.洋务派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A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长文中提出了“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的观点,指出中国“宗法社会以家庭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表现出强调服从君父、移孝作忠的权威主义特质。最后结论是:“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摘编自孙邦金等《陈独秀的家庭伦理观与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
材料二 1922年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家族本位主义”形成的历史原因,简析陈独秀探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概括中共中央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案】(1)历史原因:宗法传统的延续;儒家思想的浸染;小农经济的影响;专制制度的影响。
(任意答出3点即可)意图:反对封建礼教,解放思想,推动新文化运动。
(2)角度: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历史进化。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致力于推动中国革命事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答马克思主义传播、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问题也可给分)
B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02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特点 ①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态度。
②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
③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④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途径 ①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
②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出版报纸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①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指明了方向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③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理论 发展历程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抗日战争时期——成熟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5)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邓小平支持下,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提出: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完善: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理论 发展历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1)酝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提出: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其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1)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意义: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1)提出: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2)意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难点突破】当代中国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①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③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
1.(2023·山东卷)下面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
(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
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
2.(2023·全国乙卷)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B
C
据题干“协助的少年”可知,互助协作是培养“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的手段,而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
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知识分子等
据题干中“社会的少年”和“少年的社会”等内容可知,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塑造新少年和新社会的途径,而不是“前提”
材料中没有明确叙述工人的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内容无关
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
02
3.(2023·广东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答案】(1)解释: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近代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脉相承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勾勒出了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轨迹,展现了近代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复兴而努力探索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早期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迸发出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原因:全面抗战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必须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取得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
(3)史实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压迫;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近代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脉相承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勾勒出了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轨迹,展现了近代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复兴而努力探索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早期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迸发出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及所学可知,全面抗战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必须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取得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由材料三“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02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据此推断这次会议(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C.确立了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B
2.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的歌词曾一度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
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C
稿定PPT
3.1982年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为宪法指导思想,经过1999年、2004年两次修改,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在2018年修宪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入宪法。上述修改反映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B
4.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5.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把核心界定为“以人为本”。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 )
A.重视和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
B.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C.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A
02
6.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C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发表文章抨击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并全面阐释了“新亚细亚主义”,构思了实现民族解放与自决,建立“亚洲联邦”,进而建立“世界联邦”以期实现“世界大同”的三部曲。他强调民族解放与自决原则、国家间平等与合作原则、弱小民族实现大联合原则,以及公理人道与开放包容原则等。李大钊从个人、国家、国际关系和全人类等四个维度,触及事关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宏大课题,具有鲜明的超前意识,展现了一代思想家的眼光与风貌。
——摘编自杜品《从“亚洲联邦”到“人类一体”:李大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先期探索》
材料二 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同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旗帜和方向。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起伏不定的复杂疫情,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张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诊疗方案、疫苗开发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和交流,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谱写又一生动篇章。
——摘编自胡凌艳《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提出“亚洲联邦”思想的原因和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案】(1)原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
(2)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
7.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B
感谢观看
THANK YOU专题07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流变与发展
目 录
考情分析 1
网络构建 2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2
知识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
知识点2 西学东渐 5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6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7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7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7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0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2021—2023) 备考建议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3年16考 (选择题14次,非选择题2次) 3年考查基本平衡,这部分内容跨度较大,复习时关注不同阶级的思想解放内容,结合救亡图存重点复习。
西学东渐 3年1考 (选择题1次) 复习时关注近代西学东渐及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年11考 (选择题5次,非选择题6次) 三年考查较多,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理论成果,复习时重视主线的贯穿。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核心提炼 1.地主阶级的思想解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 主要内容 评价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林则徐、魏源 (抵抗派)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以挽救民族危机,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文化的根基未有任何触动
曾国藩李鸿章 (洋务派)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技术可以巩固根本。
核心提炼 2.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 主要内容 评价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派) 维新改良,君主立宪 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①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虽然此时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②前期否定了封建传统思想,清算了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已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孙中山等 (革命派) 暴力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1905年,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思想。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激进派) 民主、科学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难点突破】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同 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内容
