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宋庆龄曾感慨:“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不是为了装饰点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说明,新中国成立( )
A.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 B.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首先指(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学习文化赶先进,提高技术超英美
5.在北线以友邦为邻几乎没有设防,却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重工业,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材料可用来研究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 )
A.原因 B.过程 C.方法 D.影响
6.“我只要有一口气都不让敌人一寸土,坚决守着阵地”。查阅泛黄的20世纪50年代志愿军战士决心书,字句铿锵。战士们那献身祖国的满腔忠诚,跨越时空、久久回响。他们战斗在( )
A.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B.北伐战争的战场上 C.抗日战争的战场上 D.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7.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8.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梦”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一五”计划时期的“中国梦”是( )
A.赢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梦 B.努力实现工业强国梦
C.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梦 D.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梦
9.“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位于( )
A.南京 B.沈阳 C.武汉 D.长春
1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1.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的幸福年代》。这里“幸福年代”的含义是指( )
A.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2.周恩来在1957年6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亿两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材料所述现象缘于(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设立特区
13.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之间的显著区别( )
A.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C.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14.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曲折探索 全国动乱 ②“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③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 ④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5.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二、非选择题(20分)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国后的形势】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政治上的智慧】
材料二: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代表是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事件的意义。
【战场上的较量】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中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土地上的改革】
材料四: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改革法在什么区域施行?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综合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1—5 AACBA 6—10 ACBCA 11—15 DCBDB
二、非选择题(20分)
1、(1)形势:国内:经济凋散(经济濒于崩溃),国外: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分)
(2)事件:西藏和平解放(2分) 代表:阿沛·阿旺晋美(2分)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国防.(2分)
(3)事件:抗美援朝战争(2分) 英雄:黄继光、邱少云(2分)
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分)
(4)区域:新解放区(2分)
原因: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2分)
共同作用: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