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该水利工程的中心应该是( )
A.江都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
2.下列描写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王国
C.政启开元奠基础,治宏贞观续发展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A:“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封建统治盛世,A项不符合题意;
B:“开元”指“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
D:“陈桥兵变”指的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唯一女皇帝”,结合所学回答。
3.如图是央视大型歌舞剧《梦回大唐》海报,展现出盛唐的恢弘气象。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形成盛唐气象的根基是( )
A.专制与跋扈 B.封建与宗法 C.集权与融合 D.开明与开放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盛世唐朝的突出特征是经济繁荣,当时民族政策开明和对外开放,这种开明开放的态度使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交往密切,便于唐朝吸取其它文明成果,对外传播唐朝文明,这是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朝的社会特征。
4.民族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唐蕃和亲 D.遣唐史来华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民族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C唐蕃和亲是指汉藏民族交往和交融,符合题意;而选项A玄奘西行是中国与印度交往;选项B鉴真东渡是中国与日本交往;选项D遣唐史来华是中国与日本交往;一次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蕃和亲。
5.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材料可以印证唐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交流频繁 D.文学艺术繁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流频繁,C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中外交流,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A项;
题干未涉及科学技术,排除B项;
文学艺术繁荣与中外交往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结合选项分析材料,掌握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即可作答。
6.玄奘西行而归,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整理成了一本记载很多国家和地区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著作,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该著作为( )
A.《垂老别》 B.《桂苑笔耕》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D项正确;
《垂老别》是杜甫的诗歌,排除A项;
《桂苑笔耕集》的作者崔致远,朝鲜半岛新罗国人,排除B项;
《马可 波罗行纪》主要描述的是元大都的繁荣景象 ,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大唐西域记》主要内容的掌握。
7. 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300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导致“庞大帝国轰然倒塌”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代唐 D.陈桥兵变
【答案】C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故C符合题意;
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排除A;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排除B;
陈桥兵变发生在960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灭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的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陈桥驿兵变 B.李渊建唐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960年后,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他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题干材料描述的事件是陈桥驿兵变。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陈桥驿兵变。
9. 北宋时将领们“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而今却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出来当时的政策是( )
A.削弱相权 B.设置通判 C.重文轻武 D.设转运使
【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将领们“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而今却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当时宋朝的治国政策是实行重文轻武。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C项正确;
削弱相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设置通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设转运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 对下表信息解读最确切的是该时期( )
政权 战 和
北宋与辽 960--1005年,不到40年 100多年
北宋与西夏 1038--1044,不到10年 100多年
南宋与金 1127--1141,大致14年 近100多年
A.矛盾突出,以战为主 B.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
C.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D.经济重心在逐渐南移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简况表》的内容反映了宋与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其中和平的时间大于战争的时间,这说明宋与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故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说明宋与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不是矛盾突出,以战为主,排除A;
表格内容与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经济重心在逐渐南移无关,排除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和金的对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宋与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11. 北宋词人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写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的是当时与北宋并立的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
A.北魏与蒙古 B.辽与西夏 C.金与大理 D.蒙古与后金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知,“天狼”借指当时与北宋并立的辽与西夏。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B项正确;
北魏与蒙古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金与大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蒙古与后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宋岳飞《满江红》词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岳飞而言,文中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
A.匈奴人 B.鲜卑人 C.女真人 D.契丹人
【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宋朝岳飞抗击的金,而金国的建立者是女真族人,故对岳飞而言,文中的“胡虏、匈奴”指的是女真人。
故答案为:C。
【点评】回答本题,就要知道岳飞抗击的对象,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先找到岳飞抗击的金,之后和所学知识结合,找到金朝的建立民族。
13.下面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答案】B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A.汉武帝时期,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排除;
B.根据所学可知,在宋金战争中,岳飞成就巨大,它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他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符合题意;
文天祥抗元、陆秀夫抗元虽以失败告终,但气节可嘉,这与“岳家军”、“郾城大捷”无关,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记忆岳飞抗金时间、经过、结果,正确评价岳飞,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过往商船几乎都会在这里停靠,各路商品也因此从这里流向各地;亚历山大运赴西方各国者的商品与泉州相比,微乎其微,不及泉州百分之一; 材料表明泉州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A: 海上贸易繁荣,符合题意;
B: 外国使节增多,排除;
C: 造船技术发达,排除;
D: 文化生活丰富,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
1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铁木真被推为各部共同的大汗 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答案】D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是蒙古族的军事家,他统一了蒙古,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但是元朝是忽必烈创建的,D项不符合史实,成吉思汗时期没有元代疆域图,所以答案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吉思汗相关史实的掌握的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不是成吉思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摘编自《亿昔二首》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
材料三:当时的中国,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皇廷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材料四: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摘编自王永平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1)材料一描述的盛世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
(2)材料二描述了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与天竺进行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2分)
(3)请根据材料三,从文化角度回答唐朝吸引日本遣唐使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唐朝中外交流繁 盛的主要因素。(2分)
(5)唐朝以博大的胸襟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显示了 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你认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今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1)唐玄宗。
(2)鉴真东渡;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与天竺进行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是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唐朝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吸引日本派人学习中国优秀文化。
(4)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5)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等。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意思是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根据“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描述了鉴真东渡,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与天竺进行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是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根据材料三“文化空前隆盛辉煌……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本皇廷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可知,唐朝吸引日本遣唐使的原因是唐朝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吸引日本派人学习中国优秀文化。
(4)依据材料四“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因素有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启示有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等。
故答案为:
(1)唐玄宗。
(2)鉴真东渡;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与天竺进行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是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唐朝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吸引日本派人学习中国优秀文化。
