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3-2024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教育联盟质量调研九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总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友情提示: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就为我国人类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考古发现与“山顶洞人”相关的是( )
A. 出土骨针和装饰品 B. 出土的稻谷 C. 司母戊鼎 D. 刻有文字的甲骨
2.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个政权以建业(后改名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统称为“六朝”,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这六个政权是( )
A. 吴、东晋、宋、齐、梁、陈
B. 吴、西晋、北魏、西魏、北周、隋
C. 蜀、西晋,宋、齐、梁、陈
D. 魏、东晋、北魏、东魏、北齐、隋
4.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时期
5. 会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下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 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 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 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6. 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判断这一时期阶段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7. “省”的本意为官禁,后来成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元朝以后,“省”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的变化反映了( )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C. 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D. 中央与地方施政脱节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A. 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 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 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9. 康熙帝曾经给一个人写过一副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这个人的功绩是( )
A. 抗击倭寇,巩固东南海防 B. 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 抗击元军 D. 抗击金军
10.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的官员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眷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的设置( )
A.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D. 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11. 雍正三年(1725),清政府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乾隆九年(1744),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这表明清政府( )
A. 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 B. 有效抵御外来势力入侵
C. 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 D. 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12.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说是因为( )
A. 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B. 采用封建生产方式管理企业
C.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D. 西方列强的破坏
13.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 自上而下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 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14.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两次巨变——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5.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 帝制复辟 B. 日本侵华 C. 军阀混战 D. 北伐开始
16. 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他意在说明法国革命( )
A.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的最高地位 B.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利益
C.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17. 该会在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一战后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如下史实中,与“该会”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凡尔赛条约》签订 B. 国际联盟建立
C. 新经济政策实施 D. 《九国公约》签署
18.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行,罗斯福以印第安人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 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D.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19. 2002年,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这反映了( )
A. 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已开启 B. 欧元有助于加强民众的情感认同
C.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已完成 D. 欧元凸显了民众重要的身份地位
20. 2023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加剧、美国聚乙烯泄露、日本排放核废水、苏丹冲突爆发、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等。这些国际大事主要反映了( )
A. 当今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B. 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前景渺茫 D. 冷战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和平安全
二、材料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改变了夏商时期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材料二 秦汉时期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逐步形成了统一规模、统一传统。在技术手段那么低下的状况下,统治这个大国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统治这个大国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中央集权。
——田余庆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周人实行的国家管理制度,并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上“创造的制度”或“治国经验”分别是什么?秦朝地方上的该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三中清朝前期为完成边疆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举两例)。并据材料简要概括清朝时期“大一统”观念的变化。
(4)结合所学,请你为上述三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22.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虽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艰难前行,同时推动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此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过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的?“他们从未梦想过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运动有何进步性?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运动的序幕及该运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3. 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唐晋《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事件。并据材料归纳其影响。
材料二 在俄国,“解放”农民的是地主自己,是专制沙皇的地主政府和它的官吏。……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农奴制崩溃”的历史事件。并据材料二,归纳该事件的作用。
材料三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苏俄时期重要艺术家)1923年的促销海报《没有比这更好的奶嘴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海报的发行与当时的哪一政策相契合?并对该政策作简要说明(提示:突出背景、措施、影响)。(语言流畅、严谨、准确反映历史解释可额外加分。)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教育联盟质量调研九年级历史试题
试题总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友情提示: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就为我国人类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考古发现与“山顶洞人”相关的是( )
A. 出土的骨针和装饰品 B. 出土的稻谷 C. 司母戊鼎 D. 刻有文字的甲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与山顶洞人相关”和结合所学可知,骨针说明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A项正确;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时代,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排除C项;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经济衰退,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为道家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但同时又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是由于统治的需要,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C。
3.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个政权以建业(后改名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统称为“六朝”,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这六个政权是( )
A. 吴、东晋、宋、齐、梁、陈
B. 吴、西晋、北魏、西魏、北周、隋
C. 蜀、西晋,宋、齐、梁、陈
D. 魏、东晋、北魏、东魏、北齐、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个政权以建业(后改名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和所学知识可知,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建康,旧名建业、建邺,313年改名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史称东晋;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所以,这六个政权是吴、东晋、宋、齐、梁、陈,A项正确;西晋的都城在洛阳,排除BC项;魏的都城在洛阳,排除D项。故选A项。
