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试卷(福建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如图可说明,这一时期黄河流域( )
A. 各史前文化独立发明了冶铜技术 B. 铜器制作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
C. 最早发明和推广了青铜冶炼技术 D. 已出现了疆域较大的早期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出土的铜器分布广泛,说明铜器制作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B项正确;各史前文化独立发明了冶铜技术的说法错误,有些史前文化相对落后,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青铜冶炼技术的最早发明和推广,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出土的铜器分布情况,并未涉及早期国家的出现,排除D项。
2. 《韩非子》主张,君主对自己的下属和民众“不厌忠信”,对自己的敌人“不厌诈伪”。这一思想( )
A. 构建了新的社会统治秩序 B. 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C. 巩固了各国中央集权制度 D. 推动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不厌忠信”“不厌诈伪”体现了韩非子的“诈”的思想,这一思想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是为了兼并战争的需要,不是构建新的社会统治秩序,A项错误;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项错误;材料中的思想是法家思想,没有体现儒法思想的融合,D项错误。
3. 史载,贞观十四年八月,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军平定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置西州;九月,在西州进行普遍的户口和土地调查。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户籍残卷上,有“小男”“小女”“丁寡”“课户”“不课户”等字样。据此可知,唐初( )
A. 两税法已推广到西北地区 B. 政治统一促进了人口迁移
C. 加强了对西域有效治理 D. 朝廷强化了对吐蕃的管控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军平定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置西州;九月,在西州进行普遍的户口和土地调查。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户籍残卷上,有‘小男’‘小女’‘丁寡’‘课户’‘不课户’等字样。”并结合所学可知,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唐代属于西域,唐政府在此设立行政机构,进行社会治理,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与管理,C项正确;两税法实行于唐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史料并未涉及人口跨区域迁移,排除B项;唐朝时的吐蕃对应今天的西藏,并非吐鲁番地区,排除D项。
4. 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宋代两税按田亩征收时,将土地划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之中有的又划若干等,较充分地照顾到土地的自然条件。其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社会矛盾 B. 发展农业生产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推动赋税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宋代按亩征税时,较充分地照顾到土地的自然条件。这就是照顾了那些拥有次等土地的人,这种做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A项正确;征税时对自然条件不同的土地区别对待主要目的就是缓和社会矛盾,和发展农业生产关系不大,排除B项;宋代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排除C项;材料只说宋承唐制,没有涉及到赋税改革,排除D项。
5. 明朝在奴儿干都司地区除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修驿路、建船厂、派员巡视外,“朝廷尤虑未善,更命造寺,使柔化之”。永乐年间,朝廷兴建永宁寺,寺旁立有《敕建永宁寺记》石碑,用汉、蒙、女真、西藏文体书写,记录了经营该地事迹。这体现了明政府( )
A. “政教兼举,教化为先”思想 B. “外儒内法,儒法兼施”思想
C.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思想 D. “以夷制夷,因俗而治”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管理不仅有设立机构、修建驿路、派遣官员巡视、建船厂等措施,还有兴建佛教寺庙,用四种文字记录经营该地事迹,体现出政府更强调对当地百姓用宗教进行教化的措施,A项“政教兼举,教化为先”思想正确,A项正确;材料涉及宗教,未涉及儒法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排除C项;“以夷制夷,因俗而治”思想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6. 下表为1840年和1894年全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值状况。据此可知,这一阶段的中国( )
年份 粮食(千元) 棉花(千元) 油料(千元) 烟叶(千元) 合计(千元) 经济作物的比重(%)
1840年 6159288 274455 138606 65280 6637629 7.2
1894年 6697933 284459 519154 81600 7583146 11.7
A. 完全卷入世界市场 B. 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C. 农业多种经营发展 D.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1840年和1894年,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值略有增加,尤其是经济作物在总体产值中所占比重增加明显,据此可判断,中国被迫开放后,农业出现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且发展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对外贸易信息,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卷入世界市场,排除A项;近代以来,封建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非发展迅速,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农民生活水平情况,排除D项。
7. 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这一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促进辛亥革命爆发 B. 冲击传统伦理道德
C. 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D.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伦理道德,非激发民族意识高涨,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
8. 1932年初,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2月28日,英法美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这一事件( )
A. 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B. 表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达到顶峰
C. 为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积蓄力量 D. 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月28日,英法美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二八事变”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结束,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这使得上海“非军事化”,为日本再次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排除A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蒋介石提出的,与本题无关,排除B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与本题无关,排除D项。
9. 1955年,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之后,卫生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血防站等机构,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至1958年,12个省市消灭钉螺(血吸虫的宿主)15亿多平方米。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 医疗技术发展实现突破 B. 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 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D. 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55年至1958年,我国通过成立相关部门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取得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初步胜利,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取得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初步胜利,不能说明医疗技术发展实现突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取得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初步胜利,“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未体现,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49年至1952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
