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1/4月考试卷八年级历史
(范围:八下第1—6课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进行土地改革
D. 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由此可见,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故A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国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任务。故B不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恢复国民经济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与会代表的工作指的是为创建新中国作准备。
2. 民主人士张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他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他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他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他的内容丰富,他的文字质朴。中国今天应做的,要做的,和能够做的,他都一一标举出来了。”这个“大宪章”是指(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可知这个“大宪章”颁布于新中国成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于1949年9月,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与题干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说明本次会议( )
A. 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 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说明本次会议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A项符合题意;中国人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表述错误。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A.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材料描述的正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A;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排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排除D。故选B。
5. 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大事年表讲述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因此能够最准确描述该大事年表的是: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故答案选B。
6. 下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 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 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 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 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上甘岭”“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歌词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与决心。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军队入侵朝鲜,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组成的赴朝参战的志愿部队。由此可知,题干图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B项正确;A项是对“朋友来了有好酒”的字面理解,不能全面说明整首歌词,排除A项;题干图示歌词不能体现军队士气旺盛和人民踊跃支前,排除CD项。故选B项。
7. 美国学者豪沃斯在《美国海军史》中这样说:“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的,正如美国不会容忍在它与墨西哥边界的格兰德河上出现敌对的军队一样。”这里的“中国军队”是( )
A. 八路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的”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其军队打到中朝边界,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D项正确;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排除A项;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排除B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时建军,1946年第一次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延用至今。排除C项。故选D项。
8. 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下列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 )
①建立新中国
②遵义会议
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⑤重庆谈判
⑥中共七大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21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参加了中共“一大”。1945年毛泽东参加了重庆谈判。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加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加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即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弊端,因此要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改革的内容、性质、影响这几个方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 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0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5
A. 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 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 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D.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项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说法错误,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B项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是1958年,不符合题干中“1957年”;C项三大改造阻碍农业发展,说法错误;D项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D。
11.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生》是指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当家作主;西藏和平解放从政治上,抗美援朝从军事上,土地改革从经济上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应集中在《中国新生》,故C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B项是中共民主革命历程,D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均与题干“前四集”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 下图中,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A. 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 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杨之光的作于1954年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中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的喜悦就是成为选民选举人大代表,行使选举权,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故选C;1950—1952年中国实行土地改革,最迟应该在1952年就成立土地的主人,A错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完成,并且加入农业合作社也不需要“选民证”,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错误。
13.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应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B正确;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是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但仍然属于私有制的范畴,A排除;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C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排除。故选B。
14.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曾写道:“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以下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①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信息“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可判断“今年”是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B正确;1956年我国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错误,ACD排除。故选B。
15.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 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 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因此企业家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D正确;ABC突出的是政治斗争色彩,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6.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956年”“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次会议是中共八大,C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排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排除B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7. 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可以看出1958年水稻亩产量超过2500斤,这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中粮食产量严重浮夸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8.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产物,故D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钢为纲”“以粮为纲”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结合所学可知,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党的好干部,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B项正确;王进喜是石油工人,邓稼先是两弹元勋,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CD项均与题干“优秀县委书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众多先进人物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新中国政权巩固时期
C.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人物,故D项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中人物出现的时间。排除A、B和C。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中共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
材料二 美国人拥有优势武器装备,但解放军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源库,并且采用毛泽东主义的战略,以我们所敬畏的献身精神最大限度地造成美军的伤亡…以及后方各色人员组成的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英国】菲力普·肖特
(2)据材料归纳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至少两点)写出一位“我们所敬畏的献身精神”的英雄人物。
材料三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朝鲜战争》
(3)根据材料概括抗美援朝的背景。并说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所理解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答案】21. 史实:甲午中日战争。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原因:出于道义上的责任;为了保家卫国。
22. 原因: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作战;中朝人民的并肩作战。(至少两点)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
23. 背景: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侵略朝鲜)。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4. 内涵:为了祖国和民族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实:依据材料一“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对朝鲜蓄意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就是先侵略朝鲜,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的结果。因此,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故“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原因:据材料一“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得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有:出于道义上的责任;为了保家卫国。
【小问2详解】
原因:依据材料二“解放军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源库,并且采用毛泽东主义的战略,以我们所敬畏的献身精神最大限度地造成美军的伤亡”得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作战;据材料“后方各色人员组成的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得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是由于全国人民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还有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中朝人民的并肩作战。
英雄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所敬畏的献身精神”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
【小问3详解】
背景:依据材料三“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和所学概括可知,抗美援朝的背景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侵略朝鲜)。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小问4详解】
内涵:综合上述材料“为了保家卫国,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经过艰苦斗争,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可知,“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为了祖国和民族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等。
22.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是出自于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令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进行。
(2)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哪三个行业进行的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据材料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什么计划?请列举该计划的一例成就。
(4)在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之时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答案】22. 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 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任意一个即可)
25. 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以材料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问2详解】
三大改造: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问3详解】
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由材料“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工业化。计划: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工业化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以下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
【小问4详解】
做法:依据所学知识,从要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答案】【角度一】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角度二】观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
【详解】本题是小论文题,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围绕“表格:新中国的重大事件(1949—1954年)”,从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紧扣观点,选择能够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述;论述要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要规范。
示例一:
观点: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西藏和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内外威胁,外有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内有阶级敌人的破坏运动,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都是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而采取的措施。由此可提炼观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示例二:
观点:选取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起到了助力推动作用;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由此可提炼观点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1/4月考试卷八年级历史
(范围:八下第1—6课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进行土地改革
D. 恢复国民经济
2. 民主人士张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他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他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他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他的内容丰富,他的文字质朴。中国今天应做的,要做的,和能够做的,他都一一标举出来了。”这个“大宪章”是指(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说明本次会议( )
A. 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 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4. “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A.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影响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 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过程
B.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6. 下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 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 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 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 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7. 美国学者豪沃斯在《美国海军史》中这样说:“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的,正如美国不会容忍在它与墨西哥边界的格兰德河上出现敌对的军队一样。”这里的“中国军队”是( )
A. 八路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8. 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下列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 )
①建立新中国
②遵义会议
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⑤重庆谈判
⑥中共七大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加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10. 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0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5
A. 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 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 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D.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11.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12. 下图中,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A. 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 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3.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曾写道:“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以下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①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 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 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16.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7. 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8.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9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20.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众多先进人物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新中国政权巩固时期
C.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中共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
材料二 美国人拥有优势武器装备,但解放军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源库,并且采用毛泽东主义的战略,以我们所敬畏的献身精神最大限度地造成美军的伤亡…以及后方各色人员组成的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英国】菲力普·肖特
(2)据材料归纳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至少两点)写出一位“我们所敬畏的献身精神”的英雄人物。
材料三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朝鲜战争》
(3)根据材料概括抗美援朝的背景。并说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所理解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22.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是出自于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令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进行。
(2)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哪三个行业进行的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据材料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什么计划?请列举该计划的一例成就。
(4)在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之时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