4.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606年,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科举制,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统一全国,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开创武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会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下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 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 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 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年代尺上的三个王朝分别是指秦朝、隋朝和元朝,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公元前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朝的分裂对峙局面,完成统一,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灭掉南宋,结束了两宋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完成统一,A正确;三个王朝中只有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排除;三个王朝中只有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C排除;三个王朝中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但元朝并非如此,D排除。故选A。
6. 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与中原联系密切。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体现了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忽必烈像与元朝的建立和民族融合有关。《元朝交通路线图》反映出元朝对外交流范围广,海陆交通较为发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与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因而,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早期国家指的是夏商周三代,与题干不符,排除A;B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D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故答案为C。
7. “省”的本意为官禁,后来成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元朝以后,“省”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的变化反映了( )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C. 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D. 中央与地方施政脱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代的行省制度在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同时,也保留着中央派出机构的一些特点,它既能满足中央控制地方的要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的自主性,成为了中央和地方权力平衡的新方法,B项正确;“省”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情况,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无关,排除A项;“省”的变化反映了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材料中没有体现地方割据威胁中央,排除C项;“省”的变化反映了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不是中央与地方施政脱节,排除D项。故选B项。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A. 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 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 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可知,从汉代到明朝,丞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最终被废除,加强了皇权,故选D项;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A项;分工协作,提高效率,指的是三生六部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相互制约,杜绝贪腐,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
9. 康熙帝曾经给一个人写过一副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这个人的功绩是( )
A. 抗击倭寇,巩固东南海防 B. 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 抗击元军 D. 抗击金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挽联评价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16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康熙帝曾为此写过一副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高度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B项正确;抗击倭寇,巩固东南海防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抗击元军的英雄主要是文天祥、陆秀夫等,这与题干“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不符,排除C项;抗击金军的英雄主要是岳飞,战争主要发生在陆地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的官员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眷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的设置( )
A.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D. 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构是军机处。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正确;“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与设立军机处无关,排除A项;“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与设立军机处无关,排除B项;隋朝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雍正三年(1725),清政府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乾隆九年(1744),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这表明清政府( )
A. 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 B. 有效抵御外来势力入侵
C. 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 D. 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驱逐在华传教士”“防范来华外国人”可知,这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乃至闭关锁国,C项正确;“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而不是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且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抵御外来势力入侵”是阐释题干中政策改变的影响,而不是对题干现象的概括,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体现在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与题干所述现象没有直接关联,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说是因为( )
A. 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B. 采用封建生产方式管理企业
C.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D. 西方列强的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ABD项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C项。
13.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 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只是局限于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的活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评价戊戌变法方式,排除A项;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14.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两次巨变——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因此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B项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A项;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戊戌变法主张依靠清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走资本主义道路,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明确反帝,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 帝制复辟 B. 日本侵华 C. 军阀混战 D. 北伐开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相互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军阀混战,C项正确;帝制复辟,即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失败,开始侵华,排除B项;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6. 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他意在说明法国革命( )
A.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的最高地位 B.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利益
C.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据题干“统治人民更困难”可知,自由民主思想深入民心,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的最高地位,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客观上促进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思想解放,排除BD项。故选C项。
17. 该会在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一战后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如下史实中,与“该会”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凡尔赛条约》签订 B. 国际联盟建立
C. 新经济政策实施 D. 《九国公约》签署
【答案】D
【解析】
【详解】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故D符合题意;《凡尔赛条约》签订是在巴黎和会上,排除A;国际联盟建立是巴黎和会作出的决定,排除B;新经济政策实施是1921年,与华盛顿会议无关,排除C。故选D。
18.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行,罗斯福以印第安人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 促进高新技术发展
D.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控是整个新政的中心措施和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BC和罗斯福新政无关,D和《国家工业复兴法》无关,排除。故选A。