10.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决定( )
A. 体现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 B. 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
C. 肯定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的实质 D. 表明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就体现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体现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不是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排除C项;材料涉及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
11.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公元前486)主持修建御道,从苏萨到萨尔迪斯,波斯信使骑马经御道只需7天,旅行者经普通道路则需90天。对此,色诺芬评价道:“很明显,这是人类在陆地上所能实现的最快信息传递方式。越快了解事态发展,越能快速处理。”御道的修建( )
A. 意在同化被征服地区 B. 强化了对地方的治理
C. 维护了多元文化格局 D. 促进了希腊文化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波斯信使骑马经御道只需7天,旅行者经普通道路则需90天”可知,波斯御道的修建,有利于将中央的命令快速快递到地方,地方的事态发展快速被中央了解并进行快速处理,进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治理,B项正确;御道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并非为了同化被征服地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波斯文化是否存在多元格局,且御道的修建与文化多元格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而非波斯帝国,排除D项。
12.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世纪欧洲的基本关系是领主与附庸,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能够反映这种复杂关系的是D项中纠缠在一起的线绳,D项正确;领主与附庸的效忠关系很复杂,而非层次分明、关系单一,排除A项、B项、C项。
13. 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 B. 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
C. 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 D. 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在法国大革命中以“叛国罪”处死的是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和王后,不是起义者,这说明民族国家内涵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叛国罪”处死的对象的变化,不涉及大革命的进程,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民的人权意识,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叛国罪”处死对象的变化,不涉及建立军事独裁问题,排除C项。
1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马克思的观点
A. 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局面 B. 继承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C. 阐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D.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马克思的观点是,资本主义虽然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这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由资本主义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且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多的是批判,均排除。
15. 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是非洲三大电影节之一。该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1973年)”“电影与人民解放(1985年)”“电影与身份认同(1987年)”等。这一举措旨在( )
A. 增强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B. 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
C. 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D. 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电影与人民解放”“电影与身份认同”,这些主题旨在强调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强调非洲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A项正确;“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虽然也是电影节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排除B项;电影节与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关系不大,排除CD项。
16. 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致使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如美、日。……1994年7月,欧盟制定《走向亚洲新战略》,……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举行了没有美国参加的首届亚欧会议,并发表了《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这表明欧盟( )
A. 意在脱离美国的掌控 B. 重视第三世界的崛起
C.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D. 挑战美日的市场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欧盟有不重视亚洲市场,到十分重视亚洲市场,这是因为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亚洲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体现了欧盟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项正确;材料中的欧盟没有受美国控制,排除A项;亚洲市场也有发达国家,排除B项;欧盟重要亚洲市场不是为了挑战美日的市场影响,而是为了自身,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 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 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 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 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 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 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 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 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你是否同意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含义:“能动时代”指的是通过本土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受动时代”指的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
表现:“能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政“百家争鸣”局 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 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受动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中国吸收佛教精神,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催生了向西 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
