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时间:20分钟 满分:2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正式诞生在 (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据“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可知,材料是对科举制的描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
2.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
A.秧马 B.曲辕犁 C.简车 D.楼车
【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并结合图片可知是唐朝发明的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盛唐的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3.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 年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年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 950 年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选项A正确;
题干给出的表格时间跨度仅为不到60年却先后出现五个政权,这表明当时社会动荡,据此可排除含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的BCD三个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4.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其结局都是订立和约,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钱财以换取和平。针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南宋李焘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李焘认为“以钱财换和平”( )
A.有可取之处 B.符合人民意愿
C.是一种屈辱行为 D.导致北宋灭亡
【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由此可知,南宋李焘认为相对于用兵打仗的费用,宋朝每年给予各国的岁币岁赠的费用少得多,说明李焘认为“以钱财换和平”有可取之处,故选A项。
材料表明李焘认为岁币岁赠费用低于战争军费开支,并未反映人民的意愿,排除B项。
李焘肯定了“以钱财换和平”有可取之处,并没有强调是屈辱行为,排除C项。
北宋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材料并没有说明宋亡之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辽、宋夏和议,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5.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
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拓展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中国古代到北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黄河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量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改变了人口布局,A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人口布局的变化,不足以直接反映出海外贸易拓展或疆域面积扩大,BC排除;
南北人口布局的变化与商品经济繁荣也没有直接关系,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
A.汉 B.唐 C.宋 D.元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D符合题意;
汉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A;
唐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B;
宋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难度较低,掌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即可作答。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见下图)。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绘了唐朝什么样的情景?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其进步之处。(2分)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3分)
【答案】(1)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天下 太平、生活安定、国力强大的盛世景象;这种盛世局面 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措施有关。
(2)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如图一进步之处:曲辕 犁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玄奘。《大唐西域记》。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 (1)依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制订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等措施有关。
(2)依据居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例如材料图一的曲辕犁和图二的筒车,都是唐朝农民发明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一进步之处:曲辕 犁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佛经。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故答案为:
(1) 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天下 太平、生活安定、国力强大的盛世景象;这种盛世局面 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措施有关。
(2) 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如图一进步之处:曲辕 犁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 玄奘。《大唐西域记》。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开元盛世、唐朝民族关系、唐朝的对外交往,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劝学诗》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为了防止“君弱臣强”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产生了何种影响 (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这些措施对宋朝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答案】(1)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取消节度使 收税的权力。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2)政策: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 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①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文官地位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 方面的牵制,降低了指挥效率,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为了防止“君弱臣强”,采纳了赵普的建议,行政上,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军事上,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2)根据材料二“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统治者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根据材料三“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重文武,强干弱枝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文官地位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 方面的牵制,降低了指挥效率,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
故答案为:
(1)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取消节度使 收税的权力。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2)政策: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 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①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文官地位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 方面的牵制,降低了指挥效率,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重文抑武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北宋重文抑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弊端。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时间:20分钟 满分:2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正式诞生在 (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2.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
A.秧马 B.曲辕犁 C.简车 D.楼车
3.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 年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年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 950 年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其结局都是订立和约,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钱财以换取和平。针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南宋李焘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李焘认为“以钱财换和平”( )
A.有可取之处 B.符合人民意愿
C.是一种屈辱行为 D.导致北宋灭亡
5.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
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拓展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6.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
A.汉 B.唐 C.宋 D.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见下图)。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绘了唐朝什么样的情景?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其进步之处。(2分)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3分)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劝学诗》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为了防止“君弱臣强”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产生了何种影响 (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这些措施对宋朝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浙江省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