(4)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5)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交流及其启示,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7.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发展的一个高峰,我国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北来往】
材料一:周武帝去世后,外戚掌握朝廷,通过北周静帝的禅让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开创出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摘编自《中国文明史·魏晋南北朝》
【制度创新】
材料二: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技术创新】
材料三:
【对外友好】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的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建立的时间。他的后继者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条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2分)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农业生产工具分别叫什么? (2分)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的僧人”是谁 根据他的口述,由他的弟子记录成了哪本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本书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4分)
【答案】(1)581年;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3)曲辕犁、筒车。
(4)玄奘;《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盛唐经济的繁荣;鉴真与玄奘
【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隋朝的建立的时间是581年。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根据材料二“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可知,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是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拔人才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创立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观察材料三的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农业生产工具分别是曲辕犁和筒车。曲辕犁是唐朝创新和改进并推动农耕进步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改变传统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的缺点,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灌溉工具,它们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的僧人”是玄奘。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携带佛经自天竺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他的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答案为:(1)581年;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3)曲辕犁、筒车。
(4)玄奘;《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科举制、唐朝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玄奘西游天竺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科举制、唐朝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玄奘西游天竺的相关史实。
18.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该皇帝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降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其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其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为了改变材料一反映的现象,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认为这一措施的实施对唐朝的繁荣有何积极影响?
(3分)
(2)材料二的“殿试”最早是由哪位帝王开创的??开创这一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分)
【答案】(1)开创了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使得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为唐朝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2)武则天。维护统治(或巩固统治)。
(3)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善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勇于实践等。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改变材料一反映的现象,隋朝统治者开创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使得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为唐朝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殿试是由武则天开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殿试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善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勇于实践等;
故答案为:(1) 开创了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使得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为唐朝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2) 武则天。维护统治(或巩固统治)。
(3)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 善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勇于实践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开创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该水利工程的中心应该是( )
A.江都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2.下列描写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王国
C.政启开元奠基础,治宏贞观续发展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3.如图是央视大型歌舞剧《梦回大唐》海报,展现出盛唐的恢弘气象。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形成盛唐气象的根基是( )
A.专制与跋扈 B.封建与宗法 C.集权与融合 D.开明与开放
4.民族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唐蕃和亲 D.遣唐史来华
5.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材料可以印证唐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交流频繁 D.文学艺术繁荣
6.玄奘西行而归,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整理成了一本记载很多国家和地区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著作,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该著作为( )
A.《垂老别》 B.《桂苑笔耕》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7. 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300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导致“庞大帝国轰然倒塌”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代唐 D.陈桥兵变
8.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的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陈桥驿兵变 B.李渊建唐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9. 北宋时将领们“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而今却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出来当时的政策是( )
A.削弱相权 B.设置通判 C.重文轻武 D.设转运使
10. 对下表信息解读最确切的是该时期( )
政权 战 和
北宋与辽 960--1005年,不到40年 100多年
北宋与西夏 1038--1044,不到10年 100多年
南宋与金 1127--1141,大致14年 近100多年
A.矛盾突出,以战为主 B.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
C.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D.经济重心在逐渐南移
11. 北宋词人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写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的是当时与北宋并立的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
A.北魏与蒙古 B.辽与西夏 C.金与大理 D.蒙古与后金
12.宋岳飞《满江红》词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岳飞而言,文中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
A.匈奴人 B.鲜卑人 C.女真人 D.契丹人
13.下面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4.《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1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铁木真被推为各部共同的大汗 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摘编自《亿昔二首》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
材料三:当时的中国,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皇廷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材料四: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摘编自王永平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1)材料一描述的盛世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
(2)材料二描述了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与天竺进行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2分)
(3)请根据材料三,从文化角度回答唐朝吸引日本遣唐使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唐朝中外交流繁 盛的主要因素。(2分)
(5)唐朝以博大的胸襟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显示了 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你认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今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2分)
17.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发展的一个高峰,我国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北来往】
材料一:周武帝去世后,外戚掌握朝廷,通过北周静帝的禅让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开创出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摘编自《中国文明史·魏晋南北朝》
【制度创新】
材料二: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技术创新】
材料三:
【对外友好】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的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建立的时间。他的后继者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条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2分)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农业生产工具分别叫什么? (2分)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的僧人”是谁 根据他的口述,由他的弟子记录成了哪本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本书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4分)
18.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该皇帝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降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其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其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为了改变材料一反映的现象,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认为这一措施的实施对唐朝的繁荣有何积极影响?
(3分)
(2)材料二的“殿试”最早是由哪位帝王开创的??开创这一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广西南宁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