(2)同意。
理由:从宋代至晚清,理学长期在思想领域中占据主导,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使得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虽然在明清之际,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进步思想家黄 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但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改变宋明理学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的情况。
【解析】
【小问1详解】
含义:“能动”是自觉主动的意思,“能动时代”指的是通过本土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受动”指的是受外来影响。“受动时代”指的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表现:“能动时代”:据材料“诸子九 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 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可知,王国维认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宋代理学兴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能动时代”。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政“百家争鸣”局 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受动时代”:据材料“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 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可知,王国维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佛教思想的吸收融合、晚清对西方思想的吸收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受动时代”。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中国吸收佛教精神,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催生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
【小问2详解】
可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言之有理即可。选择赞同,主要从理学占据主导、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思想等方面论述文化发展的相对停滞。选择不赞同,主要从陆王心学形成,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 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等方面论述文化创新发展。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保护女学生
材料 下图描绘了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的情形。该图刊于《时事画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八期。
女学堂之立,原以开导风气,为女界大放光明,入堂肄业之女子往来学堂,概从徒步,足见其情殷向学,不惜艰辛。乃无知愚民每见女学生游行街市,辄敢侮谑调笑,殊为可恨。此固风气初开、少见多怪所致,然亦未始非无人防范,至令肆情调笑,往往滋生争端也。现总局察悉此等情弊,特出示严禁,以资保护,略谓嗣后如有不自爱重之徒,敢以女学生为柔弱可欺,故相排挤,妄言轻侮,一经拿获,定从重办不贷云。此诚警局应有之责任矣!然吾谓女学堂服制,亦宜稍示区别,免一般之放诞妇女得假女学生之形式,招摇过市。如有冒充,警局可行干涉,是亦慎重女学之一端也。
结合材料,以“保护女学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保护女学生材料中“女学堂之立”“开导风气”等信息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女子社会地位的提高;“侮谑调笑”“肆情调笑”等信息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警局应有之责任”等信息反映了广东官府在扶持新学堂、扶正社会风气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以上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沿海,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较早,清政府的“新政”从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广东人观念的更新。但在新旧交汇的时代,新事物的发展,新风气的树立,不可避免要与传统思想、旧观念发生碰撞,《保护女学生》图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些变化与冲突。
图中现象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并存的特征。政府对女学生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风尚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的近代化。但近代化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不断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依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亦可同等赋分)
【解析】
【分析】
【详解】首先,列明主题,如保护女学生。其次,根据材料信息简单描绘图片和文字信息的内涵并简要叙述材料现象出现的背景,如内容方面,材料中“女学堂之立”“开导风气”等信息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女子社会地位的提高,“侮谑调笑”“肆情调笑”等信息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警局应有之责任”等信息反映了广东官府在扶持新学堂、扶正社会风气方面作了不少努力;背景方面,结合所学晚清中国列强侵华与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可知,以上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沿海,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较早,清政府的“新政”从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广东人观念的更新,但在新旧交汇的时代,新事物的发展,新风气的树立,不可避免要与传统思想、旧观念发生碰撞,《保护女学生》图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些变化与冲突。最后,对图中现象的影响进项简要说明,如图中现象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并存的特征,政府对女学生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风尚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的近代化,但近代化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不断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738—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寿命预期趋势图
——摘自《我们的数据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答案】角度:人类人均寿命虽有波动,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说明:影响人类人均寿命的因素很多,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一,生产力的水平,农业发展状况,政局的变动,科技与医疗水平等都会影响人类人均寿命。在人类早期,人类人均寿命呈现不稳定性,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对人类寿命影响特别大;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 很大的提高,人类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保障;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此背景下人类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冷战时期,美苏势均力敌,人类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全球局势相对稳定,人类人均寿命大幅度提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均寿命接近80岁。
综上所述,生产力的发展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因素,但是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多元化。
【解析】
