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分校2023-2024下学期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宋朝人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由材料可知,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夺取北周政权 B.统一了度量衡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2.下图材料可以用来研究隋朝( )
A.国力强盛的表现 B.人口增长的状况
C.商业发展的水平 D.走向灭亡的原因
3.“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了隋朝 B.营建东都洛阳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殿试制度
4.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为此,唐太宗( )
A.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5.历史兴趣比赛中,以歌谣或诗词的形式再现历史人物。当主持人提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时,小历同学可引用(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6.唐玄宗即位后,“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并严格控制官吏的选拔,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唐玄宗此举( )
A.为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B.体现君主用人的好恶善变
C.促使社会风气更加开放 D.大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7.下图所示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这件文物传递出的信息是( )
A.唐朝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B.唐朝的纺织业品种多
C.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超
D.唐朝的水陆交通发达
8.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指文成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
A.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B.使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
C.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D.使唐蕃订立了友好盟约
9.唐朝帝王出猎时,嫔妃宫女经常结伴而行,女子骑射游猎的很多。当时女子骑射游猎活动已成为一项充满竞赛性的娱乐体育活动。这种现象( )
A.得益于开放的社会风气 B.加强了中外交往
C.体现政府统治异常清明 D.得益于多彩的文学艺术
10.“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柳公权
11.在“陕西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导游说到“唐朝外贸频繁,物产日益丰富,这个国家是向唐朝出口物产最多的国家”,则导游员介绍的是(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大食
12.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返唐,两年后回到长安。此行行程五万余里,历时十八年。据此可知,玄奘( )
A.足迹遍布印度各地 B.撰写了《大唐西域记》
C.取经之路历尽艰辛 D.开启佛教传入中国之路
13.杜甫的诗《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诗歌的描述反映出( )
A.开元末年的统治者荒废朝政 B.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浩劫
C.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 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14.《旧唐书》中载:“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齐。”与材料相关的这一事件(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促使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5.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动荡时期。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为图霸业,征战不休,人民备受战乱和分裂之苦。这一时期的局面实质上是( )
A.生产力快速发展影响王朝的更替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示中①②③处的内容。并据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谈谈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君臣共商国是成为“贞观之治”的特色,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齐廉允《“贞观之治”面面观》
材料二 (武)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武)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大唐新语》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志·卷四十一》
(1)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提倡和鼓励诤谏”的原因。 并简述这一举措的积极作用。
(2)从材料二的史料中可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在这方面她的创新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了历史上的哪一局面 唐玄宗采取哪些改革措施促成这一局面出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府都督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材料三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3)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 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 公元757年,李白入永王幕府,协助讨伐叛军。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1)据材料一,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藩镇设立的隐患。
(3)与材料三相关的是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何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唐朝的兴衰对今天中国建设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因此,李纲高度评价的是隋文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历史功绩,D项正确;夺取北周政权与题干“混南北为一区”不符,排除A项;统一了度量衡制度是秦始皇的措施,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是隋朝统一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即位后,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终于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D项正确;题干信息与隋朝国力强盛的表现、人口增长、商业发展水平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
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后世开万世之利,C项正确;隋文帝建立隋朝,而不是隋炀帝,排除A项;“营建东都洛阳”与题干“为后世开万世之利”不符,排除B项;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而不是隋炀帝,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结合所学的贞观之治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吸取了隋朝因为暴政灭亡的教训,善待百姓,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A项正确;题干中未出现增加科举考试的内容,排除B项;“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三省六部制的完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死后立有无字碑,任后人评述其功过,B项正确;“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指唐太宗,排除A项;“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是指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的朝政混乱局面,排除C项;“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是指隋炀帝,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玄宗即位后,‘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并严格控制官吏的选拔,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精简机构,选拔真正的人才,重视对直接管理百姓的县令的选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巩固国家的统治。这些措施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体现君主用人的好恶善变”说法错误,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唐玄宗整顿吏治,与“促使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大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陶瓷器生产技术高超,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唐三彩更是闻名中外,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与唐朝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唐三彩为陶瓷器,与丝织品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图片与唐朝的水陆交通发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自从贵主(指文成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是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排除B项;唐朝时期吐蕃还没有归属中央管理,排除C项;唐蕃订立了友好盟约是在唐穆宗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帝王出猎时,嫔妃宫女经常结伴而行,女子骑射游猎的很多。