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集团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辩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绘画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2.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③土地改革完成 ④西藏和平解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主题为“最可爱的人”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下列选项中,无法在这次活动中作为第一手史料运用的是( )
A.抗美援朝时期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B.电影《上甘岭》
C.抗美援朝时期的文献资料 D.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相关实物资料
6.电影《英雄儿女》是一部大家非常喜欢的故事片,主人翁王成是一位战斗英雄,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的部队应为: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7.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艰苦创业奋斗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8.小说《活着》里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村里开始搞土地改革了,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材料描述史实的作用是
A.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废除了地主阶级的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
C.标志看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走上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道路
9.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横线处应填
A.土地改革运动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全行业公私合营
10.下侧材料可用于说明土地改革的(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意义
11.某同学在学习完“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三个事件后,归纳了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 )
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B.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12.新中国成立是二战后世界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1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B.它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14.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下面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港珠澳大桥 B.青藏铁路 C.武汉长江大桥 D.天问一号
1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7.侯永禄的《农民日记》中写道:“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
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②农民分到了土地
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下面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19.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工业布局的调整
20.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2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2.“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3.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2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25.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四五运动 B.二月抗争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2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材料二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
材料三 图3是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
图3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你知道我国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 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图3是当时我国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这一事件过程中产生了哪一创举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甚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施行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 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
材料三 1949年前后,西藏地方的分裂势力在英、美、印等国的支持下,积极策划“西藏独立”的分裂活动。在中央和平解放政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藏族僧侣支持和平解放,他们不希望久经帝国主义蹂躏的家乡再次经历战火。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解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元济参加的“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场景?指出“28响”所涉及的起止时间及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表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8.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校开展了以“站在新时代,回望新中国”为主题的图片展,王老师据此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新中国建立——准备篇】
任务二【新中国建立——建国篇】
任务三【新中国建立——巩固篇】
(1)图片中召开的会议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上通过了哪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这一文件具有怎样的地位
(2)照片是历史瞬间的真实记录,图2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请你根据图2、图3、图4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方面(提示:时间、地点、人物、重要活动等要素)讲述这一盛典。
(3)中国近代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事件有着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
(4)图5反映的事件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图6反映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作“最可爱的人”,请列举此次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通过国内外人士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切期望与拥护反映出了国内外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盼望之情,故选B.
A选项绘画能力较强并不是本题考查的主题,也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主题;
C选项《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但题目中主要通过人民对新中国国旗的重视程度体现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C选项与题意无关;
D项,1949年9月中华大民共和国还未成立,巩固新生政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选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反映“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才会有今天“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C项正确;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大史实。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1949年10月;②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1953年7月;③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1952年底;④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④③②,C项正确;①②③④不正确,排除A项;②③①④不正确,排除B项;②①③④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题文战歌出自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ABD和抗美援朝无关,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5.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影《上甘岭》是影视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资料,不能作为史料运用,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抗美援朝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史料运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当时的文献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史料运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实物资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史料运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D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是1928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八路军是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人民子弟兵,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中国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展现了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红旗中“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体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排除B项;艰苦创业奋斗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执政为民奉献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A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项是三大改造的意义;D项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只有B项是土地改革的意义,符合题意,故选B。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巩固新中国,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A正确;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排除B;农业合作化运动、全行业公私合营都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在我国建立,排除CD。故选A。
10.A
【详解】依据题干“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可知可以说明土地改革的的背景,新中国初期,广大新解放区仍然存在着封建土地制度,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一方面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另一方面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变革土地制度,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项正确;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运动,题干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经过,排除B项;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题干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结果,排除C项;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题干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中国大陆基本完成统一,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稳定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故“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三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中国政权,B符合题意;三个事件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A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个事件发生在1956年前,C错误;三个事件没有体现中国同世界的联系,D错误;故选B。
1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可知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故A符合题意;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符合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C不符合题意;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B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使宪法能够充分地反映体现人民的意志,B项正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才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工业企业,还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等交通设施,故选C;港珠澳大桥在2018年建成,故排除A;青藏铁路在2006年建成,故排除B;天问一号在2020年7月成功发射升空,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故排除D。
15.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以及“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都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是一五计划的意义,属于历史解释,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能够判断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
16.C
【详解】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正确,D排除;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在新中国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A排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排除。故选C。
17.C
【详解】材料是对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的描述,①②④均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C正确;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性质是私有制,③错误,ABD排除。故选C。
18.C
【详解】根据关键信息“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年—1956年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公私合营”反映的是1953年—1956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由此可见,它们共同佐证的是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实行,故C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帝国主义重新入侵,民族工业衰落,体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故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是1950到1953年,故B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A
【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民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题干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项正确;题干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和工业布局的调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故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A项正确;改革开放,继往开来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权巩固,社会过渡指的是1949年到1956年的阶段特征,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左“倾泛滥,国家内乱指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2.B
【详解】材料中对花生的描述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它是发生在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故选B;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A;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是1966年到1976年,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要抓住材料文字的特点,由浮夸描述而联想到大跃进运动,而时间“50年代”则坚定判断B的信心。
23.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均发生在1978年及1978年后,排除;B项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后,四个全面提出在21世纪初期,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排除;D项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排除。故选C。
24.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雷锋是党的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英模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故D符合题意;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1966年5月16日的“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C项正确;四五运动发生在1976年4月5日, 二月逆流是指在1967年1月19日至1月20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发生在1971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26.(1)图1:土地改革时期;图2:三大改造时期。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详解】(1)时期: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图1“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出现于土地改革时期,图2“农民积极报名人社”出现于三大改造时期;
变化:图1的土地改革使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图2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图1到图2经历了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
(2)方式: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 故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根据材料“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手工业改造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历史事件:根据“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当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映。
创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这一事件过程中产生了赎买政策这一创举。
27.(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开国大典;1921年到1949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共经过28年。
(3)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
【详解】(1)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末......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可知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根据所学知识,这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可知描述的是开国大典;根据所学知识,“28响”所涉及的起止时间是1921年到1949年;含义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共经过28年。
(3)根据材料三“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解放。”可知表述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根据所学知识,意义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
28.(1)纲领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盛典:开国大典。
讲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响《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阅兵式结束后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
(3)对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对世界: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目的:保家卫国。
影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5)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详解】(1)文件: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开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因此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盛典: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这是开国大典,它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讲述: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响《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及群众游行。
(3)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知,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新中国成立意义巨大,对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对世界,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目的: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5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体现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影响:根据图片6《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仪式及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国内和国际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5)人物、精神:根据所学可知,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他们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所以,抗美援朝的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他们体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集团校2023-2024八年级下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