【详解】首先,阅读材料,材料涉及1738年至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变化图,据图可知,人类人均寿命预期呈现波动性,20世纪50年代以后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因此可以拟定论题:人类人均寿命虽有波动,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次,结合史实阐述。据所学可知,制约人类寿命的因素有很多,不同时期,影响人类人均寿命的因素不一,生产力水平、农业发展、政局变化、医疗水平等均会产生影响。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人类人均寿命具有不稳定性,政局变动、瘟疫、自然灾害、战争等均会影响人均寿命,尤其是农业发展是影响人均寿命的重要因素;近代以来,人类因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类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保障,人均寿命较之前有了一定上升;二战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政治上美苏冷战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此背景下人类人均寿命大幅度提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均寿命接近80岁。最后,强调生产力水平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因素,但是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多元化。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 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间的掌控也是权利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那两个黑心的内奸福韦尔和斯凯乐恩故意允许这样做。有鉴于此,这里命令:除了告诫员的钟,任何人因此之故不得以其他的钟、铃、表或日晷来计算时间;除了管钟人,这个钟指的时间决不允许任何人变动……”
——18世纪英国克劳利铁厂制订的《手则读本·监察员守则》
材料二 “我在布雷德先生的工厂里工作……在那儿,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除了主人和他的儿子。谁都没有表。所以我们不知道时间。有一个人有表……但被人拿走了交给主人保管,因为他曾把白天的时间告诉其他工人……”
——18世纪一个英国工人的证词
材料三 “字林报云,江海关新装大钟,业已校拨准确,定于元旦子正为始,正式报时。从此上海一埠对于沿海区标准时刻,复得有所准则,中外人士同蒙利□,该钟计时非常准确,制造者保证每月时差不逾十五秒,即每日不逾半秒,而其鸣声亦殊宏亮,若在静夜,几可闻于全埠,所以海关税务司深望本埠各公共处所时钟,咸能以该钟为标准,使全埠时刻得以划一、不爽分秒云。”
——《海关大钟今晨校准》,《申报》1928年1月1日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时间问题上有何分歧?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分歧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以上材料,以“从传统到现代”为角度说明1928年江海关新装大钟的历史意义。
【答案】(1)分歧:材料一种工厂主认为职员采取不正当手段调整上下班时间,导致上班时间不足;材料二认为工厂主调整时间导致上班时间从早到晚,并不允许工人清楚时间。
社会根源: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历史意义:有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第一小问分歧,根据材料一“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可知,材料一中工厂主认为职员采取不正当手段调整上下班时间,导致上班时间不足;根据材料二“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可知,材料二认为工厂主调整时间导致上班时间从早到晚,并不允许工人清楚时间。第二小问社会根源,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字林报云,江海关新装大钟,业已校拨准确”可知,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二“ 中外人士同蒙利”可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材料二“使全埠时刻得以划一、不爽分秒云”可知,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试卷(福建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如图可说明,这一时期黄河流域( )
A. 各史前文化独立发明了冶铜技术 B. 铜器制作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
C. 最早发明和推广了青铜冶炼技术 D. 已出现了疆域较大的早期国家
2. 《韩非子》主张,君主对自己的下属和民众“不厌忠信”,对自己的敌人“不厌诈伪”。这一思想( )
A. 构建了新的社会统治秩序 B. 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C. 巩固了各国中央集权制度 D. 推动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3. 史载,贞观十四年八月,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军平定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置西州;九月,在西州进行普遍的户口和土地调查。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户籍残卷上,有“小男”“小女”“丁寡”“课户”“不课户”等字样。据此可知,唐初( )
A. 两税法已推广到西北地区 B. 政治统一促进了人口迁移
C. 加强了对西域有效治理 D. 朝廷强化了对吐蕃的管控
4. 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宋代两税按田亩征收时,将土地划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之中有的又划若干等,较充分地照顾到土地的自然条件。其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社会矛盾 B. 发展农业生产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推动赋税改革
5. 明朝在奴儿干都司地区除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修驿路、建船厂、派员巡视外,“朝廷尤虑未善,更命造寺,使柔化之”。永乐年间,朝廷兴建永宁寺,寺旁立有《敕建永宁寺记》石碑,用汉、蒙、女真、西藏文体书写,记录了经营该地事迹。这体现了明政府( )
A. “政教兼举,教化为先”思想 B. “外儒内法,儒法兼施”思想
C.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思想 D. “以夷制夷,因俗而治”思想
6. 下表为1840年和1894年全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值状况。据此可知,这一阶段的中国( )
年份 粮食(千元) 棉花(千元) 油料(千元) 烟叶(千元) 合计(千元) 经济作物的比重(%)
1840年 6159288 274455 138606 65280 6637629 7.2
1894年 6697933 284459 519154 81600 7583146 11.7
A. 完全卷入世界市场 B. 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C. 农业多种经营发展 D.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7. 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这一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促进辛亥革命爆发 B. 冲击传统伦理道德
C. 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D.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8. 1932年初,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2月28日,英法美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这一事件( )
A. 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B. 表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达到顶峰
C. 为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积蓄力量 D. 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9. 1955年,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之后,卫生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血防站等机构,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至1958年,12个省市消灭钉螺(血吸虫的宿主)15亿多平方米。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 医疗技术发展实现突破 B. 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 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D. 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
10.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决定( )
A. 体现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 B. 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
C. 肯定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的实质 D. 表明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11.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公元前486)主持修建御道,从苏萨到萨尔迪斯,波斯信使骑马经御道只需7天,旅行者经普通道路则需90天。对此,色诺芬评价道:“很明显,这是人类在陆地上所能实现的最快信息传递方式。越快了解事态发展,越能快速处理。”御道的修建( )
