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柘城县实验中学一模试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玉琮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礼器。下列出土文物玉琮共同反映了( )
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玉踪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琮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琮
A.生产工具发生变化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旧石器时代的成就 D.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2.都江堰以最少的工程设施,实现引水与水量的节制,且其渠首及以下的各级渠道均为无坝(拦水建筑物)引水的工程形式,渠首段河流的地形、河流水文和水力学特性与每一处工程设施的功用是协调运作的整体。材料旨在强调都江堰( )
A.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 B.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C.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D.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3.“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准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嫡子以外的旁支子弟)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下列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众建诸侯而少(削弱)其力”
4.下面两幅图片中的唐代文物均出土于陕西西安。其共同折射出唐代( )
唐彩绘陶打马球女俑 唐三彩男装女俑
A.妇女地位高于男性 B.社会风气开放 C.传统审美失去市场 D.对外政策开明
5.宋代取土不问世家,据学者对南宋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的统计,在601名宋朝进士中,平民出身的有417名,官宦子弟有184名,差不多三分之二来自民间。由此可知,宋代科举制度( )
A.改变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 B.完全实现了公平考试
C.根除了名门望族的政治势力 D.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6.郑和船队在航行途中掌握了某些信息,“船到七洲洋及外罗等处,可算此数日流水紧慢,水涨水退,亦要审看风汛、东西南北,可以仔细斟酌……船身若贪东则海水黑青……船身若贪西则海水澄清……船行正路,见鸟尾带箭(尾部似箭的鸟类)是正路”。材料反映了郑和船队( )
A.善于总结经验 B.人员组织众多
C.造船技术先进 D.船队装备精良
7.明朝小说集“三言二拍”里的近200篇作品中,有超过二分之一篇目的故事主角为市井人物,描绘了大量市民人物的喜怒哀乐,且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铺、酱铺、街头巷尾、市场码头等地方也成为小说主要描写的场景。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 )
A.文学创作题材丰富 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下列是根据《清代(1840年前)的人口危机及对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统计的部分清代土地与人口比例关系变化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代 土地面积(顷) 人口(人) 每人实得土地(亩)
乾隆十八年(1753) 7801142 183678258 4.25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807156 208095796 3.75
嘉庆十七年(1812) 7913939 361600000 2.19
道光十三年(1833) 7420000 389942036 1.86
A.清朝人口增加引发了人地矛盾 B.清朝时期的土地面积持续增加
C.清朝土地和人口增长速度一致 D.清朝每人实际获得的土地增多
9.洋务运动时期,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与洋布的激烈竞争中“销路颇畅”;与此同时,湖北织布局也“获利颇丰”,达到了“一可免每年三四万千金巨款流入外洋,一可遏每年一千四百万余匹洋布运入中国”。材料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B.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积极倡导“实业救国” D.一定程度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10.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产党人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连续开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致力于培养“冲锋陷阵之战斗员”“农民运动之推进机”。全国近800名学员,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理论和方法,进行军事训练。此举措( )
A.为北伐战争打下坚实基础 B.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1.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深入解放区的村庄,在每个村子都设了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等组织。通过这些组织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为军队提供粮食、衣物、情报等资源。材料强调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遍布各地 B.人民军队纪律严明
C.充分动员人民群众支援战争 D.适时调整土地政策
12.1938年10月《申报》在上海复刊,一些在抗战前盛大推出的专刊如《电影专刊》等逐渐停刊,新创了《战时青年》《社会动态漫画》等专刊,且原有的《电信专刊》《儿童专刊》等,内容上都转变为抗日救亡主题。材料体现了《申报》( )
A.覆盖面广、报道及时 B.关注社会时局变化
C.是近代主要传播工具 D.报道内容真实可靠
13.“一五计划”要求,到195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4.7%的增速增加至535.6亿元,手工业总产值以年均9.9%的增速增加为117.7亿元,农业及副业总产值以年均4.3%的增速增加到596.6亿元。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发展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迫切要求改变社会落后状况
14.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调整首先在于外交指导思想的调整。在调整中,中国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实现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转变;对外交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实现了由“经济为外交服务”到“外交为经济服务”的过渡。这些外交思想的转变( )
A.从根本上化解中美之间的矛盾 B.使中国外交孤立局面开始被打破
C.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 D.为开启中国全方位外交奠定基础
15.伯里克利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此言论体现了雅典( )
A.保障公民的参政权 B.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C.实现公民人人平等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16.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之中,他们也会选择接受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阿拉伯帝国“创立了比当时任何一个文明都要更加宏伟壮丽的文明”。这表明阿拉伯人( )
A.保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加速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
C.面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 D.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1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美洲的发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 )
A.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促进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
C.颠覆欧洲的生产、生活方式 D.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8.1933年3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成立了民间护林保土工作队。该组织存在的8年间,共有将近300万名青年参加,他们共造林1700万英亩,植树3亿多株,修建了大批森林防火设施。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为失业者提供就业的机会
C.加强对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D.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19.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指出:“美国的经济需要欧洲的销售市场,同时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和出于它自己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这一言论表明( )