19. 2002年,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这反映了( )
A. 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已开启 B. 欧元有助于加强民众的情感认同
C.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已完成 D. 欧元凸显了民众重要的身份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欧元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可知,欧元增加了欧洲人的欧洲意识,这体现出,欧元有助于加强民众的情感认同,B项正确;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开启,排除A项;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进行,排除C项;欧元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表现,它体现不出凸显民众重要的身份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0. 2023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加剧、美国聚乙烯泄露、日本排放核废水、苏丹冲突爆发、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等。这些国际大事主要反映了( )
A. 当今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B. 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前景渺茫 D. 冷战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和平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乌克兰危机加剧、美国聚乙烯泄露、日本排放核废水、苏丹冲突爆发、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因此材料主要反映了当今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A项正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排除C项;冷战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和平安全,与“美国聚乙烯泄露、日本排放核废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改变了夏商时期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材料二 秦汉时期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逐步形成了统一规模、统一传统。在技术手段那么低下的状况下,统治这个大国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统治这个大国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中央集权。
——田余庆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周人实行的国家管理制度,并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上“创造的制度”或“治国经验”分别是什么?秦朝地方上的该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三中清朝前期为完成边疆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举两例)。并据材料简要概括清朝时期“大一统”观念的变化。
(4)结合所学,请你为上述三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答案】(1)分封制;为成熟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使中华民族先民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
(2)郡县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最佳答案)/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西北地区)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伊犁将军。(东南地区)设台湾府。(西南地区)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各2点)。
形成了取消华夷之别的“大一统”的观念/形成了取消华夷之别的正统论;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建立与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依据材料一信息“周人改变了夏商时期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和所学知识合所学得出:分封制。
“影响”:依据材料一信息“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得出;为成熟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使中华民族先民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
【小问2详解】
“创造的制度”:据材料二信息“秦汉时期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逐步形成了统一规模、统一传统……统治这个大国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得出:郡县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深远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的角度分析。
【小问3详解】
“具体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伊犁将军;设台湾府;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列举材料三中清朝前期为完成边疆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举两例)。
“变化”:依据材料信息“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得出,形成了取消华夷之别的正统论。
【小问4详解】
“主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建立与巩固发展或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说明。
22.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虽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艰难前行,同时推动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此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过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的?“他们从未梦想过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运动有何进步性?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运动的序幕及该运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答案】22. 方式: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3. “政治变革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序幕:公车上书。影响: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4. “梦想”:为中国谋幸福。旗帜:三民主义。
25. 历程:技术——制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方式: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此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并结合所学可知,“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洋务运动实现,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发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国家富强。目的:根据材料一“他们从未梦想过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对外来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进步性: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问2详解】
“政治变革运动”:根据材料二“1895 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政治变革运动是指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在京举子们联合起来“公车上书”要求皇帝进行变革。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施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或百日维新。序幕: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在京举子们联合起来“公车上书”要求皇帝进行变革,所以戊戌变法的序幕是车上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小问3详解】
“梦想”:根据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可知,孙中山最终的“梦想”是为中国谋幸福。旗帜: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对应的是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对应的是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对应的是民生主义,这也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小问4详解】
历程: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材料二反映了戊戌变法,材料三反映了辛亥革命,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近代中国人们追求“中国梦”,不断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3. 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唐晋《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事件。并据材料归纳其影响。
材料二 在俄国,“解放”农民的是地主自己,是专制沙皇的地主政府和它的官吏。……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农奴制崩溃”历史事件。并据材料二,归纳该事件的作用。
材料三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苏俄时期重要艺术家)1923年的促销海报《没有比这更好的奶嘴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海报的发行与当时的哪一政策相契合?并对该政策作简要说明(提示:突出背景、措施、影响)。(语言流畅、严谨、准确反映历史解释可额外加分。)
【答案】(1)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变阶级关系,推动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日益增加,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共同斗争)。
(3)新经济政策;
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1921年春列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其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该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根据材料“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可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根据材料“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可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使“农奴制崩溃”的历史事件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根据材料“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根据材料“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改变阶级关系,推动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日益增加,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1923年的促销海报”,结合所学可知,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该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3-2024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