A. 意在同化被征服地区 B. 强化了对地方的治理
C. 维护了多元文化格局 D. 促进了希腊文化传播
12.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
A. B.
C. D.
13. 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 B. 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
C. 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 D. 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
1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马克思的观点
A. 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局面 B. 继承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C. 阐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D.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5. 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是非洲三大电影节之一。该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1973年)”“电影与人民解放(1985年)”“电影与身份认同(1987年)”等。这一举措旨在( )
A. 增强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B. 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
C. 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D. 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
16. 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致使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如美、日。……1994年7月,欧盟制定《走向亚洲新战略》,……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举行了没有美国参加的首届亚欧会议,并发表了《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这表明欧盟( )
A. 意在脱离美国的掌控 B. 重视第三世界的崛起
C.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D. 挑战美日的市场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 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 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 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 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 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 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 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 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你是否同意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保护女学生
材料 下图描绘了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的情形。该图刊于《时事画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八期。
女学堂之立,原以开导风气,为女界大放光明,入堂肄业之女子往来学堂,概从徒步,足见其情殷向学,不惜艰辛。乃无知愚民每见女学生游行街市,辄敢侮谑调笑,殊为可恨。此固风气初开、少见多怪所致,然亦未始非无人防范,至令肆情调笑,往往滋生争端也。现总局察悉此等情弊,特出示严禁,以资保护,略谓嗣后如有不自爱重之徒,敢以女学生为柔弱可欺,故相排挤,妄言轻侮,一经拿获,定从重办不贷云。此诚警局应有之责任矣!然吾谓女学堂服制,亦宜稍示区别,免一般之放诞妇女得假女学生之形式,招摇过市。如有冒充,警局可行干涉,是亦慎重女学之一端也。
结合材料,以“保护女学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738—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寿命预期趋势图
——摘自《我们的数据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 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间的掌控也是权利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那两个黑心的内奸福韦尔和斯凯乐恩故意允许这样做。有鉴于此,这里命令:除了告诫员的钟,任何人因此之故不得以其他的钟、铃、表或日晷来计算时间;除了管钟人,这个钟指的时间决不允许任何人变动……”
——18世纪英国克劳利铁厂制订的《手则读本·监察员守则》
材料二 “我在布雷德先生的工厂里工作……在那儿,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除了主人和他的儿子。谁都没有表。所以我们不知道时间。有一个人有表……但被人拿走了交给主人保管,因为他曾把白天的时间告诉其他工人……”
——18世纪一个英国工人的证词
材料三 “字林报云,江海关新装大钟,业已校拨准确,定于元旦子正为始,正式报时。从此上海一埠对于沿海区标准时刻,复得有所准则,中外人士同蒙利□,该钟计时非常准确,制造者保证每月时差不逾十五秒,即每日不逾半秒,而其鸣声亦殊宏亮,若在静夜,几可闻于全埠,所以海关税务司深望本埠各公共处所时钟,咸能以该钟为标准,使全埠时刻得以划一、不爽分秒云。”
——《海关大钟今晨校准》,《申报》1928年1月1日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时间问题上有何分歧?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分歧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以上材料,以“从传统到现代”为角度说明1928年江海关新装大钟的历史意义。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