A.美国旨在维护自身的利益 B.德国与美国矛盾尖锐
C.美国追求与欧洲地位平等 D.欧洲一体化发展完成
20.《2023年相互关联的灾害风险报告》中提道:“世界一半以上的主要地下含水层抽水量已超过了自然补充量。沙特阿拉伯等国已超过地下水枯竭的临界点。其他国家,比如印度,也离临界点不远了。”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共同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增长过快 D.土地荒漠化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绣又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汴京而得名。汴绣承继宋代刺绣的题材和工艺,既善于绣制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题材,又精于摹绣名画。其绣作形象逼真传神,绣面光滑平整,色彩古朴典雅。采用绸缎和丝线,针法紧密,绣品刻画精巧细腻。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刺绣的最高境界追求心、意、形合一,汴绣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摘编自张勇、马晓华、李红涛《汴绣与羌绣艺术特比性的研究》
材料二 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将东方刺绣艺术传入古代欧洲,从此在欧洲皇室贵族间得到推崇。其发展与东方刺绣有所不同。古代欧洲刺绣取材多源于宗教故事、教堂里的彩色玻璃和充满故事性的图腾元素。在工艺上并没有固定的范式,绣线也不拘泥于丝线,亚麻、棉线、毛线都是常见的绣材,且偏好用各种针法将亮片、珍珠、宝石等材料组合,绣出造型感更强的立体图案,追求极致华丽。
——摘编自邵芳《中国刺绣与法绣的异同及在服装设计中传承创新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汴绣和古代欧洲刺绣二者的不同点。
(2)汴绣已被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再举一例你所知道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谈谈我们应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证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农业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共产党的导师著作里没有现成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
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尉氏县大营区要家乡(村)土地改革前后基本情况部分变化表(1951年)
成分 土地(亩/人) 耕畜(头) 农具(个)
土改前 地主 28 101
富农 4 13
贫农 55 142
佃农 3 2
土改后 地主 0 22
富农 4 13
贫农 81 264
佃农 2 5
——统计表数据来源:《尉氏县大营区要家乡(村)土改前后基本情况变化汇总表》,尉氏县档案馆藏档案材料二 刘少奇认为“在土地改革以后……很多贫农雇农上升为中农”。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过去是‘糠菜半年粮’,现在是苞米饼子成了家常便饭……再看不到乞丐,再看不到游手好闲的人”。在他们看来,新国家不是别人的而是属于自己的,“家”和“国”已经融为一体。政府赢得了农民,这为后来的农业合作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摘编自李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前后要家乡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土地改革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政策的调整。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农业政策调整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建立起适合本国发展的政治制度。下图分别是英、美两国近代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 17—18世纪,资本主义民主、法律制度的确立和逐渐完善,把人从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从制度上防范了独裁和暴政的出现。政局的稳定,为英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也要看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存在着巨大差别,民主和法律制度从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摘编自《从政治角度认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美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并概括两者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归纳英、美政治制度建立带来的影响。
(3)通过以上探究,你从英、美两国民主政治确立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壁垒日益消除,生产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加速流动。同时,整个世界也日益融合为一个全球大市场,各国企业逐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一般而言,发达国家重点控制一头一尾的技术设计和营销环节,而把加工制造这一中间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张赟、袁桦《生产全球化背景下的无边界组织的形式与发展趋势》
材料二 跨国公司发展速度的加快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同步性,信息技术革命创造的高效、便捷和多功能的信息技术大大增强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顺应全球经济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世界贸易组织也逐渐发展成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法庭,负责97%的全球贸易。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摘编自彭斯达《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3)综上所述,为顺应上述发展趋势我国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试卷第6页,共7页
1.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浙江、四川、河南三省均出土了玉琮,虽地域相差较大,但用途与造型却具有同一性,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玉琮是礼器,无法证明生产工具是否发生变化,排除A项;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材料中的玉琮均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之后,排除C项;材料无法证明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
根据材料“实现引水与水量的节制”“渠道均为无坝(拦水建筑物)引水的工程形式”“渠首段河流的地形、河流水文和水力学特性与每一处工程设施的功用是协调运作的整体”可知,都江堰在工程建造规划上具有科学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都江堰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没有体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强调都江堰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没有体现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排除C项;材料强调都江堰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没有体现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天子(汉武帝)……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汉代“推恩令”的内容,“众建诸侯而少(削弱)其力”指的是多建立一些诸侯,来削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这与材料内容相符,D项正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分封制,排除A项;“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种文化政策,其核心是推崇儒家学说,排除B项;“立嫡以长不以贤”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本题考查唐代社会风气。根据材料可知,在出土的唐代女俑中,女子可参与打马球、可穿着男子衣服,这体现了唐代对女性包容度较高,社会风气开放,B项正确。妇女地位高于男性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传统审美失去市场的信息,排除C项;对外政策开明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南宋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的统计……差不多三分之二来自民间”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的实行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项正确,“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除了名门望族的政治势力”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材料“船到七洲洋及外罗等处,可算此数日流水紧慢,水涨水退,亦要审看风汛、东西南北,可以仔细斟酌……船身若贪东则海水黑青……船身若贪西则海水澄清……船行正路,见鸟尾带箭(尾部似箭的鸟类)是正路”可知,郑和船队在航行中掌握了一些航行经验并善于总结经验,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人员数量、造船技术和船队装备,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根据材料“有超过二分之一篇目的故事主角为市井人物,描绘了大量市民人物的喜怒哀乐,且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铺、酱铺、街头巷尾、市场码头等地方也成为小说主要描写的场景”和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商品经济十分发达,促进小说的发展,B项正确;文学创作题材丰富属于表现,不属于原因,排除A项;中国古代历来实行重农抑商,排除C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乾隆十八年到道光十三年,土地面积整体有所减少,人口却大幅度增加,每人实际得到的土地大大降低,这极易引发人地矛盾,A项正确;嘉庆十七年到道光十三年土地面积减少,清朝时期的土地面积持续增加的分析不准确,排除B项;土地面积整体有所减少而人口大幅度增长,两者速度不一致,排除C项;清朝每人实际获得的土地是减少不是增多,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与洋布的激烈竞争中‘销路颇畅’;湖北织布局也‘获利颇丰’,达到了‘一可免每年三四万千金巨款流入外洋,一可遏每年一千四百万余匹洋布运入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培养技术人才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倡导“实业救国”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培养‘冲锋陷阵之战斗员’、‘农民运动之推进机’”和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人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指挥人才,这为北伐战争打下坚实基础,A项正确;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排除B项;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深入解放区的村庄”“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为军队提供粮食、农物、情报等资源”可知,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人民群众支援人民解放战争,C项正确;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深入解放区的村庄,“遍布各地”没有体现,排除A项;“人民军队纪律严明”“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材料“《电影专刊》等逐渐停刊,新创了《战时青年》《社会动态漫画》等专刊,且原有的《电信专刊》《儿童专刊》等,内容上都转变为抗日救亡主题。”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申报》在1938年复刊后关注与社会、抗日救亡相关的内容,这体现了《申报》关注社会时局变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覆盖面广、报道及时,排除A项;报纸是近代主要传播工具,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报道内容,不能体现出真实可靠,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要求到1957年实现工业、手工业、农业及副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且达到一定标准,这反映了当时国家迫切要求改变社会落后状况,D项正确。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没有展现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外交。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实现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转变”“实现了由‘经济为外交服务’到‘外交为经济服务’的过渡”可知,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为开启中国全方位外交奠定基础,D项正确。“根本”一词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孤立局面已经被打破,时间不符,排除B项;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
根据材料“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和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认为公民不论贫穷,都有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参政权,A项正确;雅典是奴隶主民主,并不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排除B项;保障公民的参政权不等于实现公民人人平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
根据材料“他们也会选择接受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创立了比当时任何一个文明都要更加宏伟壮丽的文明”分析可知阿拉伯人面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创造独特的阿拉伯文化,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阿拉伯帝国保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阿拉伯帝国面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没有标明加速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排除B项;材料强调阿拉伯帝国面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没有体现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
根据题干“美洲的发现”“对殖民地的贸易”“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走向瓦解,这有利于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D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促进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与材料主旨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不符,排除B项;“颠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
根据题干“1933年3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成立了民间护林保土工作队。该组织存在的8年间,共有将近300万名青年参加……”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中实施的兴建公共工程,以实现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不是这项举措的直接目的,排除A项;民间护林队的存在有利于对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
根据材料“需要欧洲的销售市场”“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出于它自己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可知,美国扶持欧洲旨在维护自身的利益,A项正确;题干只涉及美国援助欧洲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涉及美德是否矛盾,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不需要追求与欧洲平等的地位,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发展完成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
根据材料“抽水量已超过了自然补充量”“已超过地下水枯竭的临界点”可知,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水资源短缺,A项正确;材料反映水资源短缺,没有体现全球气候变暖,排除B项;材料反映水资源短缺,没有体现人口增长过快,排除C项;材料反映水资源短缺,没有体现土地荒漠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1.(1)不同点:①题材不同,汴绣选材为花鸟、人物、山水等,且摹绣各种名画;古代欧洲刺绣以宗教故事、故事性图腾元素等为题材;②工艺造型不同,汴绣绣面平滑、规整;古代欧洲刺绣则不拘一格,追求立体效果;③色彩风格不同,汴绣色彩古朴典雅;古代欧洲刺绣色彩极致华丽;④绣品材料不同,汴绣多采用绸缎和丝线;古代欧洲常用丝线、亚麻、棉线等,并喜爱运用亮片、珍珠等材料。(任答三点即可)
(2)举例:太极拳、豫剧、少林功夫。(答出一点即可)
做法:①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②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发展平台和网络平台,合理开发和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善于绣制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题材,又精于摹绣名画”和材料二“古代欧洲刺绣取材多源于宗教故事、教堂里的彩色玻璃和充满故事性的图腾元素”可知,汴绣选材为花鸟、人物、山水等,且摹绣各种名画;古代欧洲刺绣以宗教故事、故事性图腾元素等为题材;根据材料一“绣面光滑平整”和材料二“工艺上并没有固定的范式”“绣出造型感更强的立体图案”可知,汴绣追求平滑、规整;古代欧洲刺绣不拘一格,追求立体效果;根据材料一“色彩古朴典雅”和材料二“追求极致华丽”可知,汴绣色彩古朴典雅;古代欧洲刺绣色彩极致华丽;根据材料一“采用拥缎和丝线”和材料二“不拘泥于丝线,亚麻、棉线、毛线都是常见的绣材,且偏好用各种针法将亮片、珍珠、宝石等材料组合”可知,汴绣多采用绸毁和丝线;古代欧洲刺绣常用丝线、亚麻、棉线等,并喜爱运用亮片、珍珠等材料。