性质 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启蒙
异 时代 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 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
斗争 矛头 反对教权、王权、封建等级制度 主要反对儒家伦理道德
影响 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召唤了五四运动,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核心提炼 3.无产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 主要内容 评价
1919五四运动—1949 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 宣传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 组建政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难点突破】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
主题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内容、广度与深度 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
方向 从学习西方(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过程 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真题研析】
1.(2023·福建卷)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 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
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 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
2.(2023·广东卷)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3.(2023·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4.(2023·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5.(2023·浙江卷1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2 西学东渐
核心提炼 1.清末民初西学东渐
方式 内容
向西方学习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习西方制度文明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
学习西方精神文明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三提倡三反对
向俄国学习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
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核心提炼 2.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时间 内容
1840-1860年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一批西式教会学校;圣约翰教会大学、格致书院
1860-1875年 西方教会学校也开始迅速增长;到1875年,教会学校总数达到800余所,学生2万人 清政府开始建立新式学堂。同文馆、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1876-1900年 中国开始出现一系列近代大学。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
20世纪初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国时期 设立教育部,教育内容不再以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为主要内容,使近代教育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完成扫盲教育和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真题研析】
1.(2022·重庆卷)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1.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派人刺探西方之事,研究其文件、资料,翻译西方历史地理著作,购买外国人的军械,如大炮、洋枪等。他还提议“照顾沿海小民利益,并议取消定例,让商人经商等”。由此可见,林则徐( )
A.最先倡导学习西方 B.具有一定开放思想
C.建议政府重视海防 D.要求政府对外开放
2.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书》中提出:“余尝谓剿夷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与这一主张的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洋务运动时期,公费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他们主要来自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且分布非常集中,如广东幼童中有一半来自邻近澳门的香山县。由此可知,当时( )
留学幼童来源地
A.不同地区人们观念存在差异 B.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C.科举考试的吸引力在减弱 D.广东等地区教育水平较高
4.张之洞在汉阳铁厂快要建成时说:“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权。各省局、厂、商民所需,即已甚广……此后钢铁炼成,不患行销不旺。”然而李鸿章则认为“造路专任洋匠,彼以华厂试造,不若洋厂精熟可靠”,所以不能买汉阳铁厂的铁轨。由于找不到销路,张之洞请上海的洋行试销自产的钢铁,但也遭到了抵制。这一现象( )
A.说明洋务企业受到外商抵制 B.反映了洋务派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C.说明洋务企业产品质量不行 D.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
5.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特有的完整文化体系……但“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色道路”……从中可以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可知( )
A.近代救亡图存运动形成高潮 B.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C.西学的引进冲击了传统学术 D.中国近代民主制度日渐成熟
6.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7.熊月之先生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论述了国人接受西学的五大主题:“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与科学启蒙。”下列项中,属于“科学启蒙”的是( )
A.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B.陈独秀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
C.维新派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D.洋务派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8.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推动了思想领域的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长文中提出了“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的观点,指出中国“宗法社会以家庭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表现出强调服从君父、移孝作忠的权威主义特质。最后结论是:“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摘编自孙邦金等《陈独秀的家庭伦理观与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
材料二 1922年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家族本位主义”形成的历史原因,简析陈独秀探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概括中共中央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核心提炼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特点 ①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态度。 ②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 ③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④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途径 ①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 ②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出版报纸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①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指明了方向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③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核心提炼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理论 发展历程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 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抗日战争时期——成熟 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5)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在邓小平支持下,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提出: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完善: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1)酝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提出: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其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意义: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提出: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 (2)意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难点突破】当代中国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①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③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
【真题研析】
1.(2023·山东卷)下面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
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
2.(2023·全国乙卷)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3.(2023·广东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1.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据此推断这次会议(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C.确立了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的歌词曾一度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 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3.1982年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为宪法指导思想,经过1999年、2004年两次修改,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在2018年修宪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入宪法。上述修改反映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4.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5.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把核心界定为“以人为本”。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 )
A.重视和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
B.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C.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6.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7.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发表文章抨击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并全面阐释了“新亚细亚主义”,构思了实现民族解放与自决,建立“亚洲联邦”,进而建立“世界联邦”以期实现“世界大同”的三部曲。他强调民族解放与自决原则、国家间平等与合作原则、弱小民族实现大联合原则,以及公理人道与开放包容原则等。李大钊从个人、国家、国际关系和全人类等四个维度,触及事关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宏大课题,具有鲜明的超前意识,展现了一代思想家的眼光与风貌。
——摘编自杜品《从“亚洲联邦”到“人类一体”:李大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先期探索》
材料二 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同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旗帜和方向。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起伏不定的复杂疫情,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张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诊疗方案、疫苗开发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和交流,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谱写又一生动篇章。
——摘编自胡凌艳《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提出“亚洲联邦”思想的原因和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07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流变与发展(课件+练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