当时女子骑射游猎活动已成为一项充满竞赛性的娱乐体育活动”可得出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对外交往,排除B项;“体现政府统治异常清明”表述的有问题,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绘画、书法、诗词等,无法得出得益于多彩的文学艺术,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他诗歌的特点主要有,歌颂祖国山河壮美,抒发昂扬进取精神,其诗作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李白被称为“诗仙”,C项正确;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排除A项;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排除B项;柳公权是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有“柳骨”的美称,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外贸频繁,物产日益丰富,这个国家是向唐朝出口物产最多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罗强盛以后,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C项正确;天竺、日本和大食都与唐朝有往来,但都不是向唐朝出口物产最多的国家,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返唐,两年后回到长安。此行行程五万余里,历时十八年”可得出玄奘西行不畏艰险,历经磨难,C项正确;“足迹遍布印度各地”说法错误,排除A项;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探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天宝以后,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天宝年间的景象,无法得出开元末年的统治者荒废朝政,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对比,排除C项;杜甫生活在唐朝时期,与五代十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正确;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排除A项;“促使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动荡时期。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为图霸业,征战不休,人民备受战乱和分裂之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为图霸业,各政权征战不休,人民备受战乱和分裂之苦,C项正确;“生产力快速发展影响王朝的更替”说法错误,排除A项;“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和“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割据局面的表现,而不是实质,排除BD项。故选C项。
16.(1)①涿郡;②洛阳;③余杭。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或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交通;创建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提升官僚队伍素质,推动教育发展。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从605年起,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故材料一图示中①②③处的内容分别为①涿郡;②洛阳;③余杭;目的: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影响:根据材料二“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影响:根据材料三“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政治上,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或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三“ 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经济上,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交通;文化上,创建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提升官僚队伍素质,推动教育发展。
17.(1)原因: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
作用: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对巩固君臣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2)历史信息:武则天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举措: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局面:“开元盛世”。
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可得出原因是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
作用:根据材料一“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君臣共商国是成为‘贞观之治’的特色,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可得出李世民“提倡和鼓励诤谏”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对巩固君臣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2)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二“(武)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武)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可得出武则天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科举制上创新的举措是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局面:根据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可得出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局面。
改革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18.(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2)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等。
(3)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文化的吸引力。
举例说明: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可得出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根据材料一“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可得出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重视兴修水利,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2)方式:根据材料二“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府都督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可得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等。
(3)原因:根据材料三“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可得出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是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文化的吸引力。
举例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遣唐使和鉴真等角度进行分析,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主要有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
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2)隐患: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易使国家陷入分裂状态。
(3)事件:安史之乱。
关系: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的问题与现象导致了材料三中安史之乱的爆发。
(4)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善用人才;注重经济的发展等。
【详解】(1)前期:根据材料一“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可得唐玄宗统治前期注重节俭、反对浪费。
后期:根据材料一“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可得出唐玄宗统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2)隐患:根据材料二“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可得出唐朝藩镇设立的隐患是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易使国家陷入分裂状态。
(3)事件:根据材料三“公元757年,李白入永王幕府,协助讨伐叛军。随军途中”可得出是指安史之乱。
关系:根据材料一涉及的唐玄宗后期统治腐化,材料二涉及的唐朝的外重内轻局面可知,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的问题与现象导致了材料三中安史之乱的爆发。
(4)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和节度使设立造成的外重内轻局面,对当今中国建设的启示是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善用人才;注重经济的发展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分校2023-2024下学期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