(2)举例和做法: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举例:太极拳、豫剧、少林功夫;做法:①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②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发展平台和网络平台,合理开发和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2.立足国情,走出自己的道路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但无论是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走的都是“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结果证明这一道路走不通。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中国共产党的“红旗子”竖了起来。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即可。如:确立的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走出自己的道路。论述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但无论是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走的都是“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结果证明这一道路走不通。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中国共产党的“红旗子”竖了起来。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3.(1)变化:贫农、佃农所得土地增多,地主土地大幅减少;贫农,佃农所得生产资料增多,地主的生产资料大幅减少。
(2)作用:①优化了乡村社会的阶级结构;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缓解了乡村社会的贫困与饥饿;③增强了农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④为国家实行三大改造准备了条件。(2分,任答两点即可)
(3)举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认识:①农业政策的调整要依据国情;②要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③要保障农民利益;④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任答一点即可)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数据可知,贫农、佃农所得土地增多,地主土地大幅减少;贫农、佃农所得生产资料增多,地主的大幅减少。
(2)作用: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信息和材料二“在土地改革以后……很多贫农雇农上升为中农”可知,土地改革优化了乡村社会的阶级结构;根据材料二“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现在是苞米饼子成了家常便饭……再看不到乞丐、再看不到游手好闲的人’”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缓解了乡村社会的贫困与饥饿;根据材料二“在他们看来,新国家不是别人的而是属于自己的,‘家’和‘国’已经融为一体”可知,土地改革增强了农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根据材料二“为后来的农业合作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可知,为国家实行三大改造准备了条件。
(3)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认识: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农业政策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农业政策的调整要依据国情;要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要保障农民利益;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等。
24.(1)政治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
共同点: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制度;都属于间接民主;都体现了权力的分立。
(2)积极影响:赋予人民一定权利,有利于避免独裁专制统治,稳定了英、美等国的社会政治秩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消极影响: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本质上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3)认识:政治制度的确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自由、民主是近代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民主权利需要法律保障。
【详解】(1)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共同点:根据英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两者都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制度,都属于间接民主,都体现了权力的分立。
(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使人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从制度上防范了独裁和暴政的出现”分析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赋予人民一定权利,有利于避免独裁专制统治,稳定了英、美等国的社会政治秩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消极影响:根据材料“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存在着巨大差别,民主和法律制度从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分析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本质上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3)认识:分析英国、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可知政治制度的确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自由、民主是近代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民主权利需要法律保障。
25.(1)趋势:生产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原因:①跨国公司的推动;②信息技术的进步;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任答三点即可)
(3)努力:①发展科学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应用;②积极扩大对外开放;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④在顺应发展趋势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等。(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趋势: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一“生产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加速流动”“整个世界也日益融合为一个全球大市场,各国企业逐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可知,趋势为生产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二“跨国公司发展速度的加快与信息技术革命……保持着高度的同步性”“信息技术大大增强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可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的原因为:跨国公司的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由材料二“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转而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可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有关;由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也逐渐发展成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法庭”可知,趋势出现的原因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努力:根据所学知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发展科学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应用;②积极扩大对外开放;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④在顺应发